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武士的武器與裝備——重新認識我們的對手

2021-02-07 軍武酷

15世紀之前的日本,共經歷了大和、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南北朝、室町等7個時代。日本的天皇制處於發展時期,號稱萬世一系的天皇實際沒有權力,權力在爭鬥中基本都掌握於幕府將軍手中,而支撐幕府軍事體系的,就是武士。武士成為作戰的主體,該時期的戰術實際上是武士的戰術。


「武士」一詞的本意是「受主人使喚的僕人」,武士因作戰需要而產生,以戰鬥為職業,以刀、劍為謀生的工具。


9世紀中葉以後,由於大化革新之後實行的徵兵制隨著中央集權的衰落而名存實亡,徵兵制逐漸被「健兒制」所代替。各地的莊園主組織農民訓練,擔任保衛工作,武士逐漸成為戰鬥中的主體力量。


到10世紀,又形成了以鄉領主為核心的武士集團——武士團,武士團按照「宗族結合、主從結合」兩種關係組織起來。鄉領主都有一門龐大的宗族,其身份是「本家」,本家是族長,其餘的是「分家」。分家稱為庶子,分家聽從本家命令,一旦有事,就團結起來戰鬥,由本家擔任指揮角色。武士團的勢力逐漸得到了官方認可,政府常任用武士團的首領為「押領使」和「追捕使」,行使軍事、警察之權。


該時期武士集團逐漸發展形成了源氏平氏兩大集團。兩大集團經歷幾百年的爭鬥,使武士集團一再發展壯大,成為軍事行動的主體,並進而影響到政局的走向。


到12世紀末,武士階級形成了全國性的機構——幕府。幕府原意為軍幕、帳幕,《史記·李牧傳》載:「古者出徵為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為府署,故曰幕府。」日本將軍的府署被稱為幕府,又是將軍的異稱。從鎌倉時代起,以武士為統治階級的政權都被稱為幕府。


武士逐漸成為享有榮耀的一個特權階級,他們擔任幕府和各藩的重要職務,幕府賦予武士對農、工、商等階級的生殺大權。一旦成為武士,即便是「足輕」(指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平時服勞役,戰時成為步卒。)這種每年只領取二石或三石俸祿的是低級武士,也可以殺人而不算犯罪。武士的使命就是戰鬥,隨著時間推移,武士也成為軍隊構成主體。


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曾說:「兵刃、學問和財富,是撐起太平盛世的三大支柱。」技術決定戰術是顛撲不破的軍事法則。研究該時期日軍的戰術,離不開對其武器裝備的分析。刀劍是該時期武士的主要進攻裝備,而盔甲是防禦的主要裝備。 


(一)進攻武器——武士刀

日本武士刀由中國唐朝時期傳入的單刃直刀改良而成。在此之前,日本所產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在古墳時代(公元200至771年),日本出現了鐵製的刀劍,以鐵為主要原料,形狀如中國的劍。在崎玉縣的稻荷山古墳出土的鐵劍就是直的,出土的制於公元471年的「金錯銘鐵劍」刻有115個漢字。8世紀後,中國刀劍及鍛造工藝不斷傳入日本,在四天王寺的七星劍和正倉院的金銀鈿莊唐長刀在日本非常有名。日本也仿造出一批「唐樣大刀」。

七星劍


依據形狀與尺寸的不同,可以分為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廣義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從平安後期到鎌倉時代,日本先後出現了大和國、備前國、山城國、相模國、信濃國五大制刀中心。刀是武士在戰鬥中的主要兵器,經過武士在作戰中的不斷實踐,逐漸被改良。


變化主要表現為:為了在戰場上更加有效的揮斬,由直刀改為彎刀;為了適合馬上作戰,刀身加長,形成太刀。10世紀以後,直刀漸漸被彎刀所取代,同時製作工藝也由平造改為類似菱形的鎬造。其典型樣式有「毛拔形大刀」和「小烏丸」。為了保證馬上作戰的需要,太刀大量出現。平安時代太刀的主要特徵是鎬造、小切先、前窄後寬和形狀優美。

打刀

 肋差


鎌倉幕府時期,武家政治體制確立,使制刀工藝進一步發展,甚至連後鳥羽上皇也設置了御番鍛治,對整個制刀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到了鎌倉中期,刀更加側重於使用性而忽略裝飾性,刀幅變寬,前後尺寸趨於一致,刀風剛健,保證實用性。


縱觀日本刀的發展軌跡,每至戰亂之際,制刀就突出實用性而到和平時期,則突出裝飾性。例如,日本刀發展到江戶時代時,各地戰亂平定,天下太平,日本刀開始追求精美的刃文,各種裝飾器件出現在刀上,實用性被進一步降低。而到幕府騷亂開始,刀的實用性又被進一步增強。


「劍道」——使用刀的方法


日本武士使用刀的方法被稱為「劍道」。劍道與武士關係密切,其實質就是武士在戰場上制勝之術,是單兵戰術的集中體現。


其產生可以追溯至武士階級開始掌握政權的源賴朝時期,武士統領源賴朝推行勤儉尚武之政,刀法開始盛行,教習之法也開始統一。


到了平安時期,劍道被稱為「打太刀」,這一時期是劍道的大發展時期,出現了各種劍道流派,比較著名的是「神道流」、「影流」和「中條流」,被稱為該時期日本的三大流派。這直接影響與帶動了江戶時代(16世紀至18世紀)各大流派的發展,產生了「鹿島新當流」、「一刀流」、「二天一流」、「巖流」、「無住心劍流」等劍道流派。


在中國,精通某一兵器的武者被稱為武術家,其影響僅限於強身健體的武術範圍之內。而與中國歷史迥異的是,在日本由於武士是作戰的主體,是創立劍道流派的武士,以其思想直接影響武士作戰,所以他們可以被稱為戰術家。這也是為什麼創立「二天一流」的宮本武藏,其所著論述劍道的《五輪書》,能夠與孫武的《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被世人並稱為「世界三大兵書」。

宮本武藏


(二)防護裝備


與其它國家一樣,在冷兵器時期的作戰中,盔甲成為防護的主要裝備。盔甲,分為盔和甲,指在打仗時為護身而穿戴的衣服和帽子,通常由金屬、皮革或藤製成。在日本冷兵器時代,防護的盔甲主要是掛甲,即用繩索連接小的甲片,採取下壓上的方式,層層覆蓋。作戰士兵的一整套防禦盔甲通常包括:面頰、滿智羅、協引、脛當、甲當、佩盾等。


掛甲的主體部分,由懸緒和受緒固定在肩上。


另外一種較常見的盔甲是棉襖甲,棉襖甲的甲片不需要上下重疊,直接相互緊密拼接在一起。(這種盔甲在日本不太常用,在中國卻較常用。)


鎧甲的樣式,與中國鎧甲不同,日本鎧甲通常著以鮮豔的顏色,通常顏色有白藍黃三種顏色,而輔以粉、紫、紅等色。


系統的掛甲——大鎧


大鎧產生於平安時代中期,到室町時期達到完善。大鎧實際上是掛甲的一種,同時伴有較多的裝飾配件,主要使用金屬、皮革有竹製成。


大鎧最明顯的標誌是防護身體前胸的「栴檀板」與「鳩尾板」,「栴檀板」防護右胸,形寬且長,由掛甲甲片組成;「鳩尾板」防護左胸,形短而窄,由布蒙在上面。「栴檀板」與「鳩尾板」會隨著人的活動而變換位置,當武士伸長左臂,拉弓放箭時,鳩尾板正好護住心口位置;當在馬上用右手揮動太刀時,栴檀板正好護住右胸及右肋。


由此可見,大鎧適合戰場上的單兵作戰,在15世紀之前,是其使用的高峰。隨著陣戰及火槍的使用,其在戰場上便逐漸消亡了。


胴丸


由掛甲發展而來的胴丸,產生於平安時代,其形制簡單,易於製作,初時普遍為下級武士所使用。由於胴丸主要由皮革及竹所製成,穿著比較輕便,可以減少戰鬥人員負擔,增加機動性,逐漸被上級武士所接受。到了南北朝時期,胴丸進一步發展,在戰場上得到了普及。


文字 | 明德

圖片 | 網絡

軍武酷出品,轉載請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H105|日本武士
    格式對日本武士的生活至關重要,服裝、甲冑、武器、武藝戰場上的行為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在這方面,他們與同時期法國和英國的騎士無甚不同。然而,他們的文化觀卻與歐洲人大相逕庭。日本人識字非常普及,武士的文學文化高度發達。居住在沒有實權的日本天皇宮廷中的大貴族孜孜以求的不是武功,而是文名,他們的行為又為武士樹立了榜樣。
  • 《對馬島之魂》用美國人的方式,重新詮釋了日本武士精神.
    提到日本文化,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忍者或者武士。我們這次有幸提前拿到了試玩資格,先說一下我們的結論:《 對馬島之魂 》是一款可以滿足你對日本武士終極幻想的開放世界遊戲,它能帶給你接近於原汁原味的武士風動作場面,也能夠帶你領略非常美麗的對馬島風光。
  • 日本武士階層是怎樣衰落的?
    豐臣秀吉極力推行兵農分離、身份制度,此外還有一種名為「刀狩令」的法令,即要求沒收農民手中一切武器,令農民們時代專心務農。德川幕府繼續推進武士的特殊性,其創建者德川家康頒布了《家康遺訓百條》來表明武士的尊貴地位,農商等必須尊重武士,武士還擁有「格殺勿論」的權力。
  • 日本武士的單兵作戰能力跟我們國家冷兵器時代的兵士相比誰更強?
    用日本武士和相對應的中國士兵來說,小編只能說要看具體的兵種。比如明朝僧兵對浪人,基本一對一。
  • 一刀斃命的武士刀法,為啥至今在日本長盛不衰?連小孩子都在學
    火槍運用於實戰之前,刀是日本人打仗主要武器。明治維新前的幕府時代,武士是打仗專業戶,武士離了刀,就不叫武士。
  • 別迷戀什麼日本刀了!原來盔甲才是武士家族真正的傳家寶
    首先武士盔甲是比武士刀更常用的裝備,就連宮本武藏也承認在平地戰鬥,弓箭長槍要比武士刀好使,武士們戰鬥可以不使喚武士刀,但基本上都不會不穿盔甲。儘管佩刀是武士的特權,但在日本歷史上不少名刀的主人並不是武士,名刀「數珠丸恆次」的主人就是日蓮上人(日本僧侶尤其是名僧的地位高於武士,武士們也不敢說人家不對)。其次不少著名劍客有名刀也沒有正式的武士身份,比如新選組的那群浪人就是收保護費砸錢買下的名刀(真假暫且不說)。所以對驕傲的武士家族來說,武士刀還真不能完全讓他們同暴發戶區分開來,而家傳的鎧甲才有這個功能。
  • 日本武士與武士道
    武士統治著日本政府和社會,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導致封建制度的廢除。儘管被剝奪了他們的傳統特權,許多武士將進入精英階層的政治和工業在現代日本。更重要的是,被稱為武士道(武士道)的傳統武士榮譽、紀律和道德準則得到了復興,成為日本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的武士如何生存?
    在這近700年的日本歷史中,武士掌控著日本幕府,頒布具有軍權特色的行為規範,並促進獨特藝術形式以紀念武士功勳、崇尚武士美德。由於幕府官員、貴族依靠軍隊來維持藩國秩序,武士越來越多地參與朝廷事務。同時,武家統治促進了戰術和武器技術的進步,以及防禦工事的革新。日本武士以其尚武的價值觀為特徵,內容包括嚴格的行為操守和至死捍衛榮譽的誓言,這些觀念同時刺激了日本哲學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 星際小科普 :「隱刀」黑暗聖堂武士
    我們拒絕像艾爾星靈那樣通過卡拉而擁有集體的意識——如此統一的意識只會將我們的獨立個性同化而任由議會統治。因此,在被流放出艾爾的同時,我們也切斷了自己的「鞭子」神經索,即使沒有卡拉的意識共享,虛空的能量和陰影就是我們最好的武器。
  • 特色十足的日本武士鎧甲!
    日本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到今天為止,各處神社、博物館,甚至於私人收藏家家中,都藏有豐富的古代各個時期的鎧甲和武器
  • 給黑暗武士新手的一封信—黑暗武士加點和裝備推薦簡述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黑暗武士的加點選擇,其實它的技能點是非常充裕的,畢竟黑暗武士的技能模式和其他職業都不同,這是一個靠技能排列吃飯的職業,技能傷害集中在4到5階,而基本需要的5階技能排列最多4個,加上後面的大技能,一共需要加滿的技能也就12個左右(其中小技能佔了一大半),再加上黑暗武士沒有一覺技能,無形中又省下很多SP,所以總結一下黑暗武士的加點,一共12個字:大技能要加滿,
  • 漲姿勢|快速認識日本刀(攻略)
    然而,日本刀的根源是來自中國,其原料的選擇、鍛造與研磨,甚至鑑定鑑賞,無不透射出中國古代的刀劍工藝與文化。通過對日本刀的鍛造工藝與鑑定鑑賞的研究,可以令我們從側面了解到一些早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古代高超的刀劍製造技術,將我們祖先的這些巔峰技藝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它曾經的熠熠光輝。
  • 宮本武藏:古典武士時代的終結
    而作為武士的同等重要如生命的裝備,除了愛刀和長槍,盔甲極其重要。很多國人黑日本鎧甲說是竹子做的樣子貨毫無防禦力,實際上有木的,有竹子,有藤編織而成(這個很多),也有交叉使用金屬片編織的。但不管什麼材質,越是高級的武士,其鎧甲的工藝則更加複雜。身份和鎧甲的藝術性成正比。對於領主而言,如果穿上低廉醜陋的鎧甲,在戰場上會被敵人笑死。至於防禦力嘛,那是另一回事。
  • 真實日本武士照片,個子矮小眼神兇狠,女武士貌美如花
    ,學習了我們很多東西,但並沒有學習到科舉制,這也使得他們的國家現象,和我國隋朝之前是差不多的,地方上的權力被各種家族壟斷,只不過彼此的稱呼不同,我們稱之為世家階層,而他們稱之為武士階層一、日本武士的照片在如今的一些文化作品中,日本經常將武士搬上大熒幕,而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個代表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最初的日本武士,只是地方領主的私人武裝,到了公元十世紀
  • 粉碎日本武士的四大「美麗謊言」
    拜日本人大力宣傳的武士道精神和大量文藝作品所賜,日本武士在世界各國人民心目中成了一種忠君愛國、腦子只有一根筋的冷兵器精英戰士。我們今天的文章就要通過史料來還原真相,戳穿日本武士身上的四大「美麗謊言」。很多日本著名武士就和自己的小姓有著浪漫的「谷道之愛」。
  • 被時代裹挾的棄子,明治維新與西南戰爭中的日本武士
    馬休·佩裡我們或許比較陌生,但是他的親哥哥就是在伊利湖戰役中一戰成名的奧利弗·哈澤德·佩裡,後世的佩裡級護衛艦就是以他哥哥的名字命名的,這兄弟倆一個擊敗了英軍,另一個成功用堅船利炮叩開了日本的大門,只是當時的馬休·佩裡或許並不知道,他這個小小的舉動直接導致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德川幕府走向了滅亡。
  • 【魚鷹社】日本武士將領(上)
    A3:源義仲(1154-1184)源義仲是來自日本中部山區的一名武士,與出身京都的同時代人相比他被認為是粗俗的。本圖根據他下葬的大津市義仲寺的一幅生動繪畫創作。原畫非常逼真,顯示出他粗野人物的特徵。源義仲隨意地坐在一塊巖石上,而他本應坐在將軍的軍椅上。儘管如此,源義仲仍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 美少女戰士中的人物「化身」日本武士,月野兔變超酷!
    但是如果美少女戰士中的人物化身日本武士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蠻來看一下吧!01.月野兔/ Usagi Tsukino傳統的武士裝甲和盔甲(美少女戰士的頭飾),戴在月球的「戰士」身上。帶著黑貓露娜,作為她忠實的伴侶。從她平時穿著迷你裙的水手服裝來看,這不是一個壞的變化!02.水野亞美/ Ami Mizuno水野亞美的頭飾變為一個面具。
  • 《工業時代的武士階層》
    在這個時間段,空戰還不是主流,先不談海戰,我們單談陸戰和單兵戰鬥體能。 誰是前工業時代的絕地武士?是手拿日本武士刀的日本武士嗎?是身著板甲的西歐武士嗎?是強弓、彎刀、遊騎的蒙古騎士嗎?如果拿冷兵器時代的日本武士、歐洲武士、蒙古騎兵,與工業時代的曠工相比,那些冷兵器武士們簡直不值一提,武士只見過被戰刀切斷的殘肢抑或頭顱,被剖開的胸腹。
  • 獨具特色的日本古代防禦裝備 日本甲冑
    )、草折(胴的下部懸掛著的防護用的部件,一般是四間四段,分別護住身體的四個方位,以及小具足,小具足包括籠手,即保護胳膊的部件,臑當,即小腿部位的護甲,佩楯,即大腿甲。圖為日本士兵的裝備示意圖當世具足出現以後,日本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所以當世具足的用途已經嚴重下降,雖然當時具足吸取了日本甲冑的許多優點又有所突破,但已經很難適應潮流,為此,當世具足也做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