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明確製造強國路線圖,以下乾貨你一定要知道

2021-02-15 新華網


2015年3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開展前夕,華為消費者BG營銷總裁餘承東展示基於Android Wear平臺的智能手錶華為Watch。 新華社記者 謝海寧 攝

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突出創新驅動,優化政策環境,發揮制度優勢,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中國製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綜合指數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製造強國水平,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二方陣。」工信部部長苗圩說。

圍繞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

一是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五是全面推行綠色製造;

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

七是深入推進位造業結構調整;

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九是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為確保完成目標任務,《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進一步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新聞多一點

「走出去」恰逢其時

曾居於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國製造」,經過多年發展,逐漸邁向中高端,表現在出口商品由「輕」到「重」,從服裝鞋帽等輕工紡織品到鐵路、核電等重型裝備;技術含量從「低」到「高」,從日用品到電子產品、大型機械設備;參與國際分工從「單」到「全」,從單純的商品出口到產品、技術、服務「全產業鏈」輸出。

「中國製造」在價格、質量、技術和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比較優勢與日俱增,亟待「走出去」實現自身價值,惠及其他國家。《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有利於促進優勢產能對外合作,形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的提升。

「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掀起新熱潮,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積極開展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投資合作,有利於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互利合作,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意見》稱。

十二大行業有序推進

國家對中國裝備「出海」制定了清晰明確的戰略。《意見》指出,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比如在鋼鐵行業方面,《意見》提出,以成套設備出口、投資、收購、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資源條件好、配套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重點國家建設煉鐵、煉鋼、鋼材等鋼鐵生產基地,帶動鋼鐵裝備對外輸出;電力項目方面,積極與有關國家開展核電領域交流與磋商,推進重點項目合作,帶動核電成套裝備和技術出口等。

工信部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表示,近年來,我國裝備製造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高鐵、電力、電信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產品開始佔領國際市場,一批裝備製造企業通過跨國併購、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持續增強國際競爭力。

未來5年內,中國裝備「出海」將呈現嶄新面貌。《意見》規劃,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範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幹企業。

金融服務至關重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裝備浩浩蕩蕩「出海」需要金融保駕護航。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認為,在中國現有金融體系下,商業銀行壟斷了大部分金融資源供給,憑藉傳統業務就可以獲得大量利潤,自然沒有足夠的動力創新。而在企業「走出去」的探索過程中,急需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通過專業化的跨境融資和服務平臺,抵禦全球化和地區性的金融風險。

此次國家對裝備「出海」給出具體金融支持方案,《意見》指出,一是發揮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融資支持力度。

二是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可持續和風險可控原則,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完善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展PPP項目貸款業務,提升我國高鐵、核電等重大裝備和產能「走出去」的綜合競爭力。

三是鼓勵國內金融機構提高對境外資產或權益的處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和股權、礦權等權益為抵押獲得貸款,提高企業融資能力。支持中資金融機構加快境外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布局,提高融資服務能力等。

來源: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期編輯:萬玉航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2025」】上海交大目標瞄準構築質量與品牌的「中國夢」
    推動「三個轉變」,向科技要源動力,用質量提競爭力,靠品牌增影響力,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質量的整體提升,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課題,更是中國製造由大國變成強國的核心支撐。  2013年以來,中國工程院會同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共同開展了《製造強國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經過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近兩年的調查研究,項目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為中央決策和地方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 玄武巖纖維被列入《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
    《中國製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10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製造2025與5G,為何觸動美國神經?
    《中國製造2025》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製造業政策,也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綱領。
  • 金融租賃在金融支持製造強國建設中的作用淺析
    (三)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趨勢。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通知(國發〔2015〕28號),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並提出了5項重點工程、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隨後,陸續發布了11個配套指南,形成了《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系。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工業4.0?
    不僅美國、日本這些傳統的高科技國家在不斷探尋其真正的實踐意義,中國緊隨其後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似乎也有中國版工業4.0的意味。那工業4.0其背後到底代表著怎樣的理念呢?今天富博士就帶大家一起去聽聽概念發起者——德國博世集團負責該集團工業技術業務的施維納博士對其的解讀。
  • 先進電子製造技術,助力《中國製造》2025規劃 ——2015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好戲即將上演
    中國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不振、貿易壁壘等因素影響,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的巨大壓力,中國電子製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如今全球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期,以工業4.0為核心的智能製造革命將是電子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 美國要製造巴爾幹陷阱?
    點評:筆者在前面文章中就強調,西方特別是英美集團肯定會對武契奇下手,所以在武契奇高票當選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英美集團就對塞爾維亞動手了。在塞爾維亞得到俄羅斯與東方幫助並提供情報的情況下仍然讓暴亂發生,這說明武契奇可能有"甕中捉鱉"的打算,通過抓捕英美情報、間諜人員凝聚國民團結力量,讓國民受到一定教育。但如果真是如此 武契奇一定要注意個人安全,特別是要防備"近臣"。
  • 中國製造2025:未來十年18項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領域
    《中國製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10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 終於清楚了,為啥中國製造讓歐美日徹夜難眠!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中國製造的升級路線圖。▲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德國公司要知道,格力還不是中國淨利潤最高的家電集團,海爾、美的淨利潤都比格力還要高。 所以,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其實是非常清晰的——先掌握系統設計和品牌,再逐步向上遊擴展。這個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要相信,只要掌握了系統設計能力,以我國的垂直整合能力,上遊的逐漸攻克只是時間問題。
  • 你只看到美國封殺中興7年,卻不知道他們真正怕的是2025年的中國
    更重要的是美國說對中興施行禁運的時間不多不少恰好是7年也就是到2025年這是一個相當微妙的時間點大家或許還記得前段時間,咱們國家發布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叫做《中國製造2025》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製造這些年進步很快但是,因為我們之前落後的時間太久哪怕我們已經是在飛速前進了離美國的差距也依然很大我們在高端科技上只有少數達到了美國的水平大部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份《中國製造2025》就是決定了我們將來要在這些領域加大投入
  • 美國封殺中興,還想neng死中國製造?!中國:別逼我,給你自己留條活路
    於是,中興撿來了被華為拋棄的小靈通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侯為貴的判斷依次兌現小靈通火遍大江南北每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就算沒有用過小靈通手機也一定見過小靈通業務火熱的景象但凡是生活小康一點的都能買得起小靈通在2003年,小靈通一度
  • 美國防部增材製造戰略
    2021年1月,隸屬於美國防部研究與工程副部長辦公室的美國國防製造技術規劃辦公室發布綜合性增材製造戰略報告,簡要分析了制定增材製造戰略的目的,明確了增材製造的未來發展願景
  • 爾要戰,奉陪!
    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和駐美大使館已經明確表明態度,中方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美方任何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美方想得很美,瞄準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在抑制中國對美出口的同時,精準打擊中國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
  • 「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同時擺在面前,你會選擇誰?
    不止是東南亞那邊,甚至是12億印度人也已經殺到中國門口了!  如果你肯扭頭向後看看,你會倒吸一口涼氣:中國面臨的形勢遠比我們想像的嚴峻得多。落在後面的印度正在奮起直追,拼盡全力挖中國的「牆角」!近幾年,隨著中國人口增長的變緩,人口紅利的消失,東南亞和南亞的低成本已經開始入侵中國了。比如HM,ZARA,中國市場裡面這兩個牌子,約70%是東南亞製造,而且這種趨勢會加速發展。
  • 這款中國製造為啥能讓德國日本緊緊抓住死不鬆手?進來,兵兵告訴你!
    而這種軸承,同樣沒有幾個國家可以獨立製造,但我們可以。當然,對於工業真正發展僅僅幾十年的我們而言,正視我們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高端軸承的可靠性、壽命等方面,我們仍然需要找個對象摸著過河。比如咱常玩的指尖陀螺。雖說這玩意就是個在手上轉的小物件。但它卻最考驗軸承的技術性能。
  • 春節特輯 · 興國重器【智能製造行業的「最強大腦」】
    他主持研製的漢字雷射照排系統,走完了西方幾十年的技術改造道路,實現了中國印刷術的二次革命。10年前的今天,「當代畢昇」王選逝世。他曾說:「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致敬!興國重器智能製造行業的「最強大腦」:浪潮集團「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 中國製造的五年質變
    既然中國製造在規模上是第一且優勢明顯,那「第三梯隊」的說法由何而來呢?根據苗部長在 2015 年講話中的劃分,全球製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苗圩表示,中國(2015 年)處於第三梯隊。雖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 全球視野 | 「印度製造」有什麼?
    確實,平時我們提到"日本製造"可能會想到日產汽車,提到"韓國製造"會想到"三星",但是提到"印度製造"卻很難想到具有代表性的產品。2014年,莫迪上任後提出了"印度製造"的計劃,宣布要將印度打造成世界製造業的中心。但直到2019年,印度產業仍主要依賴服務業和農業,其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僅為15%,與其承諾的25%相差甚遠,而這一指標在中國為30%。
  • 美國封殺中興,還想要neng死中國製造?!中國:別逼我,給你自己留條活路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侯為貴的判斷依次兌現小靈通火遍大江南北每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就算沒有用過小靈通手機也一定見過小靈通業務火熱的景象但凡是生活小康一點的都能買得起小靈通《中國製造2025》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製造這些年進步很快但是,因為我們之前落後的時間太久哪怕我們已經是在飛速前進了離美國的差距也依然很大我們在高端科技上只有少數達到了美國的水平大部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份《中國製造2025》
  • 工業軟體——「中國製造」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歷史的長河中,「阿喀琉斯之踵」也成為人們的警世箴言:要時刻提防自己的弱點。而今,工業軟體已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所謂的工業軟體是指專用於或主要用於工業領域,為提高工業企業研發、製造、生產管理水平和工業管理性能的軟體,是現代工業裝備的「大腦」。比如晶片產業鏈上的多種EDA軟體,機械設計的CAD軟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