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航母將在近期下水的消息甚囂塵上,象徵中國組建藍水海軍進程靠近另一裡程碑。001A型航母下水最大的象徵意義,在於證明中國具備財力和軍事技術,能自主設計和建造複雜、高精尖的軍事系統。
中國發展航母的能力,甚至讓一些美國觀察家折服,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亞洲安全項目主任史密斯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許多觀察家的意料;001A意味中國正在發展可以在本國海岸數千裡以外維持軍事存在的能力。
今天是中國海軍建軍節,此前盛傳中國可能在今天讓國產航母下水以作為向海軍獻禮,甚至有可能由國家領導人親臨大連造船廠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首艘國產航母的型號是001A型,下水儀式後將正式命名,有媒體報導可能命名為「山東號」。
不過後來又傳出下水儀式將「推遲幾天」的消息。無論具體哪天下水,首艘國產航母對中國意義重大是毋庸置疑的。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最大的象徵意義,在於證明了中國有足夠的財力和軍事技術,能夠自主設計和建造出航母這麼一套複雜、高精尖的軍事系統。
中國發展航母的能力,甚至讓一些美國觀察家折服。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亞洲安全項目主任史密斯(Jeff Smith)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之快,超出許多華盛頓觀察家的意料。」
他也說:「中國正在發展可以在本國海岸線數千裡以外維持軍事存在的能力。」
航母 大國地位的軍事標誌
北京航母專家、本月12日剛出版新書《航母王者》的李傑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航母能起到對於海軍力量的建設提綱挈領的統帥作用,這是因為航母是集不同兵種、武器裝備、雷達系統等為一體的綜合海空攻防力量。
國產航母的另一層象徵意義在於,航母是大國地位的軍事標誌。在2012年擁有首艘航母遼寧號之前,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並以此感到缺憾。隨著國力的提升,中國渴望擁有與其國力相匹配的軍事力量。
航母也有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作用。李傑說,航母能增強中國人對國家維護海洋權利的信心,中國過去因沒有強大的海軍而飽受西方列強凌辱,「現在有了航母,就可以頂天立地,中國人民從此可以更進一步站起來。」
現階段航母可發揮戰略威懾作用
中國有了航母,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在目前還未能達到隨時投入實戰的發展階段,中國航母最可行和重要的實際用途,是發揮戰略威懾。這主要是出現矛盾的區域,展示或派出比對方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此引導對方不要做出對己方不利的舉動。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近期調派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往朝鮮半島,以此阻嚇朝鮮放棄核試驗。雖然最近才爆出烏龍,卡爾文森號原來不是本月8日就直接駛向朝鮮,而是先南下才北上,本周才開往朝鮮半島,但卡爾文森號航線問題引起全球關注,說明航母的威懾力之強大。
根據中國國內主流看法,菲律賓和越南上世紀70年代控制南中國海島礁和開採資源時,中國當時因國內局勢纏身而自顧不暇,沒阻止這些國家。隨著如今中國維護海洋權利的意識更高、能力也更強,中國不會允許歷史重演。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日放話要菲律賓軍隊搶在「其他國家」之前,到南中國海的10個無人島礁插旗的情況,一定會遭到中國有力的抵制。
李傑說:「有了航母,中國首先可以不怒自威,對方在處理問題時就不得不考慮到,我有解決情況的力量。」
但他強調,中國還是會以外交和政治為解決問題的首選方式,不會動輒以武力威懾,更不會「無端地像美國那樣向其他國家揮舞拳頭」。
他說:「中國人還是希望和平共處,不過如果你搞得太不像話,故意找茬,那對不起我就會奉陪。我一旦出擊,就會給你有力的還擊。」
史密斯則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上世紀1965年和1971年交惡時,中國威脅要代表巴基斯坦介入,但最終沒有。「今後中國海軍一旦擁有在印度洋單獨或與巴基斯坦一起展開軍事行動的能力,這(對印度)會有很實在的軍事後果。」
除了威懾之外,中國航母還可用來展開人道主義救援、撤僑、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貿易網絡的擴大,以及越來越多中國人到海外工作與旅遊,中國需要有能力維護中國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利益。與此同時,航母也可加強中國打擊恐怖主義和打擊海盜的力量,讓中國通過提供國際公共服務,扮演負責任大國的角色。
李傑表示,中國未來可在必要情況下派航母保障一帶一路倡議中之中的「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安全,以此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朝海洋大國華麗轉身
發展航母,是中國從傳統陸地大國朝海洋大國華麗轉身中的一步。中國古代文化是從馬背上打江山,明朝鄭和下西洋試探了遠洋的力量投射,但卻戛然而止;1949年中共建國以後,中國軍隊也長期處在重陸軍輕海空的狀態。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化,中國對海上貿易的依賴性增大,與海洋國家的接觸越來越多,海洋意識逐漸抬頭。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臺時,提出要把中國發展成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目前也正在吉布地建造首個海外物流基地,今年也將擴大海軍的人員編制和艦艇規模。等到中國的航母艦隊規模壯大至三到五艘航母時,中國海軍就可以開始被視為是藍水海軍。
中國未來至少會有三四艘航母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是001型,由前蘇聯時期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進口改造而成,改造期約七年,2012年下水後命名為遼寧號,經過四年多的訓練和科學試驗,目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是在遼寧號的基礎上自主設計與建造,屬於001A型。它是中國的第二艘航母,約2013年開始建造,2015年底國防部發言人首次證實在建造中,如今即將下水並命名,下水後還需兩年時間進行舾裝和海上試驗,預計2019年前後才能形成戰鬥力並正式加入海軍現役。
中國已開始建造第二艘國產航母,型號為002型。北京知名航母專家李傑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中國航母的總數有望會在三四艘,甚至更多。
循序漸進建造 中國航母不急於展現成果
雖然中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的速度超出許多華盛頓觀察家的意料,但中國專家認為,中國在奮力追趕他國的航母規模和技術水平的同時,仍然注重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節奏,沒有因為急於拿出成績而冒險。
在體積、動力和艦載機起飛方式等主要硬體環節上,中國第二艘航母001A型航母和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基本屬於同一代的技術:同樣是排水量約五萬噸的中型航母,同樣是常規動力,同樣是滑躍起飛方式。
有軍事觀察家推測,中國可能已經掌握了比滑躍起飛先進兩代的電磁彈射起飛技術,但卻不運用在001A型和建造中的002型,就是為了通過建造和運作一艘航母來摸透一代技術,然後才通過建造和運作下一艘航母來摸透下一代技術。
北京航母專家李傑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解釋,中國發展航母是按照科學規律,在後來追上他國航母技術的過程中,中國可以在武器裝備等方面進行彎道超車,但是在關鍵的基礎環節,不會操之過急。「要會坐了,才會跑。不可能從躺著就能一下子跑起來,那不現實,也會有危險性。」
作為中國2013年自主設計的國產航母,001A型航母有不少優於遼寧號之處,包括:滑躍甲板上翹角度略低,以縮短艦載機滑跑的距離;靠更先進的電子系統,縮小艦島的面積,以騰出更多空間;可搭載32架至36架殲-15,幾乎是遼寧艦的1.5倍;雷達系統和電子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含量和融合性更好。
太平洋航母格局可能改變
當今世上,美國擁有最多和最強大航母戰鬥群。以數量來說,美國目前有10艘航母投入服役,中國只一艘;就動力與技術而言,美國所有航母都是核動力,即將投入服役的第11艘航母福特號更擁有比中國航母先進兩代的電磁彈射起飛技術。中國航母的實力與美國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這個比較有意義嗎?
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亞洲安全項目主任史密斯(Jeff Smith)向《聯合早報》分析兩軍航母編隊的實力差距時指出,在比較航母規模時,應該拿中國100%的航母力量,來和美國最多六成的航母實力比較。
他解釋:「美國的航母必須分散於世界其他角落進行巡邏,中國多數時候只需照顧自家後院。」此外,負責西太平洋海域的美國第七艦隊只有一艘航母,而中國將來會有兩艘航母,可見中國航母在自家後院,規模上還是有優勢。
不過,史密斯注意到這個數字格局可能改變。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正在進行行政改革,讓傳統上活動於較近美國西岸海域的第三艦隊,可以更經常到西太平洋活動,必要時分擔第七艦隊的任務。
駐紮在日本的第七艦隊只有一艘航母,而第三艦隊卻有四艘。
中國還須追趕
技術差距方面,史密斯判斷,中國航母10年內可以達到技術上與美國現役最先進的尼米茲(Nimitz )級航母比肩。「中國的第一艘和第二艘國產航母的性能顯著低於美國航母,但是中國建造第三艘國產航母時,可能就會採用電磁彈射起飛技術。」
然而,除了技術之外,操作熟練度也決定了航母的戰鬥力。航母的操作非常複雜,需要數十年甚至數代人的時間才能累積所需的經驗,在這方面,中國還有一段距離要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