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旦有發生什麼不好的事,除了罵大陸,民進黨人拿不出任何辦法來解決問題。」
臺軍五天四夜模擬解放軍襲臺的「戰備周」才開始,臺東志航基地22日就傳出兩架F-5E單艙戰機擦撞墜海意外,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失蹤。當晚,臺空軍參謀長黃志偉表示,空軍已下令「天安特檢」,除警戒機、地面對應空勤部隊及必要作戰飛機,其他訓練和演習皆暫停,全部機種停飛。
去年10月29日、11月17日,臺軍發生兩起墜機事件,墜毀一架F-5E戰機和一架F-16戰機,其中一名飛行員死亡,另一名至今未找到,未料半年時間不到再次發生戰機墜毀事故。
志航基地稱,22日當天只是例行性訓練,並非「戰備周」演習。資深飛行員稱,22日天氣欠佳,軍機空中擦撞的原因要檢討調查,可能是雲中編隊時因視野欠佳才會擦撞。他說,一般而言,在雲中編隊時軍機才會在空中非常靠近。臺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稱,22日下午臺灣東部地區為多雲陰天天氣、能見度不佳,致使編隊時撞擊「副翼、水平舵、方向舵」等控制系統,進而造成氣動力破壞、飛機失控而失事。
臺灣空軍參謀長黃志偉22日晚召開記者會表示,當時4架參與訓練的戰機脫離靶場時遭遇雲層,因此並未編隊飛行,直到飛行至14000英尺(4267米)以上高度集合。集合後,第2、第4號機在編隊最外側,隨後調整編隊位置,2架軍機疑在調整編隊之時發生擦撞事故。在此之前,無線電並無有任何呼叫,或涉及機械故障的呼叫。
黃志偉表示,依據第1、第3號機飛官所言,疑似看到有空中有碎片,以及一具彈射座椅從飛機裡彈射而出,但礙於飛機持續往前進、視角的死角等,無法看得很清楚,在相關證據還沒確實找到前,只能說是疑似擦撞。
去年10月29日,同樣是臺東志航空軍基地,臺灣空軍飛行員朱冠甍同樣也是駕駛F-5E型戰機,結果也是失事墜毀。朱冠甍上尉跳傘落海,經搶救不治殉職。不到半年,F-5E型戰機再出事,而且還是兩架。為何又是志航基地F-5E戰機出事?
志航基地被臺灣人譽為「飛行員的搖籃」,很多臺灣人尤其是對飛行員職業有嚮往的年輕人,都對此引以為豪,志航基地緣自於蔣介石的「神鷹計劃」。1960年代,兩岸軍事對峙嚴重,由於臺灣多數空軍基地都位於西部,很容易暴露於解放軍雷達之下,不利於戰力保存,因此,蔣介石決定在臺灣東部興建新基地,並以「神鷹計劃」為代號。基地於1970年2月動工,1971年8月即啟用,為了紀念抗戰時殉職的空軍上校高志航,蔣介石將該基地命名為「志航基地」。(更多志航基地的信息,請見本號前文《遠東最大的「地下空軍基地」 有什麼神秘之處?》)。
▲志航基地戰機轉場演練
平時,志航基地所承擔的任務,更多是作為臺空軍的訓練基地,由空軍第7飛行訓練聯隊(7聯隊)駐守。按臺軍規定,高雄岡山空軍軍官學校的學生,除在校需完成包括T-34、AT-3等型教練機的訓練外,畢業後還要到志航基地第7聯隊接受F-5型機的飛行訓練,合格之後才被允許駕駛F-16、「幻影2000」和「IDF經國號」等三大主力戰機。
F-5E戰機 資料圖
也就是說,在志航基地的飛行員,多是從空軍官校畢業不久的飛行員,飛行時間不是很長,飛行技術自然就相對處於低階程度。這或許是戰機頻繁失事的其中一個原因。對於昨天這起事故,臺灣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就表示,失事戰機的飛行員潘穎諄飛行總時為601小時,羅尚樺的飛行總時為404小時。「訓練科目雖多,但是循序漸進的,兩飛行員訓練時數都未滿1000小時,都是較年輕的飛行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的事故發生時,有人就迫不及待地甩鍋大陸,聲稱解放軍軍機一再「擾臺」,導致臺空軍處於「高壓狀態」。更有「臺獨」政客公然稱:「與其檢討自己人,更應該譴責中國大陸的野心。」而針對本次兩軍機墜毀一事,又有人想藉機抹黑大陸——路透社在報導此新聞介紹背景時,聲稱是解放軍戰機每天巡航,導致臺軍每天得出勤攔截,壓力越來越大。
民進黨政治新秀吳怡農,此前提出「全民皆兵」構想,讓臺灣前防務機構負責人馮世寬公開批判其為「渣男」
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22日晚在臉書發文聲稱,這是由於大陸軍機不間斷的「侵擾」,飛行員、後勤及戰備訓練的壓力日益加重。吳怡農還宣稱,飛行是高風險的工作,執行訓練任務中發生意外,讓人揪心且擔憂。除了焦急與祈禱,也應冷靜思考如何提升飛行安全、降低意外發生。
對於吳怡農「共軍侵擾」的說法,有網友在臺媒評論區留言批評,「民進黨又推給對岸了,這種『政府』真好當。」「那執政黨就趕快想出辦法啊!怪天怪地要你們做什麼。」
還有人表示,「每次一旦有發生什麼不好的事,除了罵大陸,民進黨人拿不出任何辦法來解決問題。」
「民進黨把大陸當敵人,天天喊打喊殺賣芒果乾,是民進黨無能逼死臺軍。」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為何要用老飛機做高難度的操作?」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曾表示,碰到這樣的情況,臺灣一些人不反省自身,反倒是想推卸責任。他們不敢把責任推給對其軍售的美國,就想拿大陸、拿解放軍來當替罪羊。
來源:海峽導報(記者吳生林) 環球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黃榮亮
本文由臺海網(ID:taihai101)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