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西飛試飛了2021年的首架運-20,很可能是要更換最新的渦扇20發動機。到了2020年底,據媒體統計,2016年運-20正式開航,目前運-20已有70多架量產機和多架試驗性機型,這樣的規模遠遠不足以支撐我國空軍戰略轉型的步伐,那未來究竟有多少運-20飛機能夠滿足?
運-20最初使用的是俄制D30型發動機,這嚴重限制了生產能力。如今有了國產渦扇18,現在又有消息說將換裝渦扇20,看來限制運20產能的最大問題已經解決了。而且目前還沒有報導中國再次進口俄羅斯發動機的消息,估計以後運-20將全部採用國產發動機。當前,我國的戰略運輸能力很弱,主要是由於戰略運輸機太少,以前只能進口外國飛機,而現在發展了一批運20戰略運輸機,現已批量投產,扭轉了我國運輸能力不足的不利局面。
運20最大總重量為220噸,載60至66噸,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大量採用新技術,相當於空客A380系列和波音747系列。運-20能夠一次運送200多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還能運送數十噸鋼鐵巨獸,如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和直升飛機等重型裝備,對於我國空軍的戰略轉型十分重要,它能在全球某個地區快速投送兵力和部署軍事力量,還能執行人道主義任務。
運20究竟要多少架,不能簡單地說「多多益善」。我們現有185架運輸機,別提美俄了,就連印度的239架都比不過。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近千架運輸機,在一星期內從本土向中東地區運送的兩個重裝師,都顯示出戰略運輸機的強大威力。根據我們的軍事發展需要,運20戰略運輸機的需求範圍大約在250-300架左右是比較合理的,理論上這樣的規模可以在72小時內運送兩個重裝合成旅或三個輕裝合成旅到2000公裡以外的地方,而這種戰略機動性在世界上也只有美國才能做到。
運-20的具體成本估計在1.6億-2.5億美元之間,所以不可能有太多的裝備。中國專家此前曾表示,中國至少需要1000架飛機,比世界上現有的運輸機數量還要多,者顯然不切實際。所以中國的戰略運輸飛機數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250-300架也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量。今後,除用於戰略空運外,還可根據戰略需要,將其改裝為預警機、加油機、反潛機或電戰機等,這是一種非常現實的需求。如今看來,運-20是我國研製成功的一個航空平臺,將來能有更多擴展功能,有了一定數量的運-20,我軍才有了底氣稱得上真正的戰略空軍。(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