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紀行:集中營與平庸之惡

2021-02-23 天涯觀察

據二戰後德國司法部統計,納粹在佔領國共建造了1200個集中營。納粹集中營雖功能不一,共同點卻是一致:反人類。它們之中最讓人詛咒的是「死亡營」,顧名思義的殺人場所——集體屠殺後毀屍滅跡之地。波蘭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超過300萬猶太居民,是納粹集中營的首選地點。

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科學家貢獻了什麼?

馬伊達內克集中營(Majdanek Concentration Camp)位于波蘭東南部盧布林市(Lublin)郊區。這個公然建在大城市的集中營,從建成到被蘇聯紅軍攻陷的36個月內,它究竟奪去了36萬,還是7.8萬人的生命,研究者至今無定論。無論如何,從來沒有學者質疑,1943年11月3日這一天,就這一天,黨衛軍在此槍殺了18400名猶太人。

一個雨濛濛的下午,我們驅車到達馬伊達內克集中營舊址。那天不是公眾開放日,走進空蕩蕩的集中營舊址,除了遠遠有4個飄忽的人影,環顧四周只有我們2個活人。

  

風雨中,基本保留原貌的集中營舊址格外陰森恐怖。走進用黑色木板偽裝成平房的鋼筋水泥毒氣室,穿堂風的嘶嘶聲夾著木板在風中的嘎嘎響,似有無數冤魂在呻吟。毒氣室牆壁上,齊克隆-B留下的一片片「普魯士藍」,讓人毛骨悚然。

齊克隆-B是弗裡茨·哈伯博士(Fritz Haber,1868 –1934)領導的團隊,在1922年研製成功並獲得專利的殺蟲劑。猶太博士哈伯絕不會想到,這種殺蟲劑在問世20年後,因其「廉價且高效」,被納粹相中。在實施「對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中,納粹黨衛軍用它毒殺了至少200萬猶太人。

哈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上世紀初,哈伯發明了合成氨生產工藝。從此,人類得以用工業方法大量生產氮肥。得益於這種廉價的化學肥料,全球穀物產量突飛猛進,無數飢腸轆轆的人得以果腹,歐洲人口開始爆炸性增長。因為取之不盡的空氣是哈伯法合成氨的原料之一,哈伯這項發明被譽為「從空氣獲取麵包」的魔法。哈伯也因此榮獲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而那個在醫院療傷的奧地利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也開始「思考解決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間」問題了。

  

與當年無數歐洲猶太人一樣,哈伯努力融入歐洲主流社會,全心全意當一個德國好公民。一戰時期,哈伯「以極大的愛國熱情」,不顧他心愛的妻子、德國第一位女化學博士、美麗且氣質高雅的克拉拉·伊梅瓦爾(Clara Immerwahr)以死相諫,領導德國的威廉研究所開發軍用毒氣。他的天才再次有驚人的成果:1915年,他領導的團隊設計出實戰用的毒氣、全套毒氣戰裝備和戰法,幫助德軍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為此,德皇威廉親授猶太人哈伯上尉軍銜——那是授予服務於戰爭的德國科學家可獲的最高軍銜。

儘管對德國有「傑出貢獻」——善的貢獻也好,惡的貢獻也罷;儘管早已放棄猶太教而皈依基督教,都改變不了哈伯的猶太血統和猶太命運。1933年,哈伯如常到威廉研究所上班時,一個地位低下的日耳曼搬運工攔住了他,冰冷冷地說:猶太鬼不準入內。可憐的大科學家哈伯博士自此陷入絕望。次年,他死於心梗。

  

也許哈伯死於1934年是一種解脫。否則,誰知道他會不會與他的親人一樣,被推進毒氣室,吸入他的傑作——殺蟲劑齊克隆-B後,痛苦掙扎地死去?

哈伯終其一生努力融入歐洲主流社會,可是結果如何呢?他的科學成就,造福了數以百萬計的人,也奪去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哈伯博士,在科學素養、科研能力方面,同時代的科學家沒幾個可望其項背,然而在基本的做人道德方面他平庸之至,平庸到可以「國家讓我幹啥就幹啥」的地步,平庸到全心全意地助紂為虐。

  

對他的一生,愛因斯坦說:「哈伯對德國一廂情願的愛,折射出德國猶太人的悲哀」。


在馬伊達內克集中營舊址、黨衛軍在一天之內槍殺18400名猶太人的地方,有一個高數米,直徑超過30米,上面一個蘑菇狀圓頂遮蓋的骨灰山。站在這座令人不寒而慄的骨灰山前,我想,無論馬伊達內克集中營的猶太殉難者究竟是36萬,還是7.8萬,他們中的大部分,是被納粹用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猶太人弗裡茨·哈伯博士團隊的科研成果——齊克隆-B殺死的,難道這是一個民族的宿命?



骨灰山,清晰可見的人類碎骨。


空蕩蕩的毒氣室,外頭灌進來的晚春寒風分外刺骨。毒氣室因為大量使用齊克隆-B,牆上留下片片「普魯士藍」。昏暗的燈光下,這藍色,藍得分外噁心。


哈伯先生,您的在天之靈,看到了這些「普魯士藍」了嗎?


德國第一位女化學博士、美麗且氣質高雅的克拉拉·伊梅瓦爾(Clara Immerwahr)。她以死相諫,力勸哈伯不要開發戰爭用的毒氣。這幅照片掛在克拉拉博士的母校Wroclaw大學(原名Breslau大學)校園內。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德國工程師啊,你們都幹了些什麼?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也許是最廣為人知的納粹集中營了。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是貨真價實的死亡營。絕大多數猶太囚徒在營內生存時間只有十幾分鐘:一進集中營他們就被直接送入毒氣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SCO)給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下的定論是:「歷史調查顯示,有15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此被餓死、慘遭嚴刑拷打和殺戮。奧斯維辛是20世紀人類對其同類進行殘酷虐殺的見證。」以人類惡行之典範進入UNISCO世界遺產名錄,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是否唯一我不知道,但我絕對肯定它會遺臭萬年。

去年底,我聽過一位以色列專家關於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的講座。那是一個小範圍、高等級的講座。專家的講座結束後,有30分鐘的聽眾提問時間。令我震驚的是,居然有不止一位學歷史的,用貌似「很技術性」實則極小兒科的水準,質疑在這個人神共憤的集中營裡發生的事情。震驚之餘,我也可憐他們:他們做學生時讀的和當先生時用的教科書,究竟有幾句真話?


我走進用上世紀40年代頂級工程技術修建的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舊址時,我咬緊牙關,不斷提醒自己,想知道何謂喪心病狂,就必須瞪大眼睛看個明白。

納粹的大屠殺(Holocaust)有奪命和毀屍2個內容。欲高效率完成之,技術裝備和技術手段不可或缺。對前者,納粹在德國工業體系的幫助下,搞了一整套完備的「配送系統」、建了毒氣室、選用了只需幾分鐘即可致命的齊克隆-B;對後者,納粹也找到了「解決方案」。

J.A. Topf and Sons是1878年成立的一家德國工程公司。1920年代,公司由老Topf 先生的2個兒子Ernst-Wolfang和Ludwig經營。


為配合德國政府推行火葬,J.A. Topf and Sons公司總工程師,技術天才Kurt Prüfer,以「為了保持死者尊嚴,焚屍之明火不得接觸遺體」為原則,設計出新式燃煤焚屍爐。Kurt Prüfer的焚屍爐是一種改良型馬弗爐,運行時無煙、無味,煤渣與骨灰絕對隔離。


Topf焚屍爐可靠耐用,30分鐘就可以把一具人類屍體燒成一副骨架,而且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技術上說,這鬼東西是一個優良產品。

在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實施不久,首先是離公司20餘公裡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的黨衛軍軍官找上門,要求J.A. Topf and Sons提供焚屍爐。與當年無數德國中小型企業一樣,J.A. Topf and Sons公司樂得用自己的技術訣竅和產品,助紂為虐。作為黨衛軍的優質焚屍爐供應商,它的客戶包括奧斯威辛-比克瑙、布痕瓦爾德、貝烏熱茨和達豪等惡名遠揚的死亡集中營。僅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就用了46臺Topf焚屍爐(這個死亡營總共有52臺焚屍爐)。


46臺Topf焚屍爐,黨衛軍買那麼多爐子可不是做擺設的。別小看了這46臺爐子。1臺Topf焚屍爐每24小時可以燒掉48具從毒氣室拉出來的屍體,以一年300個工作日計,1臺這鬼東西1年可以燒掉1.44萬具屍體!配合其它德國公司提供的骨殖粉碎篩分設備,奧斯威辛-比克瑙每天可以把6000人化為灰燼。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夜以繼日地運作了接近4年,46臺Topf焚屍爐能燒掉多少遇難者屍體,小學生都能輕易算出來!那些質疑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大屠殺的傢伙,要麼腦瓜進水,要麼小學算術沒過關,要麼別有用心。

Ernst-Wolfang和Ludwig兄弟並非狂熱的納粹分子。他們也清楚與納粹做生意沒暴利——賣這高技術產品給黨衛軍的收入,只佔公司營業額2%,而且那些不可一世的黨衛軍總是拖欠貨款。作為行業翹楚,他們也不會不明白,那些陰森森的集中營為何要那麼多焚屍爐。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按時保質地交貨、交貨、交貨!他們的總工程師Kurt Prüfer還親自帶隊到集中營保養產品、按黨衛軍要求改進設計,直到自己的祖國被盟軍炸成廢墟。

戰後,兩兄弟中的Ludwig留下聲稱自己無罪的遺書自殺、Ernst-Wolfang則在美軍佔領區躲躲藏藏,堅稱自己為第三帝國提供焚屍爐及其維護保養,不過是「做生意」。最終美國佔領軍放過了他。獲得自由後這傢伙重操舊業,成立了新的焚屍爐製造公司,直到1963年破產。至於那位技術天才Kurt Prüfer雖逃過了美軍的審查,卻被蘇聯人逮住並判了25年徒刑。當然,沒有人可以在蘇聯監獄呆25年,7年後他就一命嗚呼了。

  

無論是Ernst-Wolfang和Ludwig兄弟,還是大工程師Kurt Prüfer,雖然手未沾血,不過在他們的墓碑上刻上血紅的「平庸之惡」四個字,絕不冤枉。

站在昏暗的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焚屍間舊址,面對成排的Topf焚屍爐,學理工的我,連發抖都不敢。一個神經正常的技術人員,怎麼能在這種地方保養、維修這群焚屍怪獸?也許當年它們根本沒什麼可維修的,看看眼前這些歷經70餘年歲月卻是尊容未損的焚屍怪獸,它們似乎還在竊喜自己的金剛不壞身,是世界最優秀的德國工程師造就的。

世界最優秀的工程師——德國工程師,你們在納粹時代,都幹了些什麼啊?!

施圖特霍夫集中營。誰是閃閃發亮的螺絲釘

波蘭名城格但斯克東面約30餘公裡、美麗的維斯圖拉潟湖(Vislinskiy Zaliv)西端的幽幽密林中,有個小村。這村子原名施圖特霍夫(Stutthof),如果沒有那場慘絕人寰的二戰,它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東普魯士小村,也不會改為現在的名字Sztutowo。

1939年9月2日,納粹黨衛軍在這裡開建德國境外的第一個集中營——施圖特霍夫集中營(Stutthof Concentration Camp)。這個死亡營佔地1.2平方公裡,有40個「分營」,其中最大的是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老營」。


波羅的海之濱的Sztutowo,草木茵茵、天空碧藍如洗。豔陽之下,施圖特霍夫集中營「老營」並不寬大的木門,黑黝黝地更顯出線條簡潔。到1945年5月9日被蘇聯紅軍攻佔為止,從這扇貌似平淡無奇的木門登記進入「老營」的11萬囚徒中,有6.5萬人就地化作縷縷冤魂,其餘被轉送其它集中營的囚徒,結局不外屍骨無存。

  

施圖特霍夫集中營舊址,是我在波蘭看過的第四個集中營舊址。一周之內驅車數千裡,一次又一次踏入冤魂不散之地,一次又一次看到為了效率只燒「裸屍」而留下堆積如山的遇難者衣服、鞋帽、隨身物品,我不知道該怎麼描敘自己的心情,如果此時還有什麼「心情」可言的話。

  

誰要為這一切負責?這是一個似乎早有答案,又似乎爭議不斷的問題。

施圖特霍夫集中營有295個女性看守。那是一群德意志姑娘,絕大多數年方二八。戰後,這群容貌完全符合「十八無醜女」規律的女子,竟然有34個,超過10%,因「反人類罪」獲刑,其中5個被判絞刑並當眾執行。這5個女子中,最有「名氣」的是專事挑選婦女兒童入毒氣室的Elisabeth Becker(她21歲開始幹這活的,問吊時23歲)和Jenny-Wanda Barkmann(她也是21歲開始幹這活的,問吊時24歲)。

  

在特別法庭受審時,24歲的Jenny-Wanda Barkmann居然嘻嘻哈哈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被判死刑後,她淡淡地說:「人生確實愉悅,而愉悅總是短暫」。也許她發表這「名言」本身,是對阿倫特「平庸之惡」之說一個極佳的腳註。

波蘭人用所謂的「短墜落絞刑」處死施圖特霍夫集中營的5個青年女看守。所謂「短墜落絞刑」,是給犯人套上絞索,然後移開其站立物(椅子,踏板或車輛),犯人墜落,致使其頸骨在自己體重和絞索共同作用下斷裂,失去知覺後窒息而亡,故而痛苦較少。實施這種絞刑,犯人的墜落距離是有講究的:距離太短達不到致使頸骨斷裂的效果,距離太長導致重力加速度過大會把整個人頭扯下,計算這個距離是「技術活」。有別於用絞索把死刑犯拉離地面,使之在清醒狀態下窒息而死的處決方式,有人宣稱「短墜落絞刑」是一種「比較文明」的處決方式。諷刺的是,當初黨衛軍首領希姆萊「視察」槍殺猶太人,因「嫌場面過於血腥」而下令改用毒氣室,也是美其名曰「使用文明的處決方式」。

  

70年後的今天,對絞死施圖特霍夫集中營的黨衛軍頭目,敢非議者寡。然而對那群涉世未深的姑娘施以極刑一事,總有人要裝裝聖母,顯擺一下自己廉價的慈悲心。

  

是啊,那5個年輕貌美的德國姑娘,不過是殺人系統中一個不起眼的零件。用我們熟悉的術語,她們是黨---納粹黨的一顆螺絲釘,一顆黨把它擰到哪裡,就義無反顧地釘在那裡的一顆閃閃發亮的螺絲釘。有了這種「黨叫幹啥就幹啥」的螺絲釘,殺人系統就能高效運作。

人怎麼變成不會思考的螺絲釘的?問別人不如問自己。如果我們這些熟知「螺絲釘精神」的人不知道答案,我們不配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


施圖特霍夫集中營「老營」陳放的死難者鞋子。死難者是被迫光身進毒氣室的,這樣一是為了哄騙他們進去是「消毒」,二是可以大大提高焚屍效率,三是可以收集死難者的財物。

相關焦點

  • 《波斯語課》:人性的善與惡
    而就當集中營中的軍官在戶外聚會的時候,科赫問主角,周圍的樹該怎麼說,得到的回答卻也是「拉支」。科赫一瞬間意識到,面前的這個人,可能是在騙他。於是他辱罵,毆打了他。科赫原本隱藏起來那種「惡」在這一瞬間爆發出來。
  • 平庸的惡 | 制服下的權力加身
    觸及了極權社會和極端環境中的諸多重要議題,對「平庸之惡」的一次有力闡釋。       黑白影像,真實改編,二戰場景,讓該片有了天然肅殺之氣 。
  • 景凱旋:拒絕思考的世紀之惡
    這位美國記者由此得出結論,這是自由制度與不自由制度造成的價值觀之別。從一個習慣於凡事自主的美國人的角度看,這些普通德國人缺少的其實是公民意識和勇氣:「一種能夠使人既不被統治也不統治別人而是能夠自我統治的勇氣。」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價值觀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現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
  • 奧斯維辛集中營:俄羅斯解密解放集中營的檔案
    >俄羅斯獨立電視臺(NTV)報導稱,在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前夕,俄羅斯情報機構解密了解放波蘭境內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絕無僅有的資料。基本上這些資料是看守的審訊記錄:他們講述了死亡集中營的囚犯們不得不忍受的恐怖狀況。文件中記錄了毒氣室的結構圖,並詳細描述了囚犯是如何被對待的事實。其中,還記錄了有關被德國黨衛隊逮捕的士兵和軍官的資料。被逮捕的人中也包括波蘭公民。作為重要案例,電視臺翻閱了曾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守的波蘭人阿爾夫雷德·斯科日普克的案卷。
  • 一半是母親,一半是兇手: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
    1964年,「納粹獵人」西蒙·維森塔爾發現她的蹤跡,通報給媒體。她被引渡回德國,被判終身監禁。1996年,因健康原因被釋放,1999年病亡。在紐倫堡審判中,證明她為毒氣室選擇囚犯,犯下了謀殺罪。1945/12/13日,她被執行絞刑。
  • 「兩個祖國」間掙扎:日裔美國人的集中營血淚史
    位于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見證「納粹大屠殺」黑暗歷史的重要文化遺產。今年1月27日是奧斯威辛解放74周年,許多集中營的文物和建築,維護狀態卻逐年持續惡化。    奧斯威辛集中營位于波蘭南方大城——克拉科夫——的鄰近郊區,是納粹德國建立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集中營與滅絕營。
  • [8.5][納粹][德國][集中營][波斯語課][BD中字]
    二戰期間,猶太人小卷在集中營謊稱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國軍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語
  • 納粹集中營之人皮燈罩之謎
    傳說中,在惡名昭著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倖存者宣稱納粹用人皮做燈罩,這無疑是納粹暴行的象徵。然而,在這件關鍵證據被呈上法庭之前,它卻不翼而飛。時隔六十年後,卡特裡娜颶風帶來的洪水退卻後,一盞外形可疑的燈罩卻「重現江湖」。這會不會是那個失蹤了的布痕瓦爾德人皮燈罩呢?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希望是嗎?
  • 波蘭真相:戰爭、邪教和世紀懸案
    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德軍迅速佔領羅曼·波蘭斯基的故鄉——克拉科夫,並下令驅逐當地波蘭人,以供德國人居住。也就是在那時,波蘭斯基的家人被相繼抓入集中營,母親死於有著「死亡工廠」之稱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位于波蘭南方的小城奧斯威辛,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 《古拉格》一部蘇聯集中營的歷史
    對此我的意思是,這是一部蘇聯集中營的歷史:它們起源於布爾什維克革命,它們發展成為蘇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史達林死亡之後被解散。這也是一本關於古拉格遺產的書:毫無疑問,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蘇聯政治犯和刑事犯勞改營裡所發現的制度和程式,是直接從產生於較早時期的那些制度和程式演變而來的,因此我認為,它們應當歸入同一本書。
  • 胸大者死 | 奧斯維辛集中營「貪淫好色」的變態女殺手
    他們並不是死於戰場,而是被殘忍地殺害於遍布世界各地的「死亡集中營」。二戰爆發後,門格爾作為一名黨衛軍軍醫,參加了對波蘭、法國和蘇聯的侵略戰爭。1943年5月,他志願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服役。據估計,從1943年到1945年,經門格爾之手就有38萬人死於非命。但這個血債纍纍的門格爾在大戰結束後,卻奇蹟般地逃脫了正義的制裁,逍遙法外。
  • 二戰波蘭抵抗運動武裝簡介(2)——國家武裝部隊(NSZ)
    國家武裝部隊的蜥蜴臂章 一些國家軍的地方分支、特別是北馬佐維亞和比亞韋斯託克的地方部隊也加入了國家武裝部隊,後者的首任總指揮塔德烏斯·庫西烏斯(1881-1944,代號「菲澤爾」、「莫斯基」、「熱戈塔」)上校就曾是國家軍的一名指揮官。
  • 奧斯維辛集中營,好大一座「死亡工廠」,5年內100多萬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畫面太辣眼睛
    7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1月27日,前蘇聯紅軍解放了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2005年聯合國指定,每年的1月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我們先來看一段老梁解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視頻。德國納粹組織喜歡建各種各樣的集中營,其中奧斯維辛集中營面積最大,關押人數最多,屠殺人數也驚人,所以被稱為「死亡工廠」。
  • 臺北內湖集中營
    特向大家介紹一些真實的集中營情況。以糾正那些不實的報導。    49年10月金門戰役失利後,被俘人員中,凡年輕一些的人員又沒受傷的,就地補入當地國民黨軍中,而大部分則用登陸艇分批運至臺灣(大都是傷員)。據說,分別關押在十個地方。而在戰場上被指認出是排以上幹部則被關押在內湖集中營。而該營對外掛牌為「內湖軍官新生營」。
  • 凡人之惡#X34
    凡人之惡#X34凡人能做多大的惡?
  • 黨衛軍骷髏總隊 集中營屠夫
    1933年,SS大校西奧多-艾克被希姆萊指派為達豪集中營的指揮官。 他這時向希姆萊提出了一個提議:由他成立一個大隊,全面包攬帝國所有集中營的事務。希姆萊點頭同意了。1934年,由於在「長刀之夜」行動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艾克被提升為SS少將,並為他設立「集中營總督」這一職務。這更加提升了他的權利和在SS內的地位。
  • 瓜分波蘭,擊倒了歐洲格局的多米諾骨牌
    沙皇俄國、德國、奧匈帝國均宣布會在戰爭結束後,讓波蘭重新統一。而在四年後,波蘭共和國的臨時政府的確得以建立。其實,上述三大帝國有關波蘭復國的承諾,在當時是毫不可信的。在歷史上,三大帝國有過「前科」。18世紀後期,具體是在1772年到1795年,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每一次都給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搶奪波蘭的領土都是為了自衛外加保障波蘭人民的利益。
  • 陳年古劍,舊日餘暉——維寇惡嬰測評
    ——維寇惡嬰!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武器的面板,那麼既然是一把集團武器,那麼不妨我們拿來和普通惡嬰對比一下:(左為集團惡嬰,右為普通惡嬰)從圖中可以看出,儘管集團惡嬰在填裝速度上略微的慢於普通惡嬰如果一個多單片霰彈槍的觸發率能夠到達100(例如亡魂川普炮),那麼它的每一發彈片都會獨立計算一次腐蝕,這也就是為什麼100觸發的霰彈槍剝皮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2.
  • 波蘭特種部隊之JWF
    上期介紹了波蘭特種部隊的JWK,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個特種作戰單位:
  • 波蘭騎兵刀砍德國坦克?真相竟然是這樣 | 約克公爵
    1936年德國撕毀了凡爾賽協定,軍事力量在三年內從機槍都不許擁有的十萬之眾,變成了機械化、摩託化三軍種齊全的百萬大軍。1936年德國幹涉西班牙內戰,經過三年苦戰最終勝利,部隊得到了充分鍛鍊,也得到了西班牙和義大利兩個不大可靠的盟友。1936年德軍重返不可駐軍的萊茵蘭,對法國公然打臉並形成戰略威懾。1938德國與奧地利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