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飛行員的帽子,各有各的說道,當然也少不了殲20頭盔你不知道的事

2021-12-28 航空知識

1909年,馮如在美國造出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後來大清政府也從英國進口了一架飛機。不過那已是辛亥年(1911年)的春天。靠清政府官方出資的學生們還在歐洲學習飛行,如在英國學習的厲汝燕,以及在法國學習的秦國鏞、潘世忠、鮑丙辰、張紹程、姚錫九等人。會飛的華僑朱卓文、譚根此時都在美國。大清花了幾萬兩銀子買的這架飛機,買回來一時閒著沒人會開。

辛亥年春天,法國飛行家環龍來上海飛行表演,清政府派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營管帶(營長)王永泉去上海,考察環龍的飛機,琢磨明白,回湖北仿造。環龍這人很倒黴,特技表演時出了事故,把命丟在了上海江灣跑馬場。

霹靂一聲震天響,辛亥革命爆發,民國成立。這些體制內培養的中國早期航空人才也就成了民國政府的第一批航空專家。

1912年4月13日星期六,還是在上海江灣跑馬場。已經歸國的厲汝燕進行飛行表演。當時《東方雜誌》有記載:

厲汝燕「入艇後,即開機。先由工人力為扶掖,及脫手,一躍而上,距地三十餘丈。飛繞賽馬場數次,左右高下,無不如願。」

有畫面感沒?

傳統中文的魅力就是這麼強。

一段字,

再現了這次飛行的情景。

厲汝燕登機,地勤師轉動螺旋槳,讓活塞式發動機啟動。然後厲汝燕加油門起飛,一躍衝上天,爬升俯衝,左右坡度轉彎。厲汝燕的飛機,是滬軍都督陳其美託他買的,奧匈帝國造的「鴿」式。補充一句,國民黨掌權後,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主持國民黨的黨務工作,兩人是陳其美的侄子,革命「藍二代」。

「鴿」式飛機,

當年厲汝燕在上海江灣飛的就是這種飛機。

厲汝燕是第一個獲得英國皇家航空俱樂部飛行證書的中國人。《航空知識》曾在2019年第2期刊登有關文章,作者論證出他是第一個飛行在祖國上空的中國飛行員。

當時的照片模糊不清。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厲汝燕這次飛行已經帶了飛行帽了。

早期飛行員的帽子特別簡單,功能也較為單一,防寒為主。隨著飛行任務的日益複雜,飛行員頭部裝備很快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不信您看,同為中國航空先驅的秦國鏞就帶了一定看著很特別的飛行頭盔,這種飛行頭盔很簡單,主要是防撞、保護腦部、頸椎。是不是真有防護功能,很難說。不過類似的功能還是經過嚴格測試的。秦國鏞是東亞第一所航空學校——南苑航校的校長。

戴飛行頭盔的秦國鏞校長。南苑航校成立於1913年,是中國乃至東亞第一所航空學校。圖中飛機即是中國史料中的「高德隆」。(圖片鳴謝:PATTI GULLY)

咋測試?

這種世界第一代飛行員頭盔

需要撞牆測試。

其實到了二戰的時候,

飛行員頭部裝備已經整合了通訊設備。

到了二戰後的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的頭部裝備是這樣嬸兒地,帶著無線電耳機的飛行員皮帽。這種飛行員皮帽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空軍飛行員的基本裝備。

亂入一張越戰期間越南人民軍空軍的圖,身後一堆米格-19,是不是中國支援的殲6就不清楚了。戴耳機的皮帽子們。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比較系統地了解美式飛行頭盔,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國民黨空軍飛行員徐廷澤駕駛F-86戰鬥機起義,回歸大陸。我國著名試飛員葛文墉不僅試飛了這架飛機,也試用了美式的飛行頭盔。圖中就是葛文墉,他開始覺得頭盔比帽子沉,不過很快就適應了。除了防撞,這種飛行頭盔上有濾光鏡,可以減輕高空飛行眩光的影響。另外,一旦需要彈射跳傘時放下濾光鏡,可以減輕氣流的吹襲。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代飛機像殲7,飛行高度經常在萬米以上了,當時的飛行員頭盔是這樣的,整合了氧氣面罩。

不過相比起歐美俄等航空強國,中國空軍在頭盔研究領域起步較晚,也僅僅是把頭盔作為帽子使用,至多是整合進了防護、通訊、供氧功能,以及濾光鏡。直到1992年,中國引進蘇-27戰鬥機,同時引進了上千枚R73飛彈和Shchel-3UM頭盔瞄準具,中國飛行員的頭盔才開始具備瞄準功能。

這之後,瞄準具開始廣泛裝備到中國飛行員的國產頭盔上。但是它們還是與歐美有一段距離,為什麼?只具備瞄準功能,信息化程度很低。而歐美飛行員的頭盔是這樣嬸兒地。他們的頭盔已經是一個可以綜合各類信息的超級顯示器,信息很直觀,飛行員做出反應快。

殲20飛機都出來了,

中國的頭盔顯示器

還能繼續落後下去嗎?


現代頭盔顯示器組件主要由頭盔殼體、顯示組件、頭部跟蹤器、傳感器、發射與接收機、控制組件、計算機處理系統等構成。其中計算機處理系統是重點,它決定你是不是能看得準,反應是不是快。中國頭盔顯示器也具備了類似F-35全向感知的功能,從而做到了防撞、通訊、透視、指揮飛彈機炮的多重功能。這種技術思路,現實,可靠,多重保險。

去年,新華社就曾報導,第四代戰機還具有強大的信息採納和集成能力。雷達、光雷、數據鏈、機械鏈、電子對抗……殲20「渾身都是鼻子眼睛」,能綜合接收各種信息,再以優越的信息集成能力,用簡潔、高效、友好的人機界面反饋給飛行員,實現「信息在眼前,操縱在指尖。」

科學家體驗殲20頭盔顯示器。這張公開渠道發表的照片證明了殲20頭盔顯示器的存在。 


信息很明了。

具體性能大家可以盡情猜。

別問數據,真不知道。

別問了,這麼帥氣的你,

可以背一個頭盔包嘛

在去年珠海航展上,

小夥伴們背著這款包包,

可拉風了,帥!

把妹撩漢,包包牛氣。

一個頭盔包包,

挎上了小夥兒和姑娘的腰,

挎上了航空夢想。

來看看?

 

帥氣的飛行員頭盔包如果既能保留其風格,又能滿足日常所需,你喜歡嗎?

航知微店全新推出——定製版 小號飛行員頭盔包,改良實際飛行員頭盔包原有尺寸,既可以作為電腦包、文件包使用,也保留了其原有的風格!使用加強材料製作,同時附贈6枚徽章哦!

加強材料製作,修改原有設計,滿足日常所需,解放雙手!

定製版 小號飛行員頭盔包(黑色)

定製版 小號飛行員頭盔包(卡其色)

附贈6枚徽章,日常使用絕對的炫酷!

註:徽章可拆下,可隨意組合

卡其色     vs     黑色

你覺得哪款好看?

特別說明:小號頭盔包不含「飛行前取下」鑰匙鏈,有需要的買家可直接購買套裝,我們將一併安排發貨!

這些顏色醒目的紅色布條主要功能是來提醒地勤人員,在戰機起飛之前拔下保險銷或者脫卸下罩子的一個標記物。

那麼,同樣掛在身邊的物品上,是不是很酷呢?

「飛行前取下」刺繡鑰匙鏈 套裝

1個機會讓你集齊國產12款殲擊機!

原價:18元/個  套裝價僅為:150元/套

一個套裝,12款殲擊機,就是這麼酷!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航空知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ID:hkzs1958

相關焦點

  • 說說中國幾代飛行員的帽子
    戴飛行頭盔的秦國鏞校長。、咋測試?這種世界第一代飛行員頭盔需要撞牆測試。不撞南牆不回頭其實到了二戰的時候,飛行員頭部裝備已經整合了通訊設備。殲7飛行員的頭盔不過相比起歐美俄等航空強國,中國空軍在頭盔研究領域起步較晚,也僅僅是把頭盔作為帽子使用,至多是整合進了防護、通訊、供氧功能,以及濾光鏡。
  • 美軍 vs 中國空軍頭盔包,哪家強?
    前段時間,咱們說完了中國頭盔變遷史:幾代飛行員的帽子,各有各的說道,當然也少不了殲20頭盔你不知道的事。
  • 揭秘 | 殲-20飛行員頭盔「有變化」:外形科幻、性能不凡!
    值得注意的是,殲-20飛行員頭盔似乎有一些變化,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視頻來源:中國軍視網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中,殲-20的座艙內景首次被公開,當時飛行員佩戴的頭盔就吸引了很多目光。可以看到,當時的頭盔前部有稜角和凸起。
  • 奇怪圖案在飛行員頭盔前上下跳動!殲-20的機艙裡面有什麼東東
    我們知道,最近我們公布了一些殲-20進行各種訓練項目的視頻,這本身也是我們的自信的一種表現,在視頻之中,筆者注意到了這樣的一種情況。    殲-20在飛行之中時,飛行員的頭盔上與護目鏡上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圖案,之所以說這個圖案比較的神秘,主要是因為看起來它有些像我們汽車的裡程表一樣,但是殲-20是飛機,是不可能有這種東西的,而且,這種圖案自出現之後
  •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 內涵多
    特別是電視直播畫面中,首次曝光了殲-20的座艙內景,雖然看不到座艙細節以及布局,但是飛行員佩戴的頭盔卻讓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出,這款外形科幻的頭盔簡潔但絕不簡單。「這款產品應該屬於殲-20戰鬥機的標配,作為匹配四代機的飛行員頭盔,它應該是一款媲美世界尖端飛行頭盔的先進產品。」一位匿名的軍事評論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揭秘丨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式 它可不止是炫酷……
    據軍事專家介紹,閱兵式上亮相的這款頭盔應該屬於殲-20戰鬥機的標配,作為匹配這款機型的飛行員頭盔,它應該是一款能媲美世界尖端飛行頭盔的先進產品。△殲—20在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相比上一代飛行員頭盔,先進戰機的飛行員頭盔都集成了很多先進技術,如F-35的飛行員頭盔,就集成了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EODAS),飛機外的光電傳感器會將外部景象拍攝下來,顯示在飛行員頭盔上
  • 殲-20高科技飛行頭盔高清照片首曝,一頂能買一輛奔馳大G
    ▲新型飛行頭盔已經列裝殲-20作戰部隊通過這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殲-20的頭盔顯示系統和F-35的第二代頭盔顯示系統的結構比較類似,光學顯示系統(透明)和遮光鏡片(深色)是相互獨立的,飛行員掀起遮光鏡不影響光學顯示系統的正常工作。
  • 殲-15飛行員頭盔手寫「SHOOT IT」
    莫小亮 攝自2016年12月20日起航以來,由遼寧艦和數艘驅護艦,及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組成的航母編隊,堅決貫徹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的指示要求,堅持航行一路、訓練一路、檢驗一路、研究一路,組織了長時間連續航行並交替轉換海區訓練。而這一路,遼寧艦編隊留下的許多精彩瞬間,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 中國空軍殲20隱形戰鬥機究竟是第幾代戰鬥機?
    最近寫了不少關於中國空軍殲-20隱形戰鬥機的文章,每每說起殲-20第四代戰鬥機的定性時,總有網友不停的提出應該是第五代戰鬥機,那麼究竟是第四代還是第五代戰鬥機呢?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當今國際上對於戰鬥機的分代,嚴格的說是針對二戰以後裝備的噴氣式戰鬥機的。以前國際上對戰鬥機分代的標準分西方標準和俄羅斯標準兩種,兩者的區別在於第二代戰鬥機的分代標準差異,所以俄標準要比西方標準多一代。在俄標準中,米格-23這種被西方定義為第二代的戰鬥機,單獨列為第三代。
  • 殲16新裝備,飛行員新頭盔科技感十足,眼觀六路指哪打哪!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殲16飛行員裝備了一款新型頭盔,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新型頭盔上裝備了"多點感應裝置",稱得上是一款標準第三代頭盔,裝有顯示瞄準系統(HMDS)。
  • 焦點 | 為何說殲20將是世界第一?當然不只是因為夠自信!
    誰知道在1960年代的越戰時期遭受過慘痛的教訓,裝備先進雷達和雷達飛彈不帶機炮的F4戰鬥機,慘遭越南小巧玲瓏機動靈活的殲6機炮摧殘,匆匆忙忙之下,為F4緊急加裝機炮挽回局面。痛定思痛之後,美國空軍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機動性差就要挨打,為此開發了F15,F16這兩種高機動戰鬥機,機動性在三代機裡面都是佼佼者,空戰無敗績。
  •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大家都知道,隱身技術,學名叫低可探測性技術,簡單點就是說,讓敵人很難發現的技術。敵人用啥手段來發現目標?大家都知道,現在發現飛機有這麼幾手,一個是雷達,號稱千裡眼,可以發現目標從幾十到幾百都可以,風雨無阻,白天黑夜,颳風大霧,沙塵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是飛機的主要敵人,也是隱身設計的重中之重。
  • 飛行員頭盔價值數十萬美元?!
    例如飛行員看向遠處的另一架飛機,甚至在他看到這架飛機前,系統就會在面罩上顯示出關於這架飛機的位置、身份認證等信息,並自動跟蹤這架飛機。如果這架飛機被確認是敵機,那麼飛行員就可以根據目標信息來選擇武器,而無需在使用操縱杆的同時低頭去看座艙顯示器。F-35頭盔還為飛行員提供了獨特的能力——可以「透視」他們的飛機,當然不是什麼 X 射線裝置。
  • 關於轟-20你不知道的事 — 總師唐長紅,他的上鋪同學更牛
    文|雙馬尾班長說起中國空軍,大家都知道,殲-20是的絕對戰略核心、運-20是戰略翅膀、轟-20更是未來的戰略支柱,但今天班長給大家講個特別厲害的事
  • 關於轟20你不知道的事:總師唐長紅,但他的上鋪同學更牛
    說起中國空軍,大家都知道,殲-20是的絕對戰略核心、運-20是戰略翅膀、轟-20更是未來的戰略支柱,但今天班長給大家講個特別厲害的事: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和轟
  • 遠比殲-20科幻,誓把鴨翼玩出天際,中國6代機預研方案引爭議
    隨著殲-20戰機的入役,按照「服役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中國六代機的發展方向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 殲20黑科技:共形天線、吸波、隱形、相控、火控、光電孔徑、飛行頭盔.....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殲-20的前機身兩側和下方蒙皮表面有著數量繁多的嵌入式共形天線,不再像三代機那樣大量使用突出於機身的刀形天線,這對於隱身飛機來說是基本功。此外,殲-20進氣口、翼面前後緣等處還大量使用灰色的隱形複合材料結構,可能與殲-20總師楊偉在兩會期間證實的殲-20戰鬥機已經應用民營企業研製的超材料相關。
  • 頭條:犧牲殲15飛行員生前最後一句話曝光
    片子拿給戴明盟,這位經歷過多次空中突發險情的英雄試飛員卻沒有勇氣看上一眼,久久沉默不語的他找到一個沒人的房間,讓眼淚肆意流淌……  自從1992年父親去世,這個剛強的漢子已經24年沒有哭過。  「飛參記錄表明,從戰機報警到跳傘離機的4.4秒裡,張超的動作是全力推桿到底。」
  • 不但有轟-20,還有「殲-30」的消息?楊偉的講話信息量好大!
    看著空蕩蕩的一切,王員外一臉慘白,但他還是讓忍住內心的憤怒,緩緩走出,對著周圍的人說道「你們這些人如果不在三天內將我丟失的錢找回來,我就殺了你們」聽到員外如此猙獰的表情,眾人紛紛一愣,隨後連忙點頭,但丟失了到底多少錢,這是士兵都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們也不敢問,直接低著頭然後慢慢退下。
  • 原理揭秘:殲20超萬米高空飛行,怎麼保障飛行員不因缺氧死亡?
    飛機出現之前,空中缺氧就奪去了很多飛行探索者的生命;而直到今天,這個問題甚至還在困擾著在人類飛行性能極限區域活動的第四代戰鬥機飛行員——F22就出現過多次供氧事故,甚至因此機毀人亡。包括殲20在內,各類戰鬥機在萬米以上高空飛行時,是如何確保飛行員意識清醒、不會因高空的低氣壓和缺氧而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