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7-02-27 桃李堂主人 桃李堂
最近朝鮮半島相關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且跳開眼前局勢,從東北亞的角度來暢想一下未來。
一、先天優勢,列國交匯稱寶地;功敗垂成,經濟合作陷僵局。
請大家看上面這張圖,東北亞地區本來是中、俄、日、朝、韓五國交匯之地,其實是一塊極佳的聚寶之地。
周邊五國的經濟有極大的互補性,中國有巨額的資金和強大的工業能力,中、日、韓三國有世界前兩名的貨櫃造船能力和世界前十的海運能力,俄羅斯有豐富的資源,北朝鮮有成本極低的勞動力,中國有高素質勞動力和廣大的市場。
從交通上看,東北亞地區具有極為方便的陸、海、空交通條件,高速公路與鐵路網密布,還包括兩條通往歐洲的歐亞大陸橋;港口眾多、航運業成熟;空中航線也極為豐富。
從安全上看,相關海域空域平靜,沒有海盜等複雜的安全形勢,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亂、宗教、難民等問題。
目前,東北亞區域的GDP之和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中中日韓三國的GDP之和約佔亞洲GDP總量的73 %,迄今為止,東北亞地區仍然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
這五個國家如果齊心協力打造東北亞經濟圈的話,可以在能源、基礎設施、商業、物流運輸、工業生產、高科技產品研發、生態農業、醫療製藥、旅遊等各個方面帶動發展,絕對能夠創造經濟奇蹟,使其成為新一輪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只是,很可惜的是,本來中國費了半天勁,試圖讓大家學習中國,少談政治、多談經濟合作,共同建立起東北亞經濟貿易區的努力,一次次地遭到重大挫折。
這一設想最早由韓國總統金大中在馬尼拉東協會議上提出,得到了當時中日兩國的積極響應,著手成立了自貿區研究委員會,對自貿區規划進行研究。
從2007年3月開始,中日韓領導人開始對自貿區進行實質性的接觸,然後就是漫長的談判,號稱每次都有進展。
轉眼10幾年過去,可是以中日韓自貿區為核心的東北亞經濟圈打造,從構想到研究,再到談判,幾乎快要談成。但每到關鍵時刻,核試驗、天安艦、釣魚島、薩德部署等事件就適時出現,使進程受到幹擾甚至是倒退,始終進展緩慢,終於發展成為目前的僵局。
最新的動向是2017年1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介紹,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第11輪談判取得一定進展,三方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規則等領域深入交換了意見。。額,這其實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沒什麼進展。
二、大國嫉妒,三家貿易遭眾忌;矛盾深重,五方互相懷異心。
那麼,中日韓自貿區為什麼始終談不成?
筆者認為,這主要是遭到局外大國共同的嫉妒、忌諱和幹擾 ! ! !
如果中日韓自貿區談成,繼而擴展形成了東北亞經濟圈,肯定是對這三個國家最有利,根本上是對中國最有利!!!
這個毫無疑問,中國可以通過這個辦法重新振興東北地區和帶動華北地區的發展,甚至可以進而輻射內蒙、山西、河南等省份,使中國的經濟重心從原來的華東和華南2個,變為3個。
試想,美俄兩國,單從經濟上看,就怎麼會坐視中國得到如此大利呢?
更何況,如果讓中國搞成功,不僅是美俄拿不到經濟上的好處,而且日、韓、朝等國與中國的經濟綁定更緊,以後很可能會更加向心中國,同時破壞了美俄在東北亞甚至亞洲的幾手好棋和劫材,他們當然不會讓中國輕易搞成此事 ! !
因此,北朝鮮核試、發射飛彈;韓國天安艦、布署薩德;日本釣魚島挑起事端;本質上,除了當事國自身的訴求和內部矛盾,更多的是域外大國的施加作用所造成的,背後有美國和俄羅斯或隱或現的身影。
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且看地理位置上相鄰的中、俄、朝、韓、日五方,就分別各懷異心。其中,俄、日對中國的發展壯大是嫉恨忌交加的,朝韓之間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朝鮮對中國的怨氣是不斷壯大的,中日的矛盾是潛在和根本的,日俄之間是相互利用和還有領土爭端的,韓日之間是互相不對眼和有島嶼爭端的。
這五方如果要合作,至少要讓每一方都能滿足三個條件才行:
1、自身能夠從合作中獲取足夠的利益;
2、敵對方或看不順眼的那一方,其獲得的利益不能比自己大;
3、合作過程中的安全要能保證,包括互信和抵禦外部的幹涉。
按照重要度排列:
對於俄羅斯來說,順序是 1、2、3;
對於日本來說,順序是1、3、2;
對於韓國來說,順序是1、3、2;
對於朝鮮來說,順序是2、1、3;
對於中國來說,順序是3、1、2;
所以,對於中國而言,只要大家能夠安全地合作,就是最大的勝利,哪怕出讓點利益也沒關係。對於日、韓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對於朝鮮來說,盯著韓、日是最重要的。對於俄羅斯來說,獲取自身更大利益是最重要的。
五方利益的訴求並不相同,甚至其中還有相互牴觸之處;更何況,身處域外的最大BOSS——美國,並未被納入這一體系。美國人怎能甘心?怎能不下手破壞? !
因此,以筆者看來,東北亞經濟圈始終難以建立的原因,還在於我們的棋盤不夠大,或者說次序失誤。
三、以點帶面,國內經驗已陳舊;緣木求魚,域外博弈未創新。
那麼,單從中國一方看,最大的失誤何在呢?
可以說:在東北亞經濟圈和中日韓自貿區的籌劃和努力過程中,中國一方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試圖以陳舊的國內改革試點經驗,去套用域外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博弈。
國內改革三十餘年以來,我們都是以點帶面,先試點再總結,然後推廣實施。殊不知,在中國獨有的政治體制和改革開放的氛圍之下,試點時有哪個敢出來阻撓呢?能夠爭取到試點,這本身就是一個政績,在我們國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肯定是最好的條件給足,還要特事特辦,一路開綠燈。所以試點罕有不成功者——這都是政績。
可到了與域外諸國的博弈之時,還抱著這種守舊的思維就完全不行了。
您想啊,其他國家哪會管你什麼試點?什麼以點帶面?什麼由易到難?
肯定是不服氣不滿意的人一個勁地使壞,恨不得一巴掌就拍死在萌芽之中,還會眼睜睜看著中日韓自留區談成?再由小到大、以點帶面地整合東北亞經濟圈?簡直是圖樣圖森破,拿衣服啊。
結果我們倒好,看中日韓談不成,就認為這個比較難、太大,要再縮回一點,先搞容易一點的。於是試圖談中日自貿、中韓自貿,結果是什麼呢——薩德、樸謹惠事件等等,人家容易的也不讓你自在,中韓談成了又如何,有的是辦法讓你們關係再變壞。
所以啊,與域外國家的談判,特別是在東北亞這麼敏感的地區、涉及如此眾多的敏感國家,不能再用國內改革試點的思維去緣木求魚了。而是要換個思維方式,要先難後易,直搗黃龍,先把俄羅斯和美國擺平,剩下的就都不是事。
四、示之以利,遠東北極誘毛熊;拯其於危,一路事帶邀賊鷹。
中國如何把美俄拉進來,大家利益共享,共同建設東北亞呢?
筆者以為,要擴大棋局,使俄羅斯和美國從東北亞的局外人,變為局內人。
就是本節標題所寫的兩步棋:
第一步,以合作進行遠東開發、開闢北極航線為利,誘使俄參與進來。無論是俄羅斯的遠東開發,還是北極航線的開闢,最終都會對俄羅斯極為有利。但開始之初,需要有一個穩固、繁榮、足以支撐的後方基地——那就是東北亞經濟圈。
所以,開發遠東和北極航線需要先從融合現有的東北亞經濟圈開始做起,以此為基礎之後,再進而深入開發遠東地區,進行道路、能源、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資源的大開發,並以此為基礎,打通北極航道,縮短與歐洲、北美的海運距離,甚至進而形成一個以北極圈為中心的經濟帶——裡面可包括美國、俄國、加拿大、中國、英國、北歐列國以及西歐諸國。
第二步,同時,適時對美國拋出一路一帶東北延伸線計劃——經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白令海峽直達美國阿拉斯加的路線;再經加拿大南下,使高鐵直通美國。
要告訴美國,可以用北極經濟圈、阿拉斯加大開發、一路一帶東北延伸線拯救美國的經濟;其基礎,仍然是東北亞經濟的整合。
如果能夠把俄美均拉入此棋局,則中美俄合力之下,日、韓根本不是問題。哪怕北朝鮮,也可以在幾方合力之下通過威逼利誘,使其就範。
以上只是堂主腦洞大開的書生之見,寫於此供大家一笑。
歡迎點讚和留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桃李堂」(ShanShui2049)。
歡迎關注公眾號盛唐如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