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波導(waveguide crossing)

2021-02-16 光學小豆芽

這篇筆記梳理下交叉波導的相關知識點。

交叉波導(waveguide crossing), 也就是兩個不同方向的波導發生交叉,類似一個十字架(crossing),如下圖所示。

當多個光器件進行互聯時,會遇到互聯波導發生交叉的情況,如下圖所示,A需要D相連,B和C相連。誠然,在器件較少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規避使用交叉波導,如下圖所示,但是當器件規模達到一定規模時,交叉波導變得必不可少。

我們希望光仍然沿著初始波導的方向傳播,而不是進入到另一個方向的波導中。如果僅僅是兩個單模波導垂直排布,會有較大的能量在交叉處散射到沉底中。下圖是一個簡單的FDTD仿真結果,經過交叉區域後,只有75%的能量保留在初始方向的波導中。

從波導本徵模式的角度看,在交叉區域,波導的寬度發生突變,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也相應變大。從全反射的角度看,全反射條件在交叉區域處被破壞,光場發生衍射。因此必須對交叉區域做精心的設計,降低插損和串擾。

根據不同的原理,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taper型

使用taper型波導將單模波導過渡到交叉區域,使得波導的有效折射率緩慢變化。典型的taper型交叉波導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文獻1)

該類型目前最好的結果是華為加研所在2017年實現,插損為0.007dB,串擾為-40dB。其主要有三段taper構成,對應下圖中的1,2和4,在波導5中傳播的是TE0, TE2和TE4模式。該結構對工藝敏感,最佳工作波長會發生漂移。

(圖片來自文獻2)

2)MMI型

利用MMI自成像原理,使得交叉區域滿足成像條件,可以把該結構理解為兩個級聯的MMI_1x1。該結構目前最好的結果由英國Bristol大學實現,插損為0.043dB, 串擾為-55dB。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文獻3)

基於MMI結構,武漢郵電院實現了星型的6X6交叉結構,非常漂亮。如下圖所示,其插損在0.08dB以下,串擾在-48dB以下。

(圖片來自文獻6)

3)亞波長光柵型(subwavelength grating)

其主要是將交叉區域設計成亞波長光柵波導,通過改變光柵的周期,波導的等效折射率發生漸變,在交叉區域,本徵模的有效折射率變化較小,損耗降低。該結構的最好結果是0.023dB的插損, -40dB的串擾。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文獻4)

4) 多層SiN結構

該結構利用SiN波導與Si波導構成交叉波導,典型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文獻5)

SiN波導作為一個新的維度,傳輸光場。豎直方向上SiN波導和Si波導之間的耦合較小。該結構的插損為0.006dB, 串擾為53dB。

以上簡單列舉了一些典型的交叉波導結構,典型的插損值在0.05dB以下,串擾在-40dB以下。在大規模集成光路中,交叉波導的作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人們致力於研發插損更小、尺寸更小的crossing。其物理原理已經比較清楚,更多的是工程上的精益求精。這或許是做科研和搞工程的主要區別之一。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錯誤和不嚴謹之處,還望大家不吝指出,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也歡迎大家向我提問,小豆芽會儘自己的能力給出解釋。另外,微信討論1群和2群都已經滿員,新建了3群,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入進來討論矽光技術。大家也可以添加我的個人微信photon_walker。

參考文獻:

S. Wu, et.al., "State-of-the-art and perspectives on silicon waveguide crossings: A review", Micromachines 11,326  (2020)

P. Dumais, et. al. , 「Three-mode synthesis of slab gaussian beam in ultra-low-loss in-plane nanophotonic silicon waveguide crossing,」 in 2017 IEE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up IV Photonics (GFP), (IEEE, 2017), pp. 97–98.

M. Johnson, et.al., "Low-loss, low-crosstalk waveguide crossing for scalable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s applications", Opt. Exp. 28, 12498(2020)

P. J. Bock, et.al., "Subwavelength grating crossings for silicon wirewaveguides", Opt. Exp. 18, 16146(2010)

W. D. Sacher, et.al.,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Multilayer Silicon Nitride-on-Silicon Waveguide Platforms for 3-D Photonic Circuits and De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06,2232(2018)

D. Chen, et.al., "Ultralow Crosstalk and Loss CMOS Compatible Silicon Waveguide Star-Crossings with Arbitrary Included Angles", ACS Photonics 5, 4098(2018)

相關焦點

  • 世上最薄光波導:僅三個原子厚!
    背景光波導(optical waveguide),是引導光波在其中傳播的介質裝置。光波導的傳輸原理不同於金屬封閉波導,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質分界面上,電磁波的全反射現象使光波局限在波導及其周圍有限區域內傳播。
  • Light | 用於中紅外痕量氣體檢測的空氣懸浮式Ta₂O₅ 脊形波導傳感器
    Jágerská教授團隊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Ganapathy Senthil Murugan教授合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發表了題為「Extraordinary evanescent field confinement waveguide
  • 微帶線與接地共面波導
    不同傳輸線技術的選擇會影響電路設計的最終性能,如使用微帶線或是接地共面波導(GCPW)。大部分設計者都了解高頻微帶線和帶狀線的明顯區別,但接地共面波導與傳統微帶線有很多的不同。接地共面波導能為高頻電路設計者的設計帶來了許多好處和便利。選擇不同電路時,了解不同 PCB 材料對微帶線和接地共面波導電路的影響對設計是非常有幫助的。下圖中可以看到兩種電路的不同結構。
  • 矽基納米光波導微腔全光開關新進展
    2004 年,美國Lipson 研究組在Nature 雜誌上刊登了矽基納米波導環腔全光開關的實驗報導。他們採用電子束曝光和反應離子束刻蝕技術,以SOI 材料製備脊形納米波導,該波導橫截面尺寸為:寬×高=450 nm×250 nm。用納米波導構成直徑為10 μm的共振環。圓環波導與直波導的間隙為250 nm。器件結構如圖1 所示。器件的插入損耗小於0.5 dB。
  • 碧藍航線CrossWave/Azur Lane:Crosswave
    Azur Lane:Crosswave還引入了2個全新的可玩角色Shimakaze和Suruga!4種模式可供選擇從4種不同的模式中選擇:故事,極端戰鬥,照片或情節模式。故事模式:在Shimakaze和Suruga的新手腳步中經歷了7個引人入勝的章節。極限戰鬥模式:從100多個具有挑戰性的艦隊中進行選擇,以戰鬥稀有物品和特殊材料。
  • 如何直觀的理解波導中微波的模式(TE\TM\TEM)?
    舉例,若波導中電磁波傳輸方向為z方向,則橫向為直角坐標系中的x,y方向;或柱坐標系的\rho,\phi方向。TE模式表示「所有電場分量均與傳輸方向垂直」,即「傳輸方向上沒有電場分量」;TM模式同理。TEM模式意義為「電場、磁場分量均與傳輸方向垂直」。
  • 世界上最薄的光波導 只有三個原子厚
    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光波導,它只由三層原子組成。這意味著新的波導只有6埃厚。一納米等於10埃,而今天的光波導通常在200-300納米左右,這意味著這些新的光波導比現在使用的要薄500倍。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Ertugrul Cubukcu說:「這可能導致光電晶片上波導或光學元件的密度更高。」
  • 碧藍航線:Crosswave 免安裝中文硬碟版
    碧藍航線:Crosswave 免安裝中文硬碟版遊戲介紹《碧藍航線:Crosswave》是經典遊戲
  • 脈衝波(Pulse Wave):一種新型的DDoS攻擊模式
    The biggest pulse wave DDoS attacks from this botnet peaked at 350 Gbps, a value way above the average of ~1 Gbps per normal DDoS attack.
  • 機器學習模型數據集劃分問題(交叉驗證)
    模型的自我評估通常採用交叉驗證,交叉驗證就是要通過數據集劃分充分利用樣本數據評估一個數據模型的表現,尤其是樣本量比較小的情況下;交叉驗證是要重複利用數據,把樣本數據進行選擇,組合出不同的訓練集和驗證集,某次訓練集中樣本可能在下次成為驗證集中的樣本。這是「交叉」的含義。    sklearn的官方文檔中介紹了許多數據集的分割方法,看上去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