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臺灣問題綠營比大陸更拖不起丨讀者說

2021-02-13 直新聞

直新聞由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最近臺海很熱,民進黨與美國部分人小動作一個接著一個。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在民進黨的瘋狂操弄下,在國民黨新任主席江啟臣的曖昧中,似乎越來越模糊。這讓很多嚮往統一的兩岸同胞如鯁在喉,「武統」的呼聲又開始上升。解放軍東部戰區公眾號也強硬表態:「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如果讓我們沿著這個思路延展下去,我個人認為島內綠營只會比大陸越來越急。原因很簡單,兩岸的綜合實力,尤其是軍力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在統一方面大陸不必著急,重點震懾綠營不要「急獨」。

首先,從目前形勢看,臺灣方面對於兩岸軍力差距的擴大沒有絲毫辦法。臺軍拿得出手的裝備,除了幾款飛彈算是自研,其他就只能靠買。而幾乎唯一的賣家美國又視臺灣為「凱子」,屢屢用過時武器敲詐勒索。

反觀解放軍近年來海陸空裝備都在自主研發的前提下飛速發展。而解放軍武器裝備越發展,就意味著解決臺灣問題的軍事壓力就越小。因此,時間是站在大陸一邊的。

海軍方面,剛剛服役不久的055型萬噸大驅,可以說是一款破交和區域拒止的力量倍增器。即將服役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則是登島作戰的力量倍增器。這兩款裝備都還在形成戰鬥力的過程中,需要一定時間。此外,船臺上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更是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裝備的更新換代之作。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提升,直接關係到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從歐巴馬時代開始,美軍就不斷強調提升「反區域拒止能力」。因此在這方面著急的美軍,是臺軍。

在空軍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殲-20、運-20機隊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殲-20無疑也是一款區域拒止利器。而運-20則有助於解放軍登島後迅速擴大戰果及應急後勤補給。

陸軍方面目前也處於裝備更新,新編制體制磨合完善的階段。這都是為未來快速解決臺灣問題打牢基礎。

解放軍實力的發展,除了可以壓縮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壓縮美軍介入的反應時間,也可以提高美國軍事介入的成本,降低美國軍事介入的概率。

不過島內綠營方面也千萬不要會錯意,質疑現階段大陸使用一切手段維護統一決心。不要以為只要抓緊時間「急獨」,大陸方面就會猶豫要不要「武統」。大陸軍事實力的進一步發展只是為了更穩妥地解決臺灣問題,甚至未來進一步探討「以武促統」的可能。十五年前,大陸軍事實力遠不及現在,就以通過一部《反分裂國家法》的形式,展示無論以任何形式都要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十五年後的今天,這種信心只會更強,決心只會更堅定。

其次,再來觀察美國方面,目前雖然動作頻頻,但大陸無須過於緊張。我個人認為,美國目前動作的主要目的並非為「臺獨」撐腰。其首要的目標還是為川普爭取連任,配合川普打「中國牌」。其次是與中國博弈,在貿易、科技領域換取更大利益。第三則是敲詐蔡英文當局,威逼利誘其做出更多類似美豬美牛進口的重大讓步。事實上,馬英九等人也在不斷提醒蔡英文,不要會錯美國的真實意圖。美國更希望看到的是兩岸維持不統的現狀,而不是要捅「臺灣獨立」這個馬蜂窩。

所以我認為,沒必要因為美國近期的動作,而認為解決臺灣問題迫在眉睫。

第三方面,沒必要擔心所謂隨著時間的推移,「統派」勢力逐漸凋零,因為這已經是無法逆轉的事實。而且不論「統派」勢力如何凋零,「獨派」勢力如何擴大,島內大多數人想要的還是維持現有的生活狀態。尤其兩岸實力越拉越大,支持「臺獨」就等於成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這種心態就會越發強烈。

即便目前島內一些年輕人做出偏向「臺獨」的激進舉動,其主要動機還是擔心統一後現有生活狀態被打破。此前就有島內民調顯示,不管是「獨立」還是統一,在「反抗」、「接受現狀」、「出走」三個選項中,選擇「接受現狀」的比例是最高的。

因此,我認為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一國兩制」這個方針是必須堅持的。也就是在擁護或接受祖國統一的前提下,保證島內民眾現有的生活狀態。這有助於維持統一後的穩定。

綜上所述,對於目前形勢最著急的應該是民進黨,是「臺獨」勢力。我們不妨淡定一些,自信一些。

相關焦點

  • 解決臺灣問題不能急,但也不能拖太久
    正如本刊上期刊登的本期觀察所提:大陸可以把臺灣問題放一放,先抓住未來5到8年發展戰略機遇期。(詳見>>「武統」成統一唯一手段?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任何國家發展都離不開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大行其道,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國際關係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全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 收復臺灣,真的不能再拖了
    臺灣媒體指出,2019年元旦,應該是一個新局面的開始,「九合一」選舉結果呈現的新民意,顯示即使是「綠營」傳統選區,選民仍然希望「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潛臺詞是希望兩岸關係改善。可見「經濟」才是選民投票的主要考量。面對變局,蔡英文卻認為,她就任初期,已經一再對大陸讓步,大陸卻「步步進逼」,讓她無處迴旋,從此像只「鬥雞」,對大陸不假辭色。
  • 東南評論:815全臺大停電,怎麼又怪起大陸了?
    有民進黨人士和綠營所謂名嘴聲稱這次大停電很奇怪,懷疑有大陸因素介入,呂秀蓮更在19號聲稱:「當天上午,大陸戰機才進入臺灣海峽防空識別區,下午便發生大停電」,說「這件事不單純」,意指這是「大陸的陰謀」。臺灣大停電怎麼又怪上大陸了呢?
  • 臺灣綠營大佬辜寬敏說「歡迎戰爭,中國敢打嗎?」如何看待臺灣皇民對臺海戰爭的態度?
    ,反正就是渲染大路貨很low,或者渲染愛臺灣就儘量不買大陸貨。日本學得最到位,日本及其殖民地,包括臺灣、朝鮮、關東州都執行日本版的航海法案,抵制中國和俄國的商品、商船)所以臺灣皇民把這個抵制中國貨、俄國貨的習慣保留了下來。如今哪個臺灣綠營民眾不小心買了大陸的空調,一定會被罵不愛臺灣。資本市場上引入中資的案件一定會被綠營輿論追打。
  • 綠營提案臺灣人加入解放軍判死刑,妄稱大陸是「敵國」
    王定宇稱,中國大陸不在「外患罪」範圍,因此提案加上「敵人」,讓「共諜」也適用「外患」罪。臺灣地區「憲法」增修條文對兩岸有「一國二區」之規定,涉嫌「共諜者」只能以違反「國安法」判刑,但綠營人士一直以來聲稱「國安法」判刑較輕,主張依「刑法」「外患罪」判刑。
  • 深度丨「不排斥統一」 馬英九說給誰聽?
    事實上,馬英九此前也曾多次談及統一話題。去年11月7日,馬英九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提出了「新三不」主張,即「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去年12月5日,馬英九再次提到「不排斥統一」立場,他說「兩岸關係一直在改變,讓臺灣人民了解這問題,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 烏克蘭局勢演變對臺灣問題解決的啟示
    民粹政治在烏克蘭的橫行,讓社會形成了只問橘藍不問是非的思潮,橘色代表融入歐美,脫離俄羅斯的派別主要代言烏克蘭西部,藍色代表加強與俄羅斯關係並主張發展與西方關係的派別主要代言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在臺灣,則是只問藍綠不問是非。藍色代表的是主張加強與中國大陸關係,認同九二共識且維持對美關係的派別主要代言臺灣北部,綠色代表追求臺灣獨立,不認同九二共識且完全投靠美國的派別主要代言臺灣南部。
  • 臺灣綠營獲勝重抬頭:解放軍重大部署猛扇其耳光!
    臺灣地方選舉已經確定,國民黨可謂完敗,綠營大獲全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表明支持臺灣獨立的人越來越多了!國民黨稱,目前是兩岸關係60年來最佳狀態,但「國防部」仍持續建軍備戰,絲毫沒有鬆懈。陸委會也稱,當局從未輕忽對岸軍事威脅,未來會持續透過兩岸協商、對話改善兩岸關係,也呼籲大陸撤除對臺針對性軍事部署。臺灣資深軍事評論員亓樂義近日稱,民進黨內部一直有人在研究兩岸軍事問題,因此出臺這份報告不足為奇,也是想證明綠營有「國安」和軍事方面的人才,為2016年可能執政做準備。
  • 「這極可能是綠營最後的機會之窗.」
    對此,臺灣「風傳媒」解讀為:兩岸問題不能一直拖下去↓除了上述內容,臺灣「東森新聞網」等媒體也關注習近平此次講話中提到的其他措施和表述↓《告臺灣同胞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對臺灣省發表的公開信,被視為是中國中央政府對臺灣省最早的政策性文件,其在歷史上總共發表五次。
  • 大陸決定「武統」臺灣?涉臺高官一番話嚇壞臺媒!
    在目前臺海局勢緊張局勢下,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走向到底怎麼看?害不害怕?民進黨和一眾綠營支持者還要叫囂「臺獨」,繼續升高兩岸對抗嗎?蘇貞昌之流真要拿掃把抵抗解放軍嗎?今天,臺灣中時新聞網一篇標題為《大陸決定武統臺灣?國臺辦前高官曝3關鍵: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報導,嚇壞很多臺灣網友。
  • 「朱日和之狼」勝績連連,臺灣綠媒卻飄了?丨讀者說
    「三立新聞網」刊發的一篇報導引發媒體熱議,報導引用臺軍事專家遊升勳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的話稱:「解放軍在內蒙古的朱日和軍事基地有一支模擬臺灣陸軍的藍軍旅,這支藍軍旅只有臺灣陸軍同級單位八成的實力,但解放軍在歷年模擬對抗演習中,對抗藍軍旅遭到了6勝6平48敗的毀滅性慘敗。
  • 揭開背後的派系鬥爭丨臺灣一周
    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受民意代表備詢時,則說:爭取加入RCEP,大陸一定會提要遵守「一國兩制」,臺灣人可以接受嗎?,其中臺灣的紡織業更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蔡英文力推所謂的「新南向計劃」以期將經濟重心移轉到東南亞,但五年以來,這個所謂「新南向計劃」和之前每一個南向計劃一樣毫無起色。「新南向計劃」辦公室更曾被爆已經虛置很久,無所作為,純粹為安置人事所設。而基於服貿協議的RCEP,曾經把機會放在臺灣的面前,但因為2014年的那一場「太陽花學運」,導致經臺灣立法機構通過的服貿協議最終被擱置。那年以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但民進黨卻贏得了政權。
  • 鳳梨被禁,臺媒自我安慰:大陸網友大呼還是臺灣鳳梨好吃
    該大陸網友解釋,「大陸有一個縣,叫徐聞縣,每年生產鳳梨70萬噸,如果不進口臺灣的,對他們(徐聞縣)來說有好處。」2021年臺灣鳳梨(菠蘿)總種植積預估達7869公頃、產量達41萬5901噸。也就是說,將近43萬噸的鳳梨滯銷,讓果農們愁壞了。不過臺灣「名嘴」黃創夏卻表示這是小問題!他覺得43萬噸的鳳梨銷售壓力不算什麼,賣不掉就臺灣人自己吃完。「43萬噸鳳梨,除下2300萬人的話,我們每個人只要吃18公斤,四五天之內就解決了。」
  • 大陸重磅出手為臺灣「立規矩」——
    1「綠委」:「北京騎到臺灣頭上了」;臺灣網友:就知道「打嘴炮」相較於島內媒體敏感脆弱的神經,一些臺灣政客則藉機發難,並想當然地沉浸在「臺灣需強硬回擊大陸施壓」的意淫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這兩天被廣為報導的「綠營」激進派、「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的說法。
  • 「這極可能是綠營乃至臺灣最後的機會之窗」
    對此,臺灣「風傳媒」解讀為:兩岸問題不能一直拖下去。  此外,針對兩岸形勢以及島內綠營今後的走向,臺媒也有所分析。例如,《旺報》表示,臺灣方面對習近平此次發表的談話如何穩妥回應,極可能是綠營乃至臺灣最後的「機會之窗」。
  • 一周四次,連續三天 |大陸軍機繞臺是大國吵架出氣?綠營準備告洋狀
    聯合新聞網說,臺灣公布的「防空識別區」最北在北緯29度,解放軍軍機的路線可以節省航程。不過以往這種「抄近路」的情況,都發生在東沙群島附近的臺「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切過東北角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綠營趁機大做文章。「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建議」「國安會」與「國防部」備妥數據,共同召開國際記者會,學界也可召開國際研討會,將事件國際化。
  • 林郁方:中國大陸是核大國,美國不會為臺灣而戰
    此平臺是《中國軍事》的衍生平臺,以彌補和防止《中國軍事》因一些問題而不能正常發布信息。在此小編向各位真誠的說一聲「謝謝,您們的支持」。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美軍事角力加劇,中國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表示,疫情看到國際危機未必讓美中合作,因為美國擔心地位受到中國大陸挑戰,等於是一山難容二虎,雙方角力只會愈演愈烈,看不出有理由會緩和。
  • 九三閱兵連戰要來大陸參閱,臺灣島內炸了鍋了
    範麗青說,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0周年,大陸方面將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大陸「熱誠歡迎臺灣同胞前來參加紀念活動」。對此,藍營內部反應不一、聲音嘈雜,綠營更是借題發揮、炒作議題。
  • 臺灣IP?原來都是"大陸製造"
    然而,這一「亮眼」政績這些天卻傳出活動中使用的500架無人機全部是大陸製造,而且飛行圖案、編程也都由大陸公司執行。12月29日,陳其邁在被問及此事時避重就輕地表示,沒有資訊安全問題,活動更重要的是創意。這番回答讓許多臺灣網民大嘲:赤裸裸的雙標,民進黨當局過去對大陸產品是如何避之而不及的,現在一句「沒有資訊安全問題」就糊弄過去了?
  • 為什麼臺灣問題不能拖太久?人民政協報發文已經傳遞出清晰的信號
    而作為兩國對抗原爆點的臺海,則是中國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據人民政協報1月30日刊發的題為《臺灣問題不能拖太久,西方一些國家在一中原則上鬆動》的文章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正在通過打臺海牌破壞中國大陸的整體外交戰略布局,並意圖遏制、減緩中國和平崛起的進程,這些都使得收復臺灣已經變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