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鬥機飛行員要戴頭盔呢?這個頭盔可不是簡單的鋼盔

2021-02-19 爆小禮

我們在看一些戰爭電影或者影視劇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飛行員駕駛著戰鬥機自由翱翔天空的樣子,確實看起來很帥氣。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細節了沒有,似乎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戰鬥機飛行員都一樣,在駕駛戰鬥機的時候,都會戴著一個頭盔,這個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飛行員的頭盔可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士兵頭上帶的鋼盔,它是一個集合很多功能的頭盔,而且這種頭盔還能夠有著降噪的功能,帶上頭盔之後能夠十分有效的減少噪音的幹擾。

因為戰鬥機在飛行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噪音,如果飛行員長時間接觸這些噪音,很容易就會出現耳鳴或者其他身體上的問題。

不僅僅這一個原因,還有就是戰鬥機往往都是飛在距離地面幾千米甚至上萬米的高度的,這麼高的地方往往氧氣就會很稀缺,飛行員的頭盔可以和戰鬥機上面的供氧系統相互連接,一旦在高空缺氧的時候,頭盔就會直接提醒飛行員缺氧的問題,進而讓飛行員如何處理。

而且戰鬥機的飛行員頭盔還安裝了很多的先進設備,能夠幫助飛行員更好的掌握戰鬥機,例如,通訊設備吧!能夠讓飛行員在飛行的時候,不需要額外拿著通訊設備通話,甚至頭盔還只能將戰鬥機的一些信息直接投射到頭盔的鏡面,幫助飛行員實時掌握戰鬥機的所有情況。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戰鬥機的飛行員都帶著一個頭盔原因了,畢竟現如今的空戰早已經不是那種一群戰鬥機在空中混戰的局面。

更多的情況是幾架戰鬥機攜帶飛彈,遇到敵人的時候,往往都是在幾公裡外,然後通過發射飛彈將敵人擊落,這時候,如果能夠直接從頭盔上就能獲取相關信息,這樣能夠更加方便飛行員的操作。

那麼,有人肯定會說了,那麼,民航客機的飛行員為什麼就不用帶頭盔呢?其實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的,就例如上邊說的戰鬥機噪音,民航客機由於內部空間的比較大,所以,客機有更多的空間用來做隔音,基本上頭盔隔音的用處就不大了。

雖然也有民航飛行員佩戴頭盔的事情,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民航飛行員佩戴頭盔真的是有點多餘,所以民航飛行員見不到幾個人佩戴頭盔。

不過,有沒有人好奇呢?戰鬥機飛行員在飛到幾萬米高空的時候,這些飛行員不會感到寒冷嗎?畢竟在幾萬米的高空,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微信搜索:裝備知識,回覆:戰鬥機,了解相關的情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坦克兵也要戴頭盔?美軍曾戴過體育用品,中國坦克盔已經用上了航天科技
    誕生於一戰的現代頭盔是各國軍人,尤其是步兵的基本防具。別看頭盔簡單,也不起眼,不拉風,但據統計,頭盔能減少三分之一的傷亡,作用還是挺大的。,至少也是個鼻青臉腫——戴上個頭盔,就好受多了。此時,車長還得戴上普通的步兵盔,《狂怒》中4輛謝爾曼平推兩門88炮那一段,皮特就在大狗帽的外面套了個M1盔,這個細節非常寫實。
  • 飛行員頭盔價值數十萬美元?!
    F-35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能夠顯示目標信息、關鍵飛行數據,並具有夜視能力,全面增強了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由於應用了諸多高科技,這個頭盔價值不菲,單個頭盔的採購成本達40萬美元。F-35的頭盔顯示系統(HMDS)隨動於飛行員的頭部運動,也就是說飛行員的視線決定了顯示內容。
  • 為什麼日軍的頭盔上要罩一張網?這作用太大了
    為啥日軍的頭盔上要罩一張網?這作用太大了,可拯救了數萬名士兵的生命!別管是古代打仗還是現代打仗,士兵的武器裝備都是不能忽略的,沒有好裝備想要勝利太困難,這一點在古今戰場上都得到了驗證。這次說的是日軍的裝備,話說日軍使用的頭盔上面,到底為啥子要給它罩上一張網子呢?原來這一罩網子的作用「有太大」了,可是拯救了數萬名士兵的生命呢。
  • 戰鬥機飛行員的頭盔也太累贅了吧?
    ➤ 氧氣面罩戰鬥機的飛行高度不同於一般飛機,所以要面對著「高空缺氧」的實際問題。氧氣面罩的一頭接在頭盔上,另一頭接在飛機供氧口上。說到戰鬥機飛行員的頭盔,F35聯合頭盔——作為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頭盔,我們是一定要講一講的!
  • 軍人頭盔並不防彈,為什麼還要套個網,學者:打仗全靠這個保命
    可是有一點困惑大伙兒的是,為何美國軍隊士兵鋼盔外邊要包一層漁網呢?這自然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把煙塞裡邊。根本原因非常簡單,戰鬥中鋼盔的反射光會暴露自己。設想一下,不計其數的晃動著閃閃發亮的頭盔,多遠外便會被發覺,可以說是放光的靶子。就算不是被輕機槍瞄準,也會招來偵察機、遠距離大炮的嚴重打擊,因此 ,反射光的鋼盔會給美國軍隊產生巨大的死傷和多餘的麻煩事。
  • 還我M35鋼盔!這款隆美爾戴過的頭盔為何被二戰德軍如此嫌棄?
    這款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而來的鋼盔,在戰場上成功地挽救過無數德軍士兵的性命,因而也深受部隊官兵們的喜愛。然而,隨著德軍於1941年介入北非地區的戰事,原本這些用於保命的鋼盔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官兵們佩戴:北非沙漠的炎熱少雨,甚至連放在坦克引擎上的雞蛋都能被煮熟!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式鋼盔的沉重與不舒適性。因而這也催生了德國人獨居代表性的熱帶涼盔系列。
  • 【軍用頭盔】探尋現代軍用頭盔發展歷程
    炮擊過後,這個炊事員爬起來一看,其他的同伴全都被炸死了,唯獨自己保住了性命。後來,亞德裡安到戰地醫院慰問傷員。當他走到那個炊事員床邊、詢問其傷勢時,只聽炊事員慶幸地說道:「上帝保佑,是那口鐵鍋救了我。」亞德裡安仔細聽完炊事員獲救的故事後,突發奇想:「既然鐵鍋能保住炊事員的腦袋,為什麼不給每個戰士發一個『鐵鍋』,讓他們也戴上呢?」很快,法軍的每個士兵都有了一個新裝備—「亞德裡安」頭盔。
  • 各國經典頭盔:美軍的最怪異,日軍的最醜,印度方形頭盔太有特點!
    ,但能起碼保證人的腦部受到最小的傷害,在戰爭時期各國的頭盔性能不一,有好的,也有壞的。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國的經典頭盔是怎麼樣的吧,其中美軍的最怪異,日軍的最醜,印度、被譽為最奇葩的。1. 日軍90式鋼盔:其實日軍的頭盔有兩種,但最常用的是90式鋼盔,相比98式頭盔,90式頭盔成本低,能滿足士兵的需求。
  • 各國家作戰軍用頭盔,擋不住子彈,為什麼都還戴?
    古代,用頭盔進行防禦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刀槍、箭殺傷力還是有限的,哪怕是竹子編制的頭盔也會起到重要的防護作用。隨著熱兵器的發展,盔甲逐漸被淘汰,但是頭盔卻一直流傳了下來,直到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單兵裝備。其實軍用頭盔的主要作用並非是防彈,而且它也擋不住子彈。那麼為什麼部隊還要求每個士兵都必須進行佩戴呢?
  • 殲-15飛行員頭盔手寫「SHOOT IT」
    在央視播出的殲15艦載戰鬥機首次進行實彈射擊演練畫面中,殲15飛行員頭盔上寫有「SHOOT IT」的標語,十分顯眼。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我們觀察我們所有的飛行員,把以前的飛行變成了戰鬥,實現了從「會飛」到「會打」的歷史性跨越,從時間上去計算我們總的標準是中國海軍,用4年走過了這個歷程。當然,霸氣標語也引來了外媒關注。
  • 為啥在戴頭盔時,要養成戴頭套的習慣?
    說的這個話題,其實戴過頭罩的人都非常明白,問題是很多不了解為啥頭罩的車友對此是拒絕的。
  • 比法拉利還要貴的飛行員頭盔
    在展示過程中,相關人員介紹說:「如果您正在為先進的 F-35 Lightning II 尋找頭盔,那麼準備好可以足夠購買一輛法拉利跑車的錢。」這種頭盔在使用前要經過兩天的裝配過程,飛行員也要保持頭髮大致相同的形狀,避免增加體重,並每年檢查三次,以確保它仍然完美合身。「飛行員進來並穿上他們所有的裝備,這樣我們就可以仔細檢查以確保一切都合適且沒有問題,」參謀中士說。
  • 耳機都沒有戴什麼FAST頭盔——OPS CORE FAST頭盔研發解析
    那麼FAST頭盔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為什麼深受全球特種部隊喜愛?FAST頭盔的技術起源和發展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所有的時候、任務都適合帶FAST頭盔?沒有耳機要不要帶FAST頭盔?未來戰士計劃中包括一個緊密貼合模塊化戰鬥盔子系統,這個子系統的一部分成果被CP拿走,成了AIR FRAME頭盔,而其中對模塊化的需求部分,OPS CORE推出了ARC導軌系統,這是OPS CORE頭盔的主要核心技術之一,也是FAST系列頭盔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 德軍「非洲軍團」沙漠頭盔的故事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在噴塗之前將沙子混入油漆中,或者在噴塗之前將細沙子均勻灑在頭盔的溼漆表面上。;老照片以及北非戰場末期倖存的原品頭盔表明,貼花在頭盔的塗裝和修改過程中經常像普通的噴漆一樣被覆蓋掉,但也經常出現被刻意保存,未被油漆覆蓋的情況。即便是鋼盔上的帝國三色貼花已被德軍統帥部下令取消使用,卻仍然可以在非洲軍團頭盔上看到。佩戴者關於為什麼它們在已被下令移除的幾個月後仍然在使用帝國三色貼花的原因完全是猜測;
  • 幾代飛行員的帽子,各有各的說道,當然也少不了殲20頭盔你不知道的事
    《航空知識》曾在2019年第2期刊登有關文章,作者論證出他是第一個飛行在祖國上空的中國飛行員。當時的照片模糊不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厲汝燕這次飛行已經帶了飛行帽了。早期飛行員的帽子特別簡單,功能也較為單一,防寒為主。隨著飛行任務的日益複雜,飛行員頭部裝備很快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 鋼盔並不能夠擋子彈,那麼為社麼士兵們還要戴?
    圖4:鋼盔主要是抵禦各種破片,圖為松山戰役前美軍顧問給參戰部隊調配鋼盔現代工業技術,材料科學的進步,可以給士兵們提供防禦力更加出色,而且更輕便舒適的鋼盔,但也不是說鋼盔這東西就可以包打天下,可以抵禦所有傷害,這畢竟只是一個戴在頭上的東西,近距離被突擊步槍擊中,槍彈的動能,足以折斷人的脖子,頭盔抵禦住槍彈根本不可能。
  • 「看哪打哪」的飛行員頭盔!科技火拼的時刻!
    ,這相信是很多戰鬥機研發單位的世界難題,今天,助軍君就給各位戰友說說飛行員的頭盔,最大的特點就是「看哪打哪」。美國人的雞肋方案: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將飛機平視顯示器搬到頭盔上做成頭盔顯示器,簡單的搬運導致產品重量太大,飛行員很容易扭脖子不說,且只有3~6度的視野,沒促進,反而影響飛行員。蘇聯人的方案:在飛行頭盔邊緣,眼睛餘光能覆蓋的地方上左右分別安裝了一排簡單的LED指示燈,一旦敵人從飛行員左右兩側的視角之外,LED燈即亮起,飛行員立刻向那邊看去,就可以發現對手。
  • 40萬美元的頭盔,安排了...
    F-35戰鬥機頭盔顯示系統簡介F35的頭盔顯示器有多重黑科技,從理論上來說,座艙的屏幕可以全部拆了,就要一個頭盔。此外,F35戰鬥機上裝備的火控雷達,與飛行員頭盔的瞄具連成一體,可以讓飛行員根據頭盔的目標指示系統選擇攻擊目標。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飛行員可以看哪兒打哪兒。
  • 特種兵為何不喜歡戴鋼盔?某些情況下可能成為累贅
    這就引起了許多爭論,許多人認為,特種部隊不愛戴鋼盔的原因是因為耍酷。也有一些人認為,特種部隊不戴鋼盔肯定有其客觀原因。其實,想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了解一下鋼盔的前世今生。自打有了戰爭以來,人們對腦袋的防護就一直特別重視。所以,各種頭盔也就應運而生了。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軍士兵用鍋扣在腦袋上躲避炮火襲擊,鋼盔也就因此而誕生。而在長期的發展中,鋼盔也產生了各種變化。
  • 奇怪圖案在飛行員頭盔前上下跳動!殲-20的機艙裡面有什麼東東
    ,還一直不停的在頭盔和護目鏡上來回的跳動,令人十分的意外,那麼這個東西到底代表了什麼呢?它又怎麼會出現在護目鏡和頭盔上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簡單的分析一下。  首先,對於這樣的一個圖案,個人感覺應該戰機的飛行高度和角度之類的指示信息,因為很明顯,這種儀表是需要飛行員隨時能看到的,所以,應該也是在最顯眼的位置,讓飛機在飛行的時候,飛行員能第一時間就掌握到戰機的實時情況,以便做出各種各樣的調整,雖然殲-20是五代機,但是它畢竟還是一款飛機,這種標準性的東西也同樣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