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單兵外骨骼,全新動力裝甲,讓士兵輕鬆搬運155毫米炮彈

2021-02-14 裝備採購

"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京舉行。

前兩天筆者剛剛寫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展示的下半身動力裝甲,沒想到今天就看到了中國單兵外骨骼的新聞。

10月23日至27日,由陸軍裝備部舉辦、陸軍研究院某研究所承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京舉行。挑戰賽經過北京、深圳、西安三個方向分區路演,共吸引了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等近百支隊伍參賽。

不說動力裝甲,這身裝具就不錯。

解放軍陸軍已經舉辦了多次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如果對比歷屆的參賽的參賽單兵外骨骼,會發現中美在這方面頗為殊途同歸:都放棄了大家想像中那種覆蓋全身,四肢都有輔助動力的"傳統"動力裝甲,都變成了類似輔助行走裝置的下肢動力裝甲。

之前解放軍展示的兩款單兵外骨骼系統,注意右下角的發布單位,一個中船重工七〇七研究所,一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就是北方工業集團),可見國內在搞動力裝甲的機構可是不少。

這種"傳統"動力裝甲比較類似電影《明日邊緣》中的機械外骨骼,四肢都有輔助動力,融合了多個傳感器,能夠管理微型液壓系統,幫助穿戴者負重更多的裝備和補給,減輕行軍疲憊感。

電影《明日邊緣》中的機械外骨骼,把上面兩款加上點裝甲就差不多了。

但是如筆者在美國那篇文章裡說的,中美兩國可能是都發現在目前的電池技術條件下,要把這種四肢都有輔助動力的單兵外骨骼系統實戰化不顯示。都退而求其次,選擇研發下肢動力裝甲而非全身動力甲,這樣就能節約下用電量,保證更長時間的續航。同時有限解決士兵的機動力和負重能力這兩個目前主要問題,其他問題的先放一放,優先解決主要矛盾,這樣研發起來也快一些。從圖片裡可以看到,這次參賽的很多隊伍都選擇了下肢外骨骼。

兩款測試中的單兵外骨骼系統,可見都是單獨下肢系統的。

之前提到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下半身動力裝甲,真的是大差不差。

然後從測試項目上來看,此次比賽圍繞外骨骼系統在單兵負重、機動、生存、防護方面的能力需求,設置了輕裝機動、負重行軍、物資搬運、彈藥裝填等7個比賽項目,還安排了防護集成、嵌入融合、意圖感知、單兵飛行等5個創新演示類樣機展示,比賽內容和科目設置更加完善科學。

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布的短片來看,中美兩邊的測試項目都是差不多的,輕裝機動、負重行軍、物資搬運、彈藥裝填這四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短片裡都有展示,尤其是彈藥裝填和物資搬運,中美兩邊還用的都是155mm口徑炮彈作為搬運物,可見對於中美兩國來說,搬運155mm口徑炮彈都是一個不小的困難。

美軍測試搬運155mm炮彈,這裡是在做蹲起,搬運這種重物不能用腰,要蹲下去用腿的力量。這是有講究的。

解放軍測試的裝填155mm炮彈,哪怕有半自動裝彈機,要把155mm炮彈放到裝彈機的託彈板上也是個力氣活,圖中這款動力外骨骼是帶上肢輔助動力的。另外用於測試的這門火炮應該就是新型的155mm卡車炮。

美軍測試物資搬運也是搬運155mm炮彈

解放軍測試是搬彈藥箱,很有中國特色

這裡再次強調,中美兩國的單兵動力外骨骼/動力裝甲真的不是誰抄誰的問題,兩者研發單兵動力外骨骼/動力裝甲都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都能梳理出各自的發展脈絡。而且兩邊發展脈絡都差不多,都是從四肢式逐漸演變成下肢式。這就是在相似的需求和技術水平下導致的武器裝備設計趨同。

美國也測試過多款單兵動力外骨骼

陸軍裝備部領導介紹說,通過比賽優選先進技術,服務後續技術預研,將有力推進單兵外骨骼裝備技術的軍事應用和創新發展,為提升我軍單兵綜合作戰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不過最後筆者這裡要潑盆冷水,筆者是認同單兵動力外骨骼和動力裝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的,也支持繼續研發。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測試情況來看,想要進入部隊服役,尤其是一線作戰部隊還是不現實的。不說解放軍,就說美軍,說了多少次"明年就服役",目前還是遙遙無期。

這真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來源:先鋒團軍情

相關焦點

  • 美軍下肢動力裝甲,讓士兵輕鬆抱起155mm炮彈,可惜帶電只有8小時
    演示中穿著這套系統的士兵能夠很輕鬆的抱著155mm炮彈爬坡扛著155mm炮彈做蹲起該系統2018年5月份就有報導,按照研發現在限制動力裝甲發展的不是動力裝甲本身的製造技術而是驅動動力裝甲的電池。由於現在電池技術不夠發達,現在電池能量密度較低,導致如果要驅動全套動力裝甲的話,電池的重量會很大。然後動力裝甲所提供的額外負重直接被自己的電池吃掉了,動力裝甲也就沒了意義。所以現在很多動力裝甲都是帶著電纜的,有外部供電,只能在基地內作為搬運工具使用,沒有實戰價值。
  • 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結構有了大變化!
    目前,美俄等軍事強國都相繼推出了多款單兵外骨骼,我國自然也不例外。日前,我國又公開了一款新型新型單兵外骨骼,這款單兵外骨骼和我國以往的產品有了很大的不同。從細節方面看,這款單兵外骨骼並沒有使用外部動力,其儲能結構就是幾根彈簧,整個外骨骼看起來有些簡陋,但是也非常輕便。既然沒有外部動力,那麼這款外骨骼是如何做到能讓人省力的呢?
  • 美軍研發步兵外骨骼機械臂 或成步兵「戰力倍增器」
    這種設計十分接近電影《異形2》中,太空陸戰隊使用的M56「智能機炮」,這種重型槍械自備有輔助機械臂,便於士兵能夠快速操縱和開火。現實中的輔助臂「原型」僅有1.5公斤重,但能輕鬆舉起12公斤重的M240通用機槍,士兵還可以利用它輕鬆地單手握持4公斤重突擊步槍進行射擊。
  • 解放軍單兵外骨骼全面試用,民用領域前景廣闊
    美軍外骨骼系統在科幻電影和射擊遊戲中,我們經常看到身穿「機械戰甲」的士兵,他們不僅力大無窮還可以加裝各種先進武器,如今,這一充滿科幻感的場景已經漸漸實現,從2000年開始,許多國家已陸續研發這類外骨骼以運用於軍事領域
  • 單兵動力外骨骼裝備:從科幻走向實戰
    未來戰場上,穿戴單兵動力外骨骼裝備的士兵如同「超級戰士」一樣,擁有非凡的作戰能力。外骨骼裝備包括力傳感器、感知判斷裝置、控制裝置、傳動執行裝置和驅動裝置,能夠幫助單兵在高負荷狀態下行走、上下坡或匍匐前進。2000年美軍啟動 「增強人體機能外骨骼」計劃,並在持續研發中逐漸突破關鍵性技術。
  • 揭秘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首次曝光
    外骨骼一開始就與軍事用途有著緊密聯繫。軍方研製外骨骼不但希望能增加士兵在艱苦地形和戰場的持續作戰能力,而且還希望外骨骼能夠有更大的負重能力,帶動士兵的外部防護裝甲。因此軍用單兵外骨骼的發展重點是具有防護性能的動力裝甲。大家熟知的「鋼鐵俠」,實際上就是軍事專家夢寐以求的動力裝甲。當然現在的技術距此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 中國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突破,未來單兵動力裝甲也不是夢
    該網稱,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突破,中國國防工業最近進行了實地測試,並已經發布了第一代產品。圖片: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進展。據中國研製者稱,軍用機械外骨骼擁有先進的創新設計,融合了多個傳感器,能夠管理微型液壓系統,並能在人與機器外骨骼之間創造有效互動。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實際上,雖然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裝,但是類似的外骨骼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亮過相了。在當時的報導中,一名解放軍女護士在裝備外骨骼之後,能夠輕鬆地背著140斤重的傷員跑動。
  • 解放軍新型有源「外骨骼」曝光 小接口裡有大文章
    東方網·演兵場1月13日報導:近日,央視軍事曝光了一款解放軍正在實驗中的新型「外骨骼」,與去年曝光的無源「外骨骼」不同,此次亮相的是裝配有電機與能源模塊的有源版本。這種有源新型「外骨骼」不僅能使搬運物資彈藥舉重若輕,還可在後續裝配戰鬥模塊,大幅提高解放軍的單兵作戰能力。
  • 百花齊放,我國單兵外骨骼系統為何在一夜之間就白菜化了?
    在科幻電影和射擊遊戲中,經常有「單兵外骨骼」系統的畫面出現,士兵穿上之後,秒變大力士,並且還可以加裝各種先進的武器,簡直就是「人形坦克」。美軍單兵外骨骼系統 與此同時,一直低調的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阿里地區,我們邊防軍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
  • 最拉風的科幻動力裝甲
    除了具有增強體能等功能外,它們還可以具有保護功能,或具有輔助火力、通信、偵查等軍用功能,所以說,動力裝甲通常應用於軍事領域,但工程師們還希望這些設備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完成他們的工作,或防止他們受傷,或幫助殘疾人四處走動等。動力裝甲也常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它們能增強戰場上未來士兵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輕鬆地對抗敵人,但並不是每一套動力裝甲的能力水平都是一樣的。
  • 【鐵甲鋼拳科技】消息速遞 | 「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
    10月23日至27日,由陸軍裝備部舉辦、陸軍研究院某研究所承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決賽在京舉行。其中,鐵甲鋼拳科技自主研發的CEXO-E03腰部助力外骨骼榮獲「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挑戰賽「物資搬運」第二名的獎項。
  • 負重70公斤,西藏高原解放軍再獲神器 — 單兵外骨骼實戰部署
    12月9日,《央視軍事》視頻報導中出現一款新裝備,西藏邊防戰士用起了單兵外骨骼系統。報導稱在海撥5000米以上高原,這款外骨骼系統可以撐起一個成年人體重物資,更重要的在人性化方面還能有效避免腰部和腿部損傷。視頻中戰士正背著20公斤重物資行進中,使用戰士表示這些重量都集中在外骨骼上,不會下到人身上——也就是跟無負重行走一樣。
  • 國外重型外骨骼已進入作戰部隊,那中國裝備啥水平?像極終結者
    它叫做人體重型外骨骼,即在人體外加裝輔助運動的機械臂,以擴展人類的運動能力以及身體的力量極限。實際上這種人體重性外骨骼在很多電影中也有真實的展現。比如今年在中國一度火爆的《流浪地球》,能量運輸小隊特種兵們都穿上了人體重型外骨骼然後其才能依靠幾個人推動極重的重物。當然單兵現代化也是現代戰爭中步兵發展的必然趨勢!
  • 據說,這是解放軍裝備部門的「徵兵廣告」
    2020年12月9日,軍事報導稱: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報導的視頻顯示,這款單兵外骨骼小巧輕便,儘管身處在高原、且背負著重重的背囊,戰友們的行進速度依然很快。
  • 兵器鑑賞--超級戰士:人體外骨骼
    其實,這種擁有神奇功能的裝置就是理想化的單兵外骨骼。現代戰爭不斷增加的單兵負重,日漸超出人體承受極限。為給戰場上的士兵減負,各軍事強國正積極投身軍用外骨骼項目研究。日前,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就公開展示了正在研發的輔助機械臂。這款綽號為「第三隻手」的簡化版「外骨骼」,不僅能大幅減輕士兵作戰負擔,還能幫助士兵手持突擊步槍等武器。
  • 印軍裝備機械外骨骼,外形令西方忍俊不禁,俄:對比鄰國差距懸殊
    軍用動力外骨骼除了能夠增強人體能力的這一基本功能外,還要具有良好的防護性、對複雜環境的適應性以及輔助火力、通信、偵查支持等軍用功能。其中有些設計成用來保護穿戴者的,例如為了保護士兵或建築工而設計,或設計用來進行救援身處險境的人員上。甚至能夠幫助人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能夠攜帶更多更重的東西,並且幫助穿戴它的人在戰場、建築工地或者其它有危險的地方生存下來。
  • ONYX動力下肢外骨骼
    ,當然還有Bionic Power公司為美軍開發的「PowerWalk」這類藉助一定外部動能的類型,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另個接近的產品,它就是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開發的ONYX動力外骨骼由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國國防部最大的武器製造商製造商和重要的承包商,所以其開發外骨骼技術是最為貼近美軍述求的需要
  • 【講堂第02期】鋼鐵盔甲,高科技骨骼,可以提升百倍單兵作戰能力
    而單兵作戰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士兵本身的高素質高水平之外,還需要搭配各種尖端技術:第一可以提升士兵的作戰能力,實現肉身無法實現的功能;第二可以在特殊情況下,保護士兵的生命。現實中的機械外骨骼,是外骨骼裝甲的一種比較簡單的體現。大家玩過使命召喚應該了解過這款裝甲,它類似於昆蟲的外骨骼一樣。
  • 陸軍裝備部:「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
    任務背景類比賽項目,包括輕裝機動、負重行軍、物資搬運、彈藥裝填等;技術引領類比賽項目,包括障礙跨越、武器操控、協同控制等。先進技術展覽,主要展示防護集成、嵌入融合、意圖感知、新興驅動、單兵飛行等創新技術。第三階段:高峰論壇。10月底前在北京組織,以「單兵外骨骼技術創新與發展」為主題,組織研討交流(徵文要求見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