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內容:印度空軍參謀長:中國若「勾結」巴基斯坦列印,將「失去大義」!】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與海洋意識的增強,加上國產新艦的性能越來越強大,網絡上討論「家鄉艦」的聲音正越來越熱烈;而隨著我人民海軍全速向著現代化前進,新型艦艇的光榮入列,往往也意味著上一代「家鄉艦」的退役。除了出口、拆解和作為靶艦之外,它們主要發揮餘熱的方式是作為博物館艦向社會公開展示,而且往往還有榮歸「第二故鄉」的機會。
▲2019年退役的134「遵義」艦,已經在江蘇鎮江完成拆解,正分批向遵義市餘慶縣的飛龍湖庫區啟運,即將開始重新組裝
說到博物館艦,如果要在全球同類艦中找一條綜合性能最為先進的,當屬從俄海軍退役後的956A型「難忘」號(Беспокойный)飛彈驅逐艦。該型驅逐艦目前仍有7艘分別在中俄海軍服役,除了廣為人知的我軍4艘956E/EM型之外,俄軍現役的3艘分別是隸屬太平洋艦隊、舷號715的「快速」,隸屬波羅的海艦隊、舷號610的「持久」,以及隸屬北方艦隊、舷號474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
▲隸屬太平洋艦隊、舷號778的「激烈」號因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5」演習而廣為軍迷們所知。實際上在演習結束歸國後,該艦就一直處於「停航維修」狀態長達15年之久,最終於2020年9月被拖去1144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所在的福基諾錨地,即將被拆解
與051型驅逐艦在生涯後期遭遇的問題類似,956型的蒸汽輪機+高壓鍋爐動力,其維護難度同樣困擾著俄羅斯海軍。隨著對海打擊能力「青出於藍」的22350型飛彈護衛艦建造服役進度的加快,956型在俄海軍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目前,艦齡32年的「快速」(俄聯邦海軍成立以來首艘訪華軍艦)即將緊隨「激烈」之後於2021年退役;至於「難忘」的姊妹艦,也就是俄海軍艦齡最短的兩艘956A型「持久」和「烏沙科夫海軍上將」,前者從2019年就傳出了維修中止的消息,後者倒是有望於今年秋天結束在北方艦隊第35修船廠的修理工作,它很可能會成為俄海軍最後的956。
▲靠泊在喀琅施塔得的「難忘」號,其桅杆頂部的「頂板」雷達和艦橋上的「音樂臺」雷達在被我國引進後發展出了國產382/366系列,成為人民海軍多型軍艦的主要對空/海探測設備
無論命運如何,俗話說得好,「好看才是一輩子的事兒」。筆者之前多次提及,當年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956E歸渡靠泊碼頭時,就深深為其氣質所震撼。956身上的「蘇式審美」與國產艦艇截然不同,其艦體外飄,上層建築如城堡,健碩的主桅如金字塔,圓滾滾的主炮與飛彈發射筒像是虯結的肌肉,加上其蒸汽輪機的澎湃動力——無論是在蘇/俄海軍,還是人民海軍中,956型飛彈驅逐艦總是毫不掩飾其行色匆匆、一往無前的鬥士氣質。
▲早期的956型驅逐艦在桅杆頂部先後使用過MP-700「頂舵」/MP-710「板舵」雷達,圖為我軍偵照到的「謹慎」號,該艦使用的就是MP-710「板舵」(以上雷達的名稱均為北約代號)
然而雖然小時候在碼頭上,曾經無數次經過956身邊,見過龐大的AK-130主炮調試、見過煙囪裡冒出的白煙、但是我卻從未登上過,殊為遺憾。所以看到二戰海戰背景遊戲《戰艦世界》官方視頻頻道下,以參觀走訪博物館艦為主的《海軍傳奇》(Naval Legends)專題,居然走訪了2018年5月13日成為博物館艦的「難忘」號,那就趕緊先睹為快!
視頻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X4y1L7Q2
▲1974年至1988年間擔任956工程項目主管的亞歷山大·尼科爾斯基
▲1987年至1999年間擔任北方設計局總設計師的謝爾蓋·奧夫斯亞尼科夫
根據視頻介紹,「難忘」號為956型第15艘,956A型第2艘,服役時間與其他材料中記錄的1991年12月28日不同,是在1992年2月。視頻宣稱,「難忘」號是俄聯邦海軍服役的第一艘艦艇,也是1917年以來第一艘懸掛聖安德烈旗的艦艇——大概這也是它能以博物館的形式得以保存的一大原因吧。
▲別說,破損的海軍旗在風中看著還別有韻味;然而聖安德烈旗無論與艦艏兩側的紅星還是與炮口帽上的紅星都不搭
視頻的確體現了「毛子廠商說毛子現代船」的優勢,首先其鏡頭語言、拍攝視角,都讓這種本就大氣美觀的驅逐艦看著更加震撼人心;另外,他們還請來了該艦曾經的艦長,956工程項目主管等人作為嘉賓介紹,講述了不少有趣的歷史細節。不過視頻裡卻沒有多少太多956型服役時期的影像資料,在我們看來稍嫌敷衍。
▲浮動碼頭平臺大概是在軍艦的水線位置,不論潮位如何,始終能夠看到整段幹舷,視覺效果那叫一個高大威猛
▲956上許多部件都是圓圓的,但同樣也是殺氣騰騰的
根據視頻引述的資料,在1970年4月的「海洋70」演習後,蘇聯海軍認為需要開發一種搭載強大現代化艦炮系統的新型艦艇。當時,飛彈自然是最為「時髦」的武器裝備,似乎是一切戰場需求的終極解決方案。然而在小規模衝突、打擊較小海上目標,以及在掩護登陸的對岸轟擊時,火炮仍然遠比飛彈便宜,並且更加有效。
▲在「海洋70」演習中,蘇聯海軍68bis型輕巡洋艦的三聯152毫米主炮開火,部分68bis一直服役到80年代末,遠處可見一艘61型大型反潛艦
▲為了批判一番「飛彈萬能論」,飛彈愛好者、玉米達人赫魯雪夫自然出現在了視頻中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上個世紀60年代晚期,AK-130艦炮的前身A-217高平兩用艦炮開始研製,但單管的A-217型(一些資料中也稱之為ZIF-92或者ZIF-94-1)無法達成極其驚人的每分鐘60發射速要求,因此決定採取雙管的A-218型,演化成了AK-130。
▲AK-130是一種性能非常強大的高平兩用艦炮
▲A-217的炮塔外形和後來的AK-130區別明顯
在視頻中,雖然老艦長和老專家們也介紹了一番956型的主戰兵器——3M80「白蛉」超音速艦艦飛彈和9M38「施基利」中程艦空飛彈,但更愛提及的還是AK-130。比如老艦長索爾達耶夫就回憶,他曾在演習中使用AK-130擊落了模擬巡航飛彈的拉-15靶機(原文如此,似為拉-17之誤)。
無論單管還是雙管,在1969年的計劃中,新型130毫米主炮都是代號「Sarych」的956型最初圍繞設計的重點(對於始終以陸軍為主的蘇聯武裝力量建設來說,至少在明面上是)——護航登陸船團,提供岸轟火力支援。到了1972年,美國開始建造的「斯普魯恩斯」級飛彈驅逐艦又影響了956型的發展,使其排水量增大,功能更加全面,從「登陸行動支援艦」升級為「一級艦」。
▲1972年之前的兩個方案排水量並不大,搭載三門單管130毫米艦炮,反艦飛彈向後布置的方式和61型的改進型61MP類似;隨著需求的變化導致艦體主尺度放大,演化到帶有艏樓和直升機甲板的1974年方案,基本就是後來的956了
設計人員提供了10種方案,蘇聯海軍將選擇其中之一,以滿足當前需求以及未來的挑戰。1973年11月,956型的方案敲定,展開細節設計。按照該艦設計者的說法,「作為大洋之上的浮動國土,水面戰艦的外形應當表達出一個國家的意願與決心」;所以說,956型充滿「毛式美學」的種種細節,也是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好的。
▲作為一個遊戲公司製作的視頻,我們從中不難發現:用心做CG,用腳做……
視頻中還提到了一個細節:由於為其配套研製的KVG-3型高壓鍋爐研發不順,因此956型前6艘臨時改用了更為成熟的上一代產品、此前在1134/1134A型飛彈巡洋艦/大型反潛艦上使用的KVN-98/64型。儘管這導致建造中的艦體不得不進行了為期數月的改造,但是首艦「現代」號仍然以「冷戰式效率」按時交付。
▲雖然CG在展示內部結構時最多是個「示意圖」,但也足以讓人們了解956型內部填充率極高、管線極為複雜的特點
視頻中也提及,伴隨紅海軍走向遠海大洋的956型飛彈驅逐艦有著非常強的抗風浪性能——各子系統可以在6級海況下正常工作。除了配備減搖鰭等穩定設備以外,視頻中接受採訪的「難忘」號老艦長表示,艦體結構內特別填充有6條軟鋼骨架,以增加艦體在惡劣風浪中的柔韌性,防止斷折——這個也是以前沒聽說過的細節。
▲視頻中956型的資料並不多,其中一段便是高海況下航行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
此前看到過的漢語資料上,通常將956型的反潛能力形容為「自衛級」,這則視頻裡也承認956型在反潛領域並不突出。奧夫斯亞尼科夫回憶,當時是根據戈爾什科夫的提議,應對956型的弱點,研發了專長反潛作戰的1155型(北約稱「無畏」級)大型反潛艦,956型與1155型則組成「海上跟蹤/偵察-突擊群」——兩型艦艇如CP一般形影不離,在特定海域巡弋,隨時準備消滅進犯目標。
說回956型,由於70年代之後蘇/俄艦普遍在舷側掛有艦名,因而當首艦「現代」號曝光後,北約自然將其命名為「現代」級。而對這種中俄兩軍都裝備,具有強大火力和鮮明特徵的艦艇,對其稱呼方式也體現了不同群體的區別——除了最為廣泛的「現代」級之外,還有「引俄艦」這種特定叫法,以及簡潔確切、符合我軍以型號稱呼艦艇習慣的「956」。這既是視頻中俄海軍老兵、設計人員對她的稱呼,也是我軍官兵以及軍屬對其習慣的稱呼,其中就包括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我媽。
▲相比956E/EM的正式型號,記得在十幾年前,很多人區分引進的兩批956時,往往稱之為「現代-1」級/「現代-2」級——其實還有更小眾的「956」/「956改」
前文提及,以AK-130艦炮執行對岸火力壓制,並以防空和反艦手段掩護登陸船團,是蘇聯紅海軍最初給予作為艦隊中「打手」角色的956型的任務;而對於我軍而言,雖說長期面臨著跨海登陸作戰任務,但作為當年艦隊中的核心,正如歌曲《海上鐵拳之歌》所唱的「我們馳騁最前沿,強軍先鋒主力艦」,956型顯然沒工夫直接參與登陸作戰,此時艦炮的作用反而在其次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956型在東海對峙中最突出的優勢,反而又是在近距離上威力強大的主炮和重型魚雷。雖然咱們現在闊氣了,但這幾艘排水量近8000噸的大艦也不能只作為「最強海上對峙艦」使用,因此136艦和137艦先後進行了使用國產武器系統和雷達設備等替換俄制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改裝。視頻結尾處提到956型的設計壽命在20年以上,且有很大現代化改進空間時,就以我軍的四艘956型為例。
▲經過了漫長的改裝與試航工作,我們終於又看到了136艦活躍的艦影;儘管外觀上變化了很多,但那種獨特的氣質仍在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俄軍行將退役的956們已經不太可能迎來現代化改裝了。2018年退役成為博物館艦的「難忘」號,其內部情況基本能夠代表現役三艘姊妹艦的現狀。大概也是因為多少涉點現役裝備的密,該艦開放參觀快三年了,《海軍傳奇》視頻欄目組拍攝的這些艙內畫面仍然顯得頗為難得。
▲「難忘」號服役20多年,小改進還是有的,那些「畫風不同」、點綴其間的機櫃,是其2018年退役時狀態較為真實的寫照
記得956剛來的時候,聽叔叔們上艦參觀後說「老毛子的電子設備……非常粗獷,不過應該是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在引進吸收西方技術後,當時處於「當打之年」的國產第二代驅護艦及其電子設備已經形成成熟的自身風格了;相比之下,在當年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956,在三代艦時代迎來改裝也是必然的事兒。
▲哥們曾經提及,956在指揮臺(艦橋)上有潛望鏡
相比這些粗獷的種種,當畫面推進到956的內部艙室時,更多的反而是古典感。
▲艦上的會議室/軍官餐廳
看到艦上搭載的鋼琴特寫時,我們想起了出現在956型引進後不久的、一篇經典「八股」:新型戰艦首次參與海上訓練,我軍按照傳統在艦上舉行「錨地之聲」演出活動時,艦員們卻對著艦上樂器庫內以鋼琴為首,包括手風琴、各種銅管樂器的全套西洋樂器犯難——在沒人玩得轉它們的那個年代,那場「錨地之聲」最終還是以大家唱卡拉OK這項「傳統藝能」為主。
▲「難忘」號上的鋼琴
雖說當年會用的人不多,但部隊裡總有行家,看出了這些樂器價值不菲;在問價幾許時行家卻驚訝地得知,它們都是俄方配套附送的,並在交艦時就安裝、儲存到位。反而是艦上用於武裝艦員(我軍稱「跳幫組」)/海軍陸戰隊員的輕武器——按照全球通行慣例從來都是附送搭售的——無論是APS水下步槍,還是以AK-105自動步槍為主的艦上輕武器(數量應有大約一個連的配置)及配套彈藥,俄方都要求我們支付額外費用。
▲往事背後,是祖國和時代的發展變遷。如今艦上配套樂器再也不是「沒人會演奏只好閒置」了,圖中就是101艦的「英雄節奏」打擊樂隊在艦上春晚演奏《出徵的腳步聲》。順便一說,華總也曾彈奏過這艘「萬噸大驅」裡的鋼琴呢!
回到視頻,不難發現「難忘」的軍官住艙中,有很多暖色調的木製(或外觀仿木)家具——艦上木製家具多是好是壞,也算是當年的著名爭論了。其實相關材料都是經過防火處理過的,艦艇在戰損或其他狀況遭遇火災時,火焰溫度往往極高,金屬材料都會被熔融,尋常的可燃/不可燃判斷並不適用,經過防火處理的木材/外觀仿木並不會成為「短板」。
▲956型的軍官住艙
▲軍官住艙中的床鋪——歐式帶圍欄,我軍的風格則是加裝扶手
▲軍官住艙中的辦公區域,普京的照片那自然要有
根據視頻中「難忘」號老艦長的描述,956型還是蘇聯海軍餐飲體系的變革代表作——不再是之前的按桌分配飲食,並由各桌老兵負責分發;改為以櫃檯供貨的形式向每個水兵個人提供餐飲,其座位不再固定,並由值更軍官負責監督,避免了餐飲過程中各類負面情況的產生,即在蘇/俄軍中屢禁不絕的老兵欺凌新兵的情況。
▲1993年-1996年間擔任「難忘」號艦長的米哈伊爾·索爾達託夫
▲鍋自然還是俄式大鍋……對習慣中餐的我們來說也是頭疼的事兒,需要「中餐西做」等方式進行調整改進
相比戰沉,或者退役後拆解,成為博物館艦是一艘戰艦頗為值得慶幸的最終命運。不過成了博物館艦,仍然有許多潛在的威脅在等著它們,比如越來越困難的維護保養、以及更多艱巨且長期化的問題。
▲此前因艦體老化進水,側傾到如同在轉向的美國戰列艦「德克薩斯」號
「難忘」號在2020年爆出的醜聞,倒不是因為出現漏水——該艦在退役並改為博物館後就封堵軸系並拆卸了螺旋槳。但問題還就是出在螺旋槳上:由於軍艦的螺旋槳為精密加工的超大塊銅/青銅,材料較為昂貴,以「難忘」號最後一任艦長為首的犯罪團夥就盯上了它們,並將其倒賣……出了如此尷尬醜聞,也難怪這位本應和兩位老艦長一起接受採訪的老哥,沒有出現在視頻中了。
▲在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靠泊的「難忘」號,也是俄羅斯「愛國者公園」的分場地之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著很多遊客,外觀看上去仍然很不錯
▲但難掩表面斑駁帶來的滄桑感
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博物館艦」,相比那些廢棄拆解、乃至已經化作鋼水的姊妹艦,「難忘」號是幸運的;而相比那些未來還將經歷驚濤駭浪、風雨洗禮的姊妹艦,「難忘」號至少可以說:
「難忘」號博物館,也是筆者「將來旅行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也許今後還有參觀我軍956型的機會,但像「難忘」號這樣「原汁原味」的956,可就難尋了。
歡迎使用(支付寶)讚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