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其中涉臺內容提到,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及執行「安慰」號與「仁慈」號兩艘美軍醫療艦停靠臺灣任務。對此,身在高雄的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南臺灣軍事專家張競博士近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行政部門「完全不可能」執行相關條款,美國既不會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也不可能派美軍醫療艦停靠臺灣。
出生於高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生,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評論政軍議題。
關於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
行政立法「暗盤交易」,試圖激怒北京
張競首先從美國立法技巧與行政執行的關係進行分析。「儘管有評論認為,按目前局勢發展下去,華盛頓與北京不再存有模糊空間,未來勢必面臨攤牌,但假若能夠理解美國國會立法技巧與政治文化,就可看出這些招數不過是華盛頓再度撩撥北京的手法,實在不值得過度反應。」
「美國國會立法會搞一些小技巧,常常在法案名稱上玩弄手腳,『掛羊頭賣狗肉』。」張競指出,美國國會立法分兩種,一種為強制性的「法案」(ACT),另一種屬非強制性的「決議案」(Resolution)。「美國議員推動立法時,外頭名稱以強制性之『法案』包裝,內容文字僅是提出充滿各種挑弄撩撥意味的非強制性『建議』。此類操作,表面上是對北京叫陣,施壓中國大陸,但又不會讓美國行政部門左右為難,更不會牽涉總統職權而引發爭議。」
美國參議院近日通過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就是玩這樣的文字遊戲,即名稱為強制性的「法案」,但內容只是「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軍演等。張競指出,「相關所謂『涉臺立法』,美國行政部門根本不可能付諸執行,只是擦邊球刺激北京,挑撥離間兩岸關係,望中國大陸不要上當。」
關於提「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
當事議員身陷危機,提案只為騙取媒體版面
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遊賀提出「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國大陸出兵「侵犯」臺灣時動用武力反擊。
美國議員遊賀(圖自臺媒)
對此,張競接受導報記者訪問時透露臺媒最新報導消息,遊賀被指控在國會大廈的階梯上,對勞工階級出身的政治素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女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進行嚴重侮辱,對她「比中指」,還罵她「精神錯亂」與「臭婊子」。「作為政治人物,遊賀這樣的言行涉嫌性別歧視,蠻嚴重的,所以已經被迫出來道歉了。他的政治前途因為此事而變得岌岌可危。」「就算『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提出,實際能有多大效用值得商榷。」張競強調,無論該提案結果如何,是否成為強制性法律,其中都牽涉侵犯美國總統職權問題。該法案運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授權」字眼,值得玩味。「依美國法律,總統不必國會授權便可遂行戰爭、因應危機。因此該法案對美國總統職權並無『增一分或減一毫』,根本就是脫褲子放屁,用胡扯言論來騙取媒體版面而已。」
關於華盛頓與臺北的關係
美國隨時想脫身,「挺臺」是搪塞「臺獨」
張競毫不客氣地點破,「臺北與華盛頓之間沒有條約義務當支點,在美國國會,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法案基本不可能成案,到最後,所謂『挺臺法案』只是用來搪塞『臺獨』的空口白話。北京根本不必跟著美國政客起舞。」
張競更進一步指出,就算是美國與盟邦籤有安全保障條約,也不意味著美國就必須出兵保護盟友。以《美日安保條約》和《美韓協助防禦條約》為例,其內容文字僅保證雙方依據憲法各自採取適當行動,從來就沒有「保證必須出兵」。「為何日、韓希望能把美軍留在他們國內?因為一旦發生戰爭,留在日、韓的美軍勢必被波及,這樣美軍參戰的可能性就高。反之,若日本與韓國本土無美軍駐防,即便爆發戰爭,美軍也可能不參戰。講穿了,日、韓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將美軍當成人質。而這些條約本身,根本就是充滿脫身後門。」
張競分析,美國對於所有條約義務,包含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保、美韓協防等,都只是保證美國會根據條約採取適當行動,但沒說一定要出兵幫哪個特定國家或特定地區打仗。「這個政治手法在美國政治體制中稱為『模糊與彈性原則』。換言之,美國永遠不會把話說死,更不會講明,絕對會保留本身不參戰、抽身遁逃的空間;美國是否要參戰,要到最後一刻臨時決定。被美國出賣國家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若是相信華盛頓某個眾議員講個話就算數,那多少有點天真。」
關於美國不斷挑釁中國大陸
美耍槍玩火,或「故意設局」
張競評估,華盛頓目前無意對北京攤牌,雙方「刻意開戰」可能性極低,但擦槍走火可能性卻在急遽升高。「以前各方擔心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可能擦槍走火,但現在更擔心是美軍強勢表態而耍槍玩火。」
張競指出,除了遊賀提出的「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外,其實美國近年來頻頻推出類似「挺臺法案」。「這類法案有個共同點,就是意圖確保美國能夠擁有足夠的軍事能力,遏制中國大陸對臺灣實行『武統』。」
張競認為,目前美國不斷叫陣施壓北京,在戰略上顯然就是要迫使北京「過早投入決戰」,但在戰術上如何達到此種態勢,顯然就想布局成類似「珍珠港事件」之情境。「華盛頓設局」的說法表面上看起來很離奇,但若是回顧美國處理對外關係的歷史經驗,就會發現此種布局挑釁,其實是隱含以強凌弱的盤算。
張競最後表示,兩岸問題最終還是要由兩岸一起面對和解決。「要解決兩岸問題,臺北必須拿出誠意去面對北京,要靠自己而不是靠美國。」
來源:海峽導報
記者 吳生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黃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