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一架運-20飛機交付,未來總產量有望超300架

2021-02-13 裝備採購

2021年1月6日,中航西飛試飛站,伴隨著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一架運-20飛機騰空而起,衝上藍天,2021年首架運-20開飛。

而在此之前的1月3日,元旦節假期還沒有結束,客戶接機人員就已經到達閻良。幾天來,交付單元的職工們和客戶一起,對飛機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確認交接。

也就是說,這次開飛的運-20,是今年的第一架轉場交付飛機。

運-20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是在2016年7月6日,當時一次性交付了兩架。如今,已經四年半過去了,運-20到底生產了多少架呢?

截止2020年年底,有媒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運-20的數量規模,已經有了多架試驗機和70多架量產機,其服役數量也已經超過了40架。

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運-20的交付過程。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運-20正式立項是在2007年6月20日,首飛是在2013年初,首批正式交付是在2016年6月15日。

也就是說,從正式立項到正式交付,還不到10年時間,由此可見運-20的研製之迫切及重要性,是中國戰略空軍所急需的大型裝備。

不僅研製速度快,而且運-20的生產速度同樣很快,這主要得益於西飛的脈動生產線。根據公開資料介紹,西飛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條脈動生產線,即殲轟-7飛機脈動生產線,相信運-20應該也採用了脈動生產線。相比傳統飛機製造的固定式生產線,脈動生產線採用了節拍式裝配、標準化定位、可視化管理,每一位工人在固定站位上只負責一組裝配動作,使得飛機製造變得像汽車製造一樣簡單。

據推測,在採用脈動生產線全功率運作的情況下,運-20的年產量理論上可以達到24架。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四年多來,運-20應該生產近百架了,那為什麼實際上只生了70多架呢?

這主要跟運-20的配套發動機密切相關,運-20一開始使用的是俄制D30發動機,這就取決於購買的數量及到位情況。

我們知道,運-20是一款四發的大型運輸機,一架飛機需要四臺發動機,僅目前生產的70多架,所需要的發動機數量就高達300臺左右。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筆者統計了一下,中國總共從俄羅斯購買了四批D-30KP2發動機,總數量為463臺。但是這400多臺發動機並不是全部用於運-20,還有其他機型也需要這種發動機。

前兩批分別是55臺和184臺,是以伊爾-76MD備用發動機的名義購買的,到貨時間是2006年到2015年期間。後兩批分別是54臺和170臺,於2017年至2020年交付。

前兩批中,主要用於轟-6K轟炸機和伊爾-76的備用發動機,具體到運-20身上,只有幾架原型機和幾架量產型,所以,真正用到運-20身上的,是後兩批,但後兩批加起來也只有224臺,只能夠56架運-20裝配。而且俄羅斯交付發動機是按照每年多少臺交付,交付速度也趕不上西飛的生產速度。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飛機等發動機,所以,不斷有衛星圖片顯示,大量的運-20停在西飛的機場上,機翼下並沒有發動機,明顯是在等待發動機到貨。

而目前並沒消息報導中國再次進口俄羅斯發動機,估計後期的運-20都要裝國產的發動機了。

其實早在運-20立項之初,其動力系統預備了俄制D-30KP2、渦扇-18、渦扇-20三套方案:D-30KP2承擔了早期試飛研製的需求,解決有無問題;而渦扇-18則是D-30KP2渦扇發動機國產化改型,解決國產化問題;渦扇-20則是最終版本,能使得飛機達到最大設計潛力。

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此前曾透露,2019年運-20將換裝國產發動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從2019年開始,就應該有部分運-20配裝了渦扇-18,2020年當然也有部分運-20配裝了渦扇-18。那麼,從2021年開始,估計運-20就將全面配裝渦扇-18發動機了。等到最終配套的渦扇-20到位,運-20就將全面配裝渦扇-20發動機了。

2015年年初的時候,航空工業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官網刊登了一篇名為《公司某型號發動機研製試飛圓滿完成》文章,描述了該公司在2014年12月6日成功試飛某型發動機的消息,外界普遍認為這很有可能是渦扇-18發動機試飛成功。

如果渦扇-18發動機在2014年12月成功試飛的消息屬實的話,那麼,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從2019年開始少量裝配運-20是有可能的。至於渦扇-20發動機,有消息說要等到2024年,這個有待官媒的證實。

不管怎麼說,D-30KP2/渦扇-18發動機都是過渡用的,渦扇-20發動機才是運-20的標配發動機。只有裝配了渦扇-20發動機,運-20才能實現66噸的最大載重量。此外,預計WS-20渦扇發動機的油耗、使用壽命、可靠性等性能指標都較D-30KP2/渦扇-18發動機有明顯提升。

今後幾年我國還會不會進口俄羅斯D-30KP2發動機,可能主要取決於渦扇-18發動機的成熟程度,如果在近幾年使用過程中不發生大的問題,以後就不會再引進俄制發動機了。

目前,我國只有運-20這麼一款大型運輸機,以後會不會有更大型的運輸機,還不好說。因此,中國空軍對運-20的需求量很大,從美俄現役兩三百架大型運輸機的裝備數量來看,估計會超過200架。

除了用作大型運輸機之外,運-20還有改裝為特種飛機的潛力。

我們知道,歐美國家的特種飛機,大多是用民航客機改裝的,但是對於中國而言,這條路至少目前走不通,因為C919是一款國際合作的產物,其上面運用了太多的國外設備,這些設備是禁止用於軍事用途的。而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CR929據說遇到了挫折,什麼時候研製出來,不好說。所以,中國的大型特種飛機,將主要以運-20為平臺進行改裝。比如,運-20改預警機,運-20改加油機等。這些特種飛機的數量,有望超過100架。

所以說,運-20大型運輸機的總產量有望超過300架。

文章來源:東方軍事評論

相關焦點

  • 運20將換裝渦扇20?2021年第一架已經交付,未來到底多少才夠?
  • 270架與100架,中美戰略運輸機對比,運20服役後差距迅速縮小
    我國最早的伊爾762005年中俄籤署了34架伊爾76和4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按照約定這些飛機在2012年前將全部交付,不過合同剛籤署沒多久因俄羅斯與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飛機製造廠出現內部糾紛,俄羅斯整體搬遷伊爾
  • 中國戰機年產量世界第一,遠超美俄,一座工廠比一個國家造的都多
    200架,遠超美俄等空軍強國。去年俄羅斯先進戰機才交付了30多架,而美國洛馬公司交付了123架F35。包括歐洲老牌大國和日韓等在內的一些發達國家,也基本保持了一個月一架的「龜速」。美國洛馬公司2020年已累計交付123架F35,其中80架美國自用,另有43架分別由6個合作國家瓜分,這也是由於疫情爆發造成F35減產,2019年美國共生產134架F35。
  • 中俄聯手,未來預計交付1000架CR929飛機!波音536架大單卻遭取消
    據12月10日報導,中俄聯合研製的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近日在相關峰會上透露,在2023到2045年期間,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預計交付1000架CR929,該型號飛機正式「問世」後,將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首要市場,隨後逐步推向亞太、全球市場。
  • 剛剛,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起飛,已獲570架訂單,沒想到內幕那麼多……
    業內人士表示,一旦C919完成首飛,就意味著我國C919大飛機工程將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不但會進一步促進我國大飛機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將有助於國產大飛機產業集群的加速成型。未來,隨著C919 進入正式量產,其市場容量有望超過1000 億美元。根據目前C919所獲570架訂單來看,絕大多數來自於國內航空公司以及國內各大航空租賃公司。
  • 運20首飛八周年,或將生產200架,已有40架入列
    8年之後,運-20已經成為了解放軍空運力量的支柱,其變化令人感慨。在過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空運力量由大量運-5、運-7和少量運-8承擔,直到90年代才從俄羅斯進口了伊爾-76運輸機構成大型運輸機機隊。在90年代到運-20批量入列之前,中國前前後後進口了多架伊爾-76,數量大約為39架,其中4架作為空警-2000原型機和平臺。
  • 殲20戰機或已有50架:2030年數量超過500很有望
    殲-20是中國第一種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此前曾經稱為第四代,根據國際最新標準稱之為第五代)。2011年首飛,2016年預生產型交付部隊領先試用,先後裝備了某試訓基地和某飛訓基地。海外資料認為到2018年底中國空軍大約裝備有25-28架殲-20戰鬥機。
  • 前方高能,300架F-35迎面飛來……
    上周,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官網發布消息:公司生產的第300架F-35戰鬥機已經交付了
  • Y20服役超20架,現役大型運輸機終於過50架了!
    現在全球大運服役數量和綜合運力排名第一的還是美國,現役運輸機包括預備役,還有800多架;其中500架是中型和中型以下運輸機。屬於大型運輸機的C17「環球霸王」有180架;噸位更大但是普遍老舊的C5「超級銀河」還有126架,兩型大運輸機共裝備了300多架。如果加上500架大型加油機等,總數則超過800架,在全球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是俄羅斯,所有現役運輸機大約有400架。
  • 首架ARJ21飛機交付 訂單已有100架
    今天(11月10日),一架機身噴塗華夏通程號、編號為B-650P的ARJ21飛機,平穩降落在重慶江北機場。這標誌著ARJ21飛機正式入列中國長期專注支線運營的華夏航空機隊,國產商用飛機運營客戶數量增至7家,未來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支線航空網絡,助力民航業大眾化發展。本月初,華夏航空與中國商飛正式籤署100架飛機購機合同,其中50架為ARJ21系列飛機,另50架可為ARJ21系列飛機或C919系列飛機,由雙方後續協商確定。
  • 【大新聞】運20正式入役
    2016年6月15日下午十八時三十分,運20戰略運輸機首批交付部隊服役儀式在中航工業某試飛中心圓滿結束。
  • 運20脈動生產線效果顯露,產量翻倍幾何式飆升,6架集體調動就是證明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如今,儘管距離運20正式交付部隊服役已經過去四年,但運20多次出現在我們面前正是在今年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中。當然,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此前最多6架運20的集體調動,還要源於運20脈動生產線的建設完成。大家都知道,參與運20研發建造生產的是我國航空工業。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運20的生產並不是由中航旗下獨立的一家分公司完成,主要由六大主機廠共同負責。生產線一改此前的固定總裝方式,像搭積木一樣圍繞飛機開展裝配。
  • 印度閱兵摩託車開掛吸粉無數,卻忽略了這架堪比運20的大飛機
    其中率先飛過天空的是一架巨大的4引擎大飛機——美制C-1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圖片:印度閱兵式上的美制C-17戰略運輸機。圖片:珠海航展時運-20與美軍C-17並排,可以發現兩者設計相似。雖然說不情願,但是還是很羨慕10架C-17在一起的感覺。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C-17這種戰略/戰術都能夠兼顧的運輸機,雖然新型運輸機運-20已經開始服役,但與C-17相比性能還有差距。
  • 中國第一架!躋身噴氣時代!
    ➢1954年 國營320廠(今航空工業洪都)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準備起飛1954年7月,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製成功。此後,1956年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1958年試製成功多用途運輸機運5和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1959年超聲速噴氣式飛機殲6試製成功。
  • 【裝備發展】洛馬公司2020年共交付121架F-35戰鬥機,累計交付量超600架
    2020年12月18日,美國洛馬公司宣布,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年將交付121架F-35戰鬥機,較原計劃少20架。
  • 【裝備課堂】美國最後一架「超級銀河」C-5M重型運輸機交付使用
    戰略運輸機主要承擔遠距離、多兵員和重裝備等運輸任務,美國的C-5、C-17,俄羅斯的伊爾-76、安-124、安-225,中國的運-20等都屬於此類飛機。戰術運輸機起飛距離短、機動性較高,具備野戰起降能力,如美國的C-130,俄羅斯的安-70,歐洲的A400M,巴西的KC390等。這些軍用運輸機裝備現狀及性能如何?本文為您一一解讀。
  • 全球最強航母將提前交付:12萬噸75架艦載機,領先世界50年
    尤其是在美國遭受疫情的影響下,航母還將要在原有時間的基礎上比計劃提前了三個月交付,這也向外界證明了美國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根據數據顯示,這艘航母領先世界50年,12萬噸能夠搭載75架艦載機,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強航母。它會在2024年的9月份成功交到美國手中。
  • 俄支線飛機SSJ充滿希望,在役規模達125架
    100座級的SSJ飛機於2009年5月19日進行了首飛,並於2011年投入運營(儘管啟動客戶Armavia後來不再使用其唯一的一架SSJ飛機)。2013年,該機型首次交付給俄羅斯境外的運營商——墨西哥的廉價航空公司Interjet,2016年首次交付給西歐的運營商CityJet。
  • 500架五代機包圍中國,殲20卻不到100架,成飛緊急開啟第4條生產線
    那麼,殲-20的產能如何,未來我們需要多少殲-20,才符合中國空軍的需求呢?美國的F22從2001年到2011年共生產了187架,年均生產量為18.7架,而F-35更是計劃服役2400多架!事實上,在殲-20的研製生產過程中,一直是邊服役邊改進,原型機數量眾多,僅已知的殲-20原型機就有「2001」、「2011」和「2021」三個批次,總的原型機數量多達11架。每一批次的原型機與前批次相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耽擱了殲-20的生產進度。其二,殲-20的發動機,無法像F-22那樣做到一步到位。
  • 空中巴士交付第1000架超級美洲豹直升機
    空客第1000架超級美洲豹直升機【民航事兒】2019年9月6日,空中巴士直升機交付了第1000架超級美洲豹直升機:一架在法國馬裡安總裝的雙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