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12月23日宣布發出關於「蛇頭」項目第2階段的「意見徵詢書」,希望到2021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結束前,選出一家勝出企業,推進後續合作。
「意見徵詢書」中提到,「『蛇頭』是一種長航時,具有多任務能力的水下無人載具,可部署在潛艇較大的開放接口處,能搭載配置可調節式載荷。它是可從潛艇上部署的最大的無人水下載具」。
根據海軍的計劃,初期的「蛇頭」潛航器(第1階段)主要用於支持戰場情報工作。要執行這方面的工作,它就需要配備各種傳感器,以繪製海床詳細地圖,以及識別可能存在的危險物或其他可疑物體。按海軍計劃,第1階段的「蛇頭」應於2019年下水,不過截至目前還在建造當中,預計要到明年才能交付。現在關於第1階段「蛇頭」潛航器的公開信息很少,只知道會使用鋰離子容錯(LiFT)電池。這種電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能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持更遠的航程。
海軍還希望這種新潛航器能採用「海上無人自主結構」和「通用控制系統」,實現一定的自主控制。「海上無人自主結構」是海軍用來增強無人水下和水上載具自主功能的一套通用系統和軟體。「通用控制系統」是對無人水下和水上載具進行任務規劃和實施時使用的一種通用工具,它也能在行動期間監測載具上的系統。
據海軍設想,第1階段及後續的第2階段「蛇頭」之後,會有一種更耐用的增量1型,可支持水面戰和反潛戰活動,例如幫助獵尋敵方船隻和潛艇。此外,它們還將具有電子戰能力。要開展電子戰,無人水下載具需要浮上水面,至少也要足夠靠近水面,以便能將類似於桅杆之類的物體伸到水面之上。執行這樣有暴露風險的任務,用無人潛航器,比用傳統的載人潛艇要安全多了。
「蛇頭」大排量無人水下載具可能是全模塊化、開放式結構設計,方便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新載荷和其他功能組件,將極大地增強潛艇的情偵監能力。該項目是陸軍整體無人水下載具計劃的一個層面,另外還有小型、中型和超大型水下無人潛航器項目。
總體來看,海軍越來越看重水上和水下無人平臺,它們將在未來的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分散形式作戰,要求部隊在多個區域同時執行多種任務的行動中。海軍會不斷擴大通信和數據共享網絡,無人載具肯定能以更少的人員、更少的設施和更低的後勤需求,為海軍行動提供更多的助力。
明年將是「蛇頭」項目一個關鍵年份,第1階段設計出的潛航器會最終下水,海軍現在已經開始規劃啟動第2階段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