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遊戲屬性數值設定過程分享

2021-02-15 GameRes遊資網

一個角色該有什麼屬性?屬性應該有什麼樣的作用?要不要加點?加點屬性的效果又怎樣設定?

什麼樣的戰鬥體驗就有什麼樣的屬性——數值需求是建立在玩家體驗上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當你希望戰鬥發生在一個無視地形和地圖大小的地方,你當然不需要為角色設定一個跟移動有關的屬性。當你希望玩家的攻擊能真實的反應其傷害能力時,你就不該做過多的防禦屬性。當你希望戰鬥過程要非常講究操作技巧時,那麼你就需要加入移動速度和技能CD。玩一款好的遊戲,留意遊戲內的屬性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體驗。

1.屬性設定原則

在符合玩法體驗的前提下,屬性設定需滿足三個原則:可理解,可見性,收益差異。

可理解:一個好的屬性必然是符合常識的,玩家可以輕易的理解它的作用。

可見性:屬性在戰鬥中發揮的作用能被玩家明確地感知到,他知道這個屬性在起作用。

收益差異:不同的屬性應該在戰鬥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或者在不同的情景下存在收益差異。

按這些原則,或許你能創建出一些有趣的屬性。

1.1 例子——《神界:原罪2》的法術護甲和物理護甲

客觀來說,傳統意義的防禦不是一個好的屬性,因為他不怎麼可見,他削弱了攻擊的效果,而玩家經常不知道防禦是如何作用的。我知道他降低了傷害,但具體是怎樣作用的呢?同樣道理,控制抗性等抵抗類屬性也是這樣,對玩家來說,這些屬性的效果都很不透明,經常讓玩家感覺不到他在起作用,而往往一旦你把屬性的效果數值提高到玩家可以感知到的地步,通常就會導致一系列不平衡的問題。我們看看《神界:原罪2》是怎麼對防禦屬性進行再設計的。

《神界:原罪2》的物理護甲和法術護甲實質是血的一部分,法術傷害對法術護甲起作用,物理傷害對物理護甲起作用,從整個戰鬥過程來說,其效果實質和減法公式是一致的,即是從(Atk-Def)*T=Hp 到 Atk*T=Hp+(Def*T)的轉變,Def*T即為防禦在一個戰鬥過程的總效果,無非將其轉化為Hp的一部分。這樣做的好處是防禦的效果更加可見,而且不會影響防禦效果的外延(定義角色物法個性)。

另外,為了戰鬥多樣化的目的,《神界:原罪2》的狀態有多種轉化和組合效果,這是特色。但如果不加限制,這些組合效果強度就不好控制了。如果要做控制,就要引入類似控制抗性等屬性。但上面說到,控制抗性可見性很差。那麼《神界:原罪2》怎麼做的呢?他做了一個很精巧的設計:將狀態效果分為物理類和法術類,物理類狀態在物理護甲未削為0時,基本不命中,當削為0後,必然命中。

問題:《神界:原罪2》這種設計還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好處?要做哪些配套設計?

1.2 例子——《暗黑3》的回血屬性

《暗黑3》的回血屬性有幾種,如擊回,秒回,擊殺回復,球回等等。為什麼要弄這麼多呢?因為《暗黑3》是一個很硬核的刷怪遊戲,戰鬥基本就是遊戲主體,《暗黑3》的核心是build,實質就是構建在不同情境下收益差異,不管是輸出還是生存能力。因此在生存能力上,設計者就需要設計出幾種不同的生存機制,而這些生存機制在不同的情景上收益是不一樣的。

例如擊回,適合於攻擊頻率非常高,堆攻速可以站擼的build。

秒回,適合攻擊頻率低,不能站擼的build。

擊殺回復,適合片傷殺小怪,低層快速刷秘境的build。

球回,適合走位靈活,堆拾取半徑的build(為了保證拾取半徑這種半雞肋屬性有效性,暴雪做了很多)。

在屬性設定上,如何做到各屬性存在收益差異是個很考經驗的事情,需要設計對戰鬥本身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否則很容易會導致屬性無效。

保證多種屬性同時有效又有收益差異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別輕易加屬性類型。

2. 加點屬性的設定

一般除了一些基礎的戰鬥屬性,我們還會做一些加點屬性,例如力敏智體這類。大家在各種遊戲中都碰到這類型屬性,那麼,這類型的屬性是為什麼存在的呢?它們無非就是一些屬性組合的封裝,但從對戰鬥的屬性作用上來看,貌似多餘(很多遊戲會為加點屬性設定一些特別的規則讓他們有效起來)。

事實上,加點屬性的提出,源於以下幾個需求:

1)想要讓玩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又怕失控。

2)發展方向需要概念和個性封裝。

3)降低加點門檻,直接讓玩家對戰鬥屬性進行加點,門檻太高。

因此,當我們要做加點屬性的屬性關聯時,就要先要明確我們的角色有什麼樣的較優的發展方向和個性,並根據性質拆分好加點屬性的有效性範圍,保證他們都有效。

2.1 RO的加點屬性設定

RO是一款很經典的加點遊戲,裡面各種職業都有多樣化的加點方式。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先來分析下他的屬性效果。

我們看到,除了體質這個純生存向屬性外,其他屬性都是和輸出能力有關,其輸出能力的作用機制是不一樣的,且全職業通用(由於技能的原因,各個職業收益是不一樣的。例如盜賊偏向攻速,法師偏向魔法攻擊和技能冷卻,這其實就大體定義了各個職業的加點方向)。而敏捷,智力,靈巧等也帶了一定的輔助生存向屬性(迴避,法防,冷卻)這就定義了以這種加點為主的build必然會有不同的生存方式,而這些生存方式也必然會有缺陷,因此玩家在加點時,為了應對多樣的情況,就需要進行加點權衡。

以技能帶動主力加點,通過主力加點形成特色和build,然後為每個build留缺陷。

記住build的核心是各種環境下的收益差異,不要做完美的build。

屬性價值模型是整個戰鬥平衡的基礎,應該怎麼一步步去建立這個模型呢?

1. 確定核心體驗

確定核心體驗是建立屬性價值模型的第一步,但是,究竟什麼樣的體驗才是核心體驗呢?是單純的標準戰鬥時長嗎?是的,這個很重要,但不是全部,要做好戰鬥,核心體驗必須要細化,不同的遊戲類型會有不同體驗要求,設計者不但要對此有概念,而且要有經驗,因為你需要知道玩家會重視什麼,而且這種體驗要怎麼樣才算好,這要求設計者對戰鬥有更深層的認識。

例如: Q5項目英雄要放技能,那麼怎麼樣放技能體驗才算好呢?

在爐石,我一個N費隨從,比N-1費能優勝多少?

在Q1,總體戰鬥時長是核心節奏,但玩家其實更關心的還有自身職業的情況,例如我作為輸出職業,我關注的是輸出能力,那麼我能多少回合錘死敵人? 這些與角色屬性成長相關的體驗,都是需要在一開始定義出來的。

所以體驗遊戲是很重要的,就算你知道怎麼做,但你可能沒有相關體驗。

2. 戰鬥時間——傷害與生存能力的橋梁

在角色能力中,傷害能力(Dps)和生存能力(cHp,這裡值有效生命,而不是單純生命屬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能力,他們嚴格來說是無法等價的。但由於我們對戰鬥的時間有特殊的需求,因此,可以通過時間將兩種能力建立一個恆等關係:

cHp=Dps*T

這條公式的恆等邏輯顯然易見。而屬性的存在,最終都會轉化為cHp和Dps的變化值,即 ∆cHp和∆Dps,而在恆等式裡,不管是cHp變化或者Dps變化,最後都會引發T的變化,即 cHp+∆Hp=Dps*(T+∆T) cHp=(Dps+∆Dps)*(T-∆T)

為了保證我們戰鬥時間的恆定,我們會認為,對於造成相同的∆T變化的∆Hp與∆Dps,是等價的,他們的追求成本應該是一致。也就是說,導致相同的∆Hp的屬性變化,是等價的,導致相同的∆Dps的屬性變化,也是等價的。這就是屬性價值模型的基礎。

歸根結底,屬性成長的出現更多是內容消費的需求,不是遊戲本質的需求。屬性在不停成長,但我們要保證遊戲體驗不變,所以才會有這個恆等式。

3. 公式體系的選擇——屬性效用的定義和連接器

屬性的效用是建立於公式體系上,沒有公式,屬性價值無從說起。公式體系定義了各種屬性的效用,也是通過公式體系,將所有的屬性連結起來。公式體系包括傷害公式和一連串的配套公式,核心是傷害公式。在一般的RPG遊戲設計中,流行著兩種傷害公式形式:減法公式和乘法公式。要理解一點的是,公式是一種實現設計需求的工具,形式固然可以變化,但減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經過多年的驗證和沉澱,有著其非常豐富的內涵。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兩種傷害公式的特性和其適用範圍,在理解的前提,再根據自身項目特點進行再修改。

減法公式特性:理解門檻低,可見性強,數字量級越小邊界效應越強,外掛係數麻煩,有不破防問題,較強烈的屬性獲得感。

適用情景:小數值量級,回合制(離散過程),注重htk的戰鬥,較固化的攻防投放。

乘法公式特性:理解門檻較高,可見性差,沒有邊際效應,攻防效用穩定,外掛係數方便,無不破防問題。 屬性獲得感較弱。

適用情景:全數值量級,即時制(連續過程),注重戰鬥時間的戰鬥,較靈活的屬性投放,強調屬性累積。

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公式體系,根據具體需求對公式進行調整。

4. 減法公式下,屬性的效用計算

根據我們前面所說,當確定了戰鬥時間T和戰鬥公式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恆等式cHp=Dps*T來確定具體屬性的效用。

例如在減法公式裡可以看到,1點Hp和1/T點Def的效用時絕對等價的,可以合併為cHp,最後還原為cHp=Atk*T,1點Atk對T的影響為:

所以,正常來說,1點Hp的效用與1/T點Def等價,1點Atk的效用與T點cHp等價,貌似沒啥問題,但當你外掛一個係數時,麻煩來了,任何一個係數都會跟著Def,不管這個係數是不是防禦屬性。例如如果有技能係數s,那麼就會有自身的有效血量會被一個敵人的攻擊屬性掛鈎,意味著敵方的攻擊越強,你的有效生命會越高。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意味著你很難去量化Def的效用。

解決方案:

a.固化屬性投放。讓Def=aAtk,那麼公式將會成為Hp=(1-a)Atk*T*r,在連乘的公式下,cHp和Dps都非常好定義。

b.將公式改為Hp=((Atk+a1+a2)*a3*a4-(Def+d1+d2)*d3*d4)*T,但這個公式從體驗層面是不行的,比較違背常規認知,而且這樣做了公式的可見性明顯就差了。但如果遊戲沒有命中閃避,只有暴擊,還真有遊戲這麼做。有些遊戲暴擊或使用技能可以破防,就是用的這類型的公式。

c.用乘法公式

5. 乘法公式下,屬性的效用計算

在減法公式的一些缺陷下,乘法公式是如何做的呢?為什麼會出現A/(A+k)這種公式類型?

可以看到,1點Hp和1/a點Def的效用時絕對等價的,可以合併為cHp,最後還原為cHp=Atk*T,1點Atk對T的影響為:

所以,在乘法公式下,1點Hp的效用與1/a點Def等價,1點Atk的效用與T點Hp等價。而且乘法公式本身就是連乘結構,理論上每個屬性都互相獨立,cHp和Dps都很好定義。由於A/(A+1)的結構,cHp最後都會最後都會轉化成Hp+a*Def+b*Dodge+c*Parry(想想魔獸為何有圓桌機制的說法)。

對於其他屬性,也可以先假定其他屬性和∆T不變的情況下,求得其效用(注意,屬性效用,價值和屬性投放權重都不是一個東西,雖然他們有關係)。

6. A/(A+K)形式的特點

a.由於K是成長的,根據A/(A+K)的形式,要保持在某個百分需要越來越多的A,這個對挖坑非常有利,也就是你可以投放越來越多的屬性,卻不用擔心影響節奏。

b.有上限,A/(A+K)是無限趨近於某個值的。

c.K的計算可選擇自身等級或對方等級,以實現不同的設計目的。

d.如果要實現生存能力的差異,需要設計幾種投放曲線,例如魔獸分布甲皮甲鎖甲板甲,裝備的基礎護甲不算入屬性池,只是為了實現不同的生存能力差異。嗯,《暗黑3》設計師更省事一點,他們直接固化到角色特色上了,這樣他們的裝備護甲就不需要有多套數值了。

7. 戰鬥力——給玩家看的戰鬥力和實際戰鬥力

戰鬥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設定。但要說明一下,我們一般說的戰鬥力,實質是一個服務於玩家自評和攀比的系統,為了符合直覺,給玩家看的戰鬥力一般是累加型公式(其實就是一般就是屬性量*屬性權重之和了,這裡的屬性權重更多是考慮投放角度的),不管你什麼屬性漲了,戰鬥力都會漲,但從我們上面說的定義,戰鬥力應該是f(自身cHp/標準Dps*自身Dps)的形式,生存能力和輸出能力是相乘關係,而不是相加關係。為什麼是這樣呢,我們不妨用一個極端情況去假設,假如戰鬥力是生存能力和輸出的相加關係,那麼0攻N血的角色是否擁有戰鬥力呢?很明顯,是沒有戰鬥力的,除非他帶嘲諷或一些其他效果,如果他帶嘲諷,那麼實質是增加了隊友的生存能力,可以用他為隊友增加的戰鬥力去計算其真實戰鬥力。

在這裡,我們不妨用爐石卡牌去說明一下。爐石白板隨從有其身材標準,和很多人想的一樣,3費標準的身材是攻+血=7,但事實上,不會總是這樣,如果出現0/7身板的白板,他必然是個廢卡,1/6和2/5基本上也挺廢的,對於這些卡,大部分人的想法是必須配個嘲諷的貼片才能用。為什麼呢?因為一張白板隨從卡的強度,其實是看他在能放上場的時期能提供多少點傷害,也就說,1個3/4的,按在2,3費時期,隨從的平均攻擊大概是3.5攻,也就是一個4血的隨從大機率能站2回合的,因此他大概率能提供6點傷害,反正會比4/3要好點,更加不用說1/6啊,2/5啊甚至6/1這種垃圾身材了。

建立了屬性的價值模型,我們就可以做屬性的規劃和投放了。

1. 上下限屬性投放法(或者叫最大模型法??)

根據cHP=Dps*T的恆等式,我們可以分別拉出cHP合Dps和等級Grade相關的曲線,如Dps=d(Grade),那麼cHP=d(Grade)*T,然後根據已設定的屬性效果和公式體系,從Dps和cHP分拆出去,就可以獲得各屬性關於等級的曲線,例如,一個遊戲只有攻擊,護甲,氣血,技能係數,命中率,閃避率等幾個屬性,使用乘法公式,那就會有總傷害公式:

然後就有cHp=Hp+a*Def+b*dodge,通過核心節奏定義好生命,護甲,閃避的效果比例,即可獲得Hp,Def,dodge的投放曲線。Dps那邊也是同理,不管s或hit是全成長過程固化還是需要投放,根據需要分好比例去分解就可以了。hit也是可以通過A/(A+k)形式轉化的,只不過k就要跟Atk相關而不是Hp了。  由於RPG一般都會涉及多樣化的角色能力,相同屬性的投放曲線不可能完全一樣,我們就需要為一個每各屬性的上限和下限分別拉投放曲線,並控制其極限情況下的T不會超出我們的預期。設定Tmax=cHpmax/Dpsmin,Tmin=cHpmin/Dpsmax,然後分別獲得cHp和Dps的max,min曲線。或者有時候我們只關心Tmin,那麼我們只需要拉cHpmin和Dpsmax就好,cHpmax,Dpsmin最後會根據屬性價值和投放自由度反推就好。

2. 屬性池投放法

屬性池投放法是一種靈活的屬性投放方式,他一般很少用於整體的屬性投放,而是用在一些玩家可以自由選擇屬性的系統中。例如加點,裝備寶石裡的各種隨機屬性。該投放放法將一個系統投放的所有屬性看成是一個池子,不管投放什麼類型屬性,不管各個屬性投放多少,最後只要擠滿這個池子就行了。因此屬性投放法會引入以下幾個參數:容量池大小S,屬性權重Q,屬性量A,屬性範圍n,根據前面的設定,有:

其中k是一個修正係數,它的作用是在一些無限制的屬性池裡,玩家過於追求單一屬性導致該屬性突破設定上限。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希望完全自動生成屬性的系統,我們也只是用該公式規範投放是否平衡而已,我們可以定死屬性量和屬性範圍,讓系統投放既具備一定的自由度,也可控。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例如加點屬性就是。前面說過怎麼去關聯加點屬性和基礎屬性的關係,那麼具體一點加點屬性等於多少基礎屬性呢?用這條公式就可以解決。


最後說下屬性權重Q,它一般就是屬性效用,但是在設定權重的時候,要考慮屬性的適用情景。例如防禦這種屬性,假如它的效用是10,攻擊的效用也是10,但在玩家的心目中,攻擊的價值會比防禦高,為什麼呢?因為攻擊的適用情景範圍要大於防禦,很多時候PVE戰鬥,用不了多少防禦,但攻擊基本上是100%情景適用。這個時候,你就得考慮降低防禦的權重,但降低權重的同時,你得控制好投放上限。  通過上下限投放法和屬性池投放法,基本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系統的投放需求了。


3. 屬性規劃——系統維度

在確定了角色的整體屬性數值後,由於不會在一個單一系統投放所有的屬性,我們要在系統維度對屬性進行規劃。不同系統的投放比例可以根據該系統的在遊戲定位和有效性去設定。另外,不一定是所有屬性在每個系統都一致,一方面要看系統需求,一方面要看屬性定位。另外屬性劃分比例要留意閾值問題,特別是減法公式體系的項目。

一個屬性分配例子

如果你不想讓某個屬性的最大和最小值差異太大,可以在某些固化途徑中集中投放它(如裝備基礎屬性),在一些自由度高的途徑,如加點,寶石等減少它的投放。典型的例子就是防禦,看看《魔獸》和《暗黑3》是如何處理防禦的投放的。


4. 屬性規劃——用戶維度

在網路遊戲設計,我們需要將一部分屬性拿出來賣給玩家。那麼,假如我們拿了30%的屬性(這個比例要看遊戲定位)出來,該如何規劃這些屬性呢?應該從哪個系統拿出這屬性,而這些屬性又該賣多少錢?這些問題從來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來自於項目和市場本身的需求。數值同學需要理解這些需求,並根據需求劃分屬性。同樣地,這個維度的屬性規劃也要注意閾值問題,特別是減法公式體系。

在遊戲中,玩家花錢是自由意願的,怎麼能保證各種R就能追求到對應比例的屬性呢?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屬性規劃的問題了:性價比曲線的管理。


5. 性價比曲線管理

屬性投放的性價比曲線實質就是屬性價值和追求難度(可以理解為錢或者時間)的比值變化曲線,為了讓玩家跳坑,所有屬性追求難度一開始都是玩家可接受的程度,然後我們會把這個難度提高,對應就是性價比越低。那麼從曲線本身設計的分析,我們就需要關注3點:起點,曲率變化,終點。


為了強化玩家對屬性價值的預期,我們會把所有系統的屬性性價比曲線趨向一個定值,但在到達這個定值之前,該曲線是可靈活設定的。例如在某個等級新解鎖了一個功能,為了讓玩家能跳坑,得為它設定一個有吸引力的性價比。 另外,結合前面的總量規劃,系統的屬性投放就會形成不同的定位:如低總量高性價比(大眾型消費),高總量高性價比(門檻較高的中R型消費)等等,曲線的曲率平坦或陡峭,也會影響該系統的屬性投放個性。

全文完,謝謝大家捧場。

相關焦點

  • 戰鬥數值中的極限值運用:戰鬥屬性的搭建與平衡
    極限值是什麼?
  • 遊戲的戰鬥體驗設計中,數值策劃做了什麼?
    本文作者將分享自己在遊戲戰鬥數值方面的經驗和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文 | Alice騰訊互動娛樂 遊戲策劃說起遊戲數值策劃,我們印象往往是要面對一堆數據的工作,那這些數據對遊戲的設計都有哪些影響,本文希望可以解決這樣的疑惑,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數值在遊戲戰鬥設計中的工作有些了解。在遊戲中,戰鬥的含義被延伸。
  • 《暗黑2》經典數值公式分析總結(二)
    要知道升1級有4點一級屬性自由分配。其次格擋體驗的核心數值部分設定在了盾牌上,那麼在身上這塊盾牌數據前期不是特別強力的情況下,想達到比較高的一個實戰格擋率,每級的4點一級屬性至少一半要投入在敏捷上,這一點也非常容易理解,敏捷設定的初衷就是跟格擋率掛鈎了的。至於這個15,屬於前期比較重要的一個修正係數。最前期等級只有幾級,不把玩家這個二三十左右的敏捷大量降低一下,就會頻繁的叮叮叮啦。
  • 【數值講堂】遊戲設計中經典的計算公式
    Edps:effective damage per second有效輸出  Edps受自身的攻擊力、命中值、暴擊率、暴擊效果、穿刺、急速、等級加成、各種屬性攻等等數值影響。  則在在兩個人之間的勝負結果,始終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所謂的符文、天賦、裝備等等各種系統,歸根結底都是對人物數值的影響,本質上並無任何區別,每新增一個系統,不過是把每個屬性的數值成長上限放高而已。所有以上沒有哪個系統是必要存在的,今天可以做成符文系統,明天還可以換成後宮加成系統,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 《皇室戰爭》卡牌數值研究:數值平衡與戰力分析
    關於遊戲的框架設計、經濟系統、玩法,等等都有研究和討論之聲。本文是針對關於「皇室戰爭的卡牌數值是如何設定的?」問題的相關回答,當然還有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的,可以參見:《皇室戰爭》經濟學分析:免費用戶的獲取、沉澱、過濾與付費轉化。正文我剛到A6(0氪。
  • 《英雄無敵3》的數值研究:兵種篇
    英雄無敵3(H3)是一款非常經典的SLG遊戲,相信絕大多數80後玩家都玩過,如今對其數值系統做一個研究和回顧,分為兵種篇和英雄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素材和新的思路。H3裡面的速度其實表示的兩個數值:輪到行動的次序(H3後面版本將其分開獨立稱之為主動值)、移動的格數。行動次序是個很重要的屬性,因為英雄的魔法是需要輪到自己生物行動才可以釋放,先手魔法是可以影響整個戰局的。
  • 《怪物獵人:世界》全新16人模式 獲得武器屬性數值全隨機
    全新的「圍攻」模式裡,各個小組分別進入遊戲,對同一隻爛輝龍進行調查,通過收集痕跡破壞部位推進任務進度,在此任務中玩家將獲得「鑑定武器」,這種武器的屬性、數值、種類完全隨機,更是給刷刷刷做好了鋪墊。主要內容追加、更改:▲ 於開始選單>選項>Interface追加更改「顯示文字的大小」設定,能放大各介面的文字。▲ 於更新Ver.2.00追加之「字幕大小」選項的位置,將從遊戲內的選項移至標題選單。  「管理調查任務」追加排序功能。  「確認‧出售道具」追加一次過出售所有換金道具的功能。
  • 契合文明屬性《戰爭與文明》八大文明設定剖析
    作為一款融合了戰爭策略與歷史文化背景的策略養成遊戲,《戰爭與文明》從八大文明以及特色兵種設定出發,以遊戲設定的形式,詮釋了戰爭與文明間的關係。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點在遊戲內外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增加市民數與傭兵營數目上限」的特徵,使得華夏文明無論在遊戲前期還是遊戲後期,都有著其他文明的發展速度;「在城鎮中心獲得額外的衛兵獎勵」,則為華夏文明在發展過程當中提供了強有力的軍事保障。知名度極高,脫胎於三國時期蜀國特殊兵種的諸葛弩兵,更是以兩倍於其他遠程單位射擊速度的特效,成為華夏文明的代表單位。
  • 日本F3C選手遙控器設定分享(二)
    特別感謝:雙葉電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前段時間,我們通過雙葉北京拿到了日本選手澤村(Sawamura )先生的F3C飛機的遙控器設定參數這個功能的設定可以避免在切換不同的飛行模式時,由於油門量或舵機動作角度位置的突然變化,以及通道之間動作時間的不同步等所導致的機身晃動。每一個通道都可以設置。如果切換的條件被設定延時,其相應的功能將會在設定的延時時間後才發生變化。
  • 長文乾貨:文件和目錄屬性相關 Linux 命令詳解,收藏~
    可分享的:可以分享給其他系統掛載使用的目錄,所以包括執行文件與用戶的郵件等數據, 是能夠分享給網絡上其他主機掛載用的目錄;2. 不可分享的:自己機器上面運作的裝置文件或者是與程序有關的socket文件等, 由於僅與自身機器有關,所以當然就不適合分享給其他主機了。3.
  • 火了5年的塔防遊戲——《皇家守衛軍》關卡分析
    這在已經讓玩家爛熟於心,那麼如何能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給予玩家更多的引導以及新奇的體驗呢?首先是行進路線的設定。KR中怪物行進的路線雖然是固定的,但卻不是唯一的。遊戲中通常是兩到三個方向出兵,而終點的設計也有多個。這擴大了遊戲的防守範圍,增加了遊戲的難度,同時豐富了遊戲內容。其次是天賦系統及英雄等級。
  • 【乾貨】66個CASS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快捷鍵大全!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遇到大量的的相關問題,我們在日常使用也會遇到問題,所有這裡整理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日常使用的問題與解答。常見問題與解答1、CASS裡有時文字為空心的是為什麼?答:有時候,參數fill被設為off,填充被關閉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或者選擇了圖形裡帶了空心字體。
  • 微衝擊打標機機械調整及工藝參數設定
    文件的速度選項如果激活該選項,「文件 – 屬性」菜單中選擇的速度將作為塊。如果該選項激活,就不能在屏幕上修改這些值。要個性化塊中的速度,按回車撤銷該選項。默認時該選項為激活。文件速度選擇:見:「文件屬性」F12 2.
  • 【乾貨】崩壞3戰鬥系統全解析,從此再無藍瘦香菇的萌新了……
    雖說《崩壞3》是一款手機遊戲,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出場攻擊、必殺技、QTE攻擊、分支攻擊……這些名目繁多的設定容易讓艦長藍瘦香菇,而這也是本次的重點解讀內容。滿滿的乾貨,多字多圖文末有視頻…… 【戰鬥界面】        遊戲採用虛擬搖杆輔以按鍵的全觸摸式手動操作,並分為左側的搖杆區域及右側的按鍵區及上方的情報區,具體作用及對應Wee手柄按鍵如下:(以下配置是官方默認按鍵,手柄君認為已足夠,不過就是更換人物出場時用方向鍵不太順手,大家可以自行調配到LB
  • 類Kingdom Rush塔防遊戲數值設計:玩法概述和基礎戰鬥模型
    其塗鴉的風格、獨特的英雄和士兵系統、較為龐大的戰鬥場面,在塔防遊戲中獨樹一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裡,基於Kingdom Rush的核心玩法,推擬出遊戲所需的核心戰鬥數值(包括戰鬥內成長數值)。首先,需要明確遊戲的玩法。遊戲大概的戰鬥場景如下
  • 【分享】遊戲《Minecraft》我的世界內購分享
    今日分享《Minecraft》我的世界
  • 回顧經典,《英雄無敵3》兵種數值研究
    玩過H3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總的來說每個種族的實力還是比較平衡的,l  軍隊構成:每個種族1-7個等級的兵種,各個兵種定位在各自的職能框架內,在這個框架中,每種職能由獨立的一個或幾個兵種承擔。l  兵種的面板屬性:新手玩家首次接觸到的,可以很直觀地查看,稍微看一下就能大致了解其優劣的屬性。
  • 【遊戲分析】新版《刀塔傳奇》分析首發
    2.時間的限制和高防禦的防守陣容導致了高段位易守難攻,對高端玩家的遊戲體驗會大打折扣.  3.對普通玩家(非R、小R)排名競爭意識刺激較弱。  建議:  1.在版本更新中,小幅度降低英雄防禦屬性並提高英雄攻擊屬性.
  • STM32大神筆記,超詳細單片機學習匯總資料(乾貨分享4)
    4、加速度計測得的加速度的方向和設備設定的坐標系是相反的,因為原理表明在測量力的時候採用的是非慣性系參考系,而我們高中時代研究的坐標系是慣性系參考系,前者在物體進行運動產生加速度時,假想一個與速度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物體上,這個力就是慣性力;後者我們說不存在慣性力,只說存在慣性,因為在慣性坐標系中,我們研究的是物體,而非坐標系(即假定坐標系相對地球靜止),當我們把坐標系也考慮在內時,當坐標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