我國空射彈道飛彈能否撐起全球威懾

2021-02-25 新浪軍事


溫馨提示:解鎖屏幕旋轉,橫屏看大圖,效果更佳!
               伴著音樂,一起欣賞本期《出鞘》吧!
文末更有彩蛋來襲!

         4月10日,某美國媒體刊登了一篇題為《揭露: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中國空射彈道飛彈》的文章。文章援引「美國政府消息源」的話說,中國已經對一種「尚不知名」的「可能基於東風21」的空射彈道飛彈(ALBM)進行了共計5次飛行試驗。雖然目前尚無國內消息源證實,不過參考十多年前美國媒體對東風-21D的「精確曝光」,這個消息未必空穴來風。本期《出鞘》我們就來聊聊空射彈道飛彈背後那些事。

         本次美媒曝光的空射彈道飛彈,按照「美國情報部門」的習慣被編號為CH-AS-X-13。由一種可以進行空中加油的「新型轟-6k」轟炸機攜帶,美國情報部門認為這種轟炸機的編號為轟-6X1或者轟-6N,是專門為發射空基彈道飛彈而研製的。該飛彈在2016年12月進行了首次測試,在2018年1月的最後一周進行了最近的一次測試。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在最近的「全球威脅評估」裡也提到了這一型號飛彈。

        其實空射彈道飛彈本身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1957年,蘇聯研製出了其第一代洲際彈道飛彈R-7,其6000公裡的試驗射程已經可以從其普列謝茨克發射場覆蓋整個歐洲和美國的阿拉斯加。然而情報顯示,這款飛彈的實際射程可以達到8000公裡,這意味著其射程可以覆蓋包括紐約、華盛頓在內的美國的大半領土。然而到1959年R-7飛彈正式服役時,美國的洲際飛彈項目依然沒有太大起色,對蘇聯的核威懾只能通過轟炸機部隊來完成。

         在此前提下,當時美國為了使轟炸機能夠在蘇聯的防空區外向蘇聯縱深進行核打擊而開啟了GAM-87天閃項目。天閃飛彈為兩級固體飛彈,搭載一個1000千噸的W59氫彈戰鬥部,射程為1150英裡(1850公裡),射高大於300英裡(482公裡)。1960年,英國也加入到這一項目中來,宣布將要購買144枚天閃飛彈並由火神轟炸機發射,不過英國人參與的部分僅限於使火神轟炸機可以搭載天閃。

         天閃項目進行的並不順利,1962年,天閃共進行了6次飛行試驗,前5次均以失敗告終。1962年12月19日,天閃終於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試飛。然而此時潛射的北極星飛彈已經投入使用,於是在這一天,天閃項目整個下馬。在項目的前途問題上,英國曾經與美國發生過嚴重的爭執,因為按照英國人的構想,天閃將承擔起英國整個60年代的核威懾任務。不過後來美國人答應為英國提供北極星潛射飛彈解決了這一問題。雖然項目下馬了,但是剩下的XGAM-87A飛彈被用來繼續試驗,並在1963年被重新設計成了XAGM-48A。

        1969年,美蘇開啟了限制戰略武器談話(SALT).1973年SALT 取得了第一階段成果,美蘇籤訂了《反彈道飛彈條約》以及一個意向性的《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協定》。後者定下了美蘇核裁軍的整體基調。為了在第二階段的SALT中取得更多的籌碼,美國隨後啟動了一項依託飛機平臺進行機動發射的飛彈計劃。

        1974年10月24日,一架C-5銀河裝載著一枚民兵-I飛彈起飛。飛彈被放置在C-5的貨艙內,發射時由減速傘將飛彈從運輸機貨艙中拉出,之後飛彈脫離運輸架並由降落傘調整其發射姿態,最後飛彈在半空中自行點火發射。不甘落後的蘇聯人也在不久之後啟動了一項更為激進的計劃,試圖將圖-160戰略轟炸機改裝為空射彈道飛彈發射機,不過該項目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果。

         從這一階段空射彈道飛彈的發展來看,其意義主要在於兩點:1、拓展飛彈的射程2、增加發射核武器的平臺靈活性。美國媒體也以此認為中國「正在發展」的這型飛彈也有相同的考慮。畢竟我國目前的陸基洲際飛彈只有東風5系列液體飛彈和東風31系列固體飛彈,數量也並不多。同時我國也一直沒有轟炸機掛載裝有核彈頭的巡航飛彈訓練或演習的圖片或者視頻傳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證種說法。

        以天閃為例,其自重僅約5噸,發射的彈頭質量約為250公斤。但天閃卻憑藉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十分原始的固體燃料和火箭發動機接近了如今東風21陸基發射的射程。以此觀之使用可以進行空中加油的轟6轟炸機空射掛載800公斤彈頭的東風-21彈道飛彈將可能可以達到6000-8000公裡的覆蓋半徑,這甚至可以達到洲際飛彈的水平。

         查閱地圖可知烏魯木齊至裡斯本的直線距離為7600公裡,到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距離則為6500公裡。不過在此方向上並沒有公共空域,如果不考慮進入他國領空簡單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做一個4000公裡的圓形,這個區域內覆蓋的主要目標則被縮減到俄羅斯的歐洲區域。如果考慮進入俄羅斯領空,8000公裡的射程可以覆蓋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全境以及蒙大拿州西部、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區域。但如果不考慮進入俄羅斯領空則甚至不能覆蓋夏威夷僅能覆蓋阿拉斯加州的大部分區域。

        這表示,如果不考慮載機進入別國領空,這型飛彈覆蓋範圍只能擴大到東歐的部分地區。對除了阿拉斯加以外的美國本土則幾乎沒有什麼威脅。而在面對其他主要對手時,陸基東風21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在本土發射覆蓋印度全境和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換句話說如果將目光僅僅局限於轟6+東風21的組合,這對東風21的提升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只是讓其可以打到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這對我國核威懾能力有一定意義,但是要滿足全球核戰略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所以,如果沿著這條思路去想,我們只能假設如今轟-6+東風-21的組合只是用來驗證某種新型武器的可行性的。比如如果擁有一型轟炸機可以將一款中程彈道飛彈的覆蓋半徑拓展到10000公裡、12000公裡乃至更遠的距離,這種組合就可以威脅到包括紐約、華盛頓、洛杉磯、聖地牙哥、西雅圖、休斯頓、諾福克在內美國的大部分高價值目標。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猜測。

       在武器平臺的多樣性方面,同樣存在著類似的消費比問題:目前空基的戰略核威懾主要由戰略轟炸機+掛載核彈頭的巡航飛彈來實現。相比於掛載一個擁有核彈頭的AKD-20,空射彈道飛彈無法在投射的總當量上超過巡航飛彈。雖然在射程以及飛行時間上會有較大優勢,不過正如上文所說的一樣,多出來的射程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為AKD-20開發一款核彈頭的難度又要遠遠小於開發一款空射彈道飛彈飛彈。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這種武器的初衷並不是用來彌補我國的核威懾能力,而是用來反艦的。雖然由於美俄《中導條約》以及《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籤訂,導致沒有最終順利出產,但是潘興II、R-27K這樣的先驅者還是為反艦飛彈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由於本身一直要在大氣層內對抗空氣阻力飛行,採用噴氣引擎作為動力的巡航飛彈時至今日也僅僅能夠在3馬赫上下的速度突防。在攔截手段日新月異,甚至電磁炮、雷射炮等新型防禦武器呼之欲出的今天,無論是以中俄為代表的速度派發展道路,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隱身派發展道路,都難以在本質上改變一個事實:反艦巡航飛彈的突防能力發展已經開始落後於攔截能力的發展。

         而再入式反艦飛彈(RASM)(反艦彈道飛彈)則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解決空氣阻力的問題。再入式反艦飛彈的彈道模式決定了其擁有10馬赫以上的突防速度,而現在的反導系統,並不能有效的對其進行攔截。相比於陸基再入式反艦飛彈和海基再入式反艦飛彈(未來可能的),空基再入式反艦飛彈又有一個獨特的優勢:擁有極高的初始能量。這使得飛彈在射程與載荷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儘量的減小發射重量;而在相同的發射重量下將擁有更遠的射程。我們甚至可以斷言,一款可以由艦載機掛載的小型再入式反艦飛彈的成功研製,將對未來的海上作戰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就在今年年初,俄羅斯曝光的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匕首高超音速武器也是這一思路的踐行者。在普京給出的視頻與CG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型武器其實就是米格-31與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的結合。而這型武器的攻擊目標也正是「敵國」的水面艦艇。對於已經擁有東風-21丁、東風-26兩型反艦彈道飛彈的我國來說,以此為基礎研發一種空基反艦彈道飛彈將比俄羅斯更加便利。而轟-6+東風-21的組合也可能肩負著驗證空基再入式反艦飛彈的使命。

        除了在軍事領域的作用以外,由於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的協調統一,這一組合也有可能像長徵11號與10軸TEL發射車的組合一樣用來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除了飛機的機動範圍和到達速度也要遠遠好於TEL車以外,同空基再入式反艦飛彈一樣,由於可以使用飛機為飛彈/火箭賦予初始能量,發射同樣的載荷入軌時,空基火箭的體積可以比陸基小得多。這可以極大的降低發射成本。

         空基發射運載火箭此前也是有過先例的,比如美國曾在2005年開始試驗使用C-17戰略運輸機空中發射獵鷹火箭。其發射方法與此前的C-5發射民兵如出一轍,不過在細節上還存在一些微小的偏差:這次減速傘拽出來的不再是火箭/飛彈的運輸架而是光禿禿的火箭,火箭被拽出來之後也不再需要額外的降落傘來協助調整姿態。但基本可以認定其技術來源就是當年的空射民兵。

        轟-6的外掛模式與C-17的貨倉模式其實是各有優點的:外掛模式更加方便火箭的分離——在空氣稀薄的高空,貨倉模式的減速傘性能將受到限制,同時外掛模式理論上將可以攜帶體積更大的火箭;而貨倉模式的優點則是在飛機提供動力的階段,火箭本身並不產生空氣阻力,這可以優化整個系統的燃油經濟性。

         雖然以目前披露出的訊息,我們尚無法得知轟-6掛載發射東風-21飛彈的真實用意,不過我們可以預見,轟-6+東風21的組合只是一種應急性的措施而並非一個最終的型號,其出現可能是在我國洲際飛彈型號青黃不接的時候提供額外的核威懾,也有可能是在為新型號試驗一些關鍵技術。那麼本期《出鞘》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今日彩蛋:近距離實拍美軍最大的運輸飛機:C-5運輸機

歡迎新朋友關注【新浪軍事】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長按上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研製空射彈道飛彈,未來僅中美裝備這一大殺器
    冷戰開始後的20世紀50年代,遠程防空飛彈的出現讓空中突防日益危險,陸基彈道飛彈雖然還是無法防禦的武器,但發射後就無法控制更別說召回,威懾的靈活性差,老式液體彈道飛彈需要長時間的加注和檢查,準備階段相當脆弱,而轟炸機的靈活性和生存能力就強太多了,美國空軍很自然想到了空射彈道飛彈這一組合。
  • 好消息:網絡曝光轟6掛空射彈道飛彈,作戰半徑涵蓋整個亞太
    儘管帶有空中加油管的轟-6N轟炸機早已經不稀奇了,但是這架轟-6N機腹掛載的巨型飛彈還是讓人嚇了一跳,因為那是一枚彈道飛彈!空射彈道飛彈的概念其實並不新穎。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就相繼進行過研究,並都推出了自己的空射彈道飛彈。美國使用的是C-5A「銀河」巨型運輸機,搭載陸基「民兵I」型洲際飛彈進行測試;蘇聯則是使用安-124巨型運輸機搭載2枚P-29PM型空射彈道飛彈。
  • 轟-6N掛載空射彈道飛彈畫面首次曝光!
    因此,不少人推測,這正是轟-6N掛載空射彈道飛彈的畫面首次曝光。圖片中轟-6N機腹下的突出物即為猜測中的空射彈道飛彈空射彈道飛彈可以利用空基平臺擁有的遠程飛行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飛彈的打擊威力,另一方面,空射彈道飛彈還擁有機動性好,生存能力強、預警難度大、突防能力強等多項優勢,因此,它未來很可能會成為獨立於目前「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的另一種革新性存在。
  • 「戰機掛彈道飛彈」將成大國標配?專家:未來或與空射巡航飛彈、空射助推滑翔型飛彈三足鼎立
    冷戰時期,美俄都發展、裝備過空射彈道飛彈。但後來空射彈道飛彈逐漸被精度更高、經濟性更好的巡航飛彈代替。那麼,為何近年來空射彈道飛彈又重出江湖?它經歷了怎樣的螺旋發展軌跡,又有什麼優勢呢?   空射彈道飛彈美蘇曾經都有   空射彈道飛彈並不是一種新發明的裝備,由於彈道飛彈擁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的特點,美國人首先著手為空中平臺研製空射彈道飛彈。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發AGM-69空射彈道飛彈,並於上世紀70年代初將其服役。該飛彈1975年停產,一直服役到1993年。該飛彈重約1噸,最大速度3馬赫。
  • 「匕首」究竟是空射彈道飛彈還是高超音速飛彈?
    網友不會飛的蜻蜓:俄羅斯「匕首」究竟是空射彈道飛彈還是高超音速飛彈?
  • 衛星照洩密 曝中國神秘空射型反艦彈道飛彈
    而近期,有關中國研製的空射型號反艦彈道飛彈疑似曝光,引發關注。1月12日,中國多個網絡平臺流傳「疑似東風-21D空射型號」的消息,並附有數張據稱是2018年的該國軍企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公司機場的衛星照。
  • 美國專家稱中國正在開發空射型東風21D,這事靠譜嗎?
    空射反艦彈道飛彈這一概念包含三個要素:空射、反艦、彈道飛彈。意味著該武器必然要具備能夠在空中掛載、使用彈道飛彈發射飛行、具備反艦能力者三個基本特徵。實際上前兩個基本特徵合起來就是在冷戰武器發展史中早就出現過的「大殺器」空射型彈道飛彈。
  • 普京一聲令下,俄軍海、陸、空齊射核飛彈!這才叫「核三位一體」
    ,同時向庫拉靶場目標發射了"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藍天"潛射彈道飛彈,並出動圖-160"白天鵝"、圖-95MS戰略轟炸機向片博伊靶場目標發射了數枚空射巡航飛彈。目前全球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而我國由於戰略轟炸機相對要弱一點,再加上核彈本身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在三大國中敬陪末座。
  • 踢館 | 我國東風26反艦彈道飛彈實射了,航母會不會喪失海戰核心地位?
    問:堂主肯定還記得上個月的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實射,同時發射DF-21D和DF-26!人類海戰史上有一個極其重要指標,就越來越遠和越來越精確的火力投送!從原始的投石器火箭到火炮,從平面的戰列艦決戰到艦空母艦的對決,所以反艦彈道飛彈的出現極大改變了海戰形態!
  • 從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區別說起
    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主要區別就是可以脫離大氣層的限制,飛到高空,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飛行彈道的區別,可以看下圖。圖註:德國空射型短程巡航飛彈金牛座KEPD350,射程500公裡,韓國已購買為什麼被限制?這種巡航飛彈愛上戰場,很危險。
  • 緬甸空軍的雄心壯志,16架梟龍戰機保衛領空,能掛空射彈道飛彈
    這批「梟龍」 戰機屬於「梟龍」Block2 版本,能夠發射SD-10主動雷達中距空空飛彈,霹靂-5EII空空飛彈、霹靂-9C空空飛彈,以及C-802K空艦飛彈,CM-400AKG空射彈道飛彈,還可加裝雷射制導飛彈與電子對抗吊艙,實現多任務和多用途。
  • 速度28馬赫,射程350公裡,印軍最強空射巡航飛彈,號稱能夠「統治」印度洋
    布拉莫斯雖然確實先進,但這款武器,恐怕達不到印度試圖具備的威懾別國的需求。02從具體數據上看,布拉莫斯反艦飛彈主要有兩種級別,空射型號重2.5噸,陸基型號重3噸。作戰使用時,主要從海基、陸基或者空基平臺進行發射,考慮到射程限制,最具威懾性的使用方式為利用印軍SU-30MKI攜帶進行空射。布拉莫斯的最大速度估計在2.5-2.8馬赫間。由於布拉莫斯飛彈採用彈頭進氣道,為了減少戰機攜帶飛行時的阻力,空射版本的布拉莫斯在彈體前部還配備一個圓頭形狀的大型整流罩。
  • 朝鮮試潛射飛彈 美俄射洲際飛彈 先發制人核對抗升級?
    俄羅斯則從西北部地區向堪察加半島靶場試射了一枚「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美俄朝三國為何幾乎同時進行飛彈試射?俄羅斯聲稱打造戰略飛彈防禦網,又能否有效應對美國的先發制人核打擊?(節目內容提要)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對外公布,10月2日美國試射了一枚「民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
  • 俄羅斯米格31掛彈道飛彈想法奇妙,中國殲8或可嘗試
    本次閱兵空中梯隊的亮點,除了蘇-57隱身戰鬥機外,更吸引人的莫過於兩架米格-31K超音速戰鬥機機腹下攜帶的「匕首」空射飛彈掠過紅場上空。俄羅斯衛星網當日盤點閱兵時,更是著重介紹了米格-31K戰鬥機攜帶的這款飛彈。同樣,與米格-31戰鬥機一樣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中國殲-8系列戰鬥機,能否參照其模式攜帶空射彈道飛彈呢?
  • 【逆火】轟6終於掛上彈道飛彈了!接下來該用啥字母!
    轟6K是第1種大規模改進的新型號,基本上和原來的轟6隻保留了機體結構等方面,其他地方經過了大規模的改動,已經可以算是一種新型轟炸機。除了老生常談的電子系統改進之外,轟6K還增加了載彈量,據稱轟6K的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2噸。正常情況下,可以在機翼下方掛載6枚巡航飛彈或者超音速反艦飛彈。轟6N型相比於轟6K進一步改進了飛機的基本結構和雷達電子系統。當然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進行空中加油,繼續增加作戰航程。
  • 韓國試射首發潛射彈道飛彈:是一次沒有核武器的戰略威懾行動嗎?
    韓國試射首發潛射彈道飛彈:是一次沒有核武器的戰略威懾行動嗎?據韓國媒體7月8日報導,韓國已經試射了本國首發潛射彈道飛彈——玄武-2B的改進型號玄武-4-4,這款飛彈有望部署於韓國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艇上,目前這艘潛艇還在對「魚雷誘餌發射系統」進行測試,今年晚些時候將會投入使用。
  • 我國威懾世界的尖端武器有哪些?
    全球博弈(quanqiuboyi)——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解讀,8000
  • 真正的全球領先,看中國獨步全球的幾款武器,連美俄都羨慕不已!
    今天布武就來盤點下在我軍現役裝備中,真正稱得上獨步全球的存在:一、高超音速飛彈高超音速飛彈是近十多年全球最為火熱的一種武器之一,為了搶佔技術優勢,美俄等國在該方面競相研發,不過最先研製出高超音速飛彈且實際部署的卻是中國。在19年國慶大閱兵上,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的首次公開亮相可謂是「震驚」了全世界,風頭甚至蓋過了東風-41洲際飛彈。
  • 全球為何只有中美俄有轟炸機?其它國家為何沒有?一般國家不敢玩
    據悉,該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0.95馬赫,航程為1.2萬公裡,如果在中途加油的話,可以將航程提高到1.8萬公裡,具備全球打擊能力。在武器方面,該機可以攜帶各種飛彈,從核彈和巡航飛彈再到普通航空炸彈等。如果美國一次性出動20架B-2轟炸機,再加上B-2的隱身能力,幾乎可以毀滅一個中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