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無畏」號航空母艦與特魯克環礁,一個是人類智慧與工業的結晶,一個是大自然的海上明珠;一個是鋼鐵的海中巨獸,一個是沙土與珊瑚的海上城池;一個是美國海軍無堅不摧的矛,一個是日本海軍精心打造的盾;如今前者停泊於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都市,後者成了遠離大陸的潛水勝地。然而,在1944年的「冰雹」行動中,以無畏號航母為首的美國第58特混艦隊和日本海軍苦心經營的特魯克基地展開了一場矛與盾之間的殊死較量。
➤ 「東方的直布羅陀」
位於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正中央的特魯克環礁(Truk Atoll)仿佛一顆巨大的藍寶石,一圈周長達到225公裡的珊瑚礁環繞著寬闊的瀉湖。特魯克瀉湖長約79公裡、寬約50公裡、總面積2130平方公裡,瀉湖中水深合適、風平浪靜,堪稱中太平洋最為優良的深水港。248座大小島嶼散布在寬闊的瀉湖當中,陸地面積大約93平方公裡,為修建各種海港設施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從空中拍攝的特魯克珊瑚環礁
達博隆島:特魯克海軍基地的四大主要島嶼之一,被日軍稱為夏島
一戰中,協約國一方的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取了包括特魯克在內的整個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之後的20多年內,日本人將特魯克發展成了日本帝國海軍在中太平洋最為重要的前進基地。環礁內的眾多島嶼被冠以日文名稱,包括四季諸島、七曜諸島等等。同時,日本人也在環礁內大興土木,建設了包括五條機場跑道、五座無線電通訊站、數座水上飛機基地在內的眾多軍事設施。甚至連橫須賀軍港著名的海軍料亭「小松」都在特魯克開設了分店。
全盛時期的特魯克基地:日本海軍的驕傲「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停靠其中
戰爭爆發後,特魯克基地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自從1942年7月起,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就停泊於特魯克基地中:瓜島戰役的幾乎每場海戰裡,日本艦隊都是從特魯克駛出的。作為航空基地,特魯克環礁更是從日本本土向拉包爾方向運輸飛機的重要經停點。因此,美國人將特魯克視作「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或者「日本人的珍珠港」。事實上,美國人在研發原子彈初期就考慮過將其用於特魯克,一舉消滅日本聯合艦隊主力。
左側紅色箭頭位置為特魯克:可見處於中太平洋一系列島鏈的中心位置
隨著美國陸海軍在所羅門、紐幾內亞、中太平洋三個方向的堅決推進,特魯克也從日軍進攻的主要基地變成了防線的關鍵一環。事實上,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正好處在日本大本營於1943年9月擬定的「絕對國防圈」中央,成為了必須防禦的關鍵陣地。因此,日本陸軍將第52師團的7,500人調到了特魯克防備美軍隨時都可能發動的登陸,環礁內海另外有3,000-4,000名海軍人員。不過,日軍將特魯克建設成防禦要塞的進度相當緩慢,等到1944年2月整座環礁內只有40門中、大口徑高射炮,其火控雷達還隨著運輸船一起被美軍潛艇擊沉。就在這種情況下,一支人類海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大艦隊虎視眈眈地悄然而至。
日本「絕對國防圈」的太平洋部分:可見特魯克位於國防圈的最前沿,形成了一個突出部
➤ 「無畏」號航母與美國的「新海軍」
1943年8月16日入役的無畏號航母(USS Intrepid,也譯作「勇猛」號)是從1943年到1945年之間服役的17艘埃塞克斯級航母(Essex Class Aircraft Carrier)之一。憑藉著驚人的工業潛力,1944年初的美國海軍早已和1942年那支在瓜島與日軍幾乎勢均力敵的艦隊不可同日而語。正是依靠著可怕的工業潛力,美國幾乎是在戰爭中打造了一支完完全全的「新海軍」。
美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無畏」號
在戰爭開始時,太平洋艦隊共有9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12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與日本聯合艦隊不相上下。相比之下,如果我們在每類軍艦中只考慮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號就足以看出美國恐怖的生產力:美軍在戰爭中入役了17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9艘獨立級輕型航母、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12艘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25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175艘弗萊徹級驅逐艦。這就意味著等到1944年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軍艦都是戰爭開始後建造的新型號,而且規模遠超戰前,是一支實實在在的「新海軍」。
戰爭中新設計的軍艦在性能方面也都有顯著提升。以無畏號為例,這艘33節航速、36,960噸滿載排水量的航母共搭載36架戰鬥機、37架俯衝轟炸機和18架魚雷機,足以匹敵日本海軍中的任何航母。為了將數量如此眾多的飛機迅速從機庫升上甲板,無畏號配備了三座升降機,效率遠高於此前的大部分美日航母。同時,先進雷達火控系統指揮下的12門127mm艦炮、32門40mm和46門20mm高射炮足以將任何來襲的日本飛機置於一場鋼雨之中。這艘由2600名船員駕駛的海上巨獸和她的埃塞克斯級姐妹艦即將成為太平洋的主宰者。
今日無畏號上巨大的廚房和127mm高射炮
同時,美軍艦載機也完成了更新換代。SB2C「地獄俯衝者」逐步代替了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TBF「復仇者」魚雷機早早就代替了性能低劣的TBD「蹂躪者」、F6F「地獄貓」則代替了F4F「野貓」戰鬥機,徹底終結了日軍零戰的性能優勢。相比之下,日軍新一代的「天山」艦攻、「彗星」研發、生產速度相當緩慢,實力提升不足,新型艦載戰鬥機「烈風」的研製工作更是徹底失敗,老舊的零戰被迫打到戰爭結束。可以說,等到1944年日本海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完全敗於美國海軍下風。
1944年美軍航母艦載機隊的「新三叉戟」:由上到下分別為F6F、TBF和SB2C(照片拍攝自美國多個航空博物館)
相比于越發重要的海軍航空兵,作為「最強戰列艦」的衣阿華級新型快速戰列艦剛剛服役就成了配角。它們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與日本海軍主力艦交戰,而是放下身段裝滿防空炮來保護航母以及炮擊日佔島嶼。這場新型戰爭的主角已經毫無疑問地變成了「無畏」號等航空母艦。
➤ 結實的冰雹與空虛的特魯克
1944年2月,美軍組建了由馬克·米切爾海軍少將(Marc Mitscher)指揮的第58特混艦隊(TF58),其核心是4艘埃塞克斯級主力航母:無畏、約克城(USS Yorktown)、埃塞克斯(USS Essex)、邦克山(USS Bunker Hill),4艘獨立級輕型航母(Independence Class Light Carrier),以及戰功彪炳的企業號航母(USS Enterprise),共搭載近600架飛機,還有6艘新型戰列艦、10艘巡洋艦和28艘驅逐艦保駕護航。
米切爾曾經擔任大黃蜂號航母(USS Hornet)的艦長參加了中途島戰役,後來升任第58特混艦隊司令
這支無敵艦隊的目標正是特魯克環礁,行動代號為「冰雹」(Operation Hailstone),寓意要砸爛特魯克基地。按照計劃,美軍將在1944年2月17日以航母艦載機突襲特魯克環礁,一方面掩護僅1,200公裡外、位於特魯克日軍飛機攻擊半徑內的埃尼威託克環礁登陸戰,另一方面爭取將日本海軍主力一網打盡。兩架海軍陸戰隊PB4Y偵察機於2月4日發來的報告相當令人振奮:儘管雲層遮住了特魯克基地的大部分,偵察機還是發現了日軍1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和5-6艘重巡洋艦。或許是期待著能跟日本海軍主力來一次水面對決,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中將親率6艘新型戰列艦組成第50特遣艦隊(TF50),將將旗升在了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USS New Jersey)上。
1944年1月末準備進行特魯克空襲的無畏號航空母艦
不過,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豐一大將意識到美軍攻擊在即,因此在自知實力懸殊、尤其是海軍航空兵尚未恢復元氣的情況下帶領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趕忙溜之大吉,從2月10日開始分期分批將包括大和、武藏號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艇撤至帛琉群島和日本本土。此時的聯合艦隊儘管紙面實力仍舊不容小覷,但是已經遠不是那支在1942年四處橫行霸道,頗有將太平洋當作內湖之勢的彪悍艦隊。到了2月17日,特魯克港內僅剩下輕巡洋艦香取號、那珂號、8艘驅逐艦、5艘小型軍艦以及50艘貨輪、油輪等輔助艦艇。
戰時的特魯克地圖
同時,特魯克基地的防空狀況十分堪憂。除了岸上僅有寥寥40門大口徑防空炮以外,看似強大的航空力量也十分脆弱。儘管島上五座機場和水上飛機基地上共有365架飛機,但是已經連續戒備了兩周的日本守軍居然在美軍來襲前夜放鬆警惕,第22、26航空戰隊的飛行員們紛紛離開機場尋歡作樂。而且從根本上講,日本陸海軍航空兵早已在所羅門和紐幾內亞上空損失殆盡,戰前訓練精良的飛行員所剩無幾,缺乏技術革新的零式戰鬥機也不再是另美國人聞之生畏的空中殺手,反而成了美國飛行員口中容易被打中起火的「零式打火機」。總之,特魯克基地指揮官、第4艦隊司令小林仁中將對於即將到來的空襲相當缺乏準備,後來被認定為瀆職、降入預備役。
今日博物館中的零式戰鬥機:隨著美軍的全面進步和日軍飛行員水平的倒退,零戰從「殺手」變成了「打火機」
有趣的是,特魯克之戰在美軍大舉來襲的前一天就在水下提前打響了。此前兩次被美軍魚雷命中的阿賀野號輕巡洋艦於2月16日逃離特魯克,但是離開不久就被美軍鰩魚號潛艇(USS Skate)擊中,頓時癱在海上。次日早晨,阿賀野號最終沉沒,救起其倖存者的追風號驅逐艦後來又被美軍空襲擊沉,以至於阿賀野號船員無一生還。其實,鰩魚號潛艇長期在特魯克海域遊弋,甚至曾經於1943年12月25日擊傷大和號戰列艦、迫使其返回日本大修。
阿賀野號輕巡洋艦:特魯克之戰的第一個戰果
➤ 「地獄貓」的致命嚎叫:戰鬥機掃蕩
1944年2月17日清晨6:10,正當特魯克基地內的日本兵們如往常一樣迎著太陽吃早餐時,刺耳的防空警報突然響起!瞬間,整個基地守備隊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飛行員們衝向戰鬥機準備升空,高射炮手奔向炮位匆忙迎戰。但是在他們大部分人就位之前,天空中傳來了一種更令人恐懼的聲音:72架地獄貓戰鬥機俯衝時發出的呼嘯聲。
無畏號航母上飛行員們出擊前的待命室
不同於往常轟炸機、魚雷機與戰鬥機同時進攻的戰術,米切爾少將決定以戰鬥機單獨砸下第一批「冰雹」。它們的任務是掃蕩基地內的日軍全部航空兵力,為後續攻擊掃清障礙。於是,來自5艘主力航母的72架F6F「地獄貓」第一時間撲向了島上的全部五條機場跑道和水上飛機基地,開始了為期兩天的獵殺行動。
兩名美軍F6F戰鬥機飛行員準備出擊
缺乏準備的日本戰鬥機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只有區區45架在美軍開始攻擊前升空,另有約45架在戰鬥中強行起飛。戰鬥的局面完全是一邊倒:佔據了高度優勢的美軍面對慌忙起飛的日本飛機充分發揮了俯衝性能的優勢,以6挺12.7mm機槍的強大火力痛擊防禦薄弱的日本飛機。於是,在混亂的纏鬥中一架接一架日本戰鬥機被打中起火,像彗星一般墜向地面。在上午的空戰中美軍F6F擊落了不下30架日本飛機、還在機場上摧毀了大約40架,美軍的損失只有區區4架F6F而已。
今日特魯克倒翻在水中的零戰殘骸
在戰鬥機掃蕩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幕莫過於埃騰島(Eten Island)上的景象。這座島被日本人徹底削平成一座「不沉的航空母艦」,但是等到美軍來襲時跑道上並排停放著近100架準備運輸到拉包爾的日本飛機,而日軍飛行員根本來不及起飛。瞬間,偷襲珍珠港時美軍機場上發生的一幕重演了:進攻者俯衝下來將整齊排列的戰鬥機群打成一堆廢鐵。只不過,這次美日海軍航空兵已經交換了位置。
被削成航母的埃騰島:「不沉的航母」同時也是「不動的航母」,當美軍來襲時跑道上密密麻麻停放的日本戰機成為了活靶子
今日埃騰島上的日軍通訊站、空管大樓和混凝土彈藥庫
緊隨美軍戰鬥機的是18架掛載了集束破片炸彈和燃燒彈的TBF「復仇者」魚雷機。這些飛機的目標是特魯克基地另外兩個大島:摩恩島(Moen)和達博隆島(Dublon)上的水上飛機基地以及其它機場跑道。有趣的是,我下榻的酒店位置正是當年的摩恩島水上飛機基地、今日還殘存著不少戰爭遺蹟,而當年轟炸這座水上飛機基地的TBF魚雷機正好來自於無畏號航母。
曾經作為水上飛機基地的酒店:被摧毀的碉堡、廢棄的螺旋槳、13mm高射機槍
美軍炸彈落向一處水上飛機基地
無畏號TBF鏡頭下的達博隆島水上飛機基地,一架四發的九七式飛行艇正在燃燒
戰至中午,特魯克基地的365架日本飛機當中只剩下不到100架可用,美軍的F6F掌控了特魯克的天空,米切爾的新戰術大獲成功。可以說,這場空戰是自開戰以來雙方表現最為懸殊的戰鬥機對戰,日本海航戰鬥機完完全全地遭到了美國同行碾壓。已經在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的日本人痛苦地發現其質量上的劣勢也被越拉越大。
從特魯克勝利歸來降落在企業號上的F6F戰鬥機
➤ 艦船大屠殺
隨著地獄貓戰鬥機對特魯克的天空達成了絕對統治,9艘美國航母上的SBD、SB2C俯衝轟炸機和TBF魚雷機群撲向了港內的日軍艦船。原本,美國飛行員們打算將聯合艦隊主力一網打盡,但是由於聯合艦隊主力提前撤退,如今他們只能將失望發洩在日軍未能來得及撤離的幾艘小型軍艦和50艘貨輪等輔助船隻上。在對艦攻擊方面,米切爾也進行了戰術革新。由於美軍佔有絕對數量優勢且港內抵抗微弱,美軍並未一次派出全部轟炸機、魚雷機,而是分期分批連續派出攻擊波,這樣飛行員們就得以從容「狩獵」而不會在一個目標上浪費過多彈藥。就這樣,在2月17日當天美軍共進行了30波空襲,日軍則完全無法藉助空襲間隙作出反應。
美軍SBD俯衝轟炸機飛赴特魯克基地展開攻擊
美軍攻擊下四散逃竄的日本艦船:其中幾艘已經開始燃燒
由於美軍的襲擊十分突然,大部分日本貨輪都還未能起錨,而是聚集在特魯克基地中心的狹小區域內,它們成為了美國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活靶子。其中最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在「愛國丸」號貨輪上。來自無畏號航母的TBF魚雷機飛行員詹姆斯·布裡奇斯上尉(James Bridges)直接命中了「愛國丸」號貨輪,卻殊不知船上滿載著彈藥!瞬間爆炸的貨輪不僅吞噬了船上的全部船員,也將布裡奇斯的座機一同拉入了火海中、機上三人全部犧牲。
一架無畏號艦載機拍攝的主要「狩獵場」:位於摩恩島和達博隆島之間的狹窄水域
布裡奇斯直接命中爆炸的「愛國丸」:倒黴的飛機也被大爆炸吞噬
然而,布裡奇斯機組的遭遇純屬偶然,大部分美國機組都幸運得多而且收穫滿滿。他們在一整天的攻擊中連續不斷地蹂躪著港內缺乏保護的貨輪和島上的設施。在當天的空襲中,美軍共投下了369枚1,000磅炸彈、498枚500磅炸彈和70條魚雷,從各個方向對四散逃竄的日軍艦船展開了一場屠殺。摩恩島和達博隆島附近的海域瞬間成了日本艦船的屠宰場,濃煙很快就布滿了特魯克的天空,水中則漂浮著殘骸、浮屍和落水掙扎的船員。
一艘被擊中沉沒的日軍給油艦
美軍魚雷命中日本貨輪的瞬間,清晰可見水中的數條雷跡
美軍艦載機低空突襲的視角
相比於笨拙的運輸船和貨輪,日軍輕型軍艦竭力進行機動試圖躲避美軍攻擊,但是仍然損失巨大。文月號驅逐艦被一發近失彈炸壞了船體,次日因為進水過多沉沒。太刀風號驅逐艦早在2月4日就擱淺在岸邊,結果還是被美機以一發魚雷擊沉。追風號驅逐艦如前所述,在救援了阿賀野號倖存者後返航途中被邦克山號航母艦載機以魚雷擊沉,只有22人生還。就連著名「祥瑞艦」時雨號驅逐艦都被一顆炸彈命中2號炮塔,21人陣亡、45人受傷。僥倖逃出特魯克環礁35海裡的那珂號輕巡洋艦也被邦克山號航母和考彭斯號輕型航母(USS Cowpens)的艦載機發現,最後被一枚炸彈和一條魚雷擊沉。
被邦克山號艦載機擊沉的追風號驅逐艦:通過航跡可以判斷追風號竭力通過轉向躲避,但是最終無濟於事
平安丸號潛艇供給艦被美軍擊中燃燒,即將沉沒
我有幸在特魯克的海港中浮潛,目睹了沉在淺海中的日本油輪「第1寶洋丸」號、插在海床上的第29號獵潛艇和一架「倒栽蔥」在埃騰島旁邊的零式戰鬥機。這三位「冰雹」行動的受害者是特魯克基地遇襲慘狀的縮影:被屠殺的大型運輸船、未及撤離的小型軍艦和毫無還手之力的戰鬥機。不過,特魯克之戰還未結束,環礁外的美軍水面艦艇和潛水艇正在磨刀霍霍等待著逃出環礁的日本艦船。
沉在水中的第29號獵潛艇
油輪「寶洋丸」:企業號俯衝轟炸機(VB-10)隊長詹姆斯·拉梅奇(James Ramage)將其擊沉
➤ 斯普魯恩斯的水面對戰
回到2月17日當天:由於預計將與聯合艦隊主力相遇,斯普魯恩斯帶齊了6艘現代化快速戰列艦,準備親率第50特遣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決一死戰。其中包括了美國海軍最新銳、裝備了最先進火控系統的衣阿華級衣阿華號(USS Iowa)和新澤西號(USS New Jersey)戰列艦。同時,日本海軍的「大和」與「武藏」兩艘戰列艦在火力與防護方面無人能敵,如果衣阿華級與大和級狹路相逢,它們的對決毫無疑問將是大炮巨艦之間最偉大的史詩決戰。
衣阿華號戰列艦:與大和號同為大炮巨艦登峰造極之產物,9門50倍徑16英寸巨炮十分恐怖
然而,提前撤退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沒有給斯普魯恩斯,也沒有給海戰迷們這個機會。憋了一肚子氣的斯普魯恩斯急需發洩,帶著新澤西號和衣阿華號戰列艦、明尼阿波利斯號(USS Minneapolis)和紐奧良號重巡洋艦(USS New Orleons)以及4艘驅逐艦圍著環礁繞圈。正在此時,代號為4215船團的輕巡洋艦香取、輔助巡洋艦赤城丸、驅逐艦舞風、野分和第15號昭南丸掃雷艇從北部出口逃出了環礁。很快,船團就遭到了美國艦載機的打擊,赤城丸迅速沉沒。
為了發洩心中的怒火,斯普魯恩斯竟然命令艦載機停止攻擊,親率艦隊趕去截擊。雙方的魚雷攻擊均未能取得命中,隨後衣阿華號向香取號發射了46枚主炮炮彈和124枚5英寸副炮炮彈,取得多次命中。在這場毫無懸念的戰鬥中,香取持續還擊直到被擊沉。同時,舞風號發射的魚雷幾乎命中了新澤西號戰列艦,最終被美軍兩艘重巡洋艦集中火力擊沉,第15昭南丸也被美軍驅逐艦伯恩斯號(USS Burns)擊沉。這3艘軍艦的生還者均未能得到搭救,最後全部死亡,只有野分號成功脫險。日軍第24號獵潛艇也很不幸地誤打誤撞至此,儘管其船員以3英寸主炮頑強抵抗,但是最終也被伯恩斯號擊沉,只有6人被俘倖存。
即將沉沒的香取號輕巡洋艦
衣阿華號戰列艦
此時的斯普魯恩斯和衣阿華號艦員們可能沒有想到,這將是「史上最強戰列艦」衣阿華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向敵軍戰艦開火。為戰艦對戰而生的最新型戰列艦在航母主宰的太平洋戰場上註定只能跑個龍套。不過,衣阿華級四艘戰列艦一直被美國海軍用於轟擊岸上目標,直到90年代的海灣戰爭結束後才最終退役、成為博物館。
➤ 黑夜出擊與「冰雹」行動的終結
隨著2月17日的夜幕降臨,從一整天屠殺中倖存日本的艦船自以為得到了喘息之機。然而,企業號的魚雷機隊(VT-10)派出12架加裝了雷達的TBF-1C「復仇者」魚雷機各掛載4枚500磅炸彈在黑夜中飛向了特魯克。這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艦載機執行夜間反艦轟炸行動。在這場歷史性的行動中,12架復仇者在短短半小時內先後進行了25架次攻擊,共取得13發命中、7發近失、擊沉8艘日本艦船。沒有可靠雷達的日軍防空炮火只能漫無目的地掃射,結果曳光彈進一步暴露了艦船位置。這次實驗性的攻擊極其成功,12架TBF取得了美軍整個行動中近三分之一的戰果,現在就連特魯克的夜空也高掛星條旗。
晝間攻擊中受損的一架TBF魚雷機:相比之下夜間進攻反而不會遭到日軍攔截
同時,日軍也進行了戰役中唯一一次像樣的還擊。從2月17日晚上21:00開始,日軍多股九七艦攻反覆試探美軍防禦,但是炙熱的美軍防空火力將其一一擊退。直到22:11,一架九七艦攻繞過了美軍防空火力網和夜間戰鬥機的攔截,在茫茫黑暗中發現了一艘美國航母。這架九七艦攻向美國航母的右舷發射了一枚魚雷,不偏不倚地命中了航母的右舷艦尾處,卡死了船舵,炸死11名船員、炸傷17人。這艘倒黴的航母只能在水面上打轉,直到其它軍艦前來救援,將其拖回珍珠港。這艘倒黴的軍艦正是本文主角:無畏號航空母艦。這一傷讓無畏號六個月無緣戰場,錯過了之後驚心動魄的馬裡亞納海戰,還留下」幹船塢I「(The Dry I)的恥辱性外號。
進行魚雷攻擊的九七艦攻
然而,損傷了一艘航母的美國艦隊並沒有收手的打算。2月18日早晨美國艦載機們再次肆虐特魯克上空,擊沉了殘存的日軍艦船並且著重攻擊各種岸上設施。這一天,根本就沒有日軍戰鬥機敢於升空攔截,美軍則從容地轟炸了機場跑道、機庫、燃料庫、無線電基站等目標,焚毀了超過17,000噸燃油。戰至中午,由於已經沒有任何殘存的有價值目標,美軍選擇提前停止攻擊,結束「冰雹」行動。
美軍攻擊結束後一片狼藉的油庫
當天,一名來自埃塞克斯號航母的戰鬥機飛行員被擊落在環礁內部。見此情況,9架F6F提供不間斷地空中掩護、使日軍驅逐艦無法靠近,同時巴爾的摩號重巡洋艦派出1架OS2U水上飛機勇敢地在環礁內降落、在日軍眼前大搖大擺地救走落水的戰鬥機飛行員。這樣的救援能力是日本海軍無法想像的,也正是對飛行員生命的如此重視使美國海軍保持了一支具有充分戰鬥經驗和高超能力的艦載機飛行員隊伍,日軍的老手們則逐漸消耗殆盡。
正是這架OS2U飛入環礁救走了被擊落的飛行員
在整場行動中,美軍共出擊1,250架次、對敵艦船投下400噸炸彈和魚雷,另外對岸上目標投下92噸炸彈,算上潛艇的戰果共擊沉11艘大小軍艦、32艘貨輪等輔助艦船、擊毀270餘架日本飛機、造成日軍4,500人陣亡、3,100人受傷。其中5艘油輪的損失對嚴重缺乏油輪的日本海軍是相當嚴重的打擊,極大限制了其艦隊航行能力。美軍方面只有無畏號航母遭重創、25架飛機被擊落、40人陣亡。「冰雹」行動以美國海軍全勝告終,新型航母特混艦隊的效果遠超雙方預期。從此,日本海軍主力再無重返特魯克之可能,日軍也被迫放棄拉包爾航空戰,尼米茲無意間幫麥克阿瑟贏得了所羅門方向的最終勝利。
日軍戰地醫院:想必這裡1944年2月17日這裡是人滿為患的
➤ 被拋棄的加羅林群島
由於「冰雹」行動的巨大成功,尼米茲終於決定繞過加羅林群島。不過,日軍再次向特魯克派遣了不少飛機,所以為了徹底消除特魯克基地對美軍進一步西進的威脅,米切爾的艦載機於4月29日再次來襲。84架F6F首先進行了戰鬥機掃蕩,儘管62架零戰在雷達的預警下升空迎戰,但是仍舊被美軍打得落花流水。同時,前去反擊美國航母的日軍魚雷機這次壓根未能突破美軍的外圍防空網反而損失慘重。
4月29日遭到轟炸的特魯克基地
隨後,美軍魚雷機、轟炸機對特魯克基地再次進行了毀滅性打擊,不僅徹底摧毀了機場和各種岸上設施,就連漁船都沒有放過。等到美軍於5月1日揚長而去時,日軍布署在特魯克的105架飛機當中59架已經在空戰中被擊落、34架在地面上被炸毀,地面設施幾乎被摧毀殆盡。美軍的損失為26架飛機,大部分都是被日軍的防空炮擊落。
達博隆島上的日軍通訊站:由於位置隱蔽,這個半地下的通訊基站躲過了轟炸
經此打擊後,日軍將僅存的12架飛機撤離特魯克,被一舉消滅了戰鬥力的特魯克基地和整個加羅林群島自此淪為了太平洋戰爭的一個腳註。除了日常「來訪」的美國陸海軍轟炸機和7艘僥倖溜進來運輸補給的日本潛艇,整個加羅林群島從此被雙方拋棄。更有甚者,美國人自從1944年春天以來就將加羅林群島當作訓練靶標,每當新組建的轟炸機中隊、新服役的艦船抵達太平洋前線,就會對加羅林群島攻擊一番、獲取經驗。其中既包括剛剛布署到中太平洋的B-29轟炸機,又包括英國海軍太平洋艦隊(British Pacific Fleet)的艦載機。
1944年9月空襲特魯克基地的B-24,隸屬於陸航第7航空隊
除了特魯克以外,我還有幸遊覽了特魯克以東、加羅林群島的另一大島:波納佩島(Pohnpei Island),當年日軍也曾派重兵駐守於此。1944年的5月1日,就在艦載機第二次空襲特魯克的同時,馬塞諸塞號(USS Massachusetts)和衣阿華號戰列艦領銜的美軍艦隊也炮轟了波納佩島北部的日軍機場和設施,根本沒有受到像樣的還擊。
衣阿華號的16英寸巨炮和5英寸副炮,曾經被用來炮擊波納佩島
波納佩島上被美軍炮擊的機場至今仍在使用
除此之外,從1944年2月開始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24、B-25轟炸機就以平均每周三次的頻率「光臨」波納佩島,完全壓制了這座日軍基地。我有幸在一場滂沱大雨之後,踩著溼滑的泥地登上了波納佩島北邊的高山,參觀了殘存的日軍89式雙聯裝127mm高射炮。儘管看起來非常唬人,但是這些高炮戰果寥寥,充其是給美國飛機的瞄準造成點不便罷了。
波納佩島上的日軍碉堡和高射炮
遭到孤立的加羅林群島在日軍控制下苟延殘喘到戰爭結束,飽受飢餓、疾病折磨。等到戰爭結束時,僅在特魯克就已經有2400名日軍士兵和更多平民死於飢餓或者各種疾病。
➤ 後記:今日的特魯克與「無畏」號
戰後,加羅林群島成為了獨立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一部分,遍布特魯克海底的沉船和武器殘骸則成了全世界潛水愛好者沉船潛的聖地,堪稱一座水下的二戰博物館。日軍遺留設施則被島上的居民們物盡其用:摩恩島上最大的日軍無線電通訊站今天成為了島上最好的學校,哈維爾高中的校舍所在。也有很多位置偏僻的設施被荒廢在野外,比如埃騰島上的日軍倉庫已被密林籠罩。
1945年英國艦載機向摩恩島通訊站發射火箭彈的瞬間
摩恩島通訊站今日成了高中教學樓,可見厚重的金屬窗門仍舊在使用中
只有摩恩島山洞中仍舊指向海面的日軍150mm岸防炮仍提醒著人們,在太平洋戰爭最後的一年半時間裡,日軍第52師團曾經緊張地準備著一場永遠不會發生的登陸戰。最終,日軍本第31軍司令麥倉俊三郎中將和第4艦隊司令原忠一中將於1945年9月2日在波特蘭號巡洋艦上(USS Portland)分別代表駐守加羅林群島、馬裡亞納群島的第52師團、第50、51、52獨立步兵旅團和海軍部隊向美軍投降。
山洞中的150mm海岸炮:它們從未有機會向美軍登陸艦隊開火
山洞旁邊的日軍機槍陣地
第一排左一、左二分別是原忠一和麥倉俊三郎中將
相比起返回大自然的特魯克,無畏號航母則風光無限地作為紀念艦停靠在紐約曼哈頓,歡迎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從「冰雹」行動中傷愈歸隊的無畏號在二戰中繼續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衝繩海戰,經過改裝後更是在冷戰中先後執行對蘇反潛任務、搭載攻擊機參加越南戰爭,最後於1974年退役、改為紀念艦。在越戰期間,後來成為美國參議院、總統候選人的約翰·麥凱恩還曾經從無畏號的甲板上出擊。值得一提的是,在9.11事件發生後FBI還臨時徵用了無畏號作為調查指揮中心,這艘功勳艦又一次發揮了餘熱。
今天的無畏號:停在繁華的曼哈頓旁邊的哈德遜河上接受遊人拜訪
完成了對特魯克的毀滅性打擊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將注意力越過了已經失去威脅的加羅林群島,落在了中太平洋戰場的心臟:馬裡亞納群島。不久後,碌碌無為的古賀峰一因為飛機失事殉命。接替了他的新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也將馬裡亞納視為決戰場。他準備利用重整的航母機動部隊與來襲的美國海軍進行決戰,一舉扭轉頹勢。在馬裡亞納群島,日美兩軍的終極對抗將把太平洋戰爭推向決戰的高潮。
➤ 推薦影片
推薦紀錄片:「The Fighting Lady」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美國的戰時宣傳片,講述了無畏號的姐妹艦埃塞克斯級約克城號航母空襲特魯克基地的全過程。其中使用了大量來自於戰機的錄像資料,直觀地記錄了日軍艦船和飛機被美國海軍航空兵獵殺的場面,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註:歷史圖片、地圖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公眾號聯繫。本文中非歷史圖片屬於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使用。
本文為公眾號作者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與作者聯繫。
歡迎各位讀者在朋友圈轉發並關注本公眾號!
《燃燒的太平洋》系列推文:
燃燒的太平洋(序章):虎!虎!虎!——珍珠港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一):第一滴血——「瞭望臺」行動與圖拉吉之戰
燃燒的太平洋(二):孤軍奮戰的陸戰一師——瓜島戰役(1)
燃燒的太平洋(三):決戰亨德森機場——瓜島戰役(2)
燃燒的太平洋(四):帶刺的「仙人掌」、燃燒的鐵底灣——瓜島戰役(3)
燃燒的太平洋(五):飢餓之島——瓜島戰役(4)
燃燒的太平洋(六):迷霧中的戰爭——阿留申群島戰役(上)
燃燒的太平洋(七):血染冰雪山谷——阿留申群島戰役(下)
燃燒的太平洋(八):「血腥的塔拉瓦」——塔拉瓦戰場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九):突襲與強攻——兩戰馬金環礁
燃燒的太平洋(十):馬紹爾群島之戰(上)——直取誇賈林環礁
燃燒的太平洋(十一):馬紹爾群島之戰(下)——突擊埃尼維託克環礁
《燃燒的西南太平洋》系列最後一篇(下附全部推文連結)
燃燒的西南太平洋(終結篇):最後一戰——婆羅洲戰役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ID:bikunet)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關注(ID:bikunet),歡迎分享擴散,讓更多同好參與進來!
「燃燒的島群戰友會」微信群已經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員minshengluhao,然後通過邀請入群,這裡有你的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