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一場米格21的墜機事故使得印度空軍終結了其在去年僅墜機一架的喜悅。
不過,這場米格21的墜機事件其實也並不完全是一場壞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印度軍工部門特別希望看到的。
因為米格21的墜機再次證明了這款戰機已經難堪重負,而在印度空軍的未來規劃中,替代米格21戰機的是其國產的LCA戰鬥機。雖然印度空軍對LCA戰機的價格及性能頗有微詞,但好歹新造戰機怎麼也比米格21的安全性更好些,而且這其中還涉及了印度不少空軍大佬以及軍工體系的利益。
因此米格21戰機一出事,那麼必然會促使印度國產LCA戰機大批量採購的進程推進得更快些。
果不其然,1月5日晚印軍的這架米格21墜機;而1月6日,印度各大媒體就報導其空軍將在數月內籤署價值近5000億盧比(約合67億美元)的新型戰機採購合同。
這次印度要買的戰機其實是兩種,一種是印度國產LCA戰機的MK1A版本,訂單量一共是83架,按照印軍編制可滿足4個戰鬥機中隊的換裝。
而印度空軍現有6個米格21戰鬥機中隊,如果這批戰機能夠順利交付,那麼狀態較差的米格21中隊基本都能被替換完畢,僅剩的2個中隊可集中一些狀態較好的米格21,這就使得印軍老舊戰機的數量能夠得到極大壓縮。
從印度媒體的報導中得悉,涉及LCA戰鬥機的採購資金約3700億盧比,約合50.5億美元。
而這次印度媒體曝出的戰機採購計劃中,還涉及一款戰術運輸機,即空客公司的C295運輸機。印度計劃從空客直接採購16架C295的整機,然後由塔塔公司在印度組裝生產另外的40架,一共採購的數量是56架。
印軍希望,這批戰術運輸機訂單完成後,老化嚴重的Avro-748運輸機能夠得到替代。
按照印度媒體的報導,這56架C295戰術運輸機的採購資金將近1200億盧比,約合16.5億美元。
(註:1200億盧比採購56架運輸機計劃在多年前便已存在,但以現在C295運輸機的價格,這些錢根本買不到,另有印度媒體稱現在採購的金額其實是25億美元,此數相對更準確些)
看到印軍又要豪擲千金,有些朋友就感慨了:
印度軍隊怎麼這麼有錢?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元的大單?印軍的軍費真的充裕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地步了嗎?
實際上,印軍根本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有錢;而它也根本不是想買啥就能買啥的。
關於印軍採購武器裝備的報導,有些「潛臺詞」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一些。了解了這些,其實有助於形成對印軍更加客觀的認識。
以往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印度空軍投入了多少億美元,又買了多少架戰機的報導,例如本次的報導也是其中一例。
如果不是特別關注軍事新聞的朋友,他們往往會以為每次新聞報導就代表印軍採購成功了一單,這麼累積下來可想而知印軍所買的新式戰機得是多麼龐大的規模?
但實際上稍微熟悉印軍採購武器裝備流程的話會發現,其實N多關於印軍買戰機的報導都是同對一單買賣在不同時期、不同狀態下的跟進。
比如印度購買法國的陣風戰機,前前後後炒了很多年,甚至採購的戰機數量在不同時期也大不相同。而印軍真正採購陣風戰機的數量其實只有36架,按照印度空軍的編制也只能裝備2個戰鬥機中隊。
如果要是將相關報導中提到的陣風戰機數量累計加起來,別說裝備印度空軍了,就是裝備完美國空軍也綽綽有餘了。
所以我們在看待印度軍事採購的時候,一定要對其「將」字神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否則就會被亂七八糟的報導衝昏了頭。
什麼叫「將」字神功呢?
就是印度在採購一款武器裝備前,總是會說他們將要在某個年份之前,用多少錢,採購多少武器。但是從這個想法見諸於報導,到正式形成議案,再到得到批准,然後到落實下去,往往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大部分項目其實根本沒有落實下去就流產了;還有一些項目在採購價格和數量上相較於先前出現了極其大的變動;另外在交付時間上,也基本沒有如期完成的。
打個比方說,印軍最初打算採購一款武器,預計規劃是在2025年前完成。有些朋友可能就會以這個時間點為準進行分析,印軍在2025年有某款武器後會有何種威脅怎樣怎樣。其實且放寬心,印軍第一次說他們要在2025年前列裝某款武器,那麼實際上在2030年前正式列裝就要燒高香了。
而且極有可能您這邊分析了半天,它那邊因為種種因素,到後來根本沒買。比如說好幾年前就有印軍將要採購大量以色列造長釘反坦克飛彈的報導,網上不少朋友就分析,長釘反坦克飛彈到了會如何如何。結果到2021年了,這種飛彈在印軍中實現大批量裝備了嗎?並沒有!
另外咱們再說這次印度要採購83架LCA戰鬥機的報導,其實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吹風了,當時印軍的第一個LCA戰鬥機中隊才剛剛組建。
按照印度的規劃,MK1版本的LCA戰機要生產20架,裝備2個戰鬥機中隊;這83架LCA戰機屬於是MK1A,大約可裝備4個戰鬥機中隊;後續的話印軍還要裝備MK2版本的LCA。
對於老軍迷而言,LCA戰機可以說是非常著名的一款武器了,甚至不少軍迷朋友還沒出生的時候,這款戰機都在折騰了。
可一直到2010年代中期,第一個LCA戰鬥機中隊才開始組建,這個中隊的戰機長期都沒有全部到位;到2020年,印軍又組建第二個LCA戰鬥機中隊,這個中隊的戰機全部到位也得數年時間。
這還是第一批40架的生產交付情況,而到了第二批83架MK1A版本時,印度軍工獅子大開口,開出了一個印度空軍難以接受的高價來——83架戰機的訂單總值超過了70億美元。
因此之後印度空軍和軍工部門一直是在砍價,最終砍到了50多億美元,但最終的具體落實到現在也還是一個「將」而已。
同樣地,印度採購56架戰術運輸機的想法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早在2012年的時候,印度就計劃以1200億盧比採購56架戰術運輸機(這也可能是印度一些媒體報導偏差的原因所在)。結果到現在將近10年過去了,印度其實還是沒有落實下去。
即便現在又報導出來了,但依然只是一個「將」字,具體什麼時候真正買到戰機了,那可就是猴年馬月了。
最後我們也說一說印度空軍到底有沒有錢的問題。
在印度陸海空三軍中,其空軍分得的裝備費是最多的。以2020年為例,印度空軍裝備費只有60.5億美元。
乍一看這個絕對數不少,但在印軍這種核心裝備幾乎全靠買,而各國買家又狠宰印度的背景下,真的只是清湯寡水。
比如印軍僅採購陣風戰機就耗費88億美元,採購俄式S400防空飛彈又砸54億美元,採購美式直升機又是幾十億美元。
以上三項都是正在執行中的合同,而印軍中其他戰機、武器、維護、彈藥等等都要花錢。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其實是沒有多少機動資金來周轉的,而就是這些機動資金還要被各種利益集團所盯著,誰都想咬一口肥肉。
採購陣風戰機讓一群人吃飽喝足,而印度國內軍工自然也想靠著那83架LCA戰機的大單大快朵頤。只不過錢就那麼一點,爭來爭去,也總得有富餘了不是?
2020年印度經濟遭遇重創,2021年也不會看到什麼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國防投入必將受到影響。蛋糕越來越小,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新年度印軍就墜機,而且隨即就出現了這個近5000億盧比的採購大單,這可不僅僅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