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釐米二十八聯裝噴進炮和四式燒霰彈

2021-02-07 SkyCaptain


12釐米二十八聯裝噴進炮雖然名字裡帶個炮字,卻不是炮,而是一種火箭發射裝置。之所以叫它「炮」,是因為舊日本軍中,各類火箭發射器歸炮兵管。


該炮炮身長1,500mm,火箭彈初速240m/秒,最大射程4,800m,最大射高2,600m,射速約為15-20發分(不含重裝填時間)。




俯仰角+10度到+80度,俯仰速度15度/秒,(使用人力時9度/秒),炮塔可360度旋轉,旋轉速度12度/秒。空炮塔全重2.5噸,裝滿火箭後為4噸。


這種火箭炮使用的120mm四式燒霰彈本質上是縮小版的三式彈;日軍對這種原理的對空武器產生了某種狂熱:至日本戰敗為止,日本海軍裝備了從127mm到460mm各種口徑不等的三式彈。


文章連結:炮擊機場是個技術活~三式彈解密



使用時,火箭發動機點火,將火箭發射至1000-1700米高,隨後火箭爆炸,向前方15度錐型區域內散布60枚小型燃燒性子彈丸。這種燃燒性子彈丸含有磷或鋁熱劑,粘到飛機蒙皮上時可造成相當程度的燒熔或火災。



構造和原理

12釐米28聯裝噴進炮實際上是一種應急武器:它是在馬裡亞納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吸收此戰經驗教訓臨時製造的一種防空武器。其發射臺、俯仰和旋轉裝置都直接使用了九六式三聯裝機炮的對應部件,火箭技術也顯得較為粗糙。


120mm火箭彈的結構圖

直徑:120mm;

彈長:730mm;

彈重:22公斤,含3.4公斤推進劑;

射程:1500米;

散布角:15度,內含60枚燃燒子彈

延時引信:「四式時限筒」

引信可以設置為5.5秒後,1050米或者8秒後,1500~1700米爆炸


該炮由人工操作,炮組成員需要穿上全身式的防火服,並披掛防火氈。由於這是一種熱發射火箭,且具有相當易爆的彈頭,發射一輪後需要四分鐘冷卻,然後才能進行重裝填,否則整個炮組就會被炸進靖國神社。




這種火箭發射器的外觀


雷伊泰灣海戰後,早期的火箭發射裝置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進,包括降低重量、強化結構和動力等,以便安裝在小型艦艇上。日本海軍也為這種武器開發了專用的射控裝置——四式射控裝置和四型追蹤盤。


實戰運用

二十八聯裝主要裝備航空戰列艦伊勢、日向,航母裝備的是同款30聯裝版本。


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的4條航空母艦(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和2條航空戰列艦均裝備了數量可觀的噴進炮。(注意她們都配屬於小澤治三郎的囮艦隊。)由於其有效射程短,命中精度差,擊落美機的數量相當有限,也沒能改變四條航母無一倖存的悲慘結局。但由於它的爆炸場面蔚為壯觀,殺傷範圍相對較大,所以依然能起到驅散機群和威懾敵機兩種作用,幫助伊勢和日向擊退了俯衝轟炸機的猛烈進攻。據說,這種武器給美國飛行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城號、葛城號也搭載了這種武器,而信濃號沒能等來預定安裝的噴進炮就在處女航中被射水魚號擊沉了。


傳說武藏在錫布延海戰前緊急加裝了兩座對空噴進炮,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



松田千秋的防空傳奇

說到伊勢級航空戰列艦,便不得不提到松田千秋少將。他不但擔任過「日向」號的艦長,還是這兩艘獨特軍艦所屬的第四航空戰隊司令官。在日本海軍中,他既是一名獨具慧眼的大艦巨炮主義者,又是一名具有戰略頭腦的實幹家。此人利用接受航空模擬彈攻擊的訓練成果,編撰了一本名叫《轟炸迴避法》的教材,經過海軍教育局發布全海軍。可見,雖然他是一個大艦巨炮主義者,但是他對於新興的航空力量並沒有採取漠然的態度,而是從中探究新的方法來迎接新的時代。


實踐並沒有辜負他的鑽研:儘管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的4條航空母艦均悲慘地沉沒,但是「伊勢」和「日向」兩艦在第四航空戰隊司令官松田千秋、伊勢號艦長中瀨(海兵45期)和日向號艦長野村留吉(海兵46期)三人的出色指揮下,歷經數次猛烈攻擊而僅僅受到了輕微的傷害。


戰鬥中,其狂暴的高射炮火力甚至於給來襲的美國艦載機中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美軍的戰鬥記錄,這些戰列艦吐出了「異乎尋常的防空火力」,美國著名海軍學者塞繆爾·莫裡森也在他的論著裡稱「伊勢」和「日向」的防空火力「也許是戰爭中所遇到的最為可怕的」。



關於當時的防空戰鬥,「伊勢」號的炮術長黑田吉郎中佐留下了這樣的回憶


「首先,主炮的三式彈以最大仰角朝著敵方編隊的中央射出了第一彈,此彈使敵方編隊發生了混亂,他們分為兩個集團分進而來。跟著,我下令根據預先制定的方法進行對空彈幕射擊。對空戰鬥中,由於炮火有限,對於從不同方向殺來的敵機,不可能同時應戰。


這次由於預先設想到將會有激烈的防空戰,出擊以前進行了多方面研究,最終採用了以艦上所有的防空炮火在本艦的上空展開一張防空彈幕,我們稱其為彈幕防空法。也就是說,全炮火在本艦上空打出漏鬥狀的火網,各自負責一定的角度,在有效射程內預先以標尺測算好,號令一下,眾炮齊發,形成立體的『漏鬥』狀彈幕。然後,在敵機將要展開攻擊的地點進行阻礙的同時,打亂他們的瞄準,並用爆破彈摧毀他們攻擊的意欲,並擊落任何企圖強行突破的殘敵。


伊勢的防空火力圈層大致構成是:356mm主炮分別負責前方以及左右15000米一帶,127mm高射炮大致負責周圍8000米,機關炮負責四周3500米,噴進炮的射程設為2000米。」



伊勢」號在恩加諾角海戰中猛烈的空襲下疾駛。注意艦尾濃厚的煙霧,那就是12釐米噴進炮產生的。



「伊勢」號的戰鬥記錄如下:上午7點39分,「伊勢」的雷達發現敵機編隊接近至200公裡,第一次空襲遭到兩發近失彈攻擊,第二次遭到10架轟炸機空襲,擊落5架,第二炮塔被小型炸彈擊中,並遭遇近失彈8發;第三次空襲沒有損害,噴進炮擊落敵機兩架


兩艦通過合理運用自身的防空武器,大幅降低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投彈精度,成功在美軍壓倒性的航空攻擊下得以暫時保全。先進的戰術,此時彌補了武器的不足。


--這是後話--

此役之後,松田千秋又於次年2月指揮「北號作戰」,負責將南洋的物資強行突破封鎖而順利運回本土。作戰結束以後他在3月20日改任橫須賀航空隊司令,直到日本戰敗。


文章連結:戰時海上運輸(6)航路斷絕!南號和北號作戰


接受採訪時,就日本的敗因,松田少將認為是日本沒有能夠早日從中國撤出,日本當局對德意日三國同盟過於自信,因而四面樹敵而最終讓自己步入絕境。他還認為山本五十六沒有戰略眼光,由於過分迷信航空戰而將戰線鋪得太開,放棄了日本海軍戰略上採取守勢,戰術上採取攻勢的傳統,因而造成了日後的困境。


就戰役戰術方面,他認為珍珠港襲擊不但讓美國全國奮起,同時也將日本一直計劃的的艦隊決戰戰略無限期推遲,再加之此役沒有摧毀美方航空母艦,且美國航空工業的潛力遠遠高於日本,唐突發動空襲無異於以己之短擊他人之長。


1995年秋,這位江田島畢業生中最後在世的海軍將領去世,終年99歲。


~(完)~


炮擊機場是個技術活~三式彈解密

二戰日軍炸彈引信(1)

九九式三番三號爆弾


關注微信公眾號:SkyCaptain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                                  


長按識別圖中的二維碼



相關焦點

  • 1英寸等於多少釐米 英寸和釐米的換算
    對於尺寸等的度量我們都習慣用米、釐米、毫米等等,但實際生活中有些還存在英寸的說法,比如我們的電腦顯示屏等等,對於英寸很多人都想知道1英寸等於多少釐米?
  • 日本人平均身高為何能長12釐米
    75歲的木村先生跟我講了一件事,說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東京被美軍炸得是一片廢墟,生活物質極其匱乏,甚至出現了餓死人和賣兒鬻女的事情
  • 英寸和釐米的換算公式 英寸和毫米的換算表圖
    1英寸=2.54釐米。
  • 1釐米 25釐米 75釐米 5000米……+∞
    髮型是展現軍人良好形象的一大特色,戰友們逐漸喜歡上了這1釐米的距離。25釐米軍人在齊步走時,要求手腕打直,位於第四至第五個衣扣之間,距身體約25釐米。這25釐米,體現了軍人良好的隊列作風和隊列素養,也是培養軍人時刻做到令行禁止的服從意識。
  • 淺析地插、三角支架、聯裝支架在固定拋竿時的優點及應用
    為此小編今天和大家詳細分享拋竿地插、三角支架、聯裝支架這三種拋竿固定工具的使用策略,也許看完這篇文章您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拋竿地插在拋投時的優勢拋竿地插在拋投時的實際應用拋竿地插在拋投時的優勢及不足1、什麼是地插
  • 二戰日本89式12.7釐米高射炮,懟飛機懟軍艦,還能懟潛艇
    上世紀20年代末,日本海軍著手研發一款大口徑高射炮,該炮於1932年2月6日被正式採用,被稱為89式12.7釐米高射炮,隨後成為日本大型水面戰艦的主力高炮,在二戰中大量使用。89式12.7釐米高射炮研製的時間節點恰到好處,當時世界多個國家都先後研製了此類裝備,其中著名者如88毫米高射炮,應該說89式的出現還是跟上了時代發展的腳步,哪怕當時日本周邊並沒有一個航空強國。
  •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為什麼能長12釐米?全因這件事
    更為重要的是,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長了12釐米。日本中小學校何時開始實施午餐制度這要追溯到公元1889年,日本東北地區有一所農村小學,叫私立忠愛小學,這所小學是當地的寺院辦的。從1950年到2010年,60年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長了12釐米,其中男性的平均身高達到170釐米,女性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60釐米。
  • 3毫米 25釐米 75釐米 3000米……
    25釐米軍人在齊步走時,要求手腕打直,位於第四至第五個衣扣之間,距身體約25釐米。這25釐米的嚴格規定,是在培養軍人時刻做到令行禁止的服從意識。鐵一般的信仰和鐵一般的紀律,正在潛移默化改變著新軍們的精神風貌,成為新時代軍人的獨家記憶。從參差不齊到整齊劃一,「新兵」們在實踐中懂得了紀律的含義。
  • 8釐米「生死」線
    南塊站,負責清河採油廠整個北部油區的原油初步處理、集輸和汙水處理、回注等工作,作用重大。但它背靠河流,地勢低洼,遇到這樣的極端惡劣天氣,要維持安全正常生產勢必困難重重。為了迎戰「利奇馬」,原本打算休假的陸軍沒有多想,立馬帶隊到形勢最嚴峻、也是最偏遠的南塊站駐守。雨勢初起,他就嚴陣以待,一臺自吸泵、兩臺電潛泵已經陸續啟動,水正「譁譁」的排著,可雨會持續多久?誰都沒底。
  • 英烈長眠之地,血染的花兒更鮮豔,記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
    英烈長眠之地,血染的花兒更鮮豔,記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      一隻雄鷹在大別山上空飛翔,『他』衝破層層黑雲籠罩的天空,時而盤旋,時而俯衝,擦著山巔上的雲霧,翱翔在天地風雲之間,敏銳俯瞰著長竹園大地,懸崖絕壁,浩瀚林海,奔流向前的灌河之流……顯露出王者的力量和勇氣
  • 身高140釐米的日本第一猛將舞423釐米的十字槍:揭秘日本十字長槍的誘惑力or殺傷力
    日本的槍或者十字槍和其他國家的槍矛最大的區別是,其總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養,氣都具有專用的套罩來保護。而槍的用法,則是專刺缺乏保護的敵人盔甲的間隙。本多平八的槍十分之長,居然有一丈四尺四寸,即423釐米長,刃長一尺四寸三分,即43釐米,但更令人驚奇的是,本多平八的身高只有140釐米左右,140釐米的身高揮舞起4米多長的巨槍,實在不敢想像。當然了,也不是本多平八矮,因為那個時代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大致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