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甘當「反華急先鋒」還有哪些更深內幕?

2021-02-19 直新聞

澳大利亞情報機構野蠻突擊搜查4名中國駐該國記者的住處,並對他們進行盤問。為何被稱為「幕後」的情報機構卻衝到了澳大利亞反華的「臺前」?此事還有什麼更深的內幕?為何上一財年對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39%,但澳大利亞商界卻無法在中澳關係上發出理性的聲音?澳大利亞情報部門是如何暗地裡一步步侵蝕了該國政治核心權力的政策空間?外交部發言人在上周三的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   △2020.9.9 外交部發言人 趙立堅:經向有關新聞機構了解,今年6月下旬,澳大利亞安全情報機構以可能違反澳「反外國幹涉法」為由,對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中新社駐澳大利亞的4名記者進行突擊搜查和盤問,扣押了工作電腦、手機,甚至還包括記者孩子用的兒童平板電腦和電子玩具等物品。據了解,澳方迄今未就搜查中方記者給出合理解釋,仍未向中方記者歸還全部被扣押物品。 澳大利亞政府所作所為嚴重幹擾中國媒體在澳正常報導活動,粗暴侵犯中國駐澳記者正當合法權益,對記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充分暴露了澳方一些人標榜的「新聞自由」和所謂「尊重並保護人權」的虛偽性。
令人遺憾的是,3個月以來澳大利亞官方一直拒絕對野蠻搜查4名中國記者的事給出合理解釋。周日,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的追問下,澳大利亞內政部長彼得·達頓仍拒絕證實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局曾在6月「訊問」過4名中國記者的事,但他承認這一情報機構確實展開過「行動」。此外,達頓還威脅稱,外國記者不要提出帶有「傾向性」的觀點,否則就有可能遭到澳聯邦機構的審查。澳大利亞的內政部長是該國6大情報機構的首長。內政部長指示搜查外國記者,不符合外交慣例。《環球時報》周一也發文指出,情報機構主導澳中關係,這很不正常。路透社9月初發文分析了澳大利亞針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並不斷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惹是生非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在人事上,大批有國安和情報背景的人員進入澳政壇。澳大利亞議會中甚至有一幫反華鷹派互相勾結,並自稱「金剛狼」,他們主導制定所謂的《外國幹涉法》,唯一的矛頭就指向中國,並用這部法案進行所謂的「通共」調查,對澳大利亞政府和商界的鴿派進行「消音」。尤其是上一年度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到其總出口量的39%,但該國商界卻在澳中關係上沒有發言空間,這在全球範圍來看都是罕見。正是澳大利亞政壇的歪風邪氣導致了中澳關係甚至先於中美關係「轉差」,在華為5G問題上尤為明顯,澳大利亞的最高技術情報機構通信管理局在2018年就禁用華為,此後又通過「五眼聯盟」渠道向英方提供了對華為公司的不實指控,並在遊說英國禁用華為的問題上不遺餘力。今年初,「金剛狼」議員們還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聲明,激烈反對英國政府允許華為設備進入該國5G網絡。《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就曾刊文對該國神秘的情報機構幹政表示擔憂,認為澳大利亞的權力格局正暗中發生變動,而「五眼聯盟」在該國權力核心的影響力也遠高於其他「四隻眼」。一名美國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坦言,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的影響力已超過任何其它國家的同行。澳大利亞政壇的不正之風推動其國內近年來反華聲浪高漲,直接衝擊了中國商人對澳大利亞的投資熱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最新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對澳大利亞商業投資額約合人民幣124.3億元,同比暴跌逾47%,是自2016年達到峰值以來的三連降。報告分析認為,澳大利亞官方想將讓經貿與政治脫鉤,但遭遇失敗,中國商人已經不再信任澳大利亞政府。以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投資的「龍頭」產業房地產來看,今年5月份中國買家對澳房地產的詢問量暴跌65%。此外,澳大利亞經濟模式單一,受疫情衝擊嚴重,有經濟學家就指出,該國經濟將出現「後退十年以上」的困境,這也導致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投資者看淡未來的澳大利亞市場。不可忽視的是,現在澳大利亞國內各股政治勢力似乎都想在對華關係上橫插一槓,以撈取政治好處。這無疑為中國商人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加上了無數「看不見的門檻」。以上月蒙牛集團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乳品和飲料製造商獅子乳業失敗案例來看,這項漫長的收購案獲得了澳大利亞消費者競爭委員會以及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正式核准後,最後澳大利亞財長以所謂「食品安全」為由否決交易。而事實上,獅子乳業近年來業績下滑嚴重,2007年,日本麒麟公司以約192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收購獅子乳業,但之後資產不斷縮水,現在的評估價格僅約合人民幣30億元,因此日本麒麟公司急於「割肉」。除了幹擾企業的正常商業投資,澳大利亞政府還毫不避諱地直接將手伸進一些澳大利亞的跨國企業。而這些企業也由於多年來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恩惠,因此往往也樂於配合。英國《金融時報》周一報導稱,在力拓集團的前任執行長辭職後,澳大利亞財政部指示該公司必須任命一名澳大利亞人為執行長。此舉引發外界對澳大利亞幹擾企業運營的的擔憂。事實上,力拓這樣的大公司一直被澳大利亞政府視為「戰略工具」。深圳衛視注意到,美國政客和媒體近來也各種挑唆澳大利亞政府利用力拓這樣的帶有壟斷特徵的跨國企業來「壓制」中國。彭博社上周六就發文,稱鐵礦石是澳大利亞的「核武器」。文章將中國自2016年以來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增幅高達75%說成是「中國對澳大利亞嚴重依賴」,稱鐵礦石是中澳經貿的「核心」。文章還稱,失去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中國經濟將「失去發展能力」,並建議澳大利亞政府將鐵礦石供應鏈作為「反擊中國的武器」。但這種做法其實相當愚蠢,力拓的競爭對手、巴西鐵礦巨頭淡水河谷公司早就嗅到了商機,此前該公司高層向與中國鋼協承諾,今年將「全力保障對華出口」。而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損失慘重的力拓集團為了留住中國客戶,從今年5月起改用人民幣計價完成交易。澳大利亞貿易部前官員蒂姆·穆瑞指出,鐵礦對澳大利亞而言是關鍵商品,但對中國來說卻並不是,而且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有不少選擇。

相關焦點

  • 金一南:甘當美國反華「急先鋒」,頻頻挑釁中國,只會淪為全世界的笑柄
    還多次渲染中國威脅論,對華無端指責攻擊,不惜將澳大利亞綁上與中國對抗的「戰車」。那麼,澳大利亞為何屢次在涉華問題上搞挑釁?其近期種種行徑暴露出哪些深層次的問題?敬請關注《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金一南:現在,英、美、澳三國正式籤署防務合作協議了。
  • 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
    披著學術外衣的反華「急先鋒」——起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該研究所執行所長彼得·詹寧斯經常在報紙上發表專欄文章或接受媒體採訪,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他的名字便會發現不少明顯體現冷戰思維的文章,如《澳大利亞如何阻止中國》《美國重回亞洲給澳大利亞帶來的風險和回報》《新冷戰將迫使澳大利亞行為產生變化》等。該機構一些「專家」同樣經常惡意詆毀中國。
  • 高調反華的澳大利亞,被美國「套路」了…
    然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澳大利亞,最近卻好像被「有色眼鏡」迷惑了雙眼。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緊跟美國步伐,頻頻針對中國發難。而為了給自己種種反常舉動開脫,澳大利亞政府還倒打一耙,反指中國對其構成「威脅」。
  • 用澳大利亞開刀,殺一儆百,狠狠敲斷靠華反華的印太鏈條
    美國領頭建立的印太反華鏈條,由美國,日本,臺灣地區,澳大利亞,印度等成員組成。其中,日本,臺灣省,澳大利亞都是在經濟上依靠中國的國家或地區,也就是大口大口吃著中國飯的國家或地區。美國也同樣如此。但是,幾乎都是反華的。也就是一方面在經濟上大吃中國飯,一邊在政治上極力反華。其中,澳大利亞靠華反華最為搶眼。
  • 全面封殺澳大利亞經濟,中國這次動真格了!
    作者 | 大國深度;編輯 | 公子;校對 | 皓文;法律顧問 | 陳鳳出品但是,從現在起,猖狂一時的澳大利亞,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對於一些甘於充當美國馬前卒的反華國家,中國也同樣要直擊其要害,殺雞儆猴,以立國威。近日,中國全面封殺澳大利亞經濟的總攻已經開始!
  • 共商反華大計?英國首相詹森特意邀請了莫迪參加G7峰會
    拜登政府已經不止一次表露出,在涉華問題上要延續川普的基本思路,而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英國則試圖衝到反華第一線。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G7峰會未能舉辦,本來川普想藉此機會敲打一下不聽話的小弟,再拉攏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和巴西組建一個「反華同盟」。但直到下臺川普也未能如願。
  • 澳洲袋鼠要涼了,一小國突然變臉反華,美國開始全面圍堵中國
    同為美國傳統盟友,紐西蘭與澳大利亞此前在反華問題上並不同步,但就在澳大利亞反華遭遇中國多方反制,進退維谷之際,紐西蘭卻罕見「變臉」跳出來反華了。
  • 澳大利亞在坑裡掙扎,真要單挑中美兩國?
    對美國忠心耿耿的澳大利亞,這兩年來一直跟著美國對中國捅刀子,中國好言相勸,它還越跳越高,政客和媒體的反華言論極為囂張,仿佛這樣它就能提升在「五眼聯盟
  • 甘當美帝打手,澳大利亞參加越戰,反令自己得不償失!
    1951年美國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籤署了《澳新美協定》,確定了同盟關係。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盟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美國能維護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尤其是南太平洋的利益。相應的,澳大利亞也需要跟隨美國全球霸權的步伐,唯美國馬首是瞻。
  • 反華鷹派捲土重來 西方再上演狼群圍攻中國戲碼
    1  反華鷹派聯手主持反中論壇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川普政府中卸任高官都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反華鷹派開始重新集結。 參與蓬佩奧這個圓桌論壇的成員,還包括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前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加拉格爾等反華鷹派人物。而這些都是被中國政府以「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為由進行制裁的前朝重臣。 不止如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顧問、助其制定反華政策的華裔學者餘茂春也冒了頭。
  • 澳大利亞教訓就在眼前,韓國罕見向美亮明態度:拒絕跳上反華戰車
    此前,澳大利亞也嚴重依賴對華貿易,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卻盲目聽從美國,一再觸碰中國的底線,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並嚴重影響了兩國的貿易。據澳大利亞ACB 新聞報導,2020年,澳大利亞對華貿易為1480億澳元,貿易額較2019年下降了60億澳元,澳大利亞出口商損失慘重。
  • 美媒思考:為什麼澳大利亞大選沒人說川普那種好鬥的反華言論?
    要理解為什麼,不妨去澳大利亞東南和西南沿海綿延起伏的山巒和溪谷看看。以往,當地的葡萄園盛產爽脆的白葡萄酒和水果味的紅葡萄酒,它們深受美國消費者的喜愛。但現在,當地也生產比較乾澀的紅葡萄酒,它們受到迅速擴大的中國市場的青睞。2008年以來,澳大利亞對美國的葡萄酒出口下降了37%,而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959%。
  • 一個危險的舉動:日本主動加入五眼聯盟充當反華的「第六隻眼」
    建立反華聯盟。二戰後,美英兩國於1946年籤訂《英美防衛協定》(UKUSA),繼續聯手監控蘇聯;隨著冷戰加劇,三個大英國協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先後加入該聯盟,自此五個英語國家結成了如今的共享軍事和秘密情報的聯盟;蘇聯解體後,五眼聯盟將注意力轉向反恐;現在隨著中美對抗加劇,五眼聯盟國家將重點轉向反華。
  • 澳大利亞完全沒有想到,加入七國集團被拒絕,原因竟然是反華
    據環球網2月8日報導,有人建議擴大七國集團(G7),接納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三國加入成為永久成員國組成G10,但這個建議最終被G7成員國拒絕。可令澳大利亞沒想到的是,反對澳加入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其反華。如果關心國際時政,應該知道這個建議是英國提出的。
  • 澳大利亞教訓就在眼前,又一國向美表明立場:拒絕跳上反華戰車
    不過,澳大利亞的教訓就在眼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向美國表明立場,他們拒絕跳上反華戰車。澳大利亞的下場澳洲莫裡森政府是最積極的擁美政府,對美國可謂是言聽計從,心甘情願做美國的「打手」,在對華問題上,莫裡森政府就把這一點演繹地淋漓盡致。美國對中國說什麼做什麼,澳洲就會跟著說什麼做什麼,結果中國一採取反制措施,澳洲很快就扛不住了。
  • 世界最大反華聯盟升格,美國鋌而走險,日本已做出選擇
    英國:華爾街跨國金融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對中國在全球資本領域有所作為,是美國在資本界忠實的看門狗。澳大利亞:域外急先鋒,長期攪動南海局勢,破壞中國南下與勇猛走近。反間諜四個領域相關的敏感信息可以界定為「特定秘密」不對外界公開,而內閣大臣等政府主要部門負責人能決定哪些是特定秘密!這就是典型的既當選手又當裁判的做法。
  • 列強反華同盟正在加速,但並未完全形成
    如果說疫情之前的反華聯盟還只是遙遠的圖景,那麼疫情後的反華聯盟則逐漸變得清晰具現,就像一頭噬人的惡獸,正開始擁有自己的靈魂和實質。不過,儘管反華聯合已經有了輪廓,但必須說明的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聯盟尚未完全形成。
  • 【輿摘】澳大利亞前總理主動牽頭,呼籲徹查「反華陰謀論」炮製者
    正是因為他們的錯誤政策,導致了中國與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外交關係急劇下降,這直接影響到了雙方的正常商業合作。對此,澳大利亞國內的商界和部分政界人士也表示了不滿。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和一部分澳大利亞商界人士聯合向皇家調查小組提交了申請,希望他們可以對當前政府與中國的對立措施作出調查,他們希望可以徹查澳大利亞社會媒體輿論中,那些試圖挑撥兩國關係,並且不斷炮製對華陰謀論的製造者,並且對其進行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