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約18噸,定遠艦鐵甲現身山東!揭開100多年前福州一段悲壯往事【區縣頭條】

2021-02-13 福州日報

據新華社9月21日報導,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19日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已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126年前的9月17日,清末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而在海戰紀念日剛過,定遠艦鐵甲出水,成為甲午戰爭實物證據,這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這一艘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鋼鐵戰艦,與馬尾,與船政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是一張定遠艦素描,刊載於1885年6月27日發行的《字林滬報》。這份報紙現收藏於德國人彼得·塔姆的私人圖書館中(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年,北洋海軍裝備發展滯後,與日軍的兵力比較竟有數倍之差,在黃海上和頑敵搏殺,最終奏響的是全軍盡覆的悲歌。無論是黃海大東溝海戰的戰場上,還是威海劉公島鐵碼頭之畔的北洋海軍大多是船政學子,他們用熱血與志氣展現了一個個「艦雖亡,旗還在」的故事。

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1885年,定遠艦建成後,從德國駛向中國,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同年,它被編入清政府北洋水師旗艦,在當時有「亞洲第一巨艦」之稱。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開戰僅兩個多小時後,北洋艦隊受到重創,戰場上只剩下定遠艦、鎮遠艦兩艘主力艦。

據《日清戰史》記載,當時在日軍5艘軍艦的合圍攻擊下,定遠艦身中百彈,甲板部位起火,但仍絲毫沒有沉沒的跡象。以至於松島艦上一名日本水兵臨死前哀嘆道:「定遠艦怎麼打不沉啊?」

黃海海戰後,死裡逃生的定遠艦駛進了威海衛。1895年2月5日凌晨,10艘日軍魚雷艇偷襲,其中一顆魚雷擊中定遠艦。艦尾左舷機械工程師室被炸出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海水汩汩湧入船艙。提督丁汝昌還想做最後的努力挽救軍艦,無奈進水太多,定遠艦最終擱淺在劉公島東部。

為了不被日軍俘獲,2月9日午後,劉步蟾下令在艦內裝滿炸藥,點燃自爆。戰前,劉步蟾曾立下「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當晚他兌現了諾言。11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

3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圖為停泊在山東威海旅遊碼頭附近的定遠紀念艦資料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社)

回溯歷史,馬尾船政就如同北洋海軍的母體。1877年,福建船政開創了近代中國的軍事留學制度,派遣出第一批優秀畢業生赴歐洲留學深造,20餘年間培育了一大批優秀海軍人才,其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劉步蟾是定遠艦的管帶。在「大治水師」的號召下,船政後學堂畢業生大量選調北上,催動了中國近代最早的國家海軍——北洋海軍的快速成軍。

「定遠艦」管帶與福建船政淵源頗深,他是來自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生劉步蟾。

△劉步蟾

劉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福州人,福州船政學堂首屆畢業生,也是第一批赴英國留學生。回國後調北洋水師任「鎮北」炮艦管帶,與林泰曾共同寫成《西洋兵船炮臺操法大略》,提出發展中國海軍,「最上之策,非擁有鐵甲等船自成數軍決勝海上,不足臻以戰為守之妙」。後來被委任為右翼總兵兼「定遠艦」管帶。

劉步蟾在黃海大戰中指揮艦隊英勇殺敵,在威海衛即將失守,定遠艦被重創失去戰鬥力時,為使軍艦不落入敵手,下令炸毀定遠艦,自裁殉國,做到「船亡人亡,志節懍然」。奉旨照提督陣亡例從優賜恤,世襲騎都尉加一等雲騎尉。

「定遠艦」的軍官多數來自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的學生:

「定遠艦」副管駕李鼎新:

福建侯官人,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留英學生,民國時任海軍總長。

「定遠艦」駕駛大副朱聲崗:福建船政學堂畢業。

「定遠艦」魚雷大副徐振鵬:廣東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學堂畢業,1912年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

「定遠艦」槍炮大副宋文翽:廣東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甲午戰前調任「廣甲」艦幫帶大副,宣統元年曆任「江利」炮艦管帶,三年初任「鏡清」炮艦管帶。

「定遠艦」炮務二副高承錫:福建船政學堂畢業。

「定遠艦」總管輪陳兆鏘:

福建福州人,福建船政學堂畢業,民國時先後任海軍部艦政局局長、江南造船所所長、福州船政局局長、福州海軍學校校長、福州海軍飛潛學校校長。

「定遠艦」鐵甲成功起吊的消息,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網友們在評論區裡緬懷致敬:「緬懷英雄,奮發圖強」。如今,我們真正強大了,不會讓歷史的悲劇再重演。

相關焦點

  • 18.7噸鐵甲出水!與那場曠世海戰有關……
    鄧世昌指揮著撞向日艦的「致遠號」、為免落入敵手而自沉的「定遠號」……9月17日,在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成功將定遠艦上一塊重達18.7噸鐵甲起吊出水。
  • 北洋水師鐵甲戰列艦「定遠」號介紹
    資料圖:裝甲炮塔船-定遠  鐵甲戰列艦(鐵甲炮塔艦、裝甲炮塔艦 steel battleships) 每艘造價620萬馬克,由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1年開工,同年12月28日「定遠」艦下水,次年11月28日「鎮遠」艦下水;1885年二艦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 「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山東找到了!英雄們,回家了!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亞洲第一巨艦」——定遠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海軍的一等鐵甲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但在後來的戰鬥中,無奈中日裝備相差懸殊,最終「定遠」艦被迫自爆,鎮遠艦也被日軍擄去。那麼在它們身上究竟有怎樣慷慨悲壯的故事呢?        「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分別為定遠號及鎮遠號,為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
  • 王澤冰,孟傑,等:山東威海定遠艦的發現與論證
    實測高約2.8 m ,底寬2.45(內)~2.6(外)m ,厚0.303(上)~0.305(下)m,重約18.7 t(圖4、圖5)。圖4 水下裝甲板情況(來源:水下考古隊吳立新拍攝)圖5 裝甲板出水後狀況(來源:水下考古隊黎飛豔攝)(2)通風管。位於TG1內中南部,裝甲板北側約2 m處。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網友評論讓人淚目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昔日「亞洲第一巨艦」: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1885年,定遠艦建成後,從德國駛向中國,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福建船政學堂的同學們,回家了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  昔日「亞洲第一巨艦」: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  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這句網友評論,讓人瞬間淚目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圖片來源:新華社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昔日「亞洲第一巨艦」: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昔日雄偉戰艦所剩無幾
    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日前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昔日「亞洲第一巨艦」: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 中國海軍往事
    次年,李鴻章又派清末著名外交家李鳳苞出使德國,以三百萬兩白銀,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鎮遠。定遠鎮遠二艦是排水量7000噸以上的鐵甲戰列艦,也是同一時期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艦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福州船政局參考英國進口的「超勇」和「濟遠」號,首次自行設計建造了全鋼甲軍艦「平遠」號。這艘艦造價白銀524000兩,排水量2,150噸,吃水4.4米,航速10.5節,是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
  • 堅船利炮:遍地球一等鐵甲船之「定遠」鐵甲
    鐵甲堡長度達43.5米,自上層建築到舷側水線及水線以下,以305~355毫米的鋼面鐵甲將軍艦除首尾部分外的船體緊密包裹,整個軍艦中部要害部位如彈藥庫、動力部門等均處於鐵甲堡防護中,之所以選擇鋼面鐵甲,是考慮到鐵在海水中不耐腐蝕,因而在熟鐵之外加上鋼甲。因遇原材料漲價,(訂造「鎮遠」號鐵甲艦時限於經費,被迫將水線下的鋼面鐵甲換成防禦效果略遜的熟鐵裝甲)。
  • 戰列艦發展史(一):鐵甲艦時代!
    編輯在航空母艦未成為制海主力之前人類曾有過一段瘋狂建造戰列艦的階段,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從前無畏艦到無畏艦,最後再從無畏艦到現代戰列艦用了幾十年時間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大型裝甲板揭甲午沉艦神秘面紗!網友緬懷致敬:英雄們,回家了!
    昔日「亞洲第一巨艦」: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  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 甲午戰爭最終戰,定遠艦沉沒,百年後大國崛起,鐵甲出水
    但是背後有一個龐大國家做支撐,甲午戰爭中定遠級的兩艘鐵甲艦,仍是免不了一艘沉沒,一艘投降的結局。據資料記載,定遠級鐵甲艦由李鴻章主持操辦,交由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對於德國的建造工藝,相信大家的印象都是堅固、耐用、先進。因此就有了定遠級鐵甲艦「定遠」、「鎮遠」。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定遠艦和鎮遠艦,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其真實實力究竟如何
    說起北洋水師,就不能不提定遠和鎮遠兩艘超級鐵甲戰艦。
  • 定遠艦殘骸被劫至日本,還被建成定遠館(二)
    作為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光榮的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和靖遠艦一起由尚還能動彈的廣丙艦處分;不過和沉入海底的靖遠不一樣的是,自爆後的定遠艦並沒有完全沉沒
  • 致遠艦並未撞向吉野,但幹了一件事比撞吉野要英勇得多
    致遠艦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的主力艦,向英國紐卡斯爾埃爾斯威克造船廠訂購建造的致遠級穹甲防護巡洋艦的首艦,1887年服役,排水量2300噸,航速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裡,航速最快之戰艦。圖為致遠艦在英國的下水典禮,可見艦首的衝角,以及吃水刻度線上方的魚雷發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