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稿:蒸汽火車駛向終點

2021-02-13 獅說新語

蒸汽火車是兩個世紀前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物。火車的誕生,大大加快了物資、產品和人員運輸,開啟了人類運輸史上的新時代。隨著蒸汽時代在19世紀60年代漸漸畫上句號,蒸汽機車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中國,仍有極少數蒸汽火車投入工業運作,據知,這些蒸汽火車即將在今年退役。《聯合早報》日前到了火車的所在地——新疆的一個露天煤礦,了解火車退役的安排,以及火車師傅今後將何去何從。

中國新疆壯麗的天山腳下,一臺古老的蒸汽火車拖著13節裝滿煤炭的車廂,在鐵軌上「咚咚……咚咚」緩慢而費勁地爬坡。

火車頂上噴出夾雜雪白和黃褐色的濃煙,夕陽照射下,在濃煙中映出金橙的輝光,燦爛而悽美。

巔峰時期40臺蒸汽火車運行

這是新疆哈密地區的三道嶺露天煤礦,這裡的五臺「建設號」蒸汽火車是中國僅剩仍投入工業生產鏈的極少數蒸汽火車。目前,除了四川嘉陽等少數旅遊景區供觀光用途的蒸汽小火車以外,還在工業使用的蒸汽火車,就只剩下三道嶺的幾臺了。

有30多年歷史的「建設號」,每天不分晝夜地在三公裡的軌道上來回跑動,將煤礦裡開採的原煤運載到礦區東部的選煤廠。

在三道嶺的巔峰時期,每天有約40臺蒸汽火車在軌道上運行。而如今,這些「大傢伙」很快就要走入歷史。

據《聯合早報》了解,火車軌道計劃在今年較遲時候被撤。到時,露天煤礦的蒸汽火車也將正式退役,改而使用重型卡車運煤。

不過,煤礦公司的運輸處仍保留另外五臺蒸汽火車,它們將繼續將礦區內的地下礦煤炭運載到運輸處,並由此配送到中國其他地區。

對許多人來說,蒸汽火車代表了工業革命的記憶。1804年,英國人理查·特裡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發明了世界上首輛可以實際運作的蒸汽機車,20多年以後,第一部商業運營的蒸汽機車投入使用,成為世界上最初級、最古老的第一代火車。它的原理就是用煤燒水,使水變成蒸汽,為火車提供動力。

中國如今已經成為鐵路強國,高鐵網絡遍布全國,去年更首次突破2萬公裡,但還在不太久以前,蒸汽火車仍是許多人的出行工具。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最早出現蒸汽火車是在1865年。英國人帶來火車,並在北京宣武門外鋪設500米的鐵路。中國國產的第一臺蒸汽火車,卻要遲至上世紀50年代才誕生。此後約40年裡,中國共製造了近一萬臺蒸汽機車,一部分投入工業用途,其他的用於客運。

巨大的火車在清亮的鳴笛聲中轟隆駛進站臺,把旅人遊人帶到北京或全國各處,把遊子送回故鄉,這個畫面至今還留在部分中國人的記憶中。

不過,古老而原始的蒸汽火車,需要運營者在鐵路沿線設置加煤加水的設施,在運行時也要耗費人力不時為機車添煤加水,這並不符合20世紀人類對經濟效益的高要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和英國就相繼淘汰了蒸汽火車,改用內燃機車(或稱柴油機車)及電力機車。

相比之下,中國到2005年才停止在內蒙古運營的最後一批蒸汽火車客運服務。而在三道嶺礦區,由於煤炭供應豐富、勞動力又極為低廉,因此煤礦公司到今天仍在使用蒸汽火車來拉煤。

蒸汽火車老舊難維修

這裡目前使用的蒸汽火車已在1988年停產。蒸汽火車車齡已高,隨著無法再維修的火車一一被報廢,一代梟雄即將完成歷史使命,完美謝幕。

煤礦工人則指出,蒸汽火車是靠燃燒煤炭來驅動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已漸漸不能被強調環保和清潔能源的現代社會所接受。

一名火車師傅也說,燃燒柴油的「第二代」火車——內燃機車太「嬌氣」、不比蒸汽火車耐用,對維修保養的要求也太高,因此不考慮使用內燃機車來拉煤,而是改用重型卡車。

面臨下崗 五味雜陳

對於蒸汽火車的謝幕,師傅們的心情是複雜的。他們一開始受訪時表現得不以為然,還頻頻向《聯合早報》記者抱怨工作的辛苦。

工作了30年的火車司機王春傑(50歲)說:「開火車的時候不能關窗,颳大風也不行,因為要探頭出去看信號。冬天長時間吹冷風,搞得我關節疼、腰疼、脊椎疼。夏天你一上來,啥也不動,那汗譁就下來了。」

而對JS8081號的繆江(55歲)而言,平時不抽菸卻每天得在煤礦吸入汙染物,讓他感到厭倦。

記者在礦坑採訪時發現,空氣裡時刻漂浮著細微的煤灰,吸入後對人體有害。車內因為燃燒煤炭生火,也有濃濃的煤煙味。

工作像燒肺沒歡樂

繆江埋怨:「幹這活兒沒啥歡樂,來工作就是燒肺來著,就為了掙點錢,沒辦法。」


開火車的工作,每一次值班為12小時,之後休息24小時,每天早晚9點交班。而在車上的一天,又是極為枯燥乏味的。

今年將退休的JS8197號火車司機趙明(55歲)說:「我都幹了38年,這活兒太髒太累,熬人得很。反反覆覆,就是到坑下拉煤、上來卸煤,來回那樣跑。待遇還不高,工資一個月就2000多塊錢(人民幣,約413新元)。」

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師傅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JS8081司機熊振榮(48歲)說:「就聊聊天唄、吹吹牛、靠著眯一會兒,給信號了就走。」熊振榮是車上的開心果,不時開些玩笑逗大伙兒開心,他說:「以苦為樂吧」。

小小的火車車頭,只有一間普通儲藏室大小,卻要坐三個人:左右兩旁靠窗而坐的司機和瞭望員(負責看信號),以及負責煤爐生火的燒火員。艙內中間靠後部分是一張1.5米長的床榻,師傅們困了可以上床上打個盹。

實際上,他們早已把車艙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車上有兩個可以燒水泡茶的水壺,他們上班也都會自帶饃饃、飯菜充飢。車沒動的時候,三人就聊天、相互戲謔、抽菸,或者打掃衛生。

火車車尾還有一名師傅,他負責觀察後方的路,給車頭的司機打信號。如果說車頭的工作悶,那麼車尾師傅更像是一座孤島,只能自娛自樂。

車尾師傅曾慶春(52歲)苦笑說:「一個人,悶又咋辦呢?在裡面自個兒唱歌,車停下來的時候就下來走走,到車頭說說話唄。」

曾慶春對自己的處境有些無奈。他放低聲量,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喜不喜歡都幹一輩子了,有些人文化水平高,都幹別的活兒去了。沒有文化的,像我們,就只有幹這些。」

這份養活了自己及家人的工作,師傅們口頭雖百般不滿,但到了真正要下崗的時候,心裡還是五味雜陳、「酸酸的」。

幾個師傅像親兄弟

火車司機趙明將點燃的香菸送到嘴裡,深深吸了一口,鼻子緩緩吐出煙霧,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告訴《聯合早報》:「火車一跑起來我就興奮得很,集中精神看路、看信號。要說不留戀,那是假的,我們幾個師傅就像親兄弟一樣,什麼都能聊,聊家人、工資、社會大事……」

燒火員張智文(47歲)則說:「凡是幹過的人,肯定會想念的。想念車上的辛苦,付出的春夏秋冬,一年一年的汗水。」

火車退役後,多數師傅也即將退休;未到齡的,則可能被安排到礦區的其他部門工作。

張智文擔心轉崗或轉業後,工作環境會比現在更糟。他說:「你不敢不要(這份工),你知道嗎?一旦不要了,萬一其他工作還不如這個怎麼辦?畢竟是國企,能保你收入啊。」

繆江雖然嘴裡常嘮叨「這30年我是白活了」,但他在閒聊時透露,退休前,他特意在車上多拍照片,以作留念。繆江將在本月底退休。

不過,繆江不肯給記者看他給火車做的最後留意,當記者問他要時,他改口:「沒有!不拍照,這工作髒兮兮的,沒什麼好拍的!」

然後,他把手機收起來,轉頭望向窗外緩緩滑過的礦坑景色,漸落的夕陽。

車外又傳來蒸汽火車「咚咚……咚咚」的冒汽聲,火車吃力地向前爬行,就像車上的工人一樣,仍舊咬緊牙根堅持工作。

鐵路扳道員準備當民歌老師

蒸汽火車的退役,影響的不僅是火車師傅,其他同軌道和火車有關的礦區工作人員也可能將下崗或轉崗。

鐵路扳道員阿拉騰沙(54歲)是其中一人。他的工作是在火車進出煤倉前操作扳道機,把進出站口的鐵路道岔扳到所需的道上,以保證火車行駛路線的正確和安全。

阿拉騰沙是蒙古族,他說,每天上班時間都很無聊,工作量不大,他一般會在行車站裡唱歌、錄歌,自娛自樂。

他說:「我用『全民凱歌』的軟體來錄製自己的歌唱,然後重播來聽。就瞎唱,玩玩吧。」

阿拉騰沙已在礦區工作了30年,明年就退休了。他希望蒸汽火車不要在他退休前被淘汰,他即可省去轉崗的煩惱。

退休後,他打算回到哈密巴裡坤草原的老家,當一名民歌老師。

他說:「我是我們蒙古傳統民歌的傳承人,我師傅去年去世了,所以我必須把這(技藝)傳給下一代。」

阿拉騰沙雖然沒有直接接觸蒸汽火車,但長期與其相處,也有了感情。和其他火車師傅一樣,他對礦區的工作和環境也是又愛又恨。

一方面,他為蒸汽火車的消失感覺到可惜,但他也不希望兒子回到三道嶺礦區。

阿拉騰沙的25歲長子目前在西南交通大學執教,19歲的幼子是中國傳媒大學一年級學生。他說:「我們家老大在外面混得多好,回來幹啥?」

專家: 中國須在 「去煤」 下更大功夫

蒸汽火車將在不久後退役,而三道嶺露天煤礦估計也將在2020年左右到限。

俗稱「黑金」的煤炭,曾經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在環保壓力日益增大,以及官方近兩年強力去產能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其產量正逐年下滑。

同時,在經過多年開採後,中國不少煤炭產地也已到了資源枯竭的階段,正面臨經濟轉型、重謀生路的嚴峻挑戰。

也就是說,和蒸汽火車一樣,煤炭作為中國的主要能源來源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常年的過度開採也讓許多像三道嶺這樣的礦區走到生命周期的盡頭。

據國際公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統計,中國的煤炭總消耗量在2013年達到42.2億噸的峰值後就一直下滑。到了2020年煤炭消費量估計將跌至35億噸,佔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5%;到2050年,煤炭佔比還將進一步下減至15%左右。

綠色和平東亞(Greenpeace)氣候與能源項目副經理袁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去煤」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確保中國能源結構轉型,實現低碳、清潔能源結構的關鍵工作,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她說:「整個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趨勢非常明確,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滿足新增電力需求的主力。」

煤炭行業就是去產能工作的重要內容。中國官方提出,從2016年至2018年要淘汰七億噸煤炭產能。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寶貴的煤炭資源作為能源消耗太可惜,也帶來許多問題。

他說:「煤炭開採對環境、生態造成很大的破壞,開採的每百萬噸死亡率較高。煤炭的燃燒也導致空氣汙染,威脅公眾身體健康。」

煤炭可作為化工化肥原材料

實際上,除了面對環保及經濟政策的擠壓,中國不少煤礦本身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而曾經過度依賴煤炭產業的省市,也來到一個發展階段的盡頭。

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內蒙等地的大大小小煤礦都陸續到限、關閉退出,這些城市本身也面臨轉型的困境。

它們要如何制定新的經濟戰略,在環保和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並且妥善安排大批職工轉崗就業,都是考驗當地政府的新難題。

在這股經濟轉型的大潮中,作為中國最後一批蒸汽火車,這些在三道嶺礦區忠誠地服役了近半世紀的老功臣們,也即將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隨著煤枯人散,蒸汽火車也將退出歷史舞臺,留下它們巨大的身影、咚咚的聲響以及濃煙畫面在人們的記憶中,記載一段曾經輝煌的時代。

在經過多年開採後,中國不少煤炭產地已到了資源枯竭的階段,正面臨經濟轉型、重謀生路的嚴峻挑戰。和蒸汽火車一樣,煤炭作為中國的主要能源來源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常年的過度開採也讓許多像三道嶺這樣的礦區走到生命周期的盡頭。

相關焦點

  • 蒸汽火車到底是誰發明的?
    按照現在的標準說法,蒸汽機是瓦特發明的,火車的發明者是史蒂芬森。但是這個事情還有些疑問。蒸汽機車的發明源於實用型的蒸汽機的出現,這就離不開我們熟悉的瓦特。可是在瓦特之前和同時都有人在研製蒸汽機。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臘時期就有人發明過用蒸汽動力的「氣轉球」,只不過當時的人們沒有看到更多的價值,只是把這個當成了玩具。1690年法國人帕平還根據安全閥的工作原理髮明了活塞式蒸汽機,可惜他沒有製造出一臺蒸汽機,只是開創了這方面的研究。
  • 沿火車支線,尋找臺灣印象!
    ,慢旅行線路趴趴走~----火車,永遠有著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魅力。阿里山森林鐵道——萬頃雲海,聽見濤聲阿里山主線 嘉義→北門→鹿麻產→竹崎→木履寮→樟腦寮→獨立山→梨園寮→交力坪→水社寮→奮起湖→多林→十字路→屏遮那→二萬坪→神木→阿里山→沼平祝山縣 阿里山→沼平→十字分道→祝山眠月線 阿里山→沼平→十字分道→塔山→眠月→石猴神木線 神木→阿里山----阿里山森林小火車近年只用於客運觀光
  • 最後的蒸汽機車|圖片故事
    2009年冬季,蒙古扎賚諾爾露天礦上行駛的蒸汽火車 "蒸汽機車問世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
  • 我乘火車穿過俄羅斯
    提到火車,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綠皮火車,迎來送往的人群將月臺擠的擁堵不堪,各類的人群在這裡上演著離別團聚的戲碼,車廂內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民工的煙味、泡麵的香味,瓜子花生的叫賣聲充斥著整個車廂。所以有許多人都不太喜歡乘坐火車去旅行,但卻有一類人他們對火車旅行情有獨鍾,那就是火車迷。
  • 他26年考了8本火車駕照
    從蒸汽到內燃、從電力到動車、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未斷檔的全履歷火車司機生涯中他考了8本駕照,也見證了中國火車的動力變革與升級。下面請跟隨人民網記者一起和這位高鐵司機聊聊,聽他講講那些年和火車有關的故事。
  • 中國蒸汽彈射器已出局, 可賣給俄羅斯, 換取圖160戰略轟炸機技術!
    中國兩種航母彈射器 實際上,我國的蒸汽彈射器不但大大超過蘇聯計劃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安裝的「斯維特蘭娜-1」,其綜合性能甚至不亞於美國的C-13B。因此,蒸汽航母彈射器在國際上也是有市場的。 不過,能夠使用彈射器的航母,必然是大中型航母。而這個世界上裝備,或者計劃裝備大中型航母的國家不多,除了中美之外,只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印度這幾個國家。英、法不可能採購中國的蒸汽彈射器,印度即使願意,我們也不會賣給它,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有俄羅斯了。
  • 火車事故
    1917年12月12日,運行在法國莫丹地區同一條鐵路線上的兩列火車,因鐵路指揮系統失靈未接到會讓命令,在互相發現後來不及避讓而相撞。造成列車粉碎性解體,死亡543人。   1947年7月10日,中國粵漢鐵路85次列車在廣東英德大橋出軌,淹死400多名旅客。
  • 新中國糧票上的第一輛「火車」
    新中國糧票上的第一輛「火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廢俱興的新生政權
  • 【小雨姐評測】宇星模王 12003 宇星世界鐵路火車貨車廂,C70敞車:前進型蒸汽機車 QJ Steam Locomotives
    大家好,每天都被各種情報轟炸的我們是不是都對新品新系列麻木了,直到我看到了宇星打造的宇星世界鐵路系列,收集火車的衝動悄然爬上心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系列裡面率先出貨的前進型機車組的表現如何吧
  • 晨霧中的掠襲者 ——蒸汽時代的中國海盜
    他駕駛蒸汽船「寶山」號運輸苦力,在澳大利亞遠海藉口船艙進水,命令一艘拖船帶領乘客全部上岸,當拖船返回時,海耶斯早駕著「寶山」號揚長而去——其玩世不恭,由此可見一斑。海耶斯的故事無疑具備炒作的潛質,並經過種種加工,在海員中廣為人知。當一些人得來虛名時,通常意味著另一些人的功績被埋沒。海耶斯可以在租界放肆地吹噓,而皇家海軍的水兵們只能在風浪中默默無聞地巡航,成了被忘卻的一群人。
  • 世界最大的蒸汽機火車還在運行,像一頭魔獸,吼聲震人心腹!
    Union Pacific 官方成功修復重型蒸汽機車大男孩4014號並正式上路,等了這麼多年,一代傳奇終於回來了。
  • 新中國第一臺也是唯一一臺18馬力蒸汽拖拉機 創造號拖拉機
    1958年,瀋陽農業機械廠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18馬力輪式蒸汽拖拉機,名為「創造者」。1952年。
  • 成事在人不在天:讓火車替代馬車有多難?
    清政府得知詳情後非常惱火,上海道臺稱若強行修建鐵路激起民變,他「將臥鐵轍中聽其軋死」,寧可讓火車軋死,也要阻止火車的通行。 無奈,洋人只好將鐵路賣給清政府。次年九月,鐵路停運並被拆毀,鐵軌和運營車輛等物全部運往臺灣,沉入到「打狗港」之中…… 洋人開建鐵路如此艱難,尚且可以理解。
  • 中國航母採用蒸汽動力真的很落後?結果實力打臉
    我們都知道,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以及姊妹艦001A型航母都是使用蒸汽輪機。但有人卻說,中國航母採用蒸汽動力真的很落後,那麼中國航母應該採用什麼動力呢?而蒸汽動力就真的很落後嗎?其實,除了英國伊莉莎白女王採用的是燃氣輪機,其他國家都是採用蒸汽輪機,就連美國新航母福特級也是採用蒸汽輪機。那麼這樣說來,採用蒸汽動力真的很落後嗎?其實不然,據相關介紹,現代級使用的蒸汽輪機是非常先進的。而KVG-3鍋爐使用的自然水循環可以通過多次循環濾鏡來清潔循環水中的雜質和水垢。同時在正常的情況下,KVG-3鍋爐每小時可以產生蒸汽115噸,其加速也是非常優異。
  • 為何中國航母還在使用蒸汽輪機?軍事專家終於說了大實話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種蒸汽輪機已經經過了實戰檢驗,在002上裝備4臺蒸汽輪機,也可以達到30節以上的環境,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種蒸汽輪機很可能繼續使用,雖然003航母是8.5萬噸級的電磁彈射航母,但使用4臺增壓型蒸汽輪機依舊可以保證使用,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種先進的蒸汽輪機還需要應用很久,一直在我國的核反應堆和全電推進系統成熟以後,我國才會使用其他的動力系統裝備在航母上。
  • 中國蒸汽輪機航母艦隊令俄羅斯羨慕,為何我們卻高興不起來
    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經濟實現騰飛,但手裡卻缺乏先進的技術和戰艦。因此,中國同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拍即合,實現了大量的合作。可以這麼認為,如果沒有同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合作,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遠遠沒有這麼快。在這個過程裡面,發生了個奇怪的現象,即中國海軍從這兩個國家的手中購買了一支足以武裝完整航母作戰艦隊的艦艇編隊,它們均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而且本國也建造有一些全新的蒸汽動力艦艇。
  • 澳洲CBD火車突然爆炸起火!火車線路出現重大延誤
    今天早晨上班高峰期,墨爾本一列火車的電力線連接器發生爆炸,乘客們慌忙撤退到火車的後部。
  • 中國特稿:001A航母完全中國
    這主要是出現矛盾的區域,展示或派出比對方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此引導對方不要做出對己方不利的舉動。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近期調派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往朝鮮半島,以此阻嚇朝鮮放棄核試驗。雖然最近才爆出烏龍,卡爾文森號原來不是本月8日就直接駛向朝鮮,而是先南下才北上,本周才開往朝鮮半島,但卡爾文森號航線問題引起全球關注,說明航母的威懾力之強大。
  • 江湖說書:復仇女神號蒸汽船
    公元1823年,也就是大清道光三年的樣子,一艘木頭做成的蒸汽船在英國下水,1824年,這艘30米長,132噸排水量的有個煙囪的船,在兩個水車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