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昔日雄偉戰艦所剩無幾

2021-02-13 文匯報

現已基本確認北洋海軍「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收穫150餘件出水文物。

獲悉這一消息後網友們紛紛緬懷致敬,有句評論說:「他們是來看閱兵的吧?是吧」

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

「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


「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日前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

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據介紹,本次調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潛水實地探摸結果為基礎,採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

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考古隊員在水下搜尋

本次調查區域可確認為艦體炮臺與彈藥艙附近位置,發現並提取出水文物150餘件,同類物品在此前的「致遠艦」「經遠艦」遺址調查中也有發現。

這是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出水的一塊「定遠艦」的銅銘牌

「定遠艦」的發現,有利於深入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工作,對於甲午海戰史、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

昔日「亞洲第一巨艦」:

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座獨特航標


1880年,清政府籤署合同、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艦。這一戰艦標準排水量7220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

1885年,定遠艦建成後,從德國駛向中國,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同年,它被編入清政府北洋水師旗艦,在當時有「亞洲第一巨艦」之稱。

這是一張定遠艦素描,刊載於1885年6月27日發行的《字林滬報》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開戰僅兩個多小時後,北洋艦隊受到重創,戰場上只剩下定遠艦、鎮遠艦兩艘主力艦。

據《日清戰史》記載,當時在日軍5艘軍艦的合圍攻擊下,致遠艦身中百彈,甲板部位起火,但仍絲毫沒有沉沒的跡象。以至於松島艦上一名日本水兵臨死前哀嘆道:「定遠艦怎麼打不沉啊?」

黃海海戰後,死裡逃生的定遠艦駛進了威海衛。1895年2月5日凌晨,10艘日軍魚雷艇偷襲,其中一顆魚雷擊中定遠艦。艦尾左舷機械工程師室被炸出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海水汩汩湧入船艙。提督丁汝昌還想做最後的努力挽救軍艦,無奈進水太多,定遠艦最終擱淺在劉公島東部。

為了不被日軍俘獲,2月9日午後,劉步蟾下令在艦內裝滿炸藥,點燃自爆。戰前,劉步蟾曾立下「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當晚他兌現了諾言。11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

3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如今,在山東威海灣,停靠著一艘定遠紀念艦,按照定遠艦原貌1:1複製,外觀與原艦完全相同,艦上各種武器裝備齊全逼真,於2005年起開放參觀。

圖為停泊在山東威海旅遊碼頭附近的定遠紀念艦資料照片

定遠紀念艦上常設一個關於定遠艦歷史的展覽。展覽結尾有一段題為《勿忘「定遠」》的總結詞:「定遠艦是近代中國興辦海防的產物,其成軍時的輝煌,體現出國家民族海洋意識的甦醒和萌動,其消亡時的悲壯,折射出那個時代海洋意識所存在的局限。

定遠艦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著鞏固國家海權的重要,闡述著面海而興、背海而亡的歷史真諦,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海洋強國航程中的一座獨特的航標。」

網友緬懷:

祖國接你們來看70華誕了


今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5周年。「定遠艦」沉艦遺址被發現的消息,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網友們在評論區裡緬懷致敬:「英雄們,回家了!」

「他們是來看閱兵的吧?是吧」這條評論,更讓人瞬間淚奔。

來源丨北京日報、新華社

編輯丨吳澤斌

為你推薦

突發!紐西蘭一輛載有23名中國遊客大巴側翻,致6死17傷

年年"被高考"的"點讀機女孩"考上了這所大學!用實力擊碎流言

信息量真大!關於香港局勢的這些問題,國務院港澳辦都回答清楚了

中國男籃惜敗!網友都在轉姚明表情包,隊員們卻在轉這個……

損失慘重!囂張抗議孫楊後,霍頓快到手的6位數代言黃了

相關焦點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網友評論讓人淚目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領隊周春水介紹,本次調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潛水實地探摸結果為基礎,採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福建船政學堂的同學們,回家了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  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這句網友評論,讓人瞬間淚目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圖片來源:新華社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山東找到了!英雄們,回家了!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定遠艦」沉艦遺址找到了,大型裝甲板揭甲午沉艦神秘面紗!網友緬懷致敬:英雄們,回家了!
    「定遠艦」沉艦遺址及出水文物有四個麻將,小橡皮一般大小,還有殘破的皮鞋前底,一些殘破的青花瓷片和銅油燈殘件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 王澤冰,孟傑,等:山東威海定遠艦的發現與論證
    威海灣清甲午沉艦課題主要是通過科學系統的水下考古工作,探尋這艘重要戰艦的擱淺位置及殘存情況,經過近4年的水下考古工作,終於在劉公島東南海域找到了它的身影。經過兩次系統的水下試掘工作,出水了一批重要的戰艦遺物,特別是裝甲板和305 m m主炮彈引信的出水,成為證明定遠艦身份最直接的物證。
  • 「致遠」「經遠」與「定遠」:北洋水師沉艦的水下考古發現與收穫
    ②致遠艦水下考古成果參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J].考古,2016(7):79-89;經遠艦、定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報告尚未正式發表,官方新聞報導分別參見:施雨岑.水下考古工作者找到甲午海戰中沉沒的「經遠艦」[EB/OL].[2018-09-21]. http://www.xinhuanet.com;王陽、蘭恭來.
  • 124年後,甲午海戰沉沒的定遠艦終於被找到!艦上遺物讓人淚目
    確定這是沉沒的定遠艦後,打撈人員們都特別興奮,可是隨著打撈工作不斷進行,不少人看到打撈出來的東西之後,很多人都當場潸然淚下。曾經讓日本人驚呼「打不沉的定遠艦」,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工作人員們究竟從這艘沉船上打撈出了什麼,以至於不少人淚流滿面呢?
  • 重約18噸,定遠艦鐵甲現身山東!揭開100多年前福州一段悲壯往事【區縣頭條】
    據新華社9月21日報導,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19日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已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126年前的9月17日,清末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被發現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
  • 在甲午海戰裡怒撞日艦的致遠號找到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疑似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被確認為清朝北洋艦隊的「致遠」艦。  瓷盤碎片出水 鐵證鎖定致遠艦  經過一個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隊已經打撈起一百多件文物,其中,炮彈、炮管、彈頭等各種武器彈藥陸續出水。繼去年確定該沉船為甲午海戰沉沒戰艦之後,今年能否進而確定其身份,一直是縈繞於考古隊員心頭的心結。
  • 考古 當年奮力撞向日艦的「致遠」號找到了 確定身份靠兩字
    經過對這些文物進行分析發現,這艘戰艦就是甲午海戰期間沉沒的「致遠」艦。當年奮力撞向日艦的「致遠」艦終於確定了身份。  出水瓷盤碎片拼接起來看到了「致遠」字樣  經過一個多月的水下摸索,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隊已經打撈起一百多件文物。其中,炮彈、炮管、彈頭等各種武器彈藥陸續出水。
  • 「亞洲第一巨艦」——定遠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海軍的一等鐵甲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但在後來的戰鬥中,無奈中日裝備相差懸殊,最終「定遠」艦被迫自爆,鎮遠艦也被日軍擄去。那麼在它們身上究竟有怎樣慷慨悲壯的故事呢?        「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分別為定遠號及鎮遠號,為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
  • 定遠艦殘骸被劫至日本,還被建成定遠館(二)
    作為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光榮的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和靖遠艦一起由尚還能動彈的廣丙艦處分;不過和沉入海底的靖遠不一樣的是,自爆後的定遠艦並沒有完全沉沒
  • 定遠艦和鎮遠艦,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其真實實力究竟如何
    說起北洋水師,就不能不提定遠和鎮遠兩艘超級鐵甲戰艦。
  • 甲午風雲之最痛:「致遠」艦是這樣沉沒的
    戰至下午2點30分,「致遠」艦後部起火,右舷傾斜,其左側螺旋槳的一半在水面上旋轉,但仍繼續航行。下午3點,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首被日艦擊中起火,燃起的滾滾濃煙遮蔽了整個軍艦前部,以至於主炮無法瞄準射擊,而日本艦隊則乘機聚攻定遠號,作為旗艦的定遠艦一旦被擊沉,整個北洋艦隊有可能全軍覆沒。
  • 致遠艦並未撞向吉野,但幹了一件事比撞吉野要英勇得多
    中國遼寧省丹東市13日公布,經過歷時三年的水下考古研究,「丹東一號」沉艦被正式證實為甲午戰爭時的北洋水師主力戰艦致遠艦。
  • 繼 「致遠艦」之後,大連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全艦僅有十六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二百餘名官兵捐軀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