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於7月27日,傳回地月合影照,目前「天問一號」狀態一切正常,它此次的目的地就是被稱為「熒惑星」的火星,而它最適合移民,這是為何呢?
「天問一號」意義十分重大,它表達了中國人對真理的迫切追求以及執著,希望在科技方面永遠創新永無止境。「天問一號」探測器不單單是圍繞火星做任務,它將是中國第一臺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所以它背負著國人的希望,以及國人的榮譽!為何一定要登陸被稱為「熒惑星」的火星呢?
在登陸火星之前,人類已經成功登陸了月球,雖然中國還沒有實現載人登月,但是預計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的計劃,那為何將下一個目標放在了火星上呢?火星距離地球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能夠達到4億公裡,距離上不合理,而且火星表面遍布沙丘、礫石,大氣十分寒冷和稀薄,為何執意登陸火星呢?
最好的回答就是火星適合「移民」。地球上人口增長速度逐漸上升,科技在時間中發展,人類在時間中改變,自然在時間中「消退」,自然的改變對人類已經受到嚴重的威脅。全球變暖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溫度上升加速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島國已經遇到滅國的危險,但是全球土地資源又十分緊缺,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開發新的「地球」。而這個待開發的「地球」就是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不僅擁有分明的四季;一天的時長也只是多了40分鐘;擁有兩極,雖然主要是乾冰組成;擁有兩個衛星;豐富多樣的地形等等,雖然目前沒有穩定的液態水,但是科學家陸陸續續在火星上發現了曾經有液態水的痕跡出現。這就選擇了火星當作移民的首個星球了嗎?
其實火星需要改造的地方還有很多,祖布林有一個改造火星的計劃——從紅火星到綠火星最後成為藍火星。這一過程需要5個階段,首先,火星比較寒冷,所以使用科技將其變暖;其次,給土壤升溫,釋放二氧化碳,給火星加溫,並將水冰融化以及蒸發,形成地球上雨雪等自然天氣;再者,提高火星赤道的溫度,種植物,孕育正常的生態環境;然後,大規模發展種植業,農業,從而解決氧氣問題;最後,重複上面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做法,最終打造出完美的移居環境。
針對改造火星的計劃,馬斯克已經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並且實現完全自治。相對於上面的計劃而言,移居火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馬斯克計劃初期的星際飛船在第三次試點火的時候發生了一些事故,這會不會延遲火星殖民城市的建設呢?相信大體的時間不會出現問題,依舊在2050年成功建成,距今還有30年的時間。
改造火星的計劃正在穩步進行中,到底能不能成功移居火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