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改裝的美洲虎坦克,曾計劃替代我軍數千輛59式

2021-03-02 丹書戰史

59式中型坦克作為我國50年代定型的武器,它在誕生之初雖然不是世界最先進型號,但整體水平並不弱,在一些實戰行動中表現還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59式已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我國也曾利用新技術對它進行改裝升級,只是受制於技術水平的限制,性能也沒有達到讓人非常滿意的程度。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和凱迪拉克公司合作,計劃以59式為基礎研製一種新式的外貿坦克,它應該在59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性能,成品用於滿足國際市場需求,以及升級我軍中尚存的數千輛59式;這款中外聯合研製的坦克就是美洲虎坦克。

美洲虎坦克整體性能確實優於59式,它於1989年宣布研製工作完成,隨後進行測試工作。按照計劃,定型後這種升級59將在我國進行量產,一部分零部件在國際市場購買,利用我國生產成本相對低廉的優勢增加美洲虎坦克的競爭力。

美洲虎坦克的動力系統是改動的重點,59式原本採用的仿製柴油機雖然能滿足坦克的機動性需求,但是考慮到坦克升級將帶來的重量變化,因此完全有必要升級動力組件。美洲虎採用了底特律公司的750馬力8V-92TA型柴油發動機,傳動裝置則是通用汽車公司的XTG-411全自動傳動裝置,它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行走裝置則基本不變。

這套新的動力賦予了美洲虎坦克更好的機動性,哪怕坦克重量增加,單位功率也達到了19馬力每噸,越野機動性等均優於59式,最大行駛速度將近60千米,最大行程550千米。

坦克的裝甲通過增加額外的裝甲板,外形呈現西方坦克的楔形,頗有複合裝甲的味道,不過美洲虎坦克的裝甲並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畢竟59式的小身板承載能力有限,增加的每一噸重量都需要經過嚴格計算,根本不可能安裝笨重的複合裝甲,當然也沒地方獲得先進的複合裝甲。

坦克的主炮和火控系統進步很大,主炮採用一門M68式105毫米線膛炮,這是一寬L7系列的仿製產品,曾安裝在M60坦克身上,可以發射西方標準105毫米炮彈;輔助武器為7.62毫米並列機槍,以及炮塔頂部的一挺12.7毫米重機槍。

火炮安裝有電動液壓系統的雙向穩定系統,車長和炮手配置了夜視儀、雷射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火炮俯仰角度為-4°~17度。坦克可以攜帶34發主炮彈藥,7.62毫米機槍彈3500發,12.7毫米重機槍彈則有600發。雖然火炮俯仰射角仍然比較狹窄,但是整體作戰靈活性提升不少,已經具有二代坦克的作戰實力。

美洲虎坦克具體配置並不固定,至少生產出的兩輛樣車就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而計劃中也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不同的安裝。

不過這一切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因為一些不可控的關係導致合作破裂,讓即將進入量產階段的美洲虎坦克項目終止。對於此事或許不是壞事,因為它讓我們看清了過度依賴他人的後果,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自身原本的發展計劃都會被打亂,還是要立足於自身的技術自我強大才行,目前我軍工企業在輕、重坦克上均有建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完全可以依靠自身技術改裝升級老舊坦克或研製新坦克,各項科研計劃可以自由進行不受技術約束,可見「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從來都不會錯。

矮趴趴的芬蘭75K/44反坦克炮,美好的理想與無奈現實的抗爭

三蹦子算什麼,二戰義大利的四蹦子Vespa裝甲車,史上獨一份

二戰美國「庫克攔截者」,8×8的T55/E1輪式坦克殲擊車

相關焦點

  • 中美聯合研製美洲虎坦克始末(四):「美洲虎」主戰坦克的誕生
    開始研製「美洲虎」坦克。)正是這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雙贏的計劃,讓七〇四動員生產線和美國卡迪拉克·蓋奇公司都卯足了勁,未來「錢」景一片大好!七〇四動員生產線於1985年4月份向機械工業部提交了與卡迪拉克·蓋奇公司開展合作的報告,這份報告又被上報給了國家計劃委員會,於當年就得到了同意的復函,中美聯合研製主戰坦克的計劃終於走上了快車道。
  • 59式坦克第一車身世探究
    為了迅速提高我軍的現代化作戰水平,當時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的許光達,按照毛澤東「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和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的訓示,提出了用三年時間裝備1000輛坦克的宏偉計劃。自1950年11月3日,我國首次從蘇聯購買300輛T-34、60輛「史達林」2和40輛ASU-122自行火炮開始,到1955年4月,先後購買了約3000輛蘇制坦克、自行火炮。
  • 59式坦克變種繁多,虎式坦克兄弟也不少,「虎」牌家族盤點
    雖然虎式坦克在遊戲中擁有恐怖的射速,可其脆弱的裝甲還是讓它大打折扣。替換高清大圖這輛在現實中和遊戲中都非常出名的坦克,也出演過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色,虎式坦克與59式坦克有著極為相似的命運,那就是變種體很多。
  • 不死老兵—中國59式坦克傳奇
    該坦克也稱59B型,是在59-I式的基礎上進行改型的,1980年開始進行改進設計,於1981年改裝出1輛樣車,隨後小批量產裝備部隊,1984年正式定型。其主要改裝了從奧地利許可引進的北約標準的105毫米口徑線膛坦克炮(仿製英國皇家兵工廠L7,1979年籤訂三七工程合同引進)和雙向火炮穩定裝置,配裝了北約標準定裝式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彈藥基數增加到38發。此外該坦克還加裝從國外引進的自動滅火抑爆裝置,並採用跳頻可加密的VRC-8000型坦克無線電電臺。3、美洲虎坦克
  • ​對面的59下山了:我軍祖師爺級59式坦克部隊殺入朱日和演習
    只是這個旅的主戰武器,還是五對負重輪的59式坦克,而且是沒經過任何改進的最早期的59式坦克。在「渭北勁旅」的營地大門前,有一輛安放在水泥臺子上的59式坦克,其正面標牌上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五九式中型坦克第一車」。原來,該裝甲旅是我軍首支裝備國產59式主戰坦克的部隊之一,並且一直裝備到現在,還沒有退役。
  • 壯哉我大天朝 那些你沒見過的魔改59式
    加上中國是一個產鎢大國,完全能把美國都打不起的鎢芯穿甲彈當BB彈打著玩,所以即使是破破爛爛的59式,碰上了新型主戰坦克仍然有一戰的能力。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實在太過博大精深,這些看似破銅爛鐵的59式已經被我們改裝到令人髮指的程度,恐怕連他媽媽都認不出來了,以至於被網友戲稱「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下面就讓我帶你領略下那些「魔改」59式的風採。
  • 老59式坦克改一改竟然能打14公裡?
    近日的新聞報導中,北部戰區40集團軍在訓練中創新新戰術,以全營40輛59式坦克進行曲射攻擊14公裡外的集群裝甲目標。
  • 59式坦克,列裝60周年記
    甚至有人認為「它們的成功引進,將使我國裝甲兵的坦克裝備技術水平與世界同步。」但是,從學習「先進」到轉化為國產坦克研發能力的路還很長。現在的人們已無法體會當時研發工作的艱難。設計師之一的尤鳳元曾回憶說,59式坦克先後經歷了「中蘇混合車」「十四大部件車」等階段,在摸索中逐步實現了從零部件到整車的自主研發。其中,僅發動機一項就解決了330多個關鍵技術難題。
  • 62式坦克為什麼比59式退役早?這裡告訴你答案
    59式坦克是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仿製的蘇聯T54A中型坦克,其噸位達到36噸。它配備了一把10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它的防護能力和機動性都是同期最好的。62式輕型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的簡化版。62式輕型坦克的噸位只有21噸。它配備了一把85毫米的坦克炮。防護能力相對較弱,機動性和通過性不如59式中型坦克。
  • 59式魔改金幣車:曾冒充美坦克殲滅十幾個中國裝甲旅
    ,所以該旅官兵在介紹這種坦克的時候,都說:「大家好,我是59式主戰坦克,5是M1A2的5,9是M1A2的9」。創造如此懸殊戰績的奧秘是朱日和藍軍旅的特殊武器——各種魔改的坦克裝甲車,其中魔改59式坦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藍軍旅裝備的這種老式的59式坦克,通過加裝信息化作戰系統,改裝電視自動裝表火控系統和雷射交戰模擬系統
  • 生不逢時:「美洲虎」主戰坦克流產記
    、時速、彈藥配備補充範圍,均全面超越中國的傳統坦克強豪59式!這種坦克於1988年正式亮相推出概念設計,並於1990年製成兩輛樣車,預計將會代替當時中國即將退役的大量59式、M60等坦克,成為軍界新寵,坦克主流。
  • 【建軍90周年特輯】中國59坦克為何長盛不衰?答案曝光果然是這樣的
    但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在整個60年代,59式坦克的生產還是比較坎坷,產量和質量都不能令人滿意。從1970年代開始,由於工藝逐漸成熟,產量才開始穩步上升,年產量從以前的不到200輛增到到500輛,到70年代末期更是高達1000輛,至1985年停產時,59式的總產量超過了1萬輛。
  • 中國坦克對外「軍援」史:主要是59式中型坦克和62式輕型坦克
    當時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就那麼多,主要就是59式中型坦克和62式輕型坦克等,其中以59式最多,援助給巴基斯坦,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國。巴基斯坦生產的59坦克,注意火炮和原版不同,是改進型號第一個衝進南越總統府(現改稱統一宮)大門的59式坦克,現在在越南展出。
  • 59式坦克要煥發新生?招標信息公開,疑似已通過部隊測試
    據悉,在採購需求中,有一條正是關於59式坦克改裝成的重型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的採購需求,換句話說,軍隊已經對此展開了招標,並且通過了相關的部隊測試,未來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概率服役部隊。這樣一則消息可以說是一個喜訊了,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未來的步兵實力將會有非常大的提升,而且也意味著59式坦克這一沙場老將即將煥發新的生機。
  • 一輛59式坦克「安家」江山!了解一下?
    ✎與你分享江山資訊 | 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江山我們一路與你同行11月3日筆者在衢州市杜立特國防教育園看到在退役武器裝備展覽區東南角1輛59式坦克靜靜地停靠在那裡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59式坦克是中國裝備的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於1959年開始列裝中國軍隊,在1980年以前一直是中國裝甲兵的主要裝備。該輛59式坦克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從中部戰區接回,「安家」到衢州市杜立特國防教育園。
  • 中國曾經下馬14款坦克!該重型坦克僅此一輛放在博物館|軍武正片
    WZ111重型坦克當中國擁有59式中型坦克後,立刻就上馬了重型坦克的項目,用以取代老舊的IS-2重型坦克。1958年解放軍總部機關認為,「我軍應配備一定數量的重型坦克,用以對付敵人的坦克兵團或執行其他突擊任務」,這一計劃於1963年啟動,定名為WZ111工程。
  • 這是96式坦克?你認錯了,這是解放軍的魔改金幣車
    中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從蘇聯引進T-54A型中型坦克,1959年仿製為59式坦克,一直裝備到現在,前後長達60年時間。使得這種坦克成為中國裝甲兵的象徵,每當說起中國坦克,人們馬上就會想起「五對負重輪」這個詞。至1985年停產時,中國共生產了一萬輛以上的59式坦克。中國在60年間對59式坦克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誕生了品種繁多的改型和改進型。
  • 中國陸軍還剩下多少「五對輪」的59坦克
    就像沈飛仿製生產殲-6殲擊機一樣,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在整個六十年代,包頭一機廠的59式坦克生產顯得坎坎坷坷,1965年之前的59式坦克質量和性能均不能令人滿意,常出現嶄新的坦克交付部隊後立即回廠修理的情況,到1971年,包頭一機廠僅生產了2300多輛59式坦克,年均產量僅為190輛。
  • 我國領土的捍衛者丨59式主戰坦克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它的原型"59式主戰坦克";下面就和糖糖一起來看看這捍衛了我國領土幾十年的59式坦克吧!從最初的59到後來的改造的59-1、59-2和59-D1和進化出來的的69式坦克。可以說59式坦克自誕生日起,一直保衛著我國直到現在,幾十年的崢嶸歲月, 59坦克這位不死老兵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坦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悍的歷程。
  • 125毫米口徑59坦克亮相珠海!為何59式被一改再改?|軍情晚報
    59式坦克曾是我國陸軍裝甲兵的標誌性武器,從50年代末服役以來至今已有近60年歷史,到如今已經發展了幾十個改型,即便是今年第12屆珠海航展,依然出現了以59坦克為基礎的改進型武器,不得不讓人讚嘆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