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空軍的最新消息,新一代隱身轟炸機 B-21 突擊者預計在2022年中進行首飛,目前第二架飛機已經在開工建造。
此前披露的B-21想像圖©美空軍
龐大的戰略轟炸機隊是美國空軍的傳統,而B-21也是最受矚目的軍用機型之一,旨在最終取代B-1、B-2和B-52轟炸機。
比B-2更小的新一代
據美空軍副總參謀長詹姆斯·C·道金斯中將介紹,新的轟炸機將在2026年或2027年投入使用。美軍期望,B-21採購單價也將比以前預計的更低,如果採購超過百架B-21,單價有望降低到6億元美金以下。
美軍兩代隱身轟炸機對比 編譯 航空產業網
項目仍然是高度機密狀態而很少有公開披露的信息,但根據美空軍發布的全新效果圖B-21外形上與B-2很多共同點。上圖是根據現有信息描繪出的B-21項目概貌,通過與B-2的對比,更能凸顯出新一代隱轟的設計思路。
第二架B-21轟炸機正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42號工廠」中製造,將主要用於靜力試驗。42號工廠佔地接近30萬平米,靠近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附近,轟炸機將在該基地進行飛行測試。
此前外界曾預計B-21會在2021年年底前首飛,目前計劃有所延後。據美軍官員透露,B-21的首架機尚未進入最後的總裝階段,但機體已在「慢慢成形」,已經開始「看起來真正像一架轟炸機」。
杜立特東京奇襲的隊員們©諾斯洛普·格魯曼
B-21突擊者(Raider)得名自二戰時期杜立特的東京奇襲(Doolittle Raid),此次突襲是美國對日本本土進行的首次轟炸。奇襲使用了從航母上起飛的B-25雙發中型轟炸機,似乎也是B-21比B-2小得多的某種暗示。
空軍發布想像圖顯示,B-21的主起落架採用了類似單通道客機的雙機輪,應該有相對小的起飛重量,也預示著很可能B-21將採用2臺發動機,而不是B-2的四臺。
隔代搭配
令人驚奇的是,被B-21首先取代的不是服役已經半個多世紀的B-52,而是更新的B-1B和B-2轟炸機,所以屆時會出現曾祖父和孫子一起上陣的奇觀。
展示中的B-52 ©波音
B-52H同溫層堡壘將繼續與B-21一起服役到2050年,即使B-52H機隊已有60餘年歷史,但機隊的整體狀況良好,有更年輕的後繼者們自嘆不如的出勤率(曾爆出B-1的戰備率低至10%)。遠程高超音速武器等的新一代空射武器的發展給了B-52平臺新的生存空間。B-52也在不斷升級,其換裝新發動機的合同,採購量達608臺,也是GE航空、普惠和羅羅等幾家發動機製造商爭搶的大單。
轟炸機部署情況,摘自99年美空軍白皮書
失去冷戰的主要對手蘇聯後,美軍大幅度削減了昂貴的戰略轟炸機機隊,由冷戰末期的400餘架減少到150餘架。美軍方人士認為目前轟炸機的數量實在不可接受。到B-21的服役後,美軍也計劃將轟炸機數量從目前的156架增加到220架。空軍熱切期望批量生產的B-21有更低的價格以及可持續升級的能力。
B-1與B-2先於B-52退役,也說明經過了兩代新型轟炸機後,B-52仍然不可替代,恐怕是很多人預期以外,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才是戰略轟炸機最重要的能力。
供應商與研發進度
對B-21轟炸機的主要供應商業界人士大部分都耳熟能詳,包括:主要機體結構製造商勢必銳公司,發動機製造商普惠公司,飛行控制系統供應商柯林斯宇航(普惠與柯林斯現均為雷神技術板塊)和電子戰裝備供應商BAE。其他供應商還包括:GKN位於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的美國分部以及已經被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併購的Orbital ATK。
航空產業軍民不分家,©2014. JAIME GREEN
由于波音737MAX停產和降速,勢必銳公司已經將部分工人轉移到B-21項目上。737項目佔據了勢必銳超過50%的營業收入,軍品訂單給勢必銳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可謂雪中送炭。
復材製造見長的Janicki公司 ©Janicki
其中,還有一家企業引人注目,以複合材料零件製造見長的Janicki公司。Janicki公司有較強的復材加工能力並能根據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完成試製任務。在航空航天產業中,規模較小的企業如果能有一技之長,也能在核心項目上獲得訂單的機會。
新冠疫情造成了一些延誤。美軍表示該項目正在與供應商合作,以確保零件交付不會影響飛機的生產。首架機研製與生產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例如2018年曾發現此轟炸機的進氣口和蛇形進氣道可能會影響發動機推力,據稱工程師們迅速解決了這些問題。
由737-300改裝的測試飛機 ©洛克希德·馬丁
B-21研發團隊使用了民用飛機用作航空電子設備測試臺,用來測試新研發的硬體和軟體,然後再將已經測試完畢的設備轉移到B-21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用737-300改裝了一架「航空電子測試臺」(也稱為CATbird)用於測試和評估F-35飛機使用的航電設備,此架飛機後也交付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升級過軟體。
尚不清楚此次B-21使用了何種測試飛機,但軍方稱測試飛機正在使用「真正的B-21軟體」試飛,並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和良好的進展,使研發團隊有「很大的信心」在明年進行首飛。
中美俄三國均發力
第一代隱身轟炸機B-2首飛還是在1989年,如今已經過去了30多年。昂貴的研發費用和僅有數十架的產量使得B-2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貴,且至今還沒有類似的隱形轟炸機服役。
B-21雖還在研發中,但從美軍披露的想像圖和官方報導中,我們還是能感到其設計思路,更加強調隱身、更小更靈活、更便宜更易維護。
招飛視頻暗示國產新機型 ©中國空軍
而前不久,中國空軍招飛宣傳視頻再次出現了一種新型飛機,行業專家們認為暗示著中國新一代轟炸機「也許將很快亮相」。
俄羅斯隱身轟炸機想像圖 ©TASS
另據俄羅斯塔斯社在2020年5月報導,俄羅斯已開始建造首架隱形轟炸機的原型機,該原型機將於2021年完成,該飛機被稱為「 PAK DA」,將能夠攜帶包括超音速飛彈在內的一系列先進武器。
無論中外,新型轟炸機服役都是幾十年一遇,數種機型將同時亮相更是難得,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於我們
航空產業網2.0
航空產業網個人註冊
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誰將拯救波音
2020 航空產業要聞盤點
F-35何以走向成熟
目標世界前五 韓國KAI的雄心壯志
型號編碼與那些影響產業格局的大事件
巨頭入局!豐田進軍航空航天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