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獄囚犯數世界第一,這到底應該怪誰? 最社會

2022-01-18 最天下

美國這幾年的犯罪率逐年降低,然而監禁率卻越來越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玩具槍在阿富汗兒童中十分流行。

上周,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為46名無暴力行為的吸毒以及販毒者減刑。不久前,他還巡視了薩爾瓦多裡諾聯邦監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訪問聯邦監獄的在任總統。這一系列舉動無疑證明了他想要改善美國監禁率過高的決心。

美國只佔世界總人口的5%,關押的囚犯卻佔世界的25%。從1980年至2008年,每年監禁囚犯數從50萬飆升至230萬,目前位列世界第一。同時,美國的監禁率位列世界第二,每10萬人中就有698人身在監獄。美國這幾年的犯罪率逐年降低,然而監禁率卻越來越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許多監獄已經人滿為患。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要把一個人送進美國的監獄要經過幾個步驟?第一關自然是執法機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警察、警探等,專門負責調查取證、逮捕犯人。

被逮捕後,被告人會有權利配備一個辯護律師。而代表當地或者聯邦政府對被告進行上訴的(可以簡單理解為代表政府的律師),就是我們俗稱的檢察官。檢察官會對案子的證據進行整理,然後決定是進行刑事指控還是放棄上訴。

看多了TVB的小夥伴們可能對檢察官沒有什麼概念,覺得高高在上的法官才是終極大BOSS。但在美國,這些地方檢察官才是超級隱藏大BOSS。因為在罪名指控以及如何判刑方面,他們有著很大的決定權以及自由度。而法官基本上只負責控制大局,簡單來說,就是說同意,或者不同意檢察官的指控。


地方檢察官才是隱藏超級大BOSS。圖片來源:網絡

前加拿大報業大亨康瑞德·布萊克(Conrad Black)曾因欺詐的指控而被判入獄三年,可人家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出獄後對美國的司法機關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給予辛辣的抨擊。

布萊克於2012年出版了回憶錄《事關原則》,他在書中說,美國95%的檢察官能夠贏得官司,其中90%的檢察官都沒有親自參與審訊。他同時提到在加拿大,定罪率為60%,而在英國,定罪率僅為50%。

難道美國的檢察官如此這般的伶牙俐齒,這麼容易就能說服法官和陪審團?其實並不然。布萊克表示,美國的定罪率這麼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辯訴交易(Plea bargain)的存在,也就是控方和辯方達成的認罪協商或者者討價還價。

《紐約書評》曾刊登過美國一位地區法官傑德·拉克夫(Jed Rakoff)批判美國司法體制過度依賴辯訴交易的文章。

在文中,他這樣寫到,因為辯訴交易,「今天的美國刑事司法體制已經慢慢背離了美國國父們當年的期盼。檢察官通常都能得到他想要的結果。當我坐在陪審團中,我馬上意識到陪審團對於檢方來說只是一個橡皮圖章,與當時設置它的初衷恰恰相反」。


當陪審團成為橡皮圖章,人云亦云,這個世界還會好嗎?圖片來源:網絡

近年來造成美國囚犯人數暴增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檢察官們的「過分嚴苛」。《經濟學人》雜誌近日表示,雖然犯罪率下降,但是在逮捕的人中,最後被送入監獄的人卻越來越多。

同時,檢察官判決的監禁時間比原來更長。據統計,殺人犯的監禁時間延長至少5年,性侵者延長3年,搶劫罪延長18個月,而入室搶竊也要延長至少8個月。

檢察官們這麼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據《華盛頓郵報》稱,有人認為檢察官這麼做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畢竟塑造一個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形象是很正常的一個公關手段。也有人認為,犯罪高潮使檢察官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可能會激起他們的政治野心。為了進一步升遷,他們會保持自己的鐵腕作風,甚至「變本加厲」。

當一名檢察官有了「你是有罪的」這樣先入為主的概念時,就好比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許多誤判也因此產生。

近日,據美國《石板》雜誌報導,美國現年55歲的維吉尼亞州公民馬克·韋納( Mark Weiner)在坐了3年冤獄之後終於沉冤昭雪。三年前,一位女孩稱馬克綁架並企圖在一處廢棄的房屋性侵自己。整個過程女孩都用手機簡訊的形式發送給了自己的男友。然而,當時的兩位警探都表示,女孩的手機訊號根本沒在她所謂的廢棄房屋出現過。她的證詞也存在很明顯的漏洞。

負責這起案件的檢察官丹尼斯·倫斯福特(Denise Lunsford)卻不以為然,他先是輕描淡寫地否定了證詞上的漏洞,之後又以因為是專家身份,所以不符合出庭規定的緣由拒絕了其中一位警探作為被告方的證人出庭的請求。陪審團甚至都沒有機會知道有關手機訊號這個證詞漏洞的存在。

馬克·韋納被判有罪,鋃鐺入獄。而這位檢察官對於如此判決的理由竟然是:我和被害者聊過,我相信她。

如今,由於馬克·韋納律師的不斷上訴以及公眾的質疑聲越來越多,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儘管他的罪名被洗清,但是過去的三年他所失去的,卻是什麼都彌補不了的。


三年冤獄誰來買單?過去三年他所失去的,什麼都彌補不了。圖片來源:網絡

馬克·韋納能夠重獲自由並不能說明美國刑事司法體制的效力。應該說,這是司法系統為了避免再一次「出洋相」而作出的自救之舉。儘管這是遲到的正義,但也是一種悲哀。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號:hisson_tough 。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根據微信公眾平臺有關規定進行侵權投訴。熱烈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以及給我們提建議。)

關注新浪微博:@最天下


相關焦點

  • 關塔那摩監獄那些著名囚犯
    2002年1月,美軍在位於古巴的關塔那摩軍事基地內建立了一所監獄,將抓獲的大批蓋達組織和塔利班成員關押於此。 ⑥ 阿卜杜·阿里·哈吉·沙爾卡維 國籍:葉門 沙爾卡維於2002年在巴基斯坦喀拉蚩附近被抓捕,之後,他被轉移到了約旦的一所監獄,在那裡,他曾連續數周遭受酷刑,「他們用殘忍的手段打我,毫無憐憫之心,」沙爾卡維寫道,「他們一直打我,還用電、蛇和狗恐嚇我……他們說我們要讓你看到死亡是什麼。」
  • 美國監獄裡的殘忍現實
    5%,但美國監獄人口卻佔世界監獄人口的近25%。「一個嚴酷的事實是,美國人口佔世界人口不到5%,但美國監獄人口卻佔世界監獄人口的將近25%。」今年4月,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一次關於刑事司法的演講上說:「儘管現在美國的犯罪率處於歷史低點,但監獄人口的數量卻比三四十年前都要高。」當談及美國的監獄現狀時,一些數字更讓人嗔目結舌,其背後的故事讓人膽顫心驚。
  • 美國前總統讓私人監獄賺的盆滿缽滿,新總統上臺會停掉私人監獄嗎
    是的,美國聯邦政府,未來可能不跟他們合作了,沒有生意了,你這個公司股票可不得下跌嗎?美國這個國家,簡直是資本主義世界中的極致,它突出特點就體現在,幾乎什麼機構都有可能是私營的,以往咱們就知道,美國連中央銀行,實際上都是一個私人機構,更何況監獄了,對於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講,監獄那絕對是國有的,為什麼?
  • 雅利安兄弟會:全世界最危險的監獄黑幫之一
    雅利安兄弟會的標識紋身20世紀50年代的民權運動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波及到監獄。監獄內也興起各種廢除種族隔離的運動:監獄不再把各種族隔離開。於是,各種族的囚犯在監獄放風的空地上或在監獄澡堂裡狹路相逢,由此引發的暴力事件的次數和規模已遠遠超過獄警能夠控制的範圍。囚犯為了更好地自衛,紛紛組建種族幫派。
  • 臺灣高雄監獄6名囚犯持槍劫持人質 與警方對峙14小時後開槍自盡
    在這場持續14個小時的劫持案件中,6名囚犯為什麼要劫持人質?動機是什麼?他們提出了哪些訴求?詳細情況,我們在今晨7點連線了中央臺駐臺灣記者劉楊,請她來給我們介紹情況。 問題1:劉楊,你好,請先給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次劫持事件的經過。
  • 斯坦福監獄實驗
    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大學生志願者,實驗資助者是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囚犯和看守很快就適應自己的角色,危險與傷害也越來越嚴重。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認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許多囚犯在心理上受到創傷,有兩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研究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而受到警告,提前終止整個實驗。這種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魔鬼撒旦。
  • 斯坦福教授進行「監獄實驗」,結果實驗失控......震驚世界!
    《餘罪》讓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斯坦福監獄實驗。這些學生被隨機地分成了兩組,9名學生扮演囚犯,9名學生扮演看守,其他6人替補,津巴多教授本人扮演監獄長。當時很多志願者都表示他們更願意飾演囚犯,認為這更有挑戰性,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東西。為了更逼真地模擬監獄場景,他們將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改造成了一個監獄實驗室,裡面的一切設置都跟監獄一模一樣。
  • 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惡魔島監獄,教父卡邦也曾關在這裡
    這座監獄已經於1963年關閉了,但是後世對於這座監獄的評論並沒有結束。圖為1963年,監獄的最後一批囚犯被釋放。圖為監獄的通風孔,曾經有囚犯通過這個通風孔逃脫,所以後來監獄加強了對通風孔的管控。圖為監獄中的手術室,據說連最兇殘的罪犯都害怕進入手術室,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 世界上最可怕的監獄之一,關押的都是重犯,沒有人能活著逃出去
    ,不過也有一些國家,為了不讓那些危險的罪犯逃出去,會專門設立安全級別更高的監獄,用來關押這些危險級別較高的罪犯。在俄羅斯有一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怕的監獄,它的名字叫黑海豚監獄,由於這是俄羅斯高警戒級別監獄,所以裡面關押的犯人,通常都是一些犯下嚴重罪行的犯人,而這個監獄的位置也很特別,它坐落在俄羅斯與巴基斯坦的邊界。
  • 逃出深海核潛艇 挑戰最嚴密監獄
    與現實世界中臭名昭著的惡魔島、博雅堡壘類似,監獄周圍全是海。更誇張的是,高科技的裝備和反越獄手段將各顯神通,囚犯想要逃出生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危機四伏的黑獄、無法逃出的深海,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陰影般籠罩著兩位特工。再加上暴力審訊,暗殺潛伏,而陷害他們入獄的U盤裡究竟藏有什麼重要信息?迷霧重重,連環燒腦。
  • 監獄裡的土耳其人,越來越多了......
    指望過上博物館裡展示的監獄生活是不可能了別說文藝生活了,僅獄內人均面積都是不斷壓縮的(圖片:Aykut OZKAN/shutterstock)▼當然,這確實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和良好治安,進一步塑造政府的強大形象。埃爾多安也憑此贏得了城市工薪階層和傳統伊斯蘭精英的堅定支持。
  • 揭秘中情局十三種酷刑:女審訊員對囚犯性侮辱
    駐伊美軍一名女兵在虐待囚犯。 (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訊 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9日公布了有關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審訊中對囚犯施加酷刑的報告,美國虐囚事件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從關押的第一個囚犯起,中情局就不斷利用強化審訊手段,有時候持續一連數天或數周。
  • 世界上最舒服的三個監獄,你知道哪幾個監獄嗎???
    世界上最舒服的監獄,連獄警都沒幾個,自由得像度假一樣!
  • 每年只有20例死刑的美國,為何偏要殺這名15歲就坐牢的囚犯?
    當地時間10月12日,38歲的美國囚犯羅伯特.普魯特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亨茨維爾監獄被用注射法執行了死刑
  • 顧正龍:伊政府軍復仇觸目驚心,推囚犯墜高牆再射殺
    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據報導,摩蘇爾收復10天後,國際社會擔心的教派之間的冤冤相報的復仇行動似乎正在這裡開始。有消息說,被關押在臨時監獄裡的「聖戰者」遭遇了法外處決和虐待。社交網絡上出現了政府軍處決囚犯的視頻,例如將犯人從高牆上推下,然後開槍打死,或者掃射跪在汽車旁的犯人。
  • 近觀香港懲教所和內地監獄的同與不同(上)
    其實,從1841年香港第一所監獄設立,一直到1982年都是叫監獄,1982年「監獄署」正式更名為「懲教署」,其主要目的是以此來反映香港社會重視犯人康復和更生。不過,在這之前的監獄仍延續監獄的叫法,之後設立的監獄就叫懲教所,所以,在香港有的叫懲教所,有的還是叫監獄。其實,內地的學者和理論界也曾有對「監獄」這一名稱的更替有過探討和爭論。
  • 別的簡報|美國獄警用兒歌 《Baby Shark》 虐待囚犯
    美國獄警用兒歌 《Baby Shark》 虐待囚犯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兩名獄警與其主管在 10 月 5 日被起訴,理由是以極大音量強迫囚犯連續收聽指控稱,在去年十一到十二月間,俄克拉荷馬州監獄至少有四名囚犯受到 「非人道」 對待。這些犯人被銬在空的審問室裡,被強迫收聽 《Baby Shark》,持續時間最長達兩個小時。這首歌在電腦上被循環播放,而兩名獄警表示這只是他們倆之間的小玩笑。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音樂 「給那些很可能已經遭受身體壓力的囚犯施加了過度的情緒壓力」。然而 「逼囚犯聽音樂」 目前只能以違規論處。
  • 關塔那摩監獄 歐巴馬想關,川普想開,你們問過古巴的感受嗎?
    統計顯示,關塔那摩監獄平均每名在押人員每年耗資大約90萬美元,可稱「全球最昂貴監獄」。這其中最為受歡迎的是藝術課,一些囚犯甚至還被允許自己裝飾牢房。五角大樓估計每年需花費15000萬美元用於維持這座位於古巴美海軍基地中的監獄和軍事法庭系統,該監獄是11年以前,為關押外國恐怖嫌疑犯而建立的。目前這裡關押著149名囚犯,相當於平均每名囚犯的年花費為100萬美元。歐巴馬曾在8年前上任時表示,他將徹底關閉有爭議的關塔那摩監獄。
  • GULAG 令蘇聯人不寒而慄的勞改營監獄
    他們的目標最「方便」的場所是修道院。他們被大牆包圍,有許多小房間,是現成的監獄。索洛維茨基修道院是最早被改造成營地的修道院之一。它位於俄羅斯北部白海的索洛維茨基群島,遠離文明,無法逃脫。該市人口約15000人,約有50個勞改營,50000多名囚犯.你在社會上的名望、獲得的獎項或特殊地位都不能保證不被送到GULAG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囚犯中有作家、軍隊指揮官、共產黨領導人、著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其中很多名人)。甚至有專門的監獄研究設施,他們不斷開發新的勞改營。
  • 從《再戰明天》看香港懲教署和內地監獄之不同
    片中香港懲教部門對囚犯和民警的管理同大陸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入監檢查、信件檢查、會見制度等。但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第一、懲教人員沒有獄內偵查權在前文中提到的毒品案和另外一起打架傷人案,懲教人員搜集到證據之後並未直接進行處理。而是將證據封存在警方證據箱內或者向警方提交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