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中國軍事發展將走向何方

2021-02-13 國防參考

2實現中國夢視域下的中國軍事發展戰略

當代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就是強軍夢。中國軍事發展必須與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相適應,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軍事發展戰略。其基本要求,就是能夠滿足中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的安全需求,能夠趕上和引領世界軍事發展潮流,成為一流的軍事強國。這兩個方面有機統一,互為一體。滿足國家和平崛起的安全需求是目的,而做到這一點,必須建設強國軍隊、一流軍隊。

所有這些,決定了當代中國軍事必須有一個大發展,決定了這種軍事發展必須著眼未來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堅持基於威脅與基於能力有機統一基礎上,把基於能力凸顯出來,打造適應中國和平崛起安全需求的能力型軍隊。

基於能力為主,是當代中國軍事領域的深刻轉變,更是中國由大向強進程中軍事發展的深刻變革。它關係著中國軍事發展能否趕上和引領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戰略支撐和堅強力量保證;它從更高層次決定和規制中國軍事發展必須具有更高遠的目標指向,更具前瞻性的戰略視野與戰略籌謀;它要求中國軍事發展必須更加著眼未來,具有更強的前瞻性、主動性、創新性。這對當今中國軍事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風險。

具體來看,推進當代中國軍事發展,需要在這樣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必須確立更加明確的軍事發展戰略。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就是當代中國軍事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強軍目標,就必須有實現目標的發展戰略,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這裡需要深入研究的是,需不需要或應不應當有軍事發展戰略的問題。

在傳統軍事實踐中,軍事發展戰略包含在軍事戰略之中,甚至被軍事戰略所替代。但是,隨著時代條件變化和戰爭形態演進,軍事發展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戰略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

其一,在和平與發展時代條件下,當今軍事領域競爭,正由傳統的以戰場較量為主要表現形式向以軍事發展為主要表現形式演進。傳統的主要競爭優勢,如資源優勢、資本優勢,漸漸為發展優勢、創新優勢所取代。相反,戰爭日益成為軍事發展競爭的實驗場、軍事實力威懾的展示場。

其二,軍事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當今時代,戰爭雖然仍是實現目的的最後手段,但軍事發展本身所形成的實力、能力和潛力,所展示的強大威懾力,已成為達成目的主要手段。

其三,今天的軍事發展主要著眼於打贏明天的戰爭、下一場戰爭,而未來戰爭作為體系對抗,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作戰體系和作戰能力,如何進行構建和提升,還需要持續探索創新和系統建設。

其四,更主要的是,當今軍事發展成為複雜的系統工程,軍事發展戰略本身成為內容豐富的系統,並且需要各領域各方面的戰略指導。

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新型作戰領域構建與發展,如信息化、空天、網絡空間,以及智能化、無人化發展,都是如此。

一定時期內,尤其需要突出軍事改革戰略、軍事創新戰略。這不是用軍事發展戰略取代軍事戰略,而是將軍事戰略的重心由主要籌劃和指導戰爭轉變為主要指導和籌劃軍事發展,從而使整個軍事戰略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主要是軍事發展指導理論或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的主要原因所在。

當代中國軍事發展,正經歷著從傳統的威脅應對模式到能力塑造模式的演進,必然要求確立明確的軍事發展戰略,進而帶來發展理念、發展方式、路徑選擇、發展重點等方面的重大轉變。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更加注重立足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確立軍事領域的長遠目標和發展戰略,制定各階段發展的規劃和路線圖;更加注重軍事能力塑造,抓住根本性、關鍵性的核心軍事能力不放,推動軍事力量建設從應對型發展向塑造型發展轉變;更加注重軍事發展的戰略籌謀與實施,確保戰略目標和規劃實施,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戰略支撐和堅強力量保證。

其次,必須把著力點放到提升軍事能力上來。基於能力為主,根本是提升能打勝仗的能力,核心是提升打什麼樣仗的軍事能力。把握這個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否則,如果不能把握未來軍事發展方向,仍然鎖定在傳統體制框架內,囿於規模和數質量擴張的路徑依賴,很可能只是無意義的發展,或內卷性增長,即沒有發展的增長。

當年美蘇爭霸,雙方都曾認為,只要在核武器方面佔上風,就可以笑傲戰場。但後來,美國人調整對軍隊的基本思維方式,改變了追求更多、更大、更致命武器的思維,把高新科技發展成果轉化為戰場上更精確、更輕巧的武器,打造出讓敵人望塵莫及的優勢。

當今世界,面對新軍事革命的強勁發展,主要軍事國家在把握髮展軍事能力方面,不僅有大量深入研究,而且在實踐領域取得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就,無論是傳統作戰,還是新型軍事力量,無論是應對大規模戰爭,還是執行多樣化任務,以及隱性化、無人化、智能化作戰能力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今中國軍事發展,必須圍繞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著眼中國和平崛起的安全需求,提升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和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一是提升軍事發展規律的研究把握能力。傳統軍事的理論,首先和主要是研究戰爭和戰爭指導的理論。應當在研究現代戰爭規律的同時,深入研究當代軍事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戰略問題。包括戰略目標、發展路徑、發展方式;軍事改革、軍事創新、軍事轉型與新型軍事體系構建;新型軍事力量發展,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軍事理論創新發展;軍事發展戰略規劃與實施,軍事發展風險評估;軍事發展與國家發展有機融合,軍事發展與應對現實安全威脅的關係;等等。

目前,我們雖然有著豐富的軍事發展實踐,但缺少有重大價值和影響的軍事發展學說。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亟須催生中國版的軍事發展學。

二是提升軍事發展的預測設計能力。未來不是現實的延長線。未來戰爭究竟打什麼樣的仗,怎麼打這樣的仗,以及發展什麼樣的軍事能力,如何發展這樣的軍事能力,始終面臨著多重選擇,並且這種選擇具有創新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是當代軍事發展的最顯著特徵。必須善於把握世界新軍事革命大勢和軍事發展走勢,把握我們既有的和未來可能的軍事發展能力,立足現實又超越現實,著眼需要和可能,把握、設計和塑造未來。

三是提升軍事發展的戰略籌謀和實施能力。當代軍事發展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這種面向未來的發展,必須強化軍事發展的戰略運籌、戰略規劃、戰略布局、戰略預置,把發展目標變為戰略規劃和實施,形成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強戰略規劃實施的風險評估和執行監督。

第三,必須堅持以軍事改革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當代軍事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革創新的過程。


一方面,從機械化時代軍事體系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軍事體系轉型,是一場大規模、全方位、持續性改革,是體制性結構性改革。體制性改革是構建聯合作戰以及聯合指揮、聯合訓練、聯合保障體制;結構性改革是推進部隊網絡化或網絡部隊化。這場改革從20世紀70~80年代發軔,目前仍在深化展開中。

另一方面,軍事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組織體制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持續推進,創新能力成為軍事發展的核心能力和軍事領域競爭的核心優勢。

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正確把握和實施創新,就不可能佔領軍事領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軍事發展戰略,本質上就是軍事改革與創新戰略。必須把軍事領域改革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明確改革創新的目標和路徑,積極推進軍事領域各方面改革創新。

當今中國,軍事領域改革創新形勢非常緊迫,任務異常艱巨。目前,我們仍處於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軍事體系框架中,體制性改革正在醞釀展開,結構性改革還未深入研究籌謀。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理論創新、組織體制創新、軍事管理創新,主要都還是跟進式的,缺乏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許多方面還缺乏體現中國特色和要求的重大創新成果。

必須把軍事改革創新放到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大視域中來認識和把握,著眼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和平崛起安全需求和世界軍事發展潮流,確立軍事改革創新的發展戰略,用戰略目標和規劃來引領改革創新,用更大智慧和堅定意志來推進改革創新,在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尤其需要抓住難得的時間窗口,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軍事改革,下決心破解面臨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難題。

相關焦點

  • AEI:美國共和黨的外交政策辯論將走向何方?
    AEI:美國共和黨的外交政策辯論將走向何方?與此同時,自由意志主義者將繼續艱難地爭取大多數共和黨人對其外交政策偏好的支持。未來可能出現不幹涉主義者和強硬派的聯盟。當然,這一聯盟包含某些不可避免的緊張關係。但至少川普最近建立了這樣一個聯盟,而且他絲毫沒有打算隱退,將繼續在所有與共和黨有關的事情上大聲發表意見,甚至2024年再次競選總統。
  • 軍人譁變,總統辭職,馬裡走向何方?
    馬裡政局將如何演變、馬裡為什麼這麼亂?軍人譁變據馬裡當地國家電視臺報導,馬裡總統凱塔18日宣布辭職,以結束軍人譁變。凱塔在電視講話中說,他決定立刻辭去一切職務,同時解散馬裡國民議會和總理西塞領導的政府。凱塔說,自2013年當選以來,他一直在努力讓馬裡復興。
  • 未來10年對中國軍事發展最重要的國家,依然是巴基斯坦
    ,但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俄羅斯對中國軍事發展的作用遠不及中國的另一個鄰國——巴基斯坦。中國的軍工綜合實力強於巴基斯坦,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軍工一直在幫扶巴基斯坦軍工,從聯合生產K-8到聯合研製FC-1「梟龍」戰鬥機,中巴軍用航空工業之間的互幫互助逐漸深入,巴基斯坦航空工業的研發實力在此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發展,截止目前巴基斯坦航空工業已經能裝配「梟龍」這樣的輕型戰鬥機,此外還具備了研製無人機的能力,除此之外巴基斯坦裝甲車輛研製、飛彈裝備研發實力也得到了提升。
  • 貌合神離,印日「自由走廊」走向何方?
    印度《經濟時報》16日稱,這是印日謀建「戰略長城」的一部分,以對抗中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然而,與印度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截然不同,日本派出重量級代表團參加了「一帶一路」峰會。貌合神離,印日「自由走廊」走向何方?海外網邀請旅加學者陶短房對此撰文分析。
  • 美國發布《2020年中國軍事發展報告》,國防部反駁
    國防部發布了《 202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大肆扭曲中國共產黨與中國軍隊之間的關係,誤解了中國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誇大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無視中國國防和軍事的現代化,在諸如國防支出, 核政策 和臺灣。這是美國塗抹和誹謗中國和中國軍方的另一個例子。美國連續20年發布此類報告是赤裸裸的霸權和挑釁行為。嚴重破壞了中美兩軍的關係。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美國作了莊嚴的交涉。
  •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他們廣泛搜集涉華軍事信息,獨立研判中美關係走向,提出應對中國軍隊崛起之策,為美國政府和軍隊提供了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諮詢報告。筆者搜集整理其相關的數據資料,來分析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的巨大變化,來看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
  • 朝核問題走向何方
    6月中國領導人訪問朝鮮,朝鮮目前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可喜的是,朝鮮已經正式將國家戰略調整至經濟發展為中心,而且已經邁出了棄核的第一步。因此,放棄核武器、發展經濟是北朝鮮的現實選擇。中國對朝核問題咋想的?
  • 未來三十年,誰將是下一個超級大國?中國位居三國榜首
    人類文明完全擺脫封建奴隸社會之後,世界便快速發展起來,而「超級大國」這個說法也隨之產生。
  • 蘇丹政變將使非洲之角走向何方?
    2019年7月,蘇丹示威者在喀土穆的一次集會上揮旗悼念陣亡的抗議者,來源:路透社在蘇丹發生劇變的同時,衣索比亞改革派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正在國內大幅擴大其政治版圖,並與種族暴力事件激增作鬥爭。加之厄利垂亞和其他地方的動亂,蘇丹和衣索比亞的歷史性轉變可能會改變非洲之角未來幾十年的軌跡。
  • 吳懷中: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與前景展望
    以邦交正常化為節點,後半期更具現實意義的關係發展特徵表現在:戰略關係變質、經貿往來熱溫、「政經分離」固化、軍事因素凸顯、國際競爭加劇、國民感情趨惡、幹預變量紛增等。 吳懷中在文章中指出,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與前景,主要取決於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兩國各自的客觀發展前景、主觀戰略選擇以及雙邊互動產生的合力結果。
  • 海外談中國:臺灣地區F-16V戰鬥機正式部署 海峽局勢將走向何方
    最初,臺灣地區空軍計劃接收144架F-16V,就是將其現役的F-16A/B全部進行升級和改裝。但是,由於此後發生的事故,這個數字已經減少到141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升級了首批兩架F-16V,其中第一架在2015年10月首飛,成為臺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的樣機,其餘139架都將在臺灣當地完成升級工作。
  • 無人作戰中的 C4ISR 走向何方?
    該無人機配備有照相機和熱成像儀,可放在手掌中,最多可持續飛行25分鐘,飛行速度達到20英裡/小時,最大飛行距離3.2公裡。它們可能改變未來戰爭模式。進入新世紀以來,為滿足新軍事變革及作戰需求,一些軍事強國競相發展無人艦艇、無人潛 航器、無人智能反水雷或布水雷裝置等,不久的將來,無人潛航器有可能成為「耳聰目明」的水下偵察兵、悄無聲息的隱形殺手。
  • 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兩周年:走向軍事新聞創新發展的新時代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主席開宗明義,論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根本動力」的高度,賦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的內涵、重大的意義。恩格斯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的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追溯我軍新聞事業伴隨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我黨運用新聞輿論指導軍隊工作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軍隊媒體姓黨為黨的政治屬性源遠流長。
  • 重現輝煌還是第三次解體,俄羅斯將走向何方?
    2000年,普京首次就任俄總統時,面對紅場群眾曾眼含熱淚、豪言萬丈:「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如今,19年時間過去了,普京又給了人民一個什麼樣的俄羅斯呢?這需要全面看待。2、如何看待百年變局下的普京?普京的一系列作為在百年變局下看似進步意義小,但卻影響大。3、如果俄羅斯解體意味著什麼?
  • 彭蘭:不確定的「後人類」,人機文明將走向何方?|德外薦讀
    對於人與機器新關係的常見表達是共生、融合,這會意味著人的存在、人的本質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受到挑戰,而這一線索並不是今天才開啟的,早在20世紀就已經埋下伏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賽博格概念,就是一種超越自然人的人-機耦合設想,即向人類身體移植輔助的機器裝置以增強人類適應外部空間的生存能力。後來,它泛指由機械拓展而超越人體限制的人的新身體。
  • 金一南:清晰勾勒中國軍隊未來發展的路線圖
    金一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又提出,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可以看出,今天,我們軍隊發展的近期、中期、長期目標都已經非常明確了。
  • 中國在未來必成超級大國!英國教授研究20年發聲我證據確鑿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觀點有說服力並贏得大家的認同,康科勒教授對自己這20年以來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直言中國是在他看來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沒有之一。即便是比肩未來的美國,中國也依舊可以做到毫不遜色甚至是猶有過之,康科勒教授依據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示自己證據確鑿。.
  • 運20將換裝渦扇20?2021年第一架已經交付,未來到底多少才夠?
    中航西飛試飛了2021年的首架運-20,很可能是要更換最新的渦扇20發動機。到了2020年底,據媒體統計,2016年運-20正式開航,目前運-20已有70多架量產機和多架試驗性機型,這樣的規模遠遠不足以支撐我國空軍戰略轉型的步伐,那未來究竟有多少運-20飛機能夠滿足?運-20最初使用的是俄制D30型發動機,這嚴重限制了生產能力。如今有了國產渦扇18,現在又有消息說將換裝渦扇20,看來限制運20產能的最大問題已經解決了。
  •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美對臺軍售、民進黨當局推動謀「獨」行徑、解放軍軍機繞臺,當前臺海局勢引發擔憂,未來兩岸關係又將走向何方?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中新社記者:臺灣問題始於民族弱亂,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
  • 深度分析五大LiDAR公司,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這些頭部公司都發展到了什麼程度,走的什麼技術路線,LiDAR未來的發展將如何?以下,Enjoy。2020 年對雷射雷達產業來說,是劃時代的一年。Velodyne、Luminar 兩家先後登陸美股,Innoviz、Aeva 和 Ouster 三家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