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美帝打手,澳大利亞參加越戰,反令自己得不償失!

2021-02-26 鐵血軍事

作者:慎獨/ 編輯:冷小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

1951年美國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籤署了《澳新美協定》,確定了同盟關係。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盟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美國能維護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尤其是南太平洋的利益。

相應的,澳大利亞也需要跟隨美國全球霸權的步伐,唯美國馬首是瞻。在越南戰爭中,澳大利亞積極出兵,在越南的雨林中鏖戰十年,對美國可謂是忠心耿耿,結果卻事與願違。

1962年,澳大利亞應美國要求介入越南戰爭,派出軍事顧問幫助南越當局訓練軍隊。澳大利亞軍隊曾在馬來亞圍剿遊擊隊,有著豐富的遊擊戰經驗,美軍希望澳大利亞能幫助他們對付叢林裡無處不在的敵人。大概是因為南越軍隊太不爭氣,沒過多久澳大利亞的軍事顧問就開始直接參與戰爭,一般是以二到三人的小組為單位,承擔引導空中支援、後勤支援等任務。             

▲ 澳軍的M113裝甲車

1965年4月,澳大利亞再次應美國要求,向越南派出地面部隊。6月,皇家澳大利亞第1步兵營到達越南,編入美國第173空降旅。第1營裝備極差,甚至還有二戰時的老槍。

美軍自然歡迎這些炮灰來到越南,髒活累活都交給了澳洲人,第1營在一年內參與了19次行動,其中包括參加對西貢附近的掃蕩,這次掃蕩中,澳大利亞人深入北越遊擊隊的地下工事,破壞了這個深入地下18米的地道網。

隨著美軍地面部隊介入越南戰爭,澳大利亞也不得不派出更多軍隊參戰。1966年澳大利亞組建了一支澳軍方獨立領導的部隊:第1澳大利亞特遣部隊,兵力大約一個旅,有第5、第6步兵營,以及一個澳新炮兵團(兩個澳大利亞炮兵營,1個紐西蘭炮兵營),加上裝甲營、工兵營等輔助部隊,以及一個裝備8架UH-1「休伊」直升機的直升機支隊。

▲ UH-1直升機與百夫長坦克

為了向美國表示忠心,澳軍非常賣命。第1特遣隊到達越南後被部署在南越的福綏省,擔任保護15號公路暢通的任務。越南美軍總司令威斯特摩蘭告訴澳軍,第15號公路是美軍的生命線,把澳軍派到那裡是因為澳軍叢林遊擊戰經驗豐富。

至於北越的遊擊隊,雖然越共在福綏省有很深的群眾基礎,且福綏省農村基本已經被遊擊隊控制,但美軍相信澳軍能對付他們。就是在福綏省,澳大利亞軍隊經歷了越戰期間最激烈的一場戰鬥。

▲ 澳軍士兵

北越遊擊隊在福綏省的最高指揮官是阮紳洪上校,當他得知澳軍進駐福綏省後,決定給澳大利亞人點顏色看看。1966年8月17日凌晨,澳軍營地遭到炮擊,24人受傷,無人陣亡。

澳軍炮兵迅速還擊,澳軍步兵衝出營地後連遊擊隊的影子都沒看見。天亮後澳軍指揮官派出第6步兵營B連走出營地掃蕩遊擊隊,雖然與叢林中的遊擊隊發生多次交火,但沒有發現大規模敵人。

▲ 澳軍105mm榴彈炮射擊

18日上午,B連發現一個遊擊隊的炮兵陣地,澳軍很輕鬆就打跑了這些遊擊隊,B連順著他們逃跑的方向追去,依舊沒有找到遊擊隊的主力。下午,D連與B連匯合,準備接替B連繼續巡邏。

兩個連長認為遊擊隊就藏在附近法國人留下的龍新橡膠園中,在完成交接後B連踏上返回營地的路。當天下午,D連進入橡膠園搜尋遊擊隊時遭到伏擊,較為突出的11排被包圍,排長夏普準尉陣亡,整個D連附近的遊擊隊多達兩千人。

僅100多人的D連迅速呼叫支援,但天降大雨讓空中支援無法第一時間到達,好不容易挖好的工事也被雨水灌滿。好在北越遊擊隊戰士的槍法實在太差,而且除了猛打猛衝外沒什麼戰術,加上澳軍與美軍炮兵的支援,D連尚可掙扎。激烈戰鬥讓D連的彈藥迅速告磬,瓢潑大雨之下,直升機能否出動還是個未知數,D連面臨著彈盡糧絕後被遊擊隊全殲的危險。

危急時刻還是自己人靠譜,澳軍直升機支隊出動兩架UH-1直升機,頂著大雨,冒著被擊落的危險給D連送去了彈藥,D連拿到彈藥後終於能集中兵力防守。返程中的B連接到命令後回頭增援D連,A連則搭乘裝甲營的M113裝甲車支援。

▲ 電影《危機:龍潭之戰》中的澳軍炮兵陣地

越共遊擊隊不愧是解放軍不忍提及的徒弟,兩三千人圍著一百多人打,付出了數百人傷亡的代價,硬是攻不破澳軍防線。當澳軍支援趕到後,遊擊隊慢慢撤出了戰鬥。這一戰後來被稱作龍新之戰,澳軍陣亡18人,包括一名準尉,24人負傷。而北越則據稱有500人傷亡。

龍新之戰算得上澳軍在越南最激烈的一場戰鬥,一個連在絕對劣勢兵力下堅守陣地,死戰不退,讓澳軍得到一系列嘉獎,但對整個越戰的局勢毫無意義。此後澳軍在越南做的最多的就是應付遊擊隊襲擊,以及鑽進林子裡掃蕩。

▲ 北越遊擊隊設下的竹籤陷阱

1968年,澳軍守衛的「珊瑚蟲」補給基地遭遇越軍圍攻。越軍攻擊重點是澳軍炮兵陣地,摧毀澳軍一門榴彈炮兩門迫擊炮。澳軍出兵反擊,擊斃48名越軍。隨後澳軍調來坦克部隊,在幾次反擊後,越軍停止了攻擊。

整個1968年,澳軍只有26人陣亡,雖然傷亡不大,但是似乎看不到戰爭盡頭的感覺足以讓士兵在心理上崩潰。澳軍在1970年企圖用雷場限制遊擊隊活動範圍,然後對各個區域內的遊擊隊進行清繳,然而效果不佳。

雖然越共遊擊隊的活動範圍大大縮小,但是尋找叢林中的越南人對兵力不足的澳軍來說依舊是大海撈針。澳軍在一次掃蕩中反而遭到了遊擊隊的伏擊,傷亡三十餘人。

▲ 澳軍直升機

前線士兵快崩潰了,澳大利亞國內的反戰運動也愈演愈烈,1970年5月8日,總計有20萬澳大利亞人走上街頭反對介入越南戰爭,考慮到澳大利亞的人口,這一人數足以反應當時澳國內強烈的反戰情緒。反戰運動導致澳大利亞自由黨-國家黨聯合政府下臺,1971年澳大利亞工黨重新上臺,總理麥克馬洪宣布從越南撤軍。

從1962年到1972年,先後有47,000名澳大利亞士兵到越南服役,付出了501人陣亡,3千多人負傷的代價,出兵規模超過了韓戰。但對澳大利亞來說,這些犧牲毫無意義,他們沒能獲得任何收益,反倒是讓自己的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

越戰期間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曾說「總有一天,感恩圖報的美國將保護澳大利亞,以使他免遭一場可能來自亞洲的入侵」。可是美國對待盟友的態度一向是「我不管你曾經為我做過什麼,我只關心你現在能為我做什麼」

澳大利亞參與越戰,付出數百人犧牲後換來什麼呢?首先是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性,澳大利亞軍隊長期與美軍作戰,被編入美軍的作戰序列,依賴美軍提供的物資、情報,聽從美軍的指揮。

為了更好的作戰,澳大利亞不得不與美國共享情報,使得美國情報部門可以輕易滲透澳大利亞的情報系統。最終的結果就是,澳大利亞逐漸淪為美國全球化的附庸,在政治與軍事上追隨美國。政治上依附美國,經濟上也逐漸依賴美國。

澳大利亞上了美國的戰車,對華關係就不可能友好了,何況中國同時具備「共產主義」、「黃種人」兩大要素,自由黨執政期間,其外交政策認為「從朝鮮到印度的弧形區域,一切衝突的背後推手都是中國」。

不過不少澳大利亞學者在反思越戰時都認為,當時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從本國利益考慮,所謂防範中國共產主義南下完全是臆想。參加越戰讓澳大利亞付出了大量金錢,卻並沒有給澳大利亞爭取到一個好的戰略環境。工黨上臺後,澳大利亞從越南撤軍,並逐漸對華友好,反而讓澳大利亞在經濟上與政治上獲益。

如今,澳大利亞像當年一樣再次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馬前卒,不斷挑釁中國,破壞兩國關係。澳大利亞將中國視作大號的日本,認為中國在崛起後會像日本人一樣入侵南太平洋,自己過去的經歷讓他們相信,只有依靠美國的力量才能抵禦中國。但是世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味攀附強者,只會讓自己淪為炮灰棄子。


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在境外反華社交媒體上發布攻擊抹黑中國的文章,然而在華人圈子中的籍籍無名,成為了制約他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但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公知中的18路底層貨色,最近幾天卻憑藉一出「終極大招」,一躍成為了反中公知的學習楷模...關注鐵血軍事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打狗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金一南:甘當美國反華「急先鋒」,頻頻挑釁中國,只會淪為全世界的笑柄
    應該說,它充分享受到了亞洲經濟發展的紅利,充分享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澳大利亞是亞洲繁榮和中國繁榮的最大受益者。但是,澳大利亞反過來幹了什麼事情呢?它和美英兩國一起搞了一個「AUKUS」,美國想讓它作為反華急先鋒,遏制中國的發展。
  • 第82回 美帝催歐亞制裁 普京作戰爭宣示
    而這種「默契與合作」,必須煞費苦心地通過上述如此這般曲折、隱晦但又明確、清楚的方式,傳遞給相關各方——歐盟,尤其是德法,還有日本等。 可見,上述集中在同一日的會見與通話,是中美之間的安排,而作為美英帝國體系成員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外長,只是執行者。
  • 泰國為何非要參加越南戰爭?求生欲太強
    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泰國的外交傳統是與強者合作,對鑾披汶·頌堪而言,如果能從美國獲得強有力的外部支援,泰國內部的問題將彈指而定。鑾披汶·頌堪開始抱美國大腿,實行一邊倒的親美外交政策。1950年初,美國把泰國列入了《共同防禦法》首批受援國名單,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向泰國提供1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8月,在美國的推動下,世界銀行批准向泰國提供2500萬美元貸款,9月,兩國籤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10月,兩國又籤訂了《軍事援助協定》。隨著一系列協議的籤訂,泰國從美國人那裡獲得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這些援助每年都有。
  • 歷史美帝是如何成為我們敵人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控訴會場景。通過布置場景,使會場充滿仇恨、血腥氛圍。把仇日引向仇美的最主要方法是把美國類比為日本,「美帝就是當年的日本鬼子」。這些都由宣傳 隊先進行引導。有些宣傳隊知道群眾所熟悉日寇的「三光政策」,就說美帝在朝鮮實行「新三光政策」,使農民認識到「天下帝國主義都吃人」。有些則宣稱美帝 「正在走著日本的老路」,即先侵略朝鮮再侵略中國。宣傳人員還稱美帝正在重新武裝日本,讓它再次侵略中國。
  • 美帝就是會玩:遊艇玩膩了,來艘戰列艦吧!
    中文版截屏「厭倦了豪華遊艇甚至超級遊艇嗎?您的人生需要更特別的經歷。身負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使命,一下水就橫渡大西洋阻擊德國海軍,然後運送羅斯福總統一行參與了德黑蘭會議,隨後來到最血腥的太平洋戰場全線對日太平洋海戰,從澳大利亞到菲律賓到硫磺島一直到東京,在東京灣見證了日軍投降儀式。戰後,又參加了韓戰,越南戰爭及冷戰任務,為保護國家立下了卓越功勞。現在,這條退役的超級戰列艦靜靜的停泊在洛杉磯海港,您願意喚醒這位曾經的英雄,駛向藍色的大洋嗎?」
  • 越戰 04 – 滾雷行動
    北越在看清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真面目後,就把軍備裝備、物資基地和工業設施搬到了這些禁止轟炸的區域裡,後來乾脆連防空武器,也一併搬到了這些禁止空炸區,這下子可以放心地打美國鬼子了,根本不需要擔心美帝的報復。規定了這些不能轟炸的區域還不夠,詹森還要求空海軍把每周要轟炸的目標報上來,由白宮來決定哪些可以炸哪些不能炸,將軍們太暴力了總統不放心吶!
  • 澳大利亞教訓就在眼前,又一國向美表明立場:拒絕跳上反華戰車
    不過,澳大利亞的教訓就在眼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向美國表明立場,他們拒絕跳上反華戰車。澳大利亞的下場澳洲莫裡森政府是最積極的擁美政府,對美國可謂是言聽計從,心甘情願做美國的「打手」,在對華問題上,莫裡森政府就把這一點演繹地淋漓盡致。美國對中國說什麼做什麼,澳洲就會跟著說什麼做什麼,結果中國一採取反制措施,澳洲很快就扛不住了。
  • 美帝的螺旋槳飛機,依舊是螺旋槳飛機
    近日美軍宣布,經過去年的試飛,已經選出兩種飛機參加最後的競標,曾經的中標熱門「蠍子」噴氣式飛機意外出局,剩下的兩種飛機是A-29「超級巨嘴鳥」和AT-6「狼獾」。美軍宣布取消了原定今年進行的中東地區實戰測試,改為進行第二輪對比飛行試驗,按計劃,美軍將採購數百架「輕型攻擊機」,以降低打擊恐怖分子的作戰成本。
  • 那些被美帝始亂終棄的艦娘:戰時功勳卓著,戰後身世飄零
    回望美帝艦娘史,戰時功勳卓著,戰後身世飄零,雲北扼腕之時與諸君聊一聊那些被美帝始亂終棄的艦娘。「企業號」說起二戰的美帝海軍,就不得不提象徵美帝海軍戰鬥精神的企業號(暱稱「大E」)。1958年時等待被處理的「企業號」1958年,一代名艦「企業號」為美帝海軍作出了最後的貢獻 - 把自己賣了56萬美元。
  • 現了原形之後,印度再次越界挑釁,加速投奔美帝陣營
    (一)難以理喻,印軍再次越界挑釁(二)疫情蔓延,印度經濟慘遭重創(三)措施失當,底層民眾陷入困境(四)轉嫁危機,挑釁中國投靠美帝因為我們最主要的對手是美帝及其走狗,但今天不寫不行了,因為印度起到了美帝走狗的作用。 這次消息又是印度先曝光的,印度軍方8月31日爆料說,8月29日夜到8月30日凌晨,在班公湖地區,中印兩軍再次爆發了激烈衝突。
  • 越戰 02 – 吳庭豔反動政府
    越戰跟韓戰不一樣,韓戰有個人民軍一舉突破三八線的情節,讓美帝國主義可以悍然發動韓戰。但是在越南一直不存在這個情況,所以美帝干著急也沒法悍然,只能採取逐步升級的做法。所以大家不要著急,聽草根給您慢慢道來為啥美帝會陷入越南,還越陷越深。
  • 2019將是一個越戰電影年!《危機-龍潭之戰》丨影視
    很多小夥伴一直以來以為越戰是美國和越南的戰爭,其實不然。這場戰爭其實是冷戰時期,牽動資本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絕大多數國家的局部熱戰像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就曾參加越南戰爭。圖為越戰時期澳大利亞軍人形象反映龍潭之戰的畫作1966年8月,105名澳大利亞軍人和3名紐西蘭
  • 高調反華的澳大利亞,被美國「套路」了…
    然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澳大利亞,最近卻好像被「有色眼鏡」迷惑了雙眼。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緊跟美國步伐,頻頻針對中國發難。而為了給自己種種反常舉動開脫,澳大利亞政府還倒打一耙,反指中國對其構成「威脅」。
  • 【逆戰】再見,金牌打手!
    相信妖異的藝妓、恐怖的武士,以及變異的蜂王和蟾蜍Boss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細心的Nzer肯定會發現那個陪伴我們血戰倫敦,翻越巴黎埃爾夫鐵塔,探索南美叢林瑪雅神廟的熟悉身影並沒有在這座孤島上現身,我們的金牌打手他到底去哪了呢。
  • 澳大利亞甘當「反華急先鋒」還有哪些更深內幕?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就曾刊文對該國神秘的情報機構幹政表示擔憂,認為澳大利亞的權力格局正暗中發生變動,而「五眼聯盟」在該國權力核心的影響力也遠高於其他「四隻眼」。一名美國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坦言,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的影響力已超過任何其它國家的同行。澳大利亞政壇的不正之風推動其國內近年來反華聲浪高漲,直接衝擊了中國商人對澳大利亞的投資熱情。
  • 中國被除外 英國邀請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參加明年G7峰會
    全球政治局勢風起雲湧,在中英關係、中澳關係與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英國宣布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G7峰會,中國被排除在外
  • 澳大利亞的「核子」百夫長坦克
    本文作者為monochromelody 1953年,一輛百夫長坦克在澳大利亞參加了一次核試驗,距離爆心僅470米……
  • 澳大利亞軍用迷彩服發展簡史
    澳大利亞軍隊正式成立是1901年(聯邦成立),聯邦之前是各州府的殖民地軍隊。聯邦之後的澳軍長期三軍分立獨立管理,直到1976年才正式統一為「澳大利亞國防軍」,聯合管理。澳軍的軍服被裝體系大體上沿用英制,早期幾乎等同英制,後來才開始自己發展。
  • 武兵 | 策動委國政變 美帝本性難移——回眸1·23政變與反政變鬥爭20天
    在大學期間,他積極參加了右翼勢力反對查維茲左翼政府的抗議遊行活動,2009年以後,瓜伊多參加反對黨「人民意志」組織,2014年成為該反對黨的全國協調人。2018年12月,他當選委內瑞拉新國民議會主席。正因為瓜伊多的親美政治立場和反查維茲、馬杜羅左翼政府的政治色彩,從而得到美國當局的欣賞和器重。不難看出,瓜伊多這個年輕人,已經被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所洗腦,是一個資歷淺薄痴心於賣國求榮的野心家。
  • 【魚鷹社】澳大利亞陸軍
    A1:步兵,1975年和參加過越戰的前輩們完全相同,這名步兵也穿戴標準的「叢林綠色」制服、黑色皮靴、軟頂寬簷帽(giggle hat)以及美國的M1967式「現代化攜行載具系統」,同時攜帶著使用7.62x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