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軍工業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裝備落後再到如今已經能夠躋身世界前三的成就,這一路走來,我國雖然用的時間不長,但是其中的曲折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體會的。在我國軍工業預警機的發展中,我國就曾遭遇了一起空警200墜機事故,這場災難也被稱為新中國空軍事上最慘烈的一次災難。
預警機與攻擊機不同,它的主要作用並非是戰鬥,而是充當軍隊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將數據傳輸給軍隊,便能夠提前得知敵軍動態。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我國便已經注意到了預警機的重要性,當時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926飛機"項目:在圖波列夫圖—4"野牛"轟炸機的基礎上設計改良中國第一架預警機,也就是後來的「空警一號」,不過由於技術的限制,再加上空警一號的性能並不能夠滿足軍用,於是該項目在1979年底被緊急叫停。
當時的國際局勢不容樂觀,越南在我國南邊虎視眈眈,為了能夠洞察敵情,我國迫切需要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預警機裝備。由於情況緊急,我國首要考慮的便是從別的國家購買,不過當時有能力出口預警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與我國交惡,美國更是對我國防了又防。無奈之下,我國不得不重啟預警機的研製計劃,不過這一計劃擱置叫停重啟,期間經過了長達20年的時間,最終空警200在2003年5月立項,2006年第一架原型機成功交付部隊使用。而就在交付部隊後不久,就發生了空警200的墜機事故。
2006年6月3日13時30分,從安徽肥東軍用機場一前一後起飛了兩架軍用飛機,在飛機飛到安徽省廣德縣柏墊鎮梨山村上空時,先是傳來一陣劇烈的爆炸聲,不久又是傳來沉悶的撞擊地面的聲音,有一架飛機爆炸墜毀了!事後經過調查,這架墜毀的飛機正是當時我國空軍正在進行技術驗證飛行的空警200預警機。而當時預警機上面搭載著40名乘客,其中有有34人為中國頂尖電子戰技術專家,這裡面更有兩名遇難者為將軍級高級工程師!伴隨著空警200的墜毀,這34名頂尖專家也無一倖免罹難。
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失難以用金錢來衡量,34名頂尖專家的犧牲,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損失。而此次空警200的失事原因,經過調查,是由於飛機多次穿越結冰區域,進而造成飛機空中結冰並導致失控墜毀。當然還有一個難以忽略的原因就是由於這架測試機當時正在進行測試,當時上面裝有大量設備,搭載40人已經屬於嚴重「超載」,最終才釀成了此次慘劇。
可以看出,我國軍事領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期間還是走了很多的彎路,不少老一輩科研人員和革命先烈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作為新一代的中華兒女,我們自當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職責,才能夠不負老一輩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