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雲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波音、空客等航空巨頭的虧損則「首當其衝」。那麼,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國產客機情況如何呢?
據12月10日報導,中俄聯合研製的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近日在相關峰會上透露,在2023到2045年期間,中國商飛與俄羅斯聯合航空預計交付1000架CR929,該型號飛機正式「問世」後,將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首要市場,隨後逐步推向亞太、全球市場。
據陳迎春介紹,CR929是擁有250-300座的寬體客機,正好迎合了將來全球航空市場的需要——在2023年-2045年期間,全球寬體客機的總需求約1萬架,價值佔客機總量的50%以上;而中俄兩國市場對寬體客機需求約為1840架,約佔全球總量的18%。
要知道,航空製造處於工業領域的頂尖位置,它還具備驚人的產業帶動效應。陳迎春表示,在C919的研製過程中,為了趕上國外先進的航空技術,我國先後成立了數十家合資企業,這也間接推動了我國的航空製造技術的進步。
此前我國航空專家閻振宇指出,整體而言,我國民用飛機製造在全球的份額尚不足1%,與國外航空製造仍有較大差距,但中國商飛正往這一市場挺進,在中國9萬億航空需求依託下,三大國產客機項目正常推進。
而作為全球航空職業的「霸主」,波音已連續多月得不到客戶的青睞。據波音最新公布的數據,11月該公司又有88架737 MAX訂單遭取消。截至目前,今年該型號被取消的訂單總數已經達到536架,這也讓波音的業績變得更加難看。
為了走出目前的困境,波音正尋求中國的幫助,但由於未能完全滿足我國航空局的要求,我國已兩次拒絕波音的復飛申請。更令波音擔憂的是,CR929未來的順利交付,很可能意味著波音在寬體客機領域上又會多出另一個強勁對手。
來源: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