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夕德國陸軍部隊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一)

2021-02-23 鐵血戰史1927

二戰德國陸軍的主要兵種包括:步兵、山地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煙幕兵(化學兵)、通信兵、衛生兵(醫護兵)和運輸兵等。在二戰爆發前夕德軍各兵種都偏向於實現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基本上每個兵種都有一部分摩託化部隊;同時各部隊在保證機動性的情況下改良裝備,增強火力上的配置,比如自行火炮。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德軍並沒有裝備重型武器,他們只有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也就是常說的「10萬國防軍」,因為這個時候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叫防衛軍,二戰德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擴建起來的。隨著希特勒在1933年的上臺,防衛軍的軍力就開始擴張,很快防衛軍就更名為國防軍,其兵力在1934年10月份的時候,達到了30萬人。到1939年秋天的時候,德軍擁有了52個常備師,當然因為戰爭的需要又組建了46個後備師;在52個常備師中,步兵師就擁有39個(包括四個摩託化步兵師),還有3個山地師、5個裝甲師、4個輕裝步兵師(摩託化步兵加兩個裝甲營)和一個騎兵師,這個騎兵師一年後就改為裝甲師了。


二戰初德軍步兵師的發展

通過上面兵種佔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德國陸軍的所有兵種中,步兵是主要兵種,通常以步兵師的編制出現。但是這裡有個問題,自從希特勒上臺後,德軍的規模一年比一年擴張,尤其在1939年左右漲的更快,這就導致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兵員的質量不行。因此德軍為了保證野戰步兵師的戰鬥力,德軍按照戰前的動員計劃以波次劃分,比如動員的第一波次35個步兵師,這是德軍戰鬥力最強的,每個步兵師滿編狀態有17734人,其成員由將近百分之80的現役人員構成,其餘的是預備役補充,這種精銳步兵師從組建之後就可以立刻投入戰鬥;第二個波次組建的16個步兵師,其成員構成有超過百分之80的人員是有過一年服役經歷的預備兵,每個師有15273人,這種步兵師稍加訓練既可投入戰鬥;第三個波次動員了20個步兵師,每師有17901人,其成員構成包括年齡在三四十歲的老兵和只接受過幾個月訓練的新兵組成,老兵和新兵各佔一半,這種步兵師要經過強化訓練後才能投入戰鬥。如此以後動員的步兵師的戰鬥力逐漸下降,越往後的波次戰鬥力越低。


在進入戰時狀態後,德軍野戰步兵師就會達到滿編狀態。雖然每個波次的步兵師總兵力都有所差異,但是其基本構成都相同,在這裡我就以1.7萬人為準,他們裝備4760匹馬,其主要運輸工具就是騾馬,所以又被戲稱為「神聖騾馬帝國」。德軍步兵師的行軍速度為4公裡/小時,每天能行走25公裡,這個跟普魯士時代沒區別,急行軍的安全行程限制在30公裡以內,超過30公裡後戰鬥力就會下降。標準步兵師下轄一個師部加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工兵營(部分摩託化)、1個反坦克營(摩託化)、1個通信營(半摩託化)和1個醫護營(部分摩託化)以及師屬輜重部隊組成;在二戰爆發前,步兵師並沒有偵查營的編制,由於現代化的戰爭騎兵的作用變小了,因此騎兵往往都用於部隊偵察,所以戰爭爆發後騎兵被拆分到步兵師中成立1個偵查營,這個偵察營屬於半機械化。每個步兵團包括一個團部和3個步兵營、1個迫擊炮連、1個工兵排(部分摩託化)、1個反坦克連(摩託化)、1個偵察排(半摩託化)、1個通信排(半摩託化)等組成;仔細看步兵團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步兵師,這樣可以保證步兵團能夠進行獨立作戰。每個步兵營包括3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步兵連裝備12挺輕機槍和3門1936式50mm迫擊炮,機槍連裝備12挺重機槍和6門1934式81.4mm迫擊炮,反坦克連裝備9門37mm反坦克炮和3挺輕機槍。


從1935年開始,步兵師的步兵開始裝備Kar.98k型步槍和MG08/15型輕機槍,Kar.98k型步槍就是咱們常說的吃雞神器98k或者K98k,第一個K的意思是卡賓槍,第二個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短的意思,比98b要短。上文中提到的德軍輕機槍最開始用的是MG08/15型,重機槍是MG08;從1936年開始,德軍開始初步裝備MG34式通用機槍,雖然KG34式是1934年定型的裝備,但是實際上它是1936年開始投產的;MG34裝兩腳架的時候當作輕機槍使用,採用50發彈鼓,MG34安裝三腳架時當作重機槍使用,採用200發供彈單鏈;在二戰剛爆發的時候這三種機槍是同時裝備的,因為德軍擴軍擴的太快了,MG34產能跟不上。


另外為了加強機動性上的火力,1935 年德軍還組建了摩託化機槍營,摩託加機槍,這就是摩託化步兵。除此之外,這裡說一下為什麼德軍還要用栓動步槍,這個其實主要就是因為錢的問題, 在希特勒上臺以前,德軍的軍費非常的憋屈,只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重點的步兵裝備上;一戰結束後,德國通過戰場上的經驗發現機槍的作用太大了,因此德軍把有限的資金都投入到機槍的研發上了,所以才製造出來MG34這麼一款非常優秀的機槍,同時步槍卻沒有太大的進步。1936式50mm迫擊炮,射速在15~25發/分之間,最大射程520米;1934式81.4mm迫擊炮,射速也在15~25發/分之間,最大射程2400米;二戰爆發後德軍步兵師裝備的迫擊炮比較雜,有法國的、奧地利的、義大利的、荷蘭的等等,口徑是80或者81mm。這裡的裝備我就簡單寫一下,具體的數據以及發展史以後我會出一個系列的德軍步兵裝備。


另外,德軍步兵師的編制咱們只說到步兵連,至於步兵連一下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淺談二戰波蘭戰役時,德國國防軍步兵排的火力配置》。

炮兵部隊

德軍的炮兵分為師屬炮兵、軍屬炮兵和統帥部直轄的預備炮兵。德軍步兵師師屬炮兵團,編1個團部和3個輕型炮兵營加1個重型炮兵營,共計裝備48門火炮,每營12門火炮,具體的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1942年蘇德戰爭時期,雙方步兵師師屬炮兵團火力對比"。德軍的裝甲師、輕裝師和摩託化師師屬炮兵最開始通常編2個輕型炮兵營,每營裝備18門火炮和12輛裝甲運輸車、5輛牽引車、9輛載重汽車和5輛摩託車。另外德軍還計劃為每個軍配屬機動性很強的軍屬炮兵,這將由2~3個重型摩託化炮兵營組成,但是實際上由於產能的關係,到了1939年軍屬摩託化炮兵數量並沒有達標。統帥部直轄的預備炮兵到了二戰爆發的時候仍然還在組建當中,主要就是德軍擴軍太快,裝備產能不足,戰爭又提前爆發。


德國陸軍炮兵裝備的火炮主要有:105 mm榴彈炮,最大射程106700m,最快射速達到6發/分;155 mm重型榴彈炮,最大射程133200m,最快射速達到4發/分;100 mm加農炮,最大射程190000m,最快射速達到5發/分;150mm加農炮,最大射程214000m,最快射速達到1發/分。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時,德軍裝備了一種自行火炮,也叫強擊火炮,其實就是德軍把150mm重步兵炮安裝到了一號B型坦克底盤上,叫做野牛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是根據曼施泰因在1935年的提議建造的,主要就是增加火炮的機動性,自行火炮在戰爭的後半期發揮了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陸軍編制簡介
    連的人數從1940年的180-200人降為140左右,但是自動武器廣泛裝備,火力更強了。傘兵1935年底和1936年初,德國空軍和陸軍先後建立傘兵團、營;1939年空軍開始負責全部傘兵組織,至德國開戰時,第7空降師正在組建中。德軍空降兵部署到了每個戰場,在地中海戰區屢戰成名,主要還是作為步兵,徵戰希臘、克裡特島、北非和義大利。
  • 《閃電戰》非洲軍的另一半 :二戰北非義大利陸軍的裝備與編制(炮兵後勤篇)
    在戰爭初期,義大利陸軍與其他國家軍隊一樣,並不太重視野戰防空,一個師通常只編有一個防空連,裝備布雷達M35型20毫米高射炮,也稱20/65型高射炮,此外在軍級以上的高級指揮部還編有更大規模的防空單位,裝備更大口徑的高射炮,比如較新式的75/46型75毫米高射炮或90/53型90毫米高射炮等,它們的作用和著名的德國88毫米高射炮相同,主要擔負要地防空任務,很少出現在戰場前沿,承擔反坦克任務的機會就更少了
  • 《閃電戰》敲門磚部隊:「巴巴羅薩」行動前夕的德軍反坦克炮兵
    然而,由於德軍情報部門在收集蘇軍坦克情報上的疏漏,以及軍工部門在研發生產新型反坦克炮上的拖沓,導致德軍反坦克炮部隊在蘇德戰爭初期遭遇了空前的危機。本文就簡單介紹「巴巴羅薩」行動前夕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狀況。徵召和訓練當1935年德國國防軍創立時,反坦克炮兵被確立為陸軍的一個獨立兵種,並從建立之初就被視為精英單位,配備最優良的兵員和裝備。
  • 納粹武器庫:二戰中的德國陸軍武器局
    1919年8月成立之初,這一部門叫作帝國武器局,1922年5月5日時改為陸軍武器局。二戰時期的武器局大樓 位於柏林夏洛騰堡耶本街1號戰爭爆發之前,為武器局效力的軍官、士官、士兵和民間人員共有3800餘人,其中的驗收分局佔了大頭,有3074人。一開始,驗收只是工程總監分局的下屬單位,但後來發展為與工程總監分局平級。到了1940年,驗收分局的人員規模迅速膨脹到25000人,1942-43年間,驗收工作的流程發生了變化,武器局僱傭了一部分廠方人員,進行培訓,成為廠方持證測試員負責協助陸軍武器驗收員工作,以便軍方騰出人力調往前線。
  • 二戰德軍的中國旅——德國陸軍第一九五旅
    在他的熱心推動下,德國軍方高層同意以德國武器、器材、火炮、車輛、甚至包含德造軍服裝具,裝備一整個中華民國陸軍步兵旅,並且接受德國各級教官的密集訓練,以真正建立一支名符其實的純正「德制」之新式陸軍。有鑑於此,德國軍方認為,為了達到「完全德國化」的水平,這支部隊不太可能在中國訓練,最好是在德國境內編成、接受武器裝備、受訓,並在成軍之後,和一般德國部隊編在一起,共同生活、操演,才能完全融入在德國的精神和制度之內,等待一切都經過德國軍方的嚴苛檢驗之後,最後則帶著全套的德國武器裝備器械,返回中國。這一套全德式部隊的編練計劃,德國官方賦予灰姑娘(Aschenputtel)的代名。
  • 二戰德國陸軍制式標準單兵武器裝備!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國陸軍在戰爭中的一切戰術都是圍繞其機槍組所展開的。也反映出其單兵武器對二戰德軍的戰術起了巨大的影響。為了配合德軍的「閃電戰」術和戰爭的要求,德國開始研發了如MP38/40衝鋒鎗、Stg44突擊步槍(蘇聯AK-47的始祖)、而MG34/40和反坦克武器「鐵拳」、「戰車噩夢」更是超過了盟國的最高水平,給其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 二戰美國陸軍醫務兵單兵裝備(多圖)
    同樣位於華盛頓的陸軍醫學圖書館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醫學圖書館,保存有超過100萬冊的書籍和手稿。醫療局長也是美國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因此紅十字會在戰時也可以按醫療局長的建議給醫療部隊提供幫助。醫療局提供醫療人員、流動醫院和醫療補給,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可以給民事機構提供幫助,此外該局也利用下轄的正規陸軍醫療人員和1400名預備役軍官給後備隊提供完整的醫療服務。
  • 美國陸軍憲兵部隊——佔領德國期間的維穩和支援作戰
    (美國陸軍裝甲學校)編者按:二戰後,美軍開始負責德國的維穩和支援行動。以下摘自肯德爾·D·戈特的《機動性、警惕性和正義:1946-1953年的駐德美國陸軍憲兵》(堪薩斯州利文沃斯堡:戰鬥研究所出版社,2005年)一書,重點介紹了專門為這一角色設計的特種輕裝甲部隊的組織、訓練和作戰。
  • 默默無聞的戰力之源:二戰德國陸軍的野戰炊事部隊
    二戰時,德國每個步兵師都編有一個營級規模的管理隊負責本師的夥食安排和郵政事務,在管理隊之下還細分為一個夥食處,一個麵包連,一個屠宰單位(排或連),和一個戰地郵局。從編制上來說,德國陸軍中只有兩級單位的後勤部隊中有麵包連的配置—集團軍和師。二戰之前以及二戰前期和中期,德軍的每個集團軍都下轄兩個麵包連,後期則只編有一個大型麵包連。
  • 帝國的崛起:19世紀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1812年拿破崙遠徵沙俄失敗之後,法軍千裡潰逃,法蘭西帝國力量大衰,這讓普魯士有了能夠擺脫法國控制的契機。
  • 德國唯一直轄有「虎」式坦克單位的師級部隊,「大德意志」師的「虎」式裝備
    在德國陸軍的作戰序列中,「大德意志」師是唯一直轄有「虎」式坦克單位的師級部隊,儘管該師名義上是一個裝甲擲彈兵師,但其編制內卻有一個裝甲團,而非普通裝甲擲彈兵師那樣僅有一個裝甲營,完全是一個在1943年夏季,「大德意志」裝甲團又新建了一個第3營,將之前的第13連劃入該營,又新建了另外兩個連,全部裝備「虎」式坦克,從而成為德國陸軍唯一的師屬重裝甲營。 裝 備:在1943年2月,「大德意志」裝甲團第13連轄有9輛「虎」式坦克,編成兩個裝甲排。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機械化步兵編制演變史——摩託化步兵師時代
    1939年開戰時的德國陸軍部隊中除了新興的裝甲師和輕裝師外還有4支冠以摩託化頭銜的步兵師。
  • 塵封的歷史「灰姑娘計劃",二戰前德國軍隊裡的華裔軍團
    為了加強與民國的經濟往來,馮萊希瑙曾建議,以德國之軍備全面裝備國軍六十個完全德制的陸軍野戰師,並派遣正式之軍職人員前往中國協助新制陸軍的編成。然而這個計劃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不成熟以及外交和時間等種種限制而未能付諸實施。 但是馮萊希瑙將軍並未放棄以德國軍備裝備中國軍隊的念頭,他認為,既然大規模全面性的「德國化」中國軍隊在現階段無法實施,但是一支旅級單位的完全德制部隊的編成,應不是難事。
  • 日本陸軍的精華——關東軍的編制和歷任司令官
    日本陸軍有很多著名人物,都在關東軍任職過,如:小磯國昭,西尾壽造,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東條英機等都在關東軍參謀部擔任過職務。關東軍的作戰序列變化通過對關東軍至於日本陸軍的組成部分編制的變化,就能看出戰爭對日本人力和物資消耗的變化。
  • 美國陸軍編制及實力
    >  一、3個集團軍司令部  第3集團軍(中央集團軍);駐美國本土 佐治州 麥克弗森堡;轄美陸軍快速反應部隊;其司令兼中央陸軍司令部司令;和平時期下轄:用於增援歐洲的第3軍和全球機動的第18空降軍   第7集團軍(美國陸軍駐歐洲部隊);駐德國 海德爾貝格;其司令兼美駐歐洲陸軍司令部司令;和平時期下轄:用於歐洲的第5軍  第8集團軍(美國陸軍駐韓國部隊
  • 《閃電戰》飛翼步兵:二戰德國陸軍第22機降師簡史
    然而,逞威低地國家的榮耀光環全都戴在了德國空軍傘兵的頭上,讓另一支來自德國陸軍的空降部隊幾乎被世人遺忘了,這就是德軍第22機降師,該師是德軍中唯一以空運作為戰場機動方式的陸軍師,是一群真正插上翅膀的步兵!1935年3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籤署了新的《國防軍法》,宣布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這意味德國徹底廢除《凡爾賽和約》,開始公開重整軍備。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機械化步兵編制演變史——裝甲擲彈兵師時代
    上一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機械化步兵編制演變史——摩託化步兵師時代寫在前:
  • 二戰時,同為德國部隊,為什麼國防軍卻非常鄙視黨衛軍?
    所以,今天,老呂就和大家再聊聊:同為德國部隊,為什麼國防軍卻非常鄙視黨衛軍呢?首先,我們先看德國黨衛軍。它的前身其實僅僅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衛隊——衝鋒隊,主要充當的是希特勒對付政敵的一個工具,當然,最早還是衝鋒隊的時候,它隸屬於E·羅姆領導,在整體規模上還非常小。但是,等到了1929年1月的時候,開始了迅猛的發展。等到1933年初的時候,其成員就已發展到了5萬餘人。
  • 失去的軍馬,二戰德軍突擊炮的使用和發展
    突擊炮是二戰中德軍獨有的一種武器,與其同時德軍中還存在著自行反坦克炮和驅逐戰車,這篇文章將通過簡單梳理突擊炮的使用和發展脈絡幫助大家認識這種獨特的車輛
  • 【魚鷹社】二戰德國陸軍(4)
    掖在皮帶裡的是M1942式野戰帽,下面穿的是M1940式褲子和M1941式綁腿和短靴。這名軍人肩扛MG42輕機槍,裝備首席機槍手的裝備:M1939式Y型武裝帶、一個黑色皮製備用包、一把配硬殼套的P38瓦澤爾手槍、一個綁在肩頭的防毒面具罐以及一個固定在胯部的摺疊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