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車輛揭秘第十七期——IS-2重型坦克

2022-01-15 坦克連手遊

1942年8月前蘇聯最高統帥部獲悉了德三在重型坦克上投入了新銳戰力,並且在對繳獲的重型坦克進行射擊測試後,發現85毫米高射炮和122毫米加農炮的穿甲效果最顯著。因此統帥部要求車里雅賓斯克工廠對兩款火炮進行研究,設計新型的重型坦克,這就是後來的237工程(IS-1)和240工程(IS-2)。

因為85毫米炮在T-34坦克上取得了成功,所以IS-1重型坦克上還使用85炮就顯得有些過時,設計師很快在此基礎上對火力進行了升級。1943年10月31日,使用122毫米主炮的240工程就順利通過測試,改名為IS-2重型坦克進入部隊服役。

IS-2重型坦克安裝一門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炮口裝有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由於122炮彈藥體積較大,故而採取分裝彈藥的形式進行存儲,一共可以攜帶28發彈藥。同時較重的彈體也導致IS-2的射速僅有每分鐘2發,這讓它在坦克對決中並不佔優勢。

這門122毫米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彈和爆破榴彈,其中發射重達25千克的BR-471B穿甲彈時初速可達800米/秒,能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145毫米垂直裝甲,這說明其已經達到了最高統帥部的火力要求。

在副武器方面,IS-2重型坦克一般裝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一挺7.62毫米炮塔後機槍,備彈1000發,部分坦克還在頂部裝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940發。


IS-2重型坦克車體和炮塔除了車里雅賓斯克工廠參與生產外,烏拉爾工廠也分擔了部分生產任務,這讓IS-2重型坦克有時候看起來不盡相同。但整體上其防護力沒有太大差別,在炮塔方面正面最厚處可達160毫米,側面厚達90毫米。車體防護上正面最厚處厚達120毫米,側面厚達95毫米,並且後期還改進了裝甲外形,防護性上有進行了加強。

IS-2重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為B-2-HC型V-12缸水冷柴油機,最大馬力達520匹,只比T-34坦克多一小部分。這對於重達45噸的重型坦克來說實在過低,車體重量超標導致其推重比僅有11左右,僅能跑出每小時37千米的最大速度。

▲B-2-HC型V-12缸水冷柴油機(圖片來自網絡)

行動裝置方面IS-2重型坦克採用扭力杆懸掛,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兩者搭配6個負重輪。在燃油儲備方面,IS-2重型坦克的內部油箱容量為520升,車體兩側還有各有一個外掛燃油箱,容量為300升。

IS-2重型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46年,加上後繼的IS-2M改型一共生產了超過3800輛。期間也有部分出口到同陣營的國家。其還衍生出了ISU-122和ISU-152自行火炮兩款攻堅利器。

IS-2重型坦克在1944年2月開始編成集團軍投入戰場,逐漸替換原先的KV系列坦克,參與了前蘇聯的戰略反攻階段的大部分戰役,在戰鬥中前蘇聯的近衛軍坦克旅的IS-2重型坦克起到了突破堅固防禦的重大作用。其中坦克炮手馬祖林上士有著不俗的戰績,擊毀21輛重型坦克及若干反坦克炮、自行火炮等車輛,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總體上來說,IS-2很好的完成了作為攻堅重錘的責任。

相關焦點

  • 遊戲車輛揭秘第十二期——T28/95重型坦克
    1945年春,美國太平洋汽車公司開始研製樣車,最後生產了2輛樣車。起初官方命名該型戰車為T95自行火炮,後又被改稱為T95型105毫米火炮運載車,最後因為不符合美軍相關命名規定,在1946年更改為T28重型坦克。
  • 遊戲車輛揭秘第十四期——SU-152自行火炮
    最終在1943年2月14日,KV-14成功通過驗收,前蘇聯國防委員會隨即提出量產要求,並將其重新命名為SU-152自行火炮。1943年3月1日,在原型車經過一定簡化設計後,由車里雅賓斯克的工廠開始批量生產SU-152自行火炮。作為重型自行火炮,設計師為SU-152自行火炮安裝了一門152毫米ML-20S 榴彈炮,並裝有炮口制退器。
  • 遊戲車輛揭秘第十五期——T-43中型坦克
    1942年5月,前蘇聯部隊上報了一個危險情況,他們遇到裝備75毫米KwK 40新型火炮的德三坦克,T-34的裝甲即使在遠距離也會被其輕鬆擊穿。於是在1942年6月,前蘇聯國防部對國內坦克設計局提出需求,要求SKB-2設計局和烏拉爾坦克工廠研發一款通用型坦克。該型坦克設計定位為中型坦克與重型坦克的中間型號,既要擁有重型坦克的裝甲,也被要求擁有中型坦克的機動性。
  • 遊戲車輛揭秘第二十六期——M26「潘興」坦克
    美國從1943年4月開始研發能搭載90毫米坦克炮的新型坦克,而此時美國軍方高層對於是否需要90毫米炮的坦克存在爭議,畢竟M4坦克的升級潛力尚可且生產線十分成熟。研製計劃一直延遲到1944年,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發現M4坦克應對德三重型坦克部隊時處於極大劣勢,於是加快了研發進度。而在此期間歷經T20系列坦克的發展,T26重型坦克脫穎而出。
  • 遊戲車輛揭秘第二十期——PT-76水陸坦克
    在前蘇聯反攻過程中,由於缺乏兩棲作戰車輛導致其機械化軍團在各種河流、泥沼等地形中難以迅速開展戰果。在戰後東西對峙的背景下,前蘇聯考慮到歐陸的地形,開始研發兩棲裝甲車輛。前蘇聯軍方對水陸兩棲坦克提出標準,戰鬥重量不超過14噸,採用一臺V-6柴油發動機。項目名稱代號740工程,軍方要求設計部門在1950年前開展工作。
  • 遊戲車輛揭秘第六期——T-62M主戰坦克
    因為對於新生的滑膛坦克炮性能抱有懷疑,在前蘇聯軍方要求下,工廠同時生產出了安裝U-8TS的165工程和安裝U-5TS的166工程。隨後,兩款坦克項目進行射擊測試,雖然U-8TS坦克炮性能對比U-5TS坦克炮在打擊垂直裝甲時有些許精準度的優勢,但是後者能夠使用打擊傾斜裝甲有更好轉正效果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KV-2重型坦克
    儘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現還是給德軍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懼。當時除了88mm高射炮,幾乎沒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毀這種巨獸。下面有一段1941年6月25日德軍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團關於遭遇KV-2坦克的戰鬥日記:「早晨,第11裝甲團第2營沿著進軍道路的右側前進。整整一天,所有的部隊都遭到俄軍第2裝甲師的進攻。不幸的是,俄國人的52噸重型坦克似乎對距離1千米的射擊毫無反應。
  • 任何盟軍坦克都無法抵擋的納粹巨獸——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期,德軍為面對蘇軍重型裝甲車輛的步兵部隊提供遠距離火力支援而設計研發的一型坦克殲擊車,該車最早於1943年2月開始研發,並於第二年年初分別產出使用8對負重輪和9對負重輪的兩臺原型車輛
  • IS-2重型坦克簡述-1
    以二戰蘇聯人民領袖和最高統帥來命名一種坦克,自然非同尋常。由於有了後來的裝122毫米火炮的IS重型坦克。為了區分,才將原來的裝85毫米火炮的IS坦克,稱之為IS-1重型坦克,或IS-85重型坦克;而將裝122毫米火炮的IS坦克,稱之為IS-2重型坦克。而且,由於IS-1重型坦克只生產了67輛,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不大,所以,人們更多地熟知IS-2重型坦克,中國人習慣地稱之為「史達林二號」重型坦克。
  • 補番:上周Ebay出售的二戰德軍坦克裝甲車輛照片(2月13日)
    春節期間休假,所以把2月13日更新的上周Ebay的在售二戰德軍坦克裝甲車輛照片補上
  • 【武備】虎王末日——重型坦克的巔峰對決!
    重型坦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陸地戰最激烈的蘇德戰場,雙方為了爭取最終的裝甲突擊優勢,在戰爭的中後期,突擊研製出超越時代的重型坦克車輛。其中,德國方面以「虎王」坦克為典型代表,蘇聯方面以「史達林IS-2」坦克為典型代表,雙方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實力相當。
  • 打「虎」利器,從《坦克世界》看二戰蘇聯最優秀的重型坦克
    能夠威脅到「虎」式的,除了英軍的「螢火蟲」與「阿基裡斯」,還有蘇聯製造的打「虎」利器——IS-2重型坦克。《坦克世界》,C系中的IS-2打「虎」利器IS-2重型坦克,誕生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希望能夠研發並製造出一款與「虎」式分庭抗禮的新型重型坦克。
  • 法蘭西巨獸,法制FCM 1A系列重型坦克
    法制FCM 1A系列重型坦克怪獸面面觀相比起仍然顯得「古早味」十足的其他一戰坦克,FCM 1A的造型頗具有現代氣息,甚至相比起被譽為「現代坦克之父」的雷諾FT系列輕型坦克更進一步。,很快他們就拿出了輕中重3種方案,其中最「輕」的是30噸級的FCM A,該坦克車體長約6.92米,主炮為1門75毫米榴彈炮,而「中型」的是46噸級的FCM 1B,該坦克主炮為1門75毫米長身管加農炮,發動機更換為1臺380馬力汽油機,至於最「重型」的FCM 2C,該坦克車體設計全長達到了驚人的9.31米,設計噸位更是達到了62噸,從某種程度上說,該車是最符合埃斯蒂恩對配合「輕型坦克」作戰的「重型坦克
  • 起義軍坦克裝甲車輛(二):反重力載具
    本文僅收錄正史的起義軍反重力載具。
  • 遊戲車輛揭秘第二十三期——M41輕型坦克
    雖然美軍研製的M24輕型坦克十分成功,但是隨著戰後坦克防禦的進一步發展,其本身火力短板越發凸顯。美軍希望研發一款新式輕型坦克,既能負責戰場偵查,也能有一定的強大火力用以自保。於是在1947年左右,美陸軍就開始研發裝備新式76毫米坦克炮,且具備空運能力的輕型坦克,該坦克項目代號「T37」。而在1949年,軍方降低了T37搭載測距儀的要求後,將項目代號變為「T41」。
  • 坦克小課堂 第4期
    作為陸地戰車最著名的代表當屬傳說生產出兩輛樣車的蘇聯超重型坦克KV-6(也有說法是KV-44)。這篇我們就來細講真實存在的「多炮塔神教」——T-28中型坦克。坦克設計方進行重新設計,推倒重來的方案-直接移植了MS-1輕型坦克的懸掛系統,坦克重量和單位壓力降低;而發動機輸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駕駛艙左側安裝了第4挺機槍,並設置了機槍手座位,新的坦克設計方案被命名為T-24坦克。
  • 革故鼎新(一)—KV-13重型坦克
    正是在這一刻,SKB-2團隊開始對KV-1進行深度現代化改造,它假設了一些車輛設計的減輕和一些單元的改動,但坦克的總體概念保持不變。有關這個主題的工作最終將催生KV-1S坦克。與此同時,在車裡亞賓斯克開始了一個全新坦克項目的設計工作,該車獲得了KV-13指數。尼古拉·瓦倫蒂諾維奇·採耶茨(Nikolai Valentinovich Tseits)被任命為該項目的總工程師。
  • 虎王重型坦克
    最早製造的5輛「虎王」重型坦克被隸屬在德軍「李爾」裝甲師下(第316無線電技術裝甲連),不過沒有用於戰鬥。「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參戰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著裝備「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裝甲營在1944年7月波蘭桑多米亞茲地區作戰。第503重裝甲營在諾曼第戰役中只有兩個連裝備了「虎王」重型坦克(波爾舍型炮塔),嚴重的機械問題導致在1944年8月底,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損失了。
  • KV坦克——蘇聯重型坦克的鼻祖(下)
    例如,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頭一個半月裡,蘇聯第8機械化軍損失的63輛KV-1重型坦克中,11輛是戰損的,11輛是因乘員操縱失誤造成的損毀,34輛是因變速箱故障等被遺棄的。也就是說,非戰鬥損傷佔到80%以上!變速箱設計上的缺欠,直到IS-2重型坦克問世時,採用帶同步器的變速箱才得到解決。其實,二戰時期蘇式坦克「掛檔難」,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 【1/72模型】T-35重型坦克和索瑪S35中型坦克
    今天的主題是蘇聯T-35重型坦克和法國索瑪S35中型坦克,並不是因為兩種型號的坦克都有「35」就放在一起寫,而是因為此前把這兩個坦克模型一起塗裝一起做舊,也就一起出效果了,因此就放在一起和大家聊一聊!圖片:1/72 T-35重型坦克和索瑪S35中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