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等了大半天,這個據說值50萬的航天發射,堂主終於在下班之前給等到了,不知是啥,也不知是幹啥用的,但是既然值50萬,應該是很重要的發射,畢竟當初遙感衛星發射都沒這麼保密過。
圖:看這個表述,可重複使用,要麼就是載人飛船要麼就是空天飛機之類的,但是5月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是用的大得多的長徵5B發射上去的,那麼……
圖:再多的,堂主就也不知道了,真的不知道……!!!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
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
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問:堂主肯定還記得上個月的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實射,同時發射DF-21D和DF-26!人類海戰史上有一個極其重要指標,就越來越遠和越來越精確的火力投送!從原始的投石器火箭到火炮,從平面的戰列艦決戰到艦空母艦的對決,所以反艦彈道飛彈的出現極大改變了海戰形態!那麼作為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會怎麼應對這種空前的挑戰,而反艦彈道飛彈針對的美軍航母的命運會如何,經過幾次失敗嘗試美國海軍會改變以航母為核心的軍事戰略嗎?反艦彈道飛彈本身是擴展了反艦武器的射程,但是這個擴展並不足以動搖航母的戰術地位。因為60年代蘇軍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一樣不容易攔截,射程對於當時航母的防空半徑來說也算很遠了,但是對航母的地位一點影響都沒有,甚至還因為其他軍艦容易被反艦飛彈擊毀,反而更需要航母的庇護。
![]()
圖:這一威脅就來自蘇聯戰役反艦飛彈,其它艦艇要對抗蘇聯基洛夫、光榮、奧斯卡確實非常困難。
![]()
圖:基洛夫可以帶K-31這類預警直升機,沒有航母的艦艇編隊就只能靠它,但預警直升機的探測能力和範圍遠不如固定翼預警機。之前堂主也說過,航母的價值不是打擊能力,而是制信息權,在海上航母能奪取制信息權,能剝奪對手的制信息權,就是這麼豪橫。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航母就永遠是無解的。所以要替代航母,需要的是在低軌道布置幾百顆光學/雷達成像衛星,或者在同步軌道部署能實現米級成像精度的衛星,可以代替航母的預警機獲取海上信息,同時還有足夠的補發能力和威懾能力,保證這些衛星不被摧毀。做到這些的話,航母的價值就極大的下降,變成只是一個單純的兵力投送平臺了。
圖:法國4米孔徑的同步軌道光學衛星。我國當前同步軌道的高分4衛星解析度為50米,下一代需達到7米等級,才能識別航母型號,1米則可完成打擊效果評估。
![]()
圖:我國吉林1號衛星,長光所計劃分三階段發射137顆,實現全球任意地區15分鐘的過頂間隔。當前已完成第二階段工作,實現在軌衛星16顆,全球3-4小時過頂,最高解析度低於1米。由低解析度同步軌道衛星發現可疑目標,由高解析度低軌道衛星核查目標,就可以實現對航母的大範圍搜索與識別。但是按照現有雷射技術的進步速度,在未來戰爭中,衛星星座、特別是低軌衛星星座想要安全,基本是不可能了。大功率雷射炮很容易就在短時間內將太空中的衛星燒光,特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這些本土幅員遼闊的國家,有足夠空間去布置足夠多的雷射炮,避開大氣雲層的影響。用衛星星座去替代航母獲得制信息權,此路已經不通,衛星至少不能作為大規模戰爭的依靠。
圖:現有150千瓦級別的雷射炮,在天氣良好的情況,雷射器已經足夠摧毀一顆低軌偵察衛星了。現在的難度在於伺服系統要讓鏡頭對準高速繞地球運行的衛星。
那再來直接一些,我國已經有了東風21D、東風26這些超遠射程的反艦彈道飛彈,必要時能摧毀美軍航母了嗎?或者說,足夠讓美軍航母戰鬥群退避三舍,從而降低他們幹預臺海的能力了嗎?堂主認為,單一武器都不是萬能的。道理很簡單,就算美軍航母把坐標公開,讓你發射東風21D、東風26去攻擊,大概率還是打不著。因為反艦彈道飛彈也是要靠雷達導引頭去尋找目標,讓東風21D、東風26單獨去突防,很容易遭到美方標準3、標準6飛彈的多次攔截,以及末端主被動強電子幹擾而失效。
![]()
圖:軍艦上有很強的電子對抗系統,單獨一款飛彈突防,成功率不高的。所以要提高東風21D、東風26的攻擊成功率,還是得依靠體系的力量,同時出動戰鬥機、電子攻擊機、轟炸機、巡航飛彈等,給對手製造一個真正的複雜電磁環境。當然,東21D、東26這兩款飛彈射程分別為1500公裡以上、4000公裡以上。它們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降低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隱蔽能力。在上世紀80年代的冷戰高峰期,美軍航母戰鬥群可以通過無線電靜默,在北大西洋上玩隱身,模擬接近蘇聯海岸發起突襲。他們那時敢不開雷達,主要是蘇聯轟炸機攜帶反艦飛彈突擊,會有大量電子信號預警,轟炸機的速度也慢,有足夠的預警時間。但東21D、東26就不一樣了,美軍航母戰鬥群敢不開雷達,一旦被定位,再有預警信息,就是反艦彈道飛彈再入、制導雷達開機之時了,距離被擊中只剩下幾十秒,再訓練有素也很難反應過來。而美軍航母戰鬥群一直開著雷達的話,我們無論攻擊還是防禦,都容易組織了。所以即便反艦彈道飛彈不會讓航母退出歷史舞臺,相對別的武器,東21D、東26已具有劃時代的反航母價值。
圖:隱身飛機時代,搜索航母還有其他途徑。如用攻擊11這類隱身長航時無人機使用光學和電子偵察設備搜索航母,若一架飛機搜索半徑30公裡,哪怕用簡單的半圓形航行,則東京至菲律賓南部的3000公裡距離也只需要25架無人機,同時發現目標前沒有任何電磁信號洩露,也就不會被發現。識別任務則可由無偵8這類高超音速無人機完成。反過來說,哪怕是艦載預警機,也怕暴露後遇到攜帶4個巨型副油箱加空中加油機接應的殲-20,所以不敢開雷達搜索,也只能靠電子和目視偵察。
問:我也想問,ESSM比24、36、48聯裝的海拉姆/紅旗10優勢何在,僅僅是勉強能打更遠麼?可是後者紅外製導,不應該無火力通道限制嗎。沒火力通道限制,那也有截獲距離限制、截獲概率限制。拉姆用的還是雙色紅外頭,也就是非成像頭,對目標主要還是依靠發動機這樣的熱源才能瞄準,所以發現距離並不遠,能在10公裡左右攔截已經是極限了。
![]()
圖:拉姆的制導、控制部分移植於「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的玫瑰花型掃描「紅外/紫外」雙色導引頭,和專門為其新研製的被動雷達導引頭,一對鞭狀射頻天線安裝在紅外導引頭的兩側。而雷達導引頭的ESSM就是四五十公裡都能打到,攔截外推遠了幾倍。外推攔截線,就是把風險外推,增加整個系統的反應時間,不要搞成一錘子買賣了。
![]()
圖:紅旗16和標準2的海天線攔截。反艦飛彈通常在30公裡左右露出海天線,ESSM可以馬上攔截,在其命中前攔截2-3輪。如果是拉姆,就只能放近了打。如果放到幾公裡範圍攔截,哪怕無限火力通道,只要有一發攔截失敗就得完蛋。而在幾十公裡外攔截,ESSM自己就可以組織兩次攔截,兩次都失敗了還有拉姆和密集陣可以補最後兩次攔截,安全係數大了很多,每次攔截哪怕有20%漏網,那四輪攔截以後也只剩下千分之1.6。
![]()
圖:標準2齊射。提高攔截成功率是防空飛彈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此不惜對同一目標採用雙發齊射攔截的方式。而拉姆攔截一次哪怕高估成90%成功,加上密集陣也有90%成功那也剩了百分之一,概率都高6倍多了,明顯是多次攔截更安全。
![]()
圖:用足球來類比的話,就是哪怕守門員可以用手攔截成功率高,半場攔截也遠比形成單刀球好。用籃球來類比的話,就是最佳防守球員單防,也不如區域聯防有效。
問:很多人都嘲諷梅卡瓦是重型步兵戰車,那它能不能真的當作步兵戰車,代替M2/美洲獅/04A等,和常規主戰坦克配套使用呢? 編制我都想好了,每輛梅卡瓦載一個火力組(4名步兵),一個班搭載兩輛車,一個機械化步兵排有四輛梅卡瓦兩個班……好吧,我又在做夢了,求堂主拍醒!這不就是雌虎重型步兵戰車麼?以色列前幾年已經在梅卡瓦基礎上拆掉炮塔,加高車體製造出來了雌虎步兵戰車,算是當代防護最強的步兵運輸車輛吧。
![]()
圖:雌虎車體非常高,近三分之一是改裝時架的蓋子高度。以色列這樣的車輛不少,像用百夫長改的美洲虎裝甲突擊工兵戰車,用T-54/55改的阿奇扎裡特,都是重防護型的步兵戰鬥車輛。只是這倆的車內空間都比較狹窄,擠得跟BMP似的,用起來不方便。
![]()
圖:T-55換發動機改裝的阿奇扎裡特。梅卡瓦雖然高大,但是車內空間還是不足,所以雌虎才加大了高度,當然結果是拆掉炮塔都跟梅卡瓦4差不多重,戰略和戰術機動性都相當的難看了,成本也非常高。
至於坦克直接運兵,這是做不到的……因為梅卡瓦大部分炮彈是裝在車體後部的,要是帶人的話就只能在炮塔吊籃裡面裝十幾發炮彈了。這是八九十年代的翻譯誤譯得太厲害了,以為梅卡瓦是能同時攜帶50多發炮彈加上四、五個步兵,或者不帶步兵能裝上百發炮彈,世界彈藥基數最大和能當步兵戰車之類都是這麼演繹出來的。
![]()
圖:梅卡瓦坦克的後部通道非常狹窄,人只能爬進去或用擔架放進去。圖:80年代美國FCS曾經考慮在坦克後方裝一個模塊化任務艙,可以搭載2名步兵,結果最後無果而終。
問: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唐總,越南、太平洋戰場的電影裡,經常出現米國大兵提供坐標呼叫炮兵支援的場面,怎麼得到的,又沒gps,難道地圖?荒涼野外怎麼識別哪是哪,是不是發信號彈或者炮兵根據煙火判斷的,電影為了好看搞這種情節間接射擊出現以後,就出現了針對間接設計的目標指示和校正系統,畢竟不像以前的直瞄射擊,打中沒有、偏差多少都是肉眼可見的。
![]()
圖:為間瞄提供的觀測技術,已經在天文、航海、測繪等行業大量使用,根據戰場特殊需要發展為專用設備即可。日俄戰爭中,奪取203高地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重炮找到校射陣地,之後日軍就把旅順港區在地圖上畫成格子,編上號,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曲射打,校射單位就負責看炮彈有沒有落到格子裡面去,還有哪個格子裡面現在出現俄國軍艦需要打的。
![]()
圖:就像地圖上的經緯度網格線,只要設定好了,就很容易確定目標的位置。這一套到一戰二戰就成熟發展為網格射擊法,前線步兵和後方炮兵都帶著同一套網格劃分的地圖,步兵自己有識圖能力能知道自己在哪個網格內\目標在哪個網格內,通過無線電告訴炮兵,往哪個格子裡打,還有哪個格子不能打。而炮兵在自己的地圖上找到對應的格子,然後根據地標確定自己位置,再算出來該怎麼打就行了。
![]()
圖:英軍彈幕射擊示意圖,這個圖再配上縱坐標,每個縱橫坐標標出的格子就可以得到一個獨特編號。如縱坐標用阿拉伯數字,橫坐標用字母,每個大格子邊長1公裡,內部再用九宮格分出來,4C5這個簡短的代碼就可以代表一個位置確定的330*330米大的區域,炮兵對著轟就是了。
![]()
圖:任何身管火炮、火箭炮射擊都有誤差,射程越遠誤差越大。二戰炮兵間隔十公裡射擊時,落點散布已經有上百米,因此330*330米的範圍已經足夠精確,劃得再小也難以實現。
問:堂主,一直不明白,V-1和V-2飛彈在當時也是高一個維度的的武器了,為什麼不放在東線使用,炸一下毛子,非要放在強勢的西線?V-1和V-2精度都很差,所以只能炸大面積的目標,比如說超大型工廠集群,或者說大型城市。但是這倆射程又只有三、四百公裡,所以目標也不能離太遠了。
![]()
圖:V-1飛彈重2.2噸,飛行速度每小時550~600千米,飛行高度2000米,射程為370千米。戰鬥部裝藥700千克,採用慣導和氣壓計控制。1944年6月13日,德國首次向英國本土發射。
![]()
圖:V-2飛彈最大航程320千米,採用慣性制導,帶1噸重戰鬥部。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國共發射了3745枚V-2飛彈,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2050枚落在比利時,還有582枚用於發展、改進和訓練。74%落在目標周圍30千米以內,其中又有44%落在10千米範圍內。這麼一看,毛子有啥可炸的?因為41年到42年的高歌猛進,甚至連離邊界一千多公裡的史達林格勒和格羅茲尼都被打爛了,工廠炸的炸,搬的搬,早就沒了。到44年蘇軍反攻的時候,實際上蘇軍戰線後方幾百甚至近千公裡的土地都是被雙方反覆蹂躪過了,農業都在掙扎求存,工廠早就是一片廢墟,真要炸那至少得是戰線後方七八百公裡才行,飛彈根本打不到,難道就轟炸一下廢墟城市、黑麥地?那不虧死了麼,一發V-2那可是跟一個四號坦克差不多價格的。
![]()
圖:蘇軍43-44年的反攻範圍,彩色區域都是被德軍佔領過的。西線關鍵是倫敦離歐洲大陸太近了,當初BF-109這種短腿都能跑個往返,飛彈三、四百射程綽綽有餘,這樣的大城市尤其是還有不少木質建築的,比起東線的廢墟炸起來性價比高太多了。
![]()
圖:德國人炸倫敦,也是希望能讓英國人同意有條件投降,自己好全力去抵禦蘇聯威脅。可是大英帝國,當時怎麼著也是名義上的第一強國,怎麼會那麼容易投降呢?
問:堂兄,感覺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很厲害啊,而且霸業持續時間特別長,即使秦國變法了,還長期被魏國、趙國打;如果不分裂,是不是更能阻礙秦軍東出?到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有六將軍之戰。趙鞅祖傳的邯鄲領地背叛,六將軍中的韓魏保持較為善意中立,智氏惡意中立的情況下,一家之力單挑中行和範兩家,還有齊國楚國宋國、鮮于等十國聯軍,等到韓魏智下場參戰,帶著一起把齊楚宋等全暴打了一輪。
![]()
圖:前497年,趙鞅因族弟趙午違令而殺之,趙午之子趙稷據邯鄲發動叛亂。範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協助其反抗趙氏。趙鞅退守封邑晉陽。後智躒聯合魏侈、韓不信,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士吉射與中行寅逃至朝歌。前493年趙鞅領兵戰於鐵(今河南濮陽),前492年再敗二卿於朝歌,徹底清除範氏及中行氏在晉國的勢力。到春秋末,除了楚國還稍微好點,其他諸侯早就已經是臭弟弟了,真要繼續維持下去,那就是晉國一統天下了。
![]()
圖:三家分晉前,晉國控制了河套地區、山西全部、河北大部、河南北部。考慮到當時四川、湖北及長江以南地區尚未開發,這個控制範圍佔華夏文明地盤的比例就很高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晉國體制決定了他的強大,也決定了他必然分裂。晉文公重耳回國以後,就設定了不蓄群公子的體制,除了太子以外其他公子全部攆出去打工,而把國家大政託付給了趙家等卿士家族,甚至這些卿士家族都像其他國家的宗室一樣被稱為公族。卿士力量強大,他們又各自朝著目標擴張,大家一起往外打,就打出來了橫壓天下的大晉。到了春秋末期,哪怕是六將軍裡面最低的下軍佐出國訪問,那也是被認為相當於中等國家的國君,中軍將、中軍佐這樣的執政出門,那是跟楚王分庭抗禮,隨便抬鼻孔給齊王看的。那這樣的話,稱孤道寡豈不美哉?幹嘛還要給缺乏力量的晉國公室幹活?
![]()
圖:三家分晉前各方控制範圍。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回國後建立三軍,每軍設將、佐各一名,其中中軍將為正卿.六卿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是中國最早的議政王大臣制度。六卿最初由11家輪流擔任,淘汰至6家時便架空了晉君,淘汰至3家時便瓜分了晉國。一個體制,他最強大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弱的地方。魯國之類把土地權力全分給公子們,結果最後是公子們腐化墮落還架空王室,但是好歹他們不會直接把國家改名換姓,還是周公之後。而晉國把土地權力分給卿士們,卿士們打下大好河山也得自己想用了。又想強大,又想一家一姓千秋萬代,那真是不可能的事情。
![]()
圖:釣魚的姜太公。一個系統必然有一定的根本規則,決定了系統發展的方向,《淮南子·齊俗訓》有言: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問:美帝第一代北極星飛彈的頭部有個長杆,這是為了改善水下運動狀態還是和後來的減阻杆一個作用?巨浪一號的腦袋也是一樣的作用嗎?那個減阻杆是讓激波儘可能在飛彈前方產生,把飛彈相對圓鈍的頭部藏在激波裡,從而減小阻力,巨浪1是單彈頭,天生尖腦袋,沒必要搞這設計。
圖:兩代北極星飛彈。
問:堂主請教下,潛艇在水下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如果用海底地形匹配,那不就得用主動聲吶,這不就暴露自己了嗎?潛艇出島鏈,關掉發動機跟著洋流漂不就沒有噪音了嗎?根據海底地圖進行海圖作業、慣性導航,定期上浮用潛望鏡觀測星體修正方位。
圖:我國潛艇出島鏈的航線上,沒有合適的洋流可以跟著飄。如果有,美國人就會在這裡部署主動聲吶探測船。
問:大毛那個航媽模型有三架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他真的有?原來那個噴氣式的好像廢了,為什麼?因為太重太大了,那玩意四十多噸重,而且垂尾還很高大,就算有傳言說試飛過,但是這個體重沒法降落,而且安71的雷達一直就沒完成研發,飛機上裝的是個模型。固定翼預警機哪怕是螺旋槳的也只有模型……
![]()
圖:這是俄國的安-71
![]()
圖:這是雅克-44,都是1980年代搞的東西。
問:請問堂主,潛艇在發射潛射飛彈的時候會有發射深度的要求嗎?當然有了,一般要求都是在十幾米深度發射,再大的話,彈射能量很難支持飛彈飛出海面還有足夠的速度。
![]()
圖:彈道飛彈發射深度
![]()
圖:1991年1月,波斯灣,通過美國海軍「匹茲堡」號核潛艇的潛望鏡觀察BGM-109戰斧潛射飛彈發射。老式戰斧發射深度還可以大一些,新的戰術戰斧為了降價減重,只能在潛望鏡深度發射,不然彈體結構承受不了水壓。
問:開個腦洞,把類似XF5U飛行煎餅的構型放大,機身內裝上3面相控陣雷達,或者為了減重一面相控陣+2面八目天線,憑藉現代的電子、發電、飛控技術的進步,能不能造出一款合格的艦載預警機?XF5U的續航能力不行啊,這樣的煎餅外形機翼展弦比太小了,真要加上兩邊延長的外翼還是有點可能的,不過起降能力未必頂得住這麼加重了。
![]()
圖:F5U飛機,真的沒有單獨的機翼。要搞新式預警機,更好的構型有的是。
問:堂主,幾個問題沒上牆了,換個問問,哈哈:現在各大家都在說96B要進入部隊了,說40噸有40噸的用途。依我看,真要40噸,用卸掉附加裝甲的99A不香嗎?這和FC-1替代小7,052B當通驅一樣,屬於低看軍方了。堂主怎麼看?40噸還真沒40噸的用途,能用96的地方其實基本也都能用99A了,畢竟二者地面壓強差不多,差距也就是過橋可能有區別。但是國內這橋梁建築水平……五十噸和四十噸真沒多大區別。
問:堂主,說說現代空空飛彈的事。8月份的金頭盔某位飛行員成功甩掉了31枚飛彈,雖然是訓練,但是也太誇張了吧?現代大國之間的對抗,半主動/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是否真的命中率感人?果真如此的話,中距彈對於制空權爭奪存在的意義只是摸獎和打擊大型平臺嗎,最終的白熱化的制空權爭奪還是得靠PL10E這種狗鬥彈?金頭盔是你只要拉出一定的過載並保持一定時間就算擺脫的,這個標準照比實戰還是低一些,更大的作用是鍛鍊飛行員的技術,真打起來那飛彈可沒那麼好躲,也沒有在極限射程上躲飛彈的閒工夫,實戰中這麼搞就喪失制空權了。
問:052C和054A的反潛能力誰更強?前者平臺更大,艇首聲吶搜潛能力應該更強大一些,但是缺乏反潛飛彈,攻潛能力弱於054A?反潛飛彈不是必不可少的反潛武器,你看英國法國就沒有用反潛飛彈,真有需要和反艦飛彈共架發射就完了,056的都能帶反潛飛彈,052C沒有裝不上的理由。兩者反潛能力基本半斤八兩,該有的都湊合有了,當然也都只是湊合,052C還是小。
![]()
圖:真正的反潛強手都是萬噸級巡洋艦、驅逐艦,這個噸位才有足夠空間去安裝大口徑低頻主動聲納。054A、052C的艦艏、或拖體都沒法容納這麼大的主動聲納。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