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靠吼防空靠蒙:臺軍隱身艦竟是繡花枕頭

2021-02-14 講武堂

 

臺灣海軍有一種特別「先進」的隱身護衛艦,由浪漫的法國人設計,學名叫「拉法耶葉」級護衛艦。1991年臺灣向法國訂購6艘,首艦在1992年開始建造,那時候大陸海軍的052級飛彈驅逐艦的首艦112艦哈爾濱號,剛剛結束建造,正在試航,尚未服役。對於當時的大陸海軍來說,「拉法耶」級護衛艦的先進程度,幾乎堪比天頂星人的宇宙戰艦,令大陸海軍高不可攀。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奮鬥和高速發展,中國海軍已經跨入世界最先進和最強大海軍行列,當我們回頭再看臺灣的拉法耶,也就是「康定」級護衛艦的時候,才發現這艘軍艦的搞笑之處。

 

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海軍一直以美制的26艘「陽」字號驅逐艦和9艘「山」字號護衛艦以及4艘柴電潛艇作為主力戰艦,其中26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是亞洲第一大規模驅逐艦隊。到1990年,美制「陽」字號驅逐艦與「山」字號護衛艦的艦齡都超過了50年,已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於是臺灣當局制定了「光華一號」的二代艦計劃,與美國「合作生產」8艘佩裡級飛彈護衛艦,首艦成功號於1989年開工,全部7艘於1999年底交付使用。

 

作為「光華計劃」的第二部分,臺灣當局在1991年決定從法國訂購6艘「拉法耶」級飛彈護衛艦,總金額約26億美元。並將其命名為「康定「級巡防艦,主要用於取代臺灣海軍已陳舊落後的「山」字號巡防艦。首艦「康定」號於1992年初在法國國營DCN公司的羅裡昂海軍船塢建造,1996年5月抵達臺灣,後續艦分別為西寧號(1203),於1996年9月服役;武昌號(1205),於1997年12月服役;迪化號(1206),1997年8月服役;昆明號(1207),1998年8月服役;最後一艘「承德」號於1996年開工,1998年進入臺灣海軍服役。

 

「康定「級巡防艦的艦長125米,寬15.4米,滿載排水量3500噸,最大航速為29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7000海裡。

 

 

康定級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隱身護衛艦,其艦體採用隱身結構,雷達反射面極小,塗刷能吸收電磁波的特種油漆。艦體表面幾乎找不到一塊垂直的部分,刻意採取傾斜式設計,船舷部分為20度向內傾斜成V字形,接近上層結構時出現轉折,變成向外傾斜10度的倒V字形。1996年首見康定號來到臺灣時,到港外迎接的臺灣軍艦使用對海雷達竟然搜索不到近在咫尺的康定號,需要康定號使用雷達應答機才能發現。

 

康定級艦是全世界最早在艦體上徹底考慮降低各種信號,全面降低艦體低可探測性的護衛艦,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各國海軍艦船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從康定級開始,隱身成為最重視的艦艇技術指標之一。

 

該艦安裝有先進的塔勒斯雷達和DRBV-26D對海搜索雷達和指揮系統。火控雷達為兩座塔勒斯公司製造的Castor IIC型I/J波段雷達。反潛系統為馬可尼Spherion B型艦艏主動聲納和ATAS (V)2主動拖曳式聲納陣列,可搭載西科斯基公司製造的S-70C(M)1反潛直升機。

 

 

康定級護衛艦源於法國拉法耶級的設計,但在結構和武器系統方面均有所不同。由於大陸軍方的強力幹涉,法國最終將艦上所有武器系統和大部分雷達電子系統拆除,僅保留作戰系統。臺軍無奈之餘只將當時正退役的「武進3」「陽」字號驅逐艦(美制老艦)上拆下的武器安裝到上面。當時島內媒體嘲諷這型戰艦是「龍王身價乞丐裝」。所以法國賣給臺灣」拉法耶「護衛艦時只是空殼,臺灣自行改裝了部分電子系統和武器,使得康定級的武器系統配置較低端,主炮為奧託76毫米Mk75艦炮,副炮為兩門博福斯40毫米艦炮和一門美制6管20毫米「密集陣」Mk15Mod2近防炮。

 

 

康定級護衛艦安裝2座4聯艦對艦飛彈發射裝置,配備臺灣自行研發的「雄風」II艦對艦飛彈,該飛彈採用主動雷達和紅外製導,射程130公裡。防空系統為一座4聯裝「海小榭樹」艦空飛彈,該彈採用紅外引導頭制導,射程9千米。康定艦的武器系統多由舊艦移植過來,使得該艦的雷達反射係數大增,已經不具備隱身性。

 

「康定」艦最悲催的是它的防空武器,突出特點是雷達作戰指揮系統和防空飛彈是脫節的,中間靠「吼」來聯接。

 

康定艦配備的是美國1979年出售給臺灣的RIM-72C「海小斛樹」飛彈。由於「海小斛樹」生產於1979年,一直被認為只能尾追攻擊飛機,常被嘲諷「只能等敵機投彈後,為自己復仇」。該飛彈發展自美國陸軍MIM-72」小斛樹」飛彈,實質上是AIM-9D「響尾蛇」空空飛彈的地面發射型。全世界僅有臺灣海軍購買了這型飛彈裝備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康定艦上武器系統的效能和協調性有很大問題。尤其是海小懈樹艦空飛彈,因未與作戰指揮系統交聯,只能在射手與指揮室之間使用語音指令來聯通,進行目標指示和提供戰場情報,也就是俗話講的「通信基本靠吼」,這也意味著康定艦處於「防空基本靠蒙」的原生態,這真是很低碳很環保的軍艦。

 

 

大陸海軍也有一款與康定級海小懈樹艦空飛彈類似的飛彈武器——霹靂9型艦空飛彈,採用霹靂9型空空飛彈直接安裝在37毫米雙聯艦炮的炮塔兩側,該飛彈只進行過護衛艦的艦載試驗,並未正式服役。

 

臺灣在2013年通過規劃,計劃從2017年開始將以臺軍內自製的「天劍II」型艦空飛彈替代老式的「海小斛樹」飛彈,在艦上安裝艦載型「天劍II」的垂直發射裝置,這將大幅提升康定艦的防空戰力。

 

 

天劍II飛彈屬於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最大速度為4馬赫、有效射程60公裡,採用中段慣性導引,終端主動雷達導引的先進位導模式。該飛彈曾被臺灣軍隊吹噓為「世界上繼美、蘇、法之後第四種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天劍II飛彈以美國麻雀中距空空飛彈為基礎研製,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僅能由臺灣的F-CK-1「經國」號戰機使用,產量只有300枚。

 

天劍II飛彈的研製時間較早,當1997年天劍II飛彈進入臺灣空軍服役時,中國大陸空軍還在黑暗中磕磕絆絆的摸索霹靂-11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武器系統,直至2001年才得以定型,這種飛彈的原型彈要一直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紅旗61地空飛彈。而戰鬥能力完全超過天劍II的國產霹靂-12主動雷達中距彈的定型時間晚至2005年,從那以後中國大陸的空空飛彈技術水平才在整體上超過了對岸的臺灣軍隊。

 

 

臺灣軍隊自稱「康定」級艦將安裝臺灣自行研製的新垂直發射系統,然而當世界人民看到藍圖時,才發現這只是將飛彈裝在甲板上的傾斜式發射裝置。改裝後「康定」級將會在甲板上的傾斜發射裝置內安裝16枚「天劍2」飛彈。這種傾斜發射裝置在發射飛彈時,需要調整艦體方向對準目標。臺軍海軍的濟陽級巡防艦(美制諾克斯級護衛艦)淮陽艦曾於2014年7月試射天劍II型防空飛彈,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飛彈已獲得初步成功。

 

 

 

翻遍全世界各種型號的艦空飛彈,與天劍II艦空飛彈類似的還有伊朗的最新型飛彈驅逐艦」達馬萬德」號,該艦被伊朗海軍稱之為驅逐艦,但排水量只有1400噸,與中國056輕型護衛艦相仿。2013年3月下水,配備一門76毫米奧託艦炮、40毫米博福斯艦炮、勝利反艦飛彈(中國C-802飛彈)。該艦將4枚美制標準-1型艦空飛彈裝在發射箱內,採用固定發射架的形式直接臥在甲板上。算是世界最小的區域防空艦吧。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指揮靠吼,防空靠蒙:悲催的臺灣海軍拉法耶級隱身護衛艦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31期】康定級艦是全世界最早在艦體上徹底考慮降低各種信號,全面降低艦體低可探測性的護衛艦,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各國海軍艦船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從康定級開始,隱身成為最重視的艦艇技術指標之一。該艦安裝有先進的塔勒斯雷達和DRBV-26D對海搜索雷達和指揮系統。火控雷達為兩座塔勒斯公司製造的Castor IIC型I/J波段雷達。
  • 臺軍跟蹤遼寧艦反被"點名" 稱解放軍情報靠漁民?
    海外網2月3日電 今年1月,大陸航母遼寧艦穿越臺灣海峽完成繞臺一周,其間臺軍派遣多批機艦隨行監控。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軍拉法葉級巡防艦康定號(PFG1202)跟監遼寧艦時,尚未接近就被解放軍公開廣播點名,要求保持距離。
  • 臺軍靠這個嚇退大陸?
    但臺軍方此時竟打算成立「戰鼓隊」,被質疑難道要靠擊鼓嚇退大陸?在強烈反對聲中,臺軍宣布戰鼓活動全部喊停。據臺灣《聯合報》27日報導,臺「國防部」原本有意每隊補助30萬元(新臺幣,下同),鼓勵部隊普遍設立戰鼓隊,陸軍計劃11月和12月在臺北「中正紀念堂」舉辦戰鼓競賽,除陸軍有5隊參加外,還要求海空軍也「共襄盛舉」。但此事在「立法院」遭質詢炮轟後,全部喊停。
  • 臺軍沱江艦一口氣射16發反艦飛彈,一艘054A能應付過來嗎?
    沱江艦作為臺灣自行設計建造的隱身反艦飛彈快艇,搭載了8枚超音速型的雄風3反艦飛彈和8枚亞音速的雄風2反艦飛彈,單看反艦火力其實還挺不錯的。我之前說過,發射反艦飛彈只是反艦作戰中間的一環,找不到目標的反艦飛彈和瞎子沒啥區別。
  • DOTA2哲學大師,螺旋進擊的紅色狂戰,輸出全靠吼,吼誰誰發愁
    人群之中一嗓子"狂戰士之吼",嘲諷身邊的所有非友方單位,迫使他們攻擊自己。吼無視技能免疫,能給斧王提供額外護甲,而且不會被驅散,只有設法讓被吼中的單位無法攻擊才能破解,吹風、衰老、星體禁錮,或趁著斧王沒開出BKB給一記大隱刀破被動也可以。
  • 臺軍戰車意外給「漢光演習」蒙上陰影
    摘  要8月16日,臺陸軍564旅一輛CM11戰車在屏東進行「漢光演習」預演時發生意外,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給尚未開始的「漢光演習」蒙上一層陰影本文首發於國防參考微信號:jfjbgfck8月16日,臺陸軍564旅一輛CM11戰車在屏東進行「漢光演習」預演時發生意外,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給尚未開始的「漢光演習」蒙上一層陰影。
  • 軍事分析:美國靠一支艦隊阻斷統一的日子,已徹底「翻篇兒」了!
    臺灣空軍則老調重彈派遣空中兵力應對、「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蹤監控。不過,顯然臺灣方面對於山東艦並不熟悉,甚至一度鬧出「烏龍」,以為來的是遼寧艦航母編隊。臺媒報導稱,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與臺軍「參謀總長」黃曙光連夜進駐「衡山指揮所」坐鎮。雖然臺軍此前一度不願對外證實解放軍航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但卻表示,在航母編隊通過期間,臺軍在原有偵查系統外,還派遣各型艦船6艘、各型飛機8架次,擔任警戒、監控任務。
  • 水雷封鎖臺灣,靠誰最好辦?
    ▲ 當然,說起來都是布雷,但918型布雷艦主要的任務是防禦型布雷雖然從艦艇技術上,該艦更像是中國研製的自動布雷設備以及許可證生產的皮爾斯蒂克柴油機的試驗艦,但即使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該艦的快速布雷能力和程控機械化布雷能力在海峽兩岸裡還是無人出其右
  • 靠「奇襲」取勝的臺灣「漢光兵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臺灣「中央社」等多家媒體9月27日報導稱,在臺防務部門日前進行「漢光電腦兵棋推演」中,作為「藍軍」的臺軍在一度陷入苦戰後靠「奇襲」獲勝。可能是出於顏面上的考慮,自2005年起,「漢光兵推」就加上了「人工幹預」的成分,比如將推演分成若干階段,5天的兵推,包括首日「聯合戰力保存」及「反特攻」作戰,次日反封鎖,第三天聯合防空,第四天持續「聯合防空及聯合截擊作戰準備——海上機動、艦隊防空」,以及最後一天的「聯合截擊作戰」。又比如按軍種分配各自的演習劇本,各自都要打滿五天。
  • 臺軍復仇者飛彈終於有雷達 但無法解決野戰防空短板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9日報導,臺灣「國防部」近日宣布臺軍將自產的「蜂眼累累噠」與「復仇者防空系統」整合到了一起,實現了「土洋結合」,提升了防空營的作戰效能。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此舉雖然提高了復仇者防空系統作戰效能,但受臺灣野戰防空系統性能影響,臺軍的野戰防空能力依舊是個短板。
  • 臺灣購艦 武力拒統
    臺軍為何購買佩裡級護衛艦?臺灣地區政軍兩界為何為命名問題爭吵不休?旭說軍事為您解讀。「佩裡」級護衛艦          佩裡艦具備點防空能力,配備標準SM-1防空飛彈系統,艦首裝有一座能容納40枚飛彈的MK
  • 靠防空飛彈挽救臺灣地區?然而並沒有用
    在本世紀初臺灣地區就有2005年臨界點的說法,其含意指大陸已經批量生產殲-10、殲-11戰鬥機,兩岸空中作戰能力天平將從2005年開始向大陸方向傾斜,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大陸目前擁有1000架左右的三代作戰飛機,而臺灣地區只有300架左右,特別是中國大陸擁有數十架預警機,包括空警2000這樣的大型空中預警與指揮飛機,而臺灣地區只有4架E-2T預警機,所以大陸空軍對於臺灣地區空軍是絕對的優勢
  • 沱江艦一口氣發射16發反艦飛彈 一艘054A能應付的過來嗎?
    調整量產型沱江艦的生產階段,將於民國114年(公元2025年)完成首批的三艘。沱江艦作為臺灣自行設計建造的隱身反艦飛彈快艇,搭載了8枚超音速型的雄風3反艦飛彈和8枚亞音速的雄風2反艦飛彈,單看反艦火力其實還挺不錯的。我之前說過,發射反艦飛彈只是反艦作戰中間的一環,找不到目標的反艦飛彈和瞎子沒啥區別。
  • 「中華神盾艦」首次繞臺:臺軍為何集體噤聲
    臺灣《旺報》近日稱,臺軍籠統地表示,依據「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對於在臺灣周邊活動的各國艦機,均依標準作業程序派遣艦機監偵掌握與應處,確保國家安全,請國人安心」。    《聯合早報》稱,解放軍這次繞臺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這是臺灣蔡英文當局上任以來,解放軍海軍第三次派軍艦近距離繞臺。
  • 臺海軍想靠「飛潛快」威懾我軍?被曝將造60艘飛彈艇
    一方面,臺海軍2019年度編列的預算要建造的艦艇包括,「沱江」艦後續型3艘、船塢登陸艦1艘、快速布雷艇3艘、「微型飛彈突擊艇」60艘、自製潛艇原型1艘、新一代飛彈護衛艦原型艦1艘、潛艇救援船1艘,特種作戰用小艇26艘。  這樣龐大的造艦計劃還真是野心勃勃,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臺軍造艦是「大小通吃」,一方面企圖繼續維持其「遠洋艦隊」,一方面又要籌建防禦性質更強的「飛潛快」力量。
  • 臺軍設想反登陸戰,妄圖靠這些老爺貨對決056和殲20?
    這幅漫畫出現在「106年國防報告書」第11頁,是臺軍所謂的「重層攔截及聯合火力打擊」的設想圖,其實就是反登陸作戰。當然臺防務部門很有才,把自己畫的很強大,把解放軍畫的很弱小,驅護艦裡選了最弱的056,還只有2艘,登陸艦裡選了最菜的072型坦克登陸艦,倒是自己的迅海艦畫了2艘,實際上它只有1艘下水,其他都在PPT上。
  • 單位設定——計蒙驅逐艦
    此種擁有高航速的小型艇造價低廉,但在合理的指揮調配下,其既可憑其機動性與高殺傷力在海戰中行襲擾之事,也可穿梭於複雜海域中截殺敵高價值大型單位;面對此種極具威脅的小型目標,各國海軍都在盡力尋找應對之法。設計項目編號為甲離壹零貳的計蒙二級驅逐艦沿用了舊型計蒙級驅逐艦獨特的長艉樓船型,在確保艦內擁有較多空間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了不錯的穩定性;較低的艦艏使全艦重心降低,再加上整體長寬比偏小的設計,大大改善了全艦的適航性。
  • 隱形戰機真的隱形嗎,殲20隱身性能如何?
    隱形戰機都有放大器,作用就是放大自己在雷達上的截面,是一種故意「現身」的做法,以色列曾經用F35i去炸中東敵軍,就開著放大器進去,讓敵方雷達看到自己,防空飛彈一下子全射出來了,然後F35i利用強大的電子戰系統,讓飛彈都射偏,此時防空飛彈、開啟的雷達位置都暴露了,F35i再把位置標出來給後面的F15,F15上掛的空對地飛彈就過去了。
  • 2021年了,臺軍還有哪些保命的「底牌」?
    毫無疑問的就是「大和」、「長門」那樣的戰列艦了,它們不僅僅是一艘艘火炮威力巨大的超級戰艦,更是一種舊日本海軍不可替代的精神信仰,經過戰前日復一日的不斷宣傳,「戰列艦」決勝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它們如果損失掉了,也許不會損失太多的實質戰鬥力,但是卻會極大的打擊日本的軍心士氣。
  • 臺軍專家謀劃和解放軍「打巷戰」
    這家軍事媒體認為,在臺海局勢日趨緊張的當下,解放軍已經在海空方向取得了對臺軍的壓倒性數量和質量優勢。「因此,解放軍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西方國家幹預局勢的可能性」。《軍事觀察》的文章認為,臺軍目前及可見的未來,則將發展武力的重心集中在反艦和防空火力方面。在地面戰的裝甲力量建設計劃中,臺軍的投入長期以來可謂「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