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如果在南海面對面將會發生什麼?在美國艦機貼近中國在建島礁而挑起這一輪南海緊張局勢的大背景下,美國國防部長卡特27日為他即將開始的亞洲之行定了一個「強硬」的基調。他在夏威夷珍珠港參加美國首名日裔太平洋司令上任儀式時,要求中國「立即和永遠停止在南海造島」,並稱中國的行為使「地區國家對美國介入的要求更加高漲」。
「只要國際法允許,美國想到哪兒就到哪兒。」美國彭博新聞社27日以卡特這句講話為題報導稱,針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美國國防部長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硬的警告,他要求中國停止在有爭議的海域建造人工島,同時發誓美國「在未來數十年仍將是亞洲的首要安全力量」。報導稱,在為期10天的亞太訪問出發之前,卡特點名批評中國稱,中國在南海的行為違背了維持亞太地區安全結構的國際準則,以及地區統一贊成使用非脅迫性方法解決由來已久的爭端的協議。針對中國要求美國不要對中國領土主權肆意挑釁,卡特強橫地稱,「正如在全世界所有地方一樣,美國(艦機和軍隊)可以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越、航行和行動。這一點不要搞錯了」。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資料圖)。
卡特是在夏威夷珍珠港參加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就任儀式時發表上述言論的。日本NHK電視臺稱,哈裡斯是美國首位日裔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他在就職演說中也批評中國「在南海提出的是不具常識性的主張。」報導稱,這表明哈裡斯將全力應對加強海洋戰略的中國。卡特與哈裡斯將一起去新加坡參加香格裡拉安全對話,之後卡特還將訪問越南和印度。這也是卡特2月就任防長以來的第二次亞洲之行。
資料圖:日裔海軍上將哈裡斯(Harry Harris)。
對卡特的講話,日本ZAKZAK網站引用日本外務省官員的話稱,「美國姿態發生了大轉變,轉向對中國實施強硬政策。美國有一種危機感,如果不管中國,美國就會失去在國際社會的主導權。」《華盛頓郵報》稱,卡特的講話使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言語衝突進一步升級。現在雙方互不相讓,這種僵局提高了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的風險。
與此同時,一直要求對中國「強硬」的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正在越南的訪問也明顯「劍指南海」。《越南青年報》28日稱,麥凱恩在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前一天的會談中表示,美國支持用和平手段解決「東越南海(即南海)」問題。此前美國政客訪問菲律賓時也用「西菲律賓海」的說法。麥凱恩29日也將到新加坡參加香格裡拉安全會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東南亞問題學者李明江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卡特講話很強硬,反映了美國決策圈的現實考慮。一些東南亞國家對南海局勢的擔憂在上升,外交和防務部門的爭論十分激烈。李明江說,可以預見在29日開幕的香格裡拉安全對話會上,南海問題將是各方爭論的焦點,卡特在會上將重複這種強硬表態。
對卡特的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8日連用三句質問來回應:「美方應該認真思考,美方到底希望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亞太地區?美方到底應為亞太的和平與繁榮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把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的亞太搞亂了,從根本上說到底是否符合美方利益?」她說,美方對個別國家長期以來在非法侵佔中國島礁上的建設活動選擇性「失聲」,卻對中方在自己主權範圍內合法、合情、合理的正常建設活動說三道四,如果不是習慣了雙重標準,就是另有所圖。
美國近來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其中顯然有一些政客和媒體煽風點火的「功勞」。《華盛頓郵報》27日的社論稱,美國「應反擊中國的海上擴張」。美軍機貼近中國在建南海島礁上空飛行「是合法和恰當的」。社論稱,「中國急於建立地區霸權,但也希望避免跟鄰國和美國發生重大衝突。之前中國咄咄逼人的做法遇到抵抗時曾做過戰術撤退」,因此美國和盟友應聯合起來,在香格裡拉安全對話會議上抵制中國在南海島礁構築的「沙堡」。
「南海是否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美國之音」27日專門就此聳人聽聞的問題採訪了多名美國智庫專家,並特別強調曾數次預測「中國明年就崩潰」的「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的「新預言」:「南海將成下一個爆發嚴重武裝衝突的大戰區」。章家敦稱,「現在離美國採取行動的時間恐怕不會太遠,時間框架是現在時。我們必須這樣做。中國侵犯了美國權利。」
美副總統拜登27日在布魯金斯學會就烏克蘭問題發表演講時也把中國「捎帶」進去。他稱,「烏克蘭問題關係到我們的集體防禦、團結,以及一起威懾抵抗侵略的能力」,而「中國等則在密切注視著,他們將從此吸取經驗」。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眾議員特納稱,「中國可能會參照俄羅斯的做法,以武力解決它在東海和南海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美國「鷹派」的強硬和一些政客媒體的煽風點火,都是「虛張聲勢」。彭博社27日引述曾出任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時首席翻譯的外交官弗裡曼的話說,刻意做出這種強硬論調可能是出於「國內政治原因」。弗裡曼說,「如果是為了勸說中國逆轉其目前的進程,那麼這樣會適得其反」。「這不會有效果,聽起來就像是虛張聲勢。提出一些知道不會得到滿足的要求總是很愚蠢的,只會使你看起來無能,而不是強大。」
李明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國沒有跡象表明使用武力爭奪南海爭議島礁,在南海問題上有外交口水戰、資源爭奪戰、海洋執法戰,但大家都力避軍事衝突。其次,美國並不是南海聲索國,刺激美國與中國一戰的動機並不充分,為他國和中國打一仗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的強硬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其在亞洲的夥伴?《華盛頓郵報》稱,卡特的講話傳遞出的信息同樣也針對美國在亞洲的盟國和夥伴,他們一直想知道華盛頓是否會對中國的軍力增強及中國努力對該地區施加更大的影響做出反應。菲律賓rappler網站28日興奮地稱,美防長前一天在與菲防長加斯明會談時承諾對菲保護如「鐵甲般牢固」。
但《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稱,在有關美國究竟將採取何種措施——無論是外交還是軍事措施——令中國停止島礁建設方面,卡特做得很少。美聯社稱,卡特在與加斯明的會談中沒有說明美國打算下一步怎麼做。報導援引一位匿名的美國高級官員的話表示,雙方討論了是否向南海填海造島的海域派遣更多美軍艦機展開巡邏,以及必要的情況下增加在該地區的軍事演習。
「德國之聲」28日引述美國國防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官員的話稱,南海周邊國家需要自主解決問題,因為在南海問題上帶頭挑戰中國對美國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名官員還說,包括東協十國在內的美國夥伴們需要儘快聯合採取行動,「如果還繼續等待,將為時過晚。」不過,專家認為,讓東協成員國很快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一致行動的想法不切實際。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史託瑞直言:「這完全是幻想。」
美國《福布斯》網站27日稱,不管南海爭端日益尖銳背後的動機是什麼,絕不是為了其藏在地下的石油,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專家認為大規模開採南海海底油氣的機會很小。南海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這片海域的油氣。全球超過一半的海運貿易都經過南海,包括每年約數十億桶石油和天然氣。因此控制了這一航道就等於控制了亞洲的安全。報導稱,美國地緣政治分析家卡普蘭去年寫了一本《亞洲熔爐:南海和太平洋穩定局勢的終結》,他認為南海緊張局勢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對待中國崛起。中國經歷了150年的鬥爭,在近30年的和平增長後,中國終於強大到足以向國界之外投射力量。卡普蘭稱,南海是中國向外的藍水延伸,相當於加勒比海之於美國、黑海之於俄羅斯。中國的南海訴求遭到越南和菲律賓的抵制。而美國最好的角色則應是扮演一位協調者,幫助這些國家按照國際法來解決問題。
28日,曾經參與過中美「撞機」事件處理過程的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丹尼斯·布萊爾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指責美國派軍機貼近中國南海島礁飛行是在玩「打地鼠遊戲」。他對美國軍方近來的一系列表態和動作表示十分擔憂,他稱,「我認為這樣下去太可怕了。我們不應由部署在那裡的航空母艦來引導我們的政策。」他呼籲用外交談判而不是軍事動作來解決南海糾紛。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28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並非心口如一地強力支持與中國發生爭端的國家,只是拿南海問題增加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吳心伯表示,中美有巨大的共同利益讓南海局勢不至於失控。中美都謹慎拿捏如何對彼此「鬥而不破」,不願發生激烈衝突。但南海問題接下來還會繼續升溫,這考驗著中美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智慧和危機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