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現中國夢視域下的中國軍事發展戰略
當代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就是強軍夢。中國軍事發展必須與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相適應,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軍事發展戰略。其基本要求,就是能夠滿足中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的安全需求,能夠趕上和引領世界軍事發展潮流,成為一流的軍事強國。這兩個方面有機統一,互為一體。滿足國家和平崛起的安全需求是目的,而做到這一點,必須建設強國軍隊、一流軍隊。
所有這些,決定了當代中國軍事必須有一個大發展,決定了這種軍事發展必須著眼未來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堅持基於威脅與基於能力有機統一基礎上,把基於能力凸顯出來,打造適應中國和平崛起安全需求的能力型軍隊。
基於能力為主,是當代中國軍事領域的深刻轉變,更是中國由大向強進程中軍事發展的深刻變革。它關係著中國軍事發展能否趕上和引領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戰略支撐和堅強力量保證;它從更高層次決定和規制中國軍事發展必須具有更高遠的目標指向,更具前瞻性的戰略視野與戰略籌謀;它要求中國軍事發展必須更加著眼未來,具有更強的前瞻性、主動性、創新性。這對當今中國軍事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風險。
具體來看,推進當代中國軍事發展,需要在這樣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必須確立更加明確的軍事發展戰略。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就是當代中國軍事發展的戰略目標。有強軍目標,就必須有實現目標的發展戰略,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這裡需要深入研究的是,需不需要或應不應當有軍事發展戰略的問題。
在傳統軍事實踐中,軍事發展戰略包含在軍事戰略之中,甚至被軍事戰略所替代。但是,隨著時代條件變化和戰爭形態演進,軍事發展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戰略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
其一,在和平與發展時代條件下,當今軍事領域競爭,正由傳統的以戰場較量為主要表現形式向以軍事發展為主要表現形式演進。傳統的主要競爭優勢,如資源優勢、資本優勢,漸漸為發展優勢、創新優勢所取代。相反,戰爭日益成為軍事發展競爭的實驗場、軍事實力威懾的展示場。
其二,軍事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當今時代,戰爭雖然仍是實現目的的最後手段,但軍事發展本身所形成的實力、能力和潛力,所展示的強大威懾力,已成為達成目的主要手段。
其三,今天的軍事發展主要著眼於打贏明天的戰爭、下一場戰爭,而未來戰爭作為體系對抗,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作戰體系和作戰能力,如何進行構建和提升,還需要持續探索創新和系統建設。
其四,更主要的是,當今軍事發展成為複雜的系統工程,軍事發展戰略本身成為內容豐富的系統,並且需要各領域各方面的戰略指導。
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新型作戰領域構建與發展,如信息化、空天、網絡空間,以及智能化、無人化發展,都是如此。
一定時期內,尤其需要突出軍事改革戰略、軍事創新戰略。這不是用軍事發展戰略取代軍事戰略,而是將軍事戰略的重心由主要籌劃和指導戰爭轉變為主要指導和籌劃軍事發展,從而使整個軍事戰略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主要是軍事發展指導理論或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的主要原因所在。
當代中國軍事發展,正經歷著從傳統的威脅應對模式到能力塑造模式的演進,必然要求確立明確的軍事發展戰略,進而帶來發展理念、發展方式、路徑選擇、發展重點等方面的重大轉變。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更加注重立足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確立軍事領域的長遠目標和發展戰略,制定各階段發展的規劃和路線圖;更加注重軍事能力塑造,抓住根本性、關鍵性的核心軍事能力不放,推動軍事力量建設從應對型發展向塑造型發展轉變;更加注重軍事發展的戰略籌謀與實施,確保戰略目標和規劃實施,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戰略支撐和堅強力量保證。
其次,必須把著力點放到提升軍事能力上來。基於能力為主,根本是提升能打勝仗的能力,核心是提升打什麼樣仗的軍事能力。把握這個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否則,如果不能把握未來軍事發展方向,仍然鎖定在傳統體制框架內,囿於規模和數質量擴張的路徑依賴,很可能只是無意義的發展,或內卷性增長,即沒有發展的增長。
當年美蘇爭霸,雙方都曾認為,只要在核武器方面佔上風,就可以笑傲戰場。但後來,美國人調整對軍隊的基本思維方式,改變了追求更多、更大、更致命武器的思維,把高新科技發展成果轉化為戰場上更精確、更輕巧的武器,打造出讓敵人望塵莫及的優勢。
當今世界,面對新軍事革命的強勁發展,主要軍事國家在把握髮展軍事能力方面,不僅有大量深入研究,而且在實踐領域取得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就,無論是傳統作戰,還是新型軍事力量,無論是應對大規模戰爭,還是執行多樣化任務,以及隱性化、無人化、智能化作戰能力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今中國軍事發展,必須圍繞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目標,著眼中國和平崛起的安全需求,提升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和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一是提升軍事發展規律的研究把握能力。傳統軍事的理論,首先和主要是研究戰爭和戰爭指導的理論。應當在研究現代戰爭規律的同時,深入研究當代軍事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戰略問題。包括戰略目標、發展路徑、發展方式;軍事改革、軍事創新、軍事轉型與新型軍事體系構建;新型軍事力量發展,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軍事理論創新發展;軍事發展戰略規劃與實施,軍事發展風險評估;軍事發展與國家發展有機融合,軍事發展與應對現實安全威脅的關係;等等。
目前,我們雖然有著豐富的軍事發展實踐,但缺少有重大價值和影響的軍事發展學說。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亟須催生中國版的軍事發展學。
二是提升軍事發展的預測設計能力。未來不是現實的延長線。未來戰爭究竟打什麼樣的仗,怎麼打這樣的仗,以及發展什麼樣的軍事能力,如何發展這樣的軍事能力,始終面臨著多重選擇,並且這種選擇具有創新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是當代軍事發展的最顯著特徵。必須善於把握世界新軍事革命大勢和軍事發展走勢,把握我們既有的和未來可能的軍事發展能力,立足現實又超越現實,著眼需要和可能,把握、設計和塑造未來。
三是提升軍事發展的戰略籌謀和實施能力。當代軍事發展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這種面向未來的發展,必須強化軍事發展的戰略運籌、戰略規劃、戰略布局、戰略預置,把發展目標變為戰略規劃和實施,形成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強戰略規劃實施的風險評估和執行監督。
第三,必須堅持以軍事改革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當代軍事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革創新的過程。
一方面,從機械化時代軍事體系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軍事體系轉型,是一場大規模、全方位、持續性改革,是體制性結構性改革。體制性改革是構建聯合作戰以及聯合指揮、聯合訓練、聯合保障體制;結構性改革是推進部隊網絡化或網絡部隊化。這場改革從20世紀70~80年代發軔,目前仍在深化展開中。
另一方面,軍事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組織體制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持續推進,創新能力成為軍事發展的核心能力和軍事領域競爭的核心優勢。
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正確把握和實施創新,就不可能佔領軍事領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軍事發展戰略,本質上就是軍事改革與創新戰略。必須把軍事領域改革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明確改革創新的目標和路徑,積極推進軍事領域各方面改革創新。
當今中國,軍事領域改革創新形勢非常緊迫,任務異常艱巨。目前,我們仍處於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軍事體系框架中,體制性改革正在醞釀展開,結構性改革還未深入研究籌謀。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理論創新、組織體制創新、軍事管理創新,主要都還是跟進式的,缺乏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許多方面還缺乏體現中國特色和要求的重大創新成果。
必須把軍事改革創新放到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大視域中來認識和把握,著眼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和平崛起安全需求和世界軍事發展潮流,確立軍事改革創新的發展戰略,用戰略目標和規劃來引領改革創新,用更大智慧和堅定意志來推進改革創新,在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尤其需要抓住難得的時間窗口,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軍事改革,下決心破解面臨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