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筆名:元首衛隊
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請關注本公眾號:諸神的黃昏研究會,未來將帶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T26潘興式坦克(T26 Pershing),是美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種投入實戰的坦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將、美國赴歐遠徵軍統帥約翰·潘興為名。其為T20系列坦克的最終發展型,本計劃取代M4謝爾曼,卻為漫長的開發和部署所累,最終僅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極少數的戰鬥。而其與死敵德軍虎式系列重型坦克的交鋒,亦在後世加上了許多傳說。
首輛遭擊毀的潘興坦克
1945年初,20輛新的T26E3潘興重型坦克被派往歐洲戰場進行實戰測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以對抗德軍虎式和豹式坦克。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和第9裝甲師第67裝甲團各分配了10輛。
在這20輛潘興中,有3輛在交戰中被擊毀,其中兩輛都是第3裝甲師的。
1945年2月26日夜間9點,於德國西境科隆(Köln)以西30公裡的埃爾斯多夫(Elsdorf),美軍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序號30119848、暱稱「火球」(Fireball)的T26E3坦克遭德軍虎式坦克擊毀,為此系列坦克首輛遭擊毀者。當時該車由第2營F連抽調配屬該團約翰·威爾伯恩中校(John C. Welborn)率領的威爾伯恩特遣隊(Task Force Welborn)。
當時夜幕正在降臨,「火球」號到達埃爾斯多夫的邊緣,停在斯泰索斯公路上一個鐵路交叉口附近的圓木路障前。德軍步兵看到潘興號到達後驚慌失措,紛紛逃離了陣地。這鼓勵了潘興乘員們的士氣,他們試圖直接跨過原木障礙繼續推進。
與此同時隸屬於德軍第9裝甲師第301(遙控)裝甲營(Panzer-Abteilung (Fkl) 301)第2連的三輛虎式坦克從東面進入埃爾斯多夫,並穿過村莊向西端移動。其中兩輛虎式在村子半路上停了下來,第三輛,2連連長坐車201號,繼續在黑暗中偵察前方。
正當「火球」試圖衝破路障時,一輛友軍的M4駛來,停在了「火球」號後面。突然,一聲爆炸聲劃破了夜空,這輛謝爾曼被德軍的反坦克炮或是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炸得四分五裂。
騰起的熊熊烈焰在黑暗中完美地勾勒出了「火球」的輪廓,德軍201號車準確的捕捉到了它,在約90米處的超近距離伏擊,迅速朝著「火球」發射三枚8.8 cm反坦克炮彈,全部命中。
伏擊「火球」的201號車
首枚即貫穿T26E3炮盾的同軸機槍孔,擊殺射手約翰·麥格勞上士(John McGraw)及裝填手弗朗西斯·裡格登上等兵(Francis Rigdon)。
第二枚擊中炮口制退器使已上膛的90 mm炮彈產生炸膛。
第三枚擊中炮塔右側頂部,跳彈後摧毀車長頂塔蓋。
在伏擊得手後,該虎式坦克在倒車轉換據點時,卻因視線不良困於廢墟瓦礫而棄車,其中裝填手被美軍俘虜,根據他的交代確認了擊毀「火球」號的事實。遭擊毀的T26E3重坦克則在維修後於3月7日重返戰場。
被遺棄的201號車
Fkl為Funklenk (遙控)的縮寫。德軍自1939年10月波蘭戰役結束之後即開始發展遙控炸藥載具,目的是在戰鬥中清除雷區。
寶沃公司(Borgward)歷經數代車型開發,於1942年5月開始生產總重3.5噸,可攜帶500公斤炸藥的B IV重型炸藥載具(schwerer Ladungsträger Borgward B IV, Sd.Kfz. 301)。
在此同時,德軍亦組建(遙控)裝甲營用以實戰。(遙控)裝甲營初期以三號坦克或三號突擊炮作為母體操縱遙控載具,1944年2月因實戰經驗而改配以虎式坦克,以強化防禦並藉較高車體擴大遙控視野。
第301(遙控)裝甲營在1944年8月19日諾曼第戰役初期因蒙受重損而調回本土,重新建制為虎式裝甲營;其中僅第4連維持原本遙控載具部隊建制,後用以補充其它同類單位。
重建的第301(遙控)裝甲營預計滿編營部兩輛、3個連各10輛虎式坦克,但因虎式坦克已停產,最終配發戰場回修重整車及黨衛軍各重裝甲營換裝虎王式而淘汰下來的31輛虎式坦克。
1944年11月22日德國洛恩,第301(遙控)裝甲營向美軍陣地放出了4輛寶沃B IV式C型爆破車(Borgward B IV Ausf C),其中兩輛在達到目標之前就壞了,圖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在農田的泥濘中攪掉了左邊的履帶。另外兩輛被美軍第823坦克殲擊營的3英寸反坦克炮擊中後爆炸。爆炸艙仍然在這輛車的前部,檢查艙門已經打開,可能是好奇的美軍打開的。
潘興的復仇
潘興首戰便先失一局,但沒有等多久,復仇就來了:
就在「火球」被擊毀後第二天,威爾伯恩特遣隊繼續向埃爾斯多夫推進,途中遭到了前一晚已經進入村子的另外三輛虎式坦克之一:第301(遙控)裝甲營的211號車伏擊,先遣隊中的第33團E連損失了兩輛坦克。
特遣隊指揮官命令他唯一的T26E3車長-尼古拉斯·馬什羅尼克中士(Nicholas Mashlonik)來解決掉德軍的虎式。
馬什羅尼克是連隊的第一批T26E3坦克車長,座車戰術編號40,因為他是連隊中最有經驗的坦克車長,自諾曼第登陸以來,已擊毀了12輛德國坦克,並在自身損失的7輛M4坦克中倖存下來。
馬什羅尼克領命之後,現親自匍匐進行偵察:德軍的坦克就藏在路邊一棟房子旁,還挖了一點隱藏工事,不太好打。
馬什羅尼克於是下令把座車開到一個同樣很隱蔽的小山坡上,這一仗他決定親自當炮手,計劃打三發炮彈:兩發穿甲彈、一發高爆彈。他叮囑駕駛員務必在三炮打完後立刻撤出山坡。
交待完之後,車組開始行動,就在他們啟動坦克,非常緩慢地前進時,馬什羅尼克突然發現德軍的虎式坦克也在離開陣地,將車體側翼暴露了出來。
埋伏在路旁屋子邊的211號車
馬什羅尼克果斷抓住了機會,進行了一次如教科書般完美的組合式炮火射擊,在大約900米距離上急速射四次:
第一發T30E16高速穿甲彈精準擊中了虎式的左下方,打爛了變速箱和主減速器,211號車立刻癱了。
命中虎式車體左下方的第一發穿甲彈彈著點
第二發T33穿甲彈命中了炮盾下方,成功擊穿了炮塔,虎式開始起火;就在德軍裝甲兵從車內爬出來逃命時,兩發M71高爆彈呼嘯而來,正中炮塔,炸掉了駕駛員觀察窗上的裝甲蓋板,並殺死了全部德軍裝甲兵。
命中虎式炮盾的第二發穿甲彈彈著點
馬什羅尼克和他的獵物-第301(遙控)裝甲營第2連的虎211號車。站在他左邊的是來自阿伯丁試驗場的火炮射擊專家普萊斯。
此時4輛在虎式西邊的第9裝甲師第裝甲團的3輛四號J型坦克見情況不妙,開始向村子外撤退。
馬什羅尼克沒有放過它們,耐心的等著這3輛坦克全部開到路中央,再次開火:首先第一輪還是T33穿甲彈,先打癱殿後和中間位置的德軍坦克,然後第二輪又是各自兩發高爆彈,打著了兩輛坦克,殺死了所有逃生的裝甲兵,只有一輛四號逃脫。
當天馬什羅尼克是第一次駕駛潘興出戰,便以一挑三,創下神跡,為前一天折戟的「火球」號報了一箭之仇,而且還三倍奉還。幾天後他又在向科隆前進的路上打掉了另一輛四號坦克,成為整個歐洲戰場上擊殺戰績最高的潘興車組。
潘興坦克的歐戰第一王牌- 第33裝甲團E連4號車車組,綽號「火球復仇者」(Fireball’s Avenger),從左往右分別是駕駛員恩斯特·卡德、車長馬什羅尼克、炮手卡爾·格爾米克、裝填手拉爾夫·魯伊茨和副駕駛員瓦爾特·波曾科。
超級潘興 vs. 虎二式:歷史真相
後來在很多資料上所聲稱的「巨人碰撞」-美德重型坦克終極對決,暨美軍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所屬的、也是歐洲戰場上唯一的一輛T26E4超級潘興(Super Pershing)在1945年4月21日於德國德紹(Dessau)擊毀虎王坦克一事。
據第3裝甲師人員記載,當時超級潘興推進到德紹城外一個十字路口,開始向右轉彎。美國人所不知道的是,一輛德軍的虎王埋伏在大約550米以外街區處,就守在美軍轉彎的方向。
德國人首先發難,但是第一炮打飛了。超級潘興的炮手,年僅18歲的約翰·埃爾文(John "Jack" Irwin)幾乎是瞬間就回敬了一發高爆彈,打在了虎王的前裝甲板上,然後彈向了天空爆炸,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因為美國人只預計到了要對付城市目標,比如建築、步兵和輕型反坦克炮,所以炮膛內預填的是高爆彈,沒想到會遇上最令他們害怕的虎王式坦克。
「換穿甲彈!」埃爾文聲嘶力竭的對著裝填手彼得大喊。而此時炮塔上伴隨「砰」的一聲劇烈震動,不知道是虎王還擊,還是遭到了其他反坦克武器攻擊。但是沒有造成嚴重的破壞——可能是炮彈幸運的擦肩而過。緊接著,歐文又打了一炮,就在這時,這隻虎王正朝前行駛,從一堆瓦礫上爬了起來。結果超級潘興的90mm口徑反坦克炮彈穿透了虎王的下腹部,很可能擊中了車內的彈藥,引發大爆炸,將其炮塔炸飛。毫無疑問德軍的整個車組都被殺死了。
從左往右分別是:虎式的39式穿甲彈、40式高速穿甲彈、39/43式穿甲彈、40/43式高速穿甲彈、T26E3的T33穿甲彈、T30E16高速穿甲彈、T43穿甲彈、T44高速穿甲彈
沒時間檢查「戰利品」,戰鬥正在激烈進行,超級潘興繼續在街上行駛,經過了毫無生氣、正在燃燒的虎王。面前仍是艱苦的戰鬥,德軍的反坦克火箭彈和機槍火力從各個窗戶和門內射來。
與虎王的這場對決持續了不到20秒。德紹之戰將在第二天完全結束,但在此之前,超級潘興又用兩炮打掉了一輛豹式坦克:第一炮擊中了驅動輪,打癱了豹式,第二炮則完全穿透了側裝甲板,再次誘發了車內彈藥的大爆炸。
此為超級潘興還迫使一輛德軍中型坦克的車長一槍未發便投降。顯然美軍坦克90mm長管炮的可怕「外表」肯定摧毀了他們戰鬥或逃跑的意志。
這次超級潘興與虎王的終極對決聽上去扣人心弦,但其實不可能是真的。
超級潘興為送往歐陸戰場配屬於美國陸軍第3裝甲師進行實戰測試的試驗車型,經由野戰改裝增加裝甲, 包括四塊厚38mm的鍋爐鋼和一塊由豹式坦克取下的厚88mm的裝甲板裝在炮盾上,在炮塔後方加上配重塊,又安裝新型T15E1 90mm火炮提升火力。在使用T33穿甲彈時可在2600碼以上擊穿豹式坦克前裝甲。
因為從資料中來看,當時配備虎王式坦克的德軍部隊中,離德紹最近的黨衛軍第502重裝甲營(schwere SS Panzer-Abteilung 502)在柏林南郊菲爾斯騰瓦爾德(Fürstenwalde),距德紹160公裡之遙。
而美軍攻克德紹後一直就沒再丟過,有很多時間可打掃戰場。但這樣極具宣傳價值的事件至今可資佐證的殘骸、照片、車輛編號全不存在,只憑約翰·埃爾文口述。而且第3裝甲師情報官在對德軍戰俘的審訊中,並沒有發現任何虎式部隊參加了戰鬥。
因此這事件大概又是美軍的虎式恐懼症作祟,不管看到什麼、打到什麼都全算是老虎。
第3裝甲師的超級潘興式坦克乘員,左為車長約瑟夫·馬杜裡參謀軍士(Joseph Maduri)、中間為故事的講述者約翰·埃爾文下士、右為裝填手彼得。
約翰·埃爾文
1945年4月21日當時,曾配備虎式/虎二式坦克的德軍部隊狀況為:
• 第501重裝甲營:已解編
• 第502重裝甲營:已解編
• 第503重裝甲營:奧地利施特龍斯多夫(Stronsdorf) ,德紹東南方515公裡
• 第504重裝甲營:義大利菲拉拉(Ferrara) ,德紹南方980公裡
• 第505重裝甲營:1945年4月15日已在東普魯士損失殆盡
• 第506重裝甲營:已解編
• 第507重裝甲營:1945年4月11日已在德紹西方120公裡奧斯特羅德(Osterode)損失殆盡
• 第508重裝甲營:無虎王式
• 第509重裝甲營:奧地利聖波爾坦(Sankt Pölten)與阿姆施泰騰(Amstetten)之間,德紹東南方540公裡
• 第510重裝甲營:已解編
•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無虎王式
• 黨衛軍第501重裝甲營:奧地利埃舍瑙(Eschenau),德紹東南方560公裡
• 黨衛軍第502重裝甲營:柏林南郊菲爾斯騰瓦爾德(Fürstenwalde),德紹東北方160公裡
• 黨衛軍第503重裝甲營:柏林東南郊佩特爾斯哈根(Petershagen),德紹東北方180公裡.
有據可考的美軍與虎王坦克的最後一次交鋒是1945年4月11日在哈茨山(Hartz)的奧斯特羅德(Osterode),在這裡第507重裝甲營損失了最後兩輛虎王坦克。
1945年4月18日在哈茨山作戰的美軍第3裝甲師的潘興式坦克
到戰爭結束時,共有310輛T26E3坦克被運送到歐洲,其中約110輛被實際部署。然而,只有1945年2月部署的這批坦克才參加了大規模的戰鬥。
所以潘興的經驗可以最好地總結為「太少、太遲。」 而其真正的考驗,將在未來不久後的韓戰方才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