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戰 | 一輛豹式單挑美軍一個營,擊毀9輛謝爾曼和大批軍車

2021-02-23 講武堂

「巴克曼之角」,最著名豹式坦克王牌的神奇一戰

在後世的眾多軍迷們迷戀於虎式坦克的強大威力和輝煌戰績之時,卻常常忽略了一位著名的豹式坦克王牌,他就是黨衛軍第2「帝國」師的恩斯特·巴克曼(Ernst Barkmann),總戰績為至少擊毀82輛敵軍坦克和130輛其它軍用車輛。雖然這個成績在德軍裝甲王牌的榜單上排不進前10位,但他卻在戰爭中數次扮演了孤膽英雄的角色。

巴克曼1943年2月曾在東線指揮一輛3號坦克單車挑戰數門蘇軍反坦克炮;1944年12月阿登反擊戰期間又指揮一輛豹式坦克單騎闖關,鋌而走險地從美軍一個裝甲團的坦克車隊旁擦肩而過;而他最經典的戰例,則是1944年7月27日諾曼第戰役中的「巴克曼之角」(Barkmann’s Corner)——單車阻擊美軍一個營,擊毀9輛坦克和大批軍用車輛。

 

圖:關於諾曼第戰役中「巴克曼之角」的彩繪作品,由著名軍事歷史畫家大衛·彭特蘭創作。彭特蘭對巴克曼的這場經典阻擊戰十分感興趣,他繪製了至少4幅「巴克曼之角」的相關作品。

 

圖:恩斯特·巴克曼在二戰中的一張標準照,他出生於1919年。

1944年2月,「帝國」師被編入德軍西線裝甲集群,奔赴法國開展適應性訓練,以應對盟軍即將到來的登陸行動。巴克曼中士的車組也隨同大部隊來到了法國波爾多,他所在的第1營將之前的豹式D型坦克全部留在東普魯士,換裝了全新的豹式A型坦克。

 

圖:1944年5月,巴克曼在「帝國」師位於法國波爾多的駐地執勤時拍攝的一張照片。

6月6日,盟軍終於發動了預謀已久的攻勢,在諾曼第大舉登陸。元首大本營判斷盟軍還可能在法國南部登陸,「帝國」師在轉入高度戒備狀態後依舊留在原地待命,直到德軍意識到諾曼第才是盟軍的主攻方向後,該師才奉命向海峽地區開進,馳援諾曼第。由於途中受到盟軍戰機和遊擊隊的騷擾,全師主力直到7月初才抵達指定集結地。

7月7日,「帝國」師接到向美軍第3裝甲師發起反擊的命令,巴克曼車組在第二天即獲得在西線的第一個坦克擊毀戰果,幹掉了一輛謝爾曼。接下來的兩周多時間裡,巴克曼帶領他的424號豹式持續發威,至少又擊毀了8輛美軍坦克和大批車輛。

7月25日,「帝國」師裝甲團轉移到聖昂賓附近地區,德軍在該地的戰線嚴重缺乏連貫性,西線裝甲集群指揮部意圖利用該團的坦克在一些擲彈兵的支援下填補這一真空地帶。當美軍第7軍的運動軌跡顯示其將在馬裡尼區域向阿夫朗什方向獲得突破時,「帝國」師裝甲團再度奉命動身,去填補裝甲教導師防區內的一處漏洞。在經歷了盟軍前兩天的猛烈地毯式轟炸之後,裝甲教導師幾乎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圖:1944年夏季巴克曼在諾曼第所使用的424號豹式A型坦克彩繪四視圖。

儘管遭到敵人的不間斷空襲,「帝國」師裝甲團的行軍過程總體上還算順暢,裝甲團主力在26日抵達預定區域。然而在離開此前的陣地後不久,巴克曼的424號豹式坦克因汽化器故障在途中掉隊,脫離了他所在的第4連。維修人員急於進行就地搶修,但顧此失彼——為了儘快修好坦克,他們忽視了必要的防空掩護措施。上帝不會眷顧沒有做好準備的人,缺少防空偽裝的424號豹式隨後就遭到懲罰:4架盟軍P-47「雷電」式戰鬥轟炸機向它發起了攻擊。盟軍戰機的第一輪機槍掃射便砸進了敞開的發動機艙,將冷卻液管和機油冷卻器打壞,發動機也緊跟著起火,但很快被在場的德軍士兵撲滅。維修人員忙碌了整整一個晚上,在此期間美軍部隊已經推進到了距離這輛落單的豹式坦克不到2公裡的地方。

德軍維修人員的努力沒有白費,27日天剛一亮,424號豹式的發動機被重新啟動,巴克曼車組再次上路,動身前往他所屬的第4連的新陣地。連軍士長海因策上士和後勤總管科爾特也爬上坦克,搭著順風車以求儘快與連隊主力匯合。隨後,424號豹式來到離庫唐斯至聖洛的主幹道不遠處的勒洛雷村附近,在村莊外曲折的鄉村公路上他們遇到了一隊後撤的德軍步兵和訓練單位成員。

 

圖:巴克曼與他的全體車組成員的一張合影,所有人都外露出坦克,可見當時沒有處於交戰狀態,巴克曼站在車長指揮塔的位置。

「怎麼回事?」站在坦克上的科爾特問道。

「美軍坦克正在向庫唐斯方向前進!」其中一位高級士官這樣回答到,他並沒有停下腳步,只顧埋頭向後方趕路。

「簡直是開玩笑!」站在車長指揮塔中的巴克曼譏諷地回答,「美軍不可能已經到那兒了!」

「我們的坦克在那兒,」海因策插嘴道,「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小心些。科爾特,你跟我一起去前面偵察一下。」

兩個人隨即下車,一直走到豹式坦克前方150米左右的地方。

儘管有發動機的噪音,但巴克曼仍可聽到遠處的戰鬥嘈雜聲和飛機的轟鳴聲。他看到海因策和科爾特消失在一個拐角處,過了一會兒又聽到衝鋒鎗和其它輕武器的聲音,同時這兩人再度出現在巴克曼的視野中,海因策的手臂和肩膀已經負傷。

「怎麼回事?」巴克曼大聲問。

「我們走到主幹道,碰到了美國佬。他們揮舞著紅十字旗讓我們投降,但是當我們往回跑時,他們朝我們開了槍。美軍坦克正沿著公路開往庫唐斯,一個坦克連開道,在它們後面是一支很長的車隊,總數至少有一個營的兵力。」

「和海因策呆在一起,科爾特!」然後巴克曼扭頭對駕駛員,「我們去十字路口看看。」

「小心,巴克曼!」科爾特還是不放心地叮囑道。

巴克曼告訴他的車組做好戰鬥準備,裝填手報告說機槍和主炮彈藥已經就緒,隨時可以開火。於是424號豹式緩緩向前移動,幸運的是道路的兩邊各有一堵牆,上面還攀附著一些爬山虎之類的植被,這為坦克提供了一個天然的隱蔽處。424號車到達了十字路口,在一棵高大的橡樹旁邊擺開了戰鬥姿態。

 

圖:巴克曼的豹式坦克藏身在法國鄉間的樹籬叢中。這張照片拍攝於1944年初夏的訓練期間,他本人將身體高高地伸出指揮塔,在實戰時可不敢這麼做。

美軍車隊就在前方,巴克曼讓他的車組時刻注意敵人動靜,嘴裡平靜地說到:「敵軍坦克正從左邊逼近,大約有15輛……離主幹道有200米……我們先打掉前面的2輛坦克。」

根據巴克曼的命令,炮手波根多夫瞄準了打頭陣的第一輛謝爾曼,第一發75毫米炮彈就掀翻了它的炮塔。接著他迅速將炮口轉向下一個目標,第二發炮彈從長長的70倍徑炮管中呼嘯而出,直接命中,第二輛謝爾曼也立即騰起沖天火焰。這樣,巴克曼車組只用兩炮便封鎖住了路口,堵住了美軍後續坦克的前進道路。

剩下的美軍坦克開始還擊,有一發炮彈躥進了424號豹式旁邊的樹籬,將其炸出一個一人大小的洞,美軍慌亂中甚至還使用了機槍,子彈打在豹式坦克車首傾斜裝甲上撞出連續不斷的「鐺鐺」聲。有一輛謝爾曼試圖撞開前面被擊毀的同伴,它的這一努力還未取得成效就被巴克曼的坦克一炮命中,炮塔被炸離座圈。其餘的美軍坦克見勢不妙紛紛掉頭,而那些處於坦克旁邊位置的車輛也開始陸續轉向,場面混亂不堪。借著這個機會,巴克曼的炮手又瞄中了一輛愚蠢地將車體側面暴露出來的謝爾曼,一擊致命。轉瞬之間,424號豹式就擊毀4輛謝爾曼,美軍顯然被這突然的一連串襲擊打昏了頭。

 

圖:又是一張關於「巴克曼之角」的彩繪作品,由著名軍事歷史畫家大衛·彭特蘭創作,圖中巴克曼的424號豹式在十字路口設伏,藉助橡樹的掩護伏擊美軍坦克和車隊。

巴克曼命令繼續射擊,75毫米炮彈呼嘯著一發接著一發飛出炮管,同軸機槍也連續射出幾輪長射。被擊中的美軍燃料車和彈藥車發生著劇烈的爆炸,變成燃燒的殘骸或碎片,裝甲運兵車、吉普車也紛紛中彈,很多物資連同車體零件被炸上了天。還有一輛美軍坦克被擊中起火,但它迅速後退逃出了豹式坦克的射界。十幾分鐘之後,道路上變得一片狼藉,煙霧瀰漫,四處都是著火的車輛。

突然,巴克曼發現有2輛謝爾曼坦克駛離了主幹道,試圖穿過田野向其靠近。他立即下達開火令:「穿甲彈……11點鐘方向……開火!」

一場坦克之間的對決立刻上演。424號車開了兩炮,走在前面的謝爾曼坦克中彈起火,然後停在一道田坎上動彈不得,車組乘員跳出艙門逃命。跟在它後面的那輛謝爾曼儘管兩次擊中豹式,但都沒能擊穿其傾斜的前裝甲。炮手波根多夫迅速以一發精準的穿甲彈擊中它的發動機艙,這輛謝爾曼同樣燃起大火,成為巴克曼車組當天擊毀的第6輛坦克。

此時,路口上空瀰漫著混雜了濃烈汽油味的火藥味,在煙霧的掩護下,其餘美軍車輛藉機撤退。巴克曼始終沒有放鬆,趁著煙霧稍微散去一些的間隙,他指揮車組繼續發威,在美軍綿長的車隊中繼續製造燃燒的鋼鐵殘骸。

 

圖:「巴克曼之角」伏擊戰的鳥瞰實地圖,其中黃×所在就是巴克曼設伏的位置,那是一處由鄉間小路穿過主幹道形成的十字路口。美軍當時就沿著這條標號為D972的主幹道由圖片右側向左推進,如果不是巴克曼阻擋,他們可以一直抵達勒洛雷村。

美軍的計劃是將車隊整體後撤,然後集中優勢坦克力量消滅這輛以「孤膽英雄」式角色阻擋美軍向庫唐斯推進的德國戰車,到目前為止這場戰鬥已經持續了一個小時。然而美軍的坦克陣容還沒重組完畢,P-47戰鬥轟炸機群已經再次轟鳴著超低空飛臨424號豹式的上方,巴克曼忍不住罵道:「這些揚基佬,地面上打不過就只會叫空中支援!」

炸彈接連不斷地從空中落下,在地面上炸出一個個巨大的彈坑。其中一枚炸彈落在了距離豹式坦克只有5米的地方炸開,將後者猛地掀往一邊。另一枚炸彈炸斷了那棵高大的橡樹,無數彈片猛烈地撞擊著坦克的車身,車體隨著爆炸的衝擊波不停地搖晃。

在這種恐怖的環境中,巴克曼始終保持著冷靜,他知道只要沒有火箭彈或重磅炸彈直接命中坦克,他的車組呆在豹式的裝甲車體內是安全的。在空襲的同時他沒有放棄攻擊美軍車隊,只要透過煙霧一看到美軍車輛,他就命令炮手射擊。P-47戰鬥轟炸機的攻擊仍在繼續,其機翼12.7毫米重機槍射出的子彈接二連三地打在424號豹式的車身上,發出「叮噹哐當」的撞擊聲,炸彈也還在不停落下,但是沒有一顆直接命中。

空襲持續的過程中,美軍坦克開始從側面向巴克曼逼近。這些謝爾曼一旦進入有效射程距離它們就立即向豹式射擊,其中兩發炮彈將豹式的車體擦傷,但依舊沒有能夠擊穿。巴克曼指揮炮塔快速轉動,將炮管對準這些新的威脅——炮手波根多夫連續射出兩炮,灌木叢後面升騰起的兩股巨大濃煙說明又有兩輛美軍坦克報銷,這是巴克曼車組當天所取得的第7和第8個坦克擊毀戰果。

 

圖:還是一張衛·彭特蘭創作的「巴克曼之角」彩繪作品,這張彩繪裡面巴克曼的424號豹式開出了隱蔽處,直接橫在主幹道中間向美軍射擊。

但是424號車也遭遇了這場戰鬥打響以來最大的危急,美軍坦克打來的一發炮彈擊中了車身,雖沒有貫穿,可是劇烈的震動導致戰鬥室內的通風系統停機,裝填手克雷勒在嗆人的煙氣中根本無法工作,他同時報告彈藥也即將告罄。這時又一發美軍炮彈飛來,擊中了主動輪,將履帶與主動輪的卡合處打得錯位,整條履帶隨時有脫落或斷掉的風險。

巴克曼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我應該棄車或投降嗎?」可是這個念頭轉瞬即逝,他沒有時間去過多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應對眼下的危機才是當務之急。

此前為了防止在戰鬥中丟失維修履帶所需的大錘,駕駛員海多恩將原本掛在車外的大錘放在了身後。當豹式被擊中時,大錘因車體的劇烈震蕩而掉落,直接砸到了海多恩的後背上,頓時讓他疼痛不已。劇痛和精神的高度緊張讓海多恩不知所措,他想打開駕駛室的艙門,卻發現車體前方的兩個艙門都已經因受損被卡住。精神有點錯亂的海多恩開始擔心最壞的情況——自己可能會被困在車裡,於是他猛地扯下耳機,開始擅自調轉車頭。

巴克曼起初根本不知道海多恩身上發生了什麼,但是向後轉動的坦克告訴他駕駛員出問題了。他朝海多恩大喊後見沒有反應,又朝無線電員大喊:「維爾克,讓他冷靜下來!他正把我們往路邊上帶,他必須回頭,把坦克正面對準敵人!」

就在維爾克拼命安慰海多恩的同時,幾發美軍炮彈又連續撞上了豹式坦克側面車體,幸運的是都沒有貫穿。巴克曼自己也試圖讓駕駛員海多恩冷靜下來,說道:「兄弟,別慌!慢慢撤退!」

直到這時海多恩才回過神來,恢復了專注度操縱著受損的坦克。在一條履帶錯位、主動輪受傷的情況下想把坦克安全開回去,需要駕駛員保持萬分的注意力。巴克曼車組一邊努力緩緩後退,一點繼續對開上來的美軍坦克進行射擊,在此過程中又擊毀一輛逼得最近的謝爾曼。剩下的美軍坦克也沒敢再往前衝,迅速向主幹道遠方撤去。

 

圖:現代軍事愛好者採用電腦上色的一張巴克曼座車彩圖,坦克車體前部艙門內探出頭的兩人就是駕駛員海多恩和無線電操作員維爾克。

最後424號豹式安全地返回了出發地,海因策和科爾特還在那裡等著他們,兩人揮舞著雙手向巴克曼打招呼。

科爾特欣喜地爬上坦克,馬上搶先說到:「我全都看到了,你擊毀了9輛美軍坦克,還有1輛被打著了火,我全都看到了!」

隨後,受損的424號豹式緩緩移動,來到小村勒納夫布爾的一座農舍旁。一到那裡,巴克曼等人立即用撬棍撬開了被卡住的艙門,解救出被困的海多恩和維爾克。正是因為他倆,巴克曼才沒有在剛才激戰正酣的困難時刻下令棄車,如果那樣的話兩人就只有留在車裡等死了。隨後,海因策上士因傷勢較重被送到了後方。

巴克曼車組在這個十字路口的瘋狂阻擊長時間地拖住了美軍前進的腳步,暫時阻止了美軍在該地區的穿插合圍行動,許多即將可能遭遇滅頂之災的德軍部隊得以藉機逃離被包圍的危險。這個路口此後被稱之為「巴克曼之角」,而這場戰鬥在德軍中被稱之為「巴克曼陷阱」(Barkmann falle)。

 

圖:美軍在「巴克曼之角」伏擊戰結束之後於D972主幹道所拍攝的照片,中間是一輛被擊毀的美軍M10坦克殲擊車。根據巴克曼戰後的說法,由於當時戰鬥非常激烈,距離也較遠,他無法辨別擊毀的謝爾曼坦克當中是否夾雜著一輛M10。

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巴克曼車組撤往庫唐斯,途中遇到2輛失去行走能力的豹式坦克,424號車交替拖著它們前進。這時美軍部隊再次進入庫唐斯,3輛美軍坦克企圖攔住巴克曼的去路。幸虧此前巴克曼命令將2輛受損豹式的彈藥轉移到了他的坦克裡,充足的炮彈使得424號車可以遊刃有餘地將這3隻攔路虎悉數消滅。交戰過程中,一輛受損的豹式又被反坦克炮擊中,巴克曼只得將它放棄。至此,巴克曼車組取得了當天的第10-12個坦克擊毀戰果。

424號豹式拖著剩下的一輛受損豹式往鎮子外面衝,美軍的戰鬥轟炸機再度蒞臨,可惜這次的美軍飛行員技術太差,無論是投彈還是掃射都沒有準頭,偏離太遠。巴克曼繼續向塞納河方向進發,去追趕他所在連隊的撤退腳步,在第二天又遭遇2輛美軍坦克。戰鬥依舊沒有懸念,424號車乾淨利落地幹掉了這2個敵人,讓巴克曼車組在兩天的戰鬥中擊毀敵軍坦克數量增加到14輛。

7月29日,424號豹式拖著受損同伴經一座軍用便橋駛過了塞納河,接著穿過一座小鎮。在鎮尾,2輛德軍坦克受到了當地居民鮮花和美酒的熱烈歡迎,原來他們以為這是美軍先頭部隊的坦克。就在巴克曼等人對法國居民的這次烏龍事件引出的尷尬感還沒有消失時,美軍戰機又出現了,這次攻擊造成裝填手克雷勒受輕傷,巴克曼的左小腿也挨了幾塊彈片。當天下午,他們終於來到德軍據守的小鎮朗格佛爾,受傷的兩人都得到治療,424號豹式則開進了維修站。

7月30日,美軍部隊抵達朗格佛爾,巴克曼帶著424號車再次拖著那輛受損的豹式坦克,第三次突破敵軍包圍。當天夜裡,巴克曼命令悄悄地跟在一支美軍車隊後面向阿夫朗什前進。8月1日早晨,油料告急的巴克曼下令放棄那輛已經牽引了5天的受損豹式坦克。之後424號車一度迷路,彈藥和油料也全部耗盡,巴克曼等人只得棄車徒步前往德軍戰線。

8月5日,巴克曼車組來到阿夫朗什,與「帝國」師裝甲團第4連主力會合。一到部隊,他們就見到了其他一些也是被迫徒步返回的戰友。科爾特等人比巴克曼更早回到部隊,他已經向連長匯報了424號車的戰鬥事跡。為此,巴克曼被推薦授予騎士十字勳章,這一要求在1944年8月27日獲得批准,9月5日這枚勳章掛上了他的領口。

 

圖:巴克曼在獲得騎士十字勳章之後與他的車組成員,以及另一個車組4名士兵的合影。左側5人是巴克曼車組,從左到右依次為駕駛員海多姆、裝填手克雷勒、炮手波根多夫、車長巴克曼和無線電員維爾克。作為一名坦克兵,巴克曼的身高超過6英尺(1米83)。

 

圖:巴克曼獲得騎士十字勳章後的一張標準照,上面有他的籤名。

巴克曼在8月31日晉升為黨衛軍上士,9月20日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古德裡安大將還特意向他發去了一封賀信,信中這樣寫道:「獲悉你於8月27日被元首授予一項高級英勇勳章(即騎士十字勳章),我非常高興,特向你致以最衷心的祝賀。祝你在未來萬事如意,願軍人之幸伴你終生!」

黨衛軍「帝國」師隨後逃離了法萊斯包圍圈,與黨衛軍第9「霍亨斯陶芬」裝甲師一道掩護其餘德軍部隊撤往西牆防線,巴克曼在這一系列的撤退行動中為其戰果簿上又增加了大量盟軍的各型車輛。

巴克曼在戰爭最後的半年裡參加了阿登反擊戰和德軍在匈牙利的多次行動,最終活著熬到德國投降。戰後他被英軍逮捕關押了2年多,獲釋後回家經營農場,並擔任基斯多夫鎮名譽鎮長長達18年之久。2009年6月27日,這位最偉大的豹式坦克王牌在家中平靜去世,享年90歲。

 

圖:老年的巴克曼(右)與「帝國」師的一名老戰友弗裡茨·朗甘克(Fritz Langanke,左)在一起。同年出生的兩人不僅都是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也同為著名的豹式坦克王牌。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德軍駕駛T-34對陣蘇軍的豹式?還擊毀69輛成為王牌
    ▲美軍繳獲使用的SdKfz 2半履帶摩託車俗稱「殘摩」唯一比較出名的就是英軍第六近衛旅參謀部曾繳獲使用過一輛豹式G型坦克取名為「▲一隊邱吉爾坦克後面跟著一輛敵我難分的豹式英國坦克兵們還真的可以安心作戰嗎?
  • 【狂怒】謝爾曼坦克的前世今生
    M4的衍生型螢火蟲坦克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謝爾曼坦克和克倫威爾坦克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螢火蟲最出色的一戰是魏特曼殞命之戰中,GORDON軍士在其他坦克及士兵支援下單車擊毀了3輛虎式(當時英軍只有一輛螢火蟲在戰場,其餘過遠無法及時支援,且只有螢火蟲有足夠火力擊中毀虎式。),是否擊殺魏特曼仍在爭議中,根據部分。
  • 豹式,才是扛起「帝國脊梁」的王者!光環卻被「老虎」們所掩蓋
    但是豹式坦克卻一直在延續著自己的「神話」:1943年9月13日,蘇軍70輛蘇聯T-34/76坦克圍毆德軍帝國裝甲師的7輛豹式。但戰鬥結果仍然讓蘇聯人大吃一驚,雙方鏖戰了20多分鐘,豹式坦克一共擊毀了28輛T-34/76坦克,而自己卻毫無損失。豹式坦克在隨後幾年的戰鬥中,可謂是越戰越勇!
  • 希特勒的「虎」式、「豹」式和「象」式坦克
    1942年秋季,這種坦克投入量產,命名為「虎Ⅰ」式(六號坦克)。「虎Ⅰ」配備一門威力巨大的88 毫米高射炮的改進型,加厚的裝甲也足以抵禦同時期蘇聯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是1943 年戰場上最致命的坦克。它能夠在1000 米外擊毀蘇聯的整個坦克編隊,面對後者在同距離上的還擊時能毫髮無傷。舉例來說,1943 年7 月5 至6 日兩天裡,第505 重裝甲營的兩個連總共擊毀111 輛蘇聯坦克,自身僅損失三輛。
  • 二戰英國的螢火蟲坦克,居然有虎王坦克的擊毀記錄,究竟是真是假
    ,但在歐洲西線戰場謝爾曼坦克就顯得火力和防護力十分不足了,當時不管是蘇聯的T34.85坦克還是德國豹式坦克在火力和防護力上都要比美軍謝爾曼更加優秀,謝爾曼坦克跟德軍4號坦克基本上是一個等級,但諾曼第戰役中英軍陣營出現的謝爾曼坦克卻與美軍的M4坦克出現了外形上不同,它們擁有比普通謝爾曼坦克更長的坦克炮管,並且在戰場上居然敢跟德軍豹式坦克正面交鋒。
  • 彩繪中的戰爭(21)- 豹式坦克的戰場初徵
    第一批接收新式坦克的是陸軍第51和第52裝甲營,前者於1943年1月由第9裝甲師第32裝甲團第2營改編,後者是同年3月由第11裝甲師第15裝甲團第2營改編而來。43年1月間,第32裝甲團2營由第九裝甲師抽離改稱(豹式)51裝甲營;同年三月間,第15裝甲團一營亦由第十一裝甲師抽離改稱(豹式)52營。
  • 豹2A4,又一輛薄皮大餡坦克漏了餡
    由於土耳其和希臘有世仇,尤其還因為賽普勒斯歸屬問題交過火,所以他們倆戒備對方更甚於華約的蘇聯人,有人評價土耳其和希臘軍隊甚至會在蘇軍來犯之前就火拼,這最讓美軍頭疼欲裂。而且還是歐洲和中近東地區擁有坦克最多的國家,比俄羅斯還要多。俄羅斯只有2500輛坦克,土耳其卻有超過4200輛主戰坦克,其中1300輛用於儲備,實際裝備2900輛,大多數以老式的德制豹1坦克和美制M-48A5/M-60型坦克為主。
  • 美軍與「虎」式坦克的一次交戰
    該營第1連與第319連共同對美軍發起反擊,第1連的「虎」式擊毀了4輛「謝爾曼」坦克。藍線指的是11月20日,美軍第747坦克營的進攻路線。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第301營在1944年11月20日發生了什麼。,根據施耐德在TIC I中的記錄:美軍對默爾岑豪森發動進攻,第301營第1連與第319連再次發起反擊,但後者損失較大,第1連的「虎」式擊毀了數輛盟軍坦克。由此可知,1944年11月19至20日之間,第301營被部署在默爾岑豪森地區,並與美軍發生了交戰。
  • 每周一戰 | 用榴彈炮平射,猛轟小日本的坦克是怎樣的感覺?——倍兒爽!
    在穆尼奧斯之戰中,美軍1門反坦克炮,甚至等到1輛日軍坦克距離炮口只有9米時才開火,簡直是用反坦克炮拼刺刀! 相比之下,美軍步兵對單兵反坦克武器則充滿疑慮。美軍第20步兵團曾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訓練「巴祖卡」式反坦克火箭筒與M9A1式反坦克槍榴彈的操作使用。
  • 中國坦克兵的超神一戰:一輛T-34擊毀5輛「巴頓」
    不過,現實比遊戲更為精彩,在朝鮮戰場上,一個來自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車組,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近乎不可能的挑戰——駕駛著T-34-85中型坦克,擊毀了5輛美軍M-46重型坦克!石硯洞北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是美軍插入志願軍陣地的一顆釘子,並且經過美軍苦心經營,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禦工事。為了打破美軍設立在北山的防禦,包括215號車在內的志願軍坦克四團二連二排3輛坦克,秘密潛入到石硯洞北山南側,清除炮火打擊之後敵人殘存的火力點,壓制和消滅高地上的敵人。
  • 二戰鐵甲雄風,美國謝爾曼坦克解密
    M-4謝爾曼坦克除了是美軍的主戰裝備外,美國還援助了22030輛給大英國協國家、蘇聯、中國、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等盟國軍隊使用,所以M-4坦克轉戰在全球各個戰場,其身影經常出現在媒體和公眾的視線中,世界知名度也由此而來。
  • 「巨人碰撞」的神話:「潘興」大戰「虎」式坦克的傳說與現實
    首輛遭擊毀的潘興坦克1945年初,20輛新的T26E3潘興重型坦克被派往歐洲戰場進行實戰測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以對抗德軍虎式和豹式坦克。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和第9裝甲師第67裝甲團各分配了10輛。1945年2月26日夜間9點,於德國西境科隆(Köln)以西30公裡的埃爾斯多夫(Elsdorf),美軍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序號30119848、暱稱「火球」(Fireball)的T26E3坦克遭德軍虎式坦克擊毀,為此系列坦克首輛遭擊毀者。當時該車由第2營F連抽調配屬該團約翰·威爾伯恩中校(John C.
  • 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一般指五號中型坦克。
  • 二戰叱吒風雲的饅頭坦克——謝爾曼坦克
    它第一個大顯威風的地方是北非戰場。當英軍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無可退的境地時,大約四百輛謝爾曼被火速補充至英國第八集團軍。在十字軍式坦克和英國瓦倫丁步兵坦克的配合下,經過五小時的炮火準備,謝爾曼坦克率先向油料、備件嚴重不足,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發動衝擊。經過十二天激戰,英軍大敗德意志非洲軍團。
  • 每周一戰 | 真正的地獄血戰,70%坦克手陣亡,一炮轟掉近百名日軍
    不久之後,衝入日軍陣地的突擊隊號被埋伏在一旁的日軍37毫米反坦克炮擊毀,使得紅一號灘上倖存的謝爾曼坦克數量降至2輛。  與此同時,在紅二號海灘方向上,C連二排的謝爾曼坦克正在一片地獄般的海灘上,掙扎著向前推進。在搶灘登陸的過程中,一輛來自二排的謝爾曼坦克不幸掉進了彈坑中,徹底失去了戰鬥力。而在登岸之後,另外一輛二排的謝爾曼坦克再一次陰差陽錯地掉進彈坑中,動彈不得。這之後,衝上紅二號灘的美軍步兵在倖存的兩輛謝爾曼坦克掩護下,對比託島上的日軍機場發動進攻。
  • 每周一戰 | 豹1坦克首次實戰:裝甲雖薄,但架不住運氣好
    負責保衛該安全區內至關重要的圖茲拉機場的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第2「北歐」營(NORDBAT 2),全營由1246名來自丹麥、挪威、瑞典的官兵組成,其中丹麥人佔多數,營長拉斯·繆勒中校(Lars Møller)也是丹麥人。第2「北歐」營下轄有一個丹麥豹1坦克連,裝備10輛豹1A5坦克,分為3個排,每排3輛坦克,剩餘1輛作為連部指揮車。
  • 4600碼外就能擊毀「黑豹」坦克: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小傳
    早在漫天黃沙的北非疆場,美軍裝甲兵就領會到了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驚人威力。當時美國陸軍裝備的M4「謝爾曼」等主力坦克,根本無法貫穿「虎」式的厚重裝甲,自己卻會被88MM炮如摧枯拉朽般地擊毀。▲正在冰天雪地中行軍的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它是名副其實的「虎豹殺手」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美軍裝甲部隊便立刻在對方「虎」式、「黑豹」式坦克的頑強反擊下碰得頭破血流。美軍前線部隊可謂怨聲載道,強烈呼籲為自己配備一款性能足夠先進的新銳戰車,能夠完成「屠虎驅豹」的艱巨任務。
  • 黑豹和虎王的 "剋星" 美國 M26 潘興坦克 | 科普知識
    潘興運抵安特衛普,第3裝甲師和第9裝甲師各領取了10輛,車組在一個月內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訓練。2月25日起,第3裝甲師和第9裝甲師的潘興投入戰鬥,在與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等坦克的交戰中各有勝負。        潘興的首個損失發生在2月26日,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F連一輛名為「火球(Fireball)」的T26E3重型坦克在把守埃爾斯多夫附近的路口時遭到一輛虎式重型坦克於100碼外的近距離伏擊。
  • 二戰美國戰車豪傑「M4謝爾曼坦克」!
    大英國協在歐洲戰區也廣泛地使用謝爾曼坦克來取代M3李坦克和其衍生車型,且在1944年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其他的坦克是於戰爭後期參戰的邱吉爾坦克和克倫威爾坦克。M4的衍生型螢火蟲式坦克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謝爾曼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螢火蟲式坦克最出色的一戰是米歇爾·魏特曼殞命之戰中出色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