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展翅兩萬裡!運-20兩年8出國門,航程8萬公裡,已成空運主力

2022-02-01 史蒂芬克

近日,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再度走出國門,飛抵上萬公裡之外的湯加,執行人道救援任務。就目前官方公布的消息來看,兩架運-20是從廣州起飛,飛過上萬公裡航程後,在湯加當地機場降落,卸下總共約33噸的救援物資,順利完成整個人道救援任務的前期任務。這是運-20服役以來,首次執行超過一萬公裡的超遠程運輸任務,同時也是運-20第一次前往大洋洲的戰略行動。可以說,此次「鯤鵬展翅兩萬裡」,是運-20服役以來的又一個裡程碑事件,標誌著繼殲-20性能基本成熟、規模化服役之後,運-20作為空軍另一款戰略裝備性能和運作也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運-20的此次戰略行動,無疑是空軍送上的一份絕佳禮物。

順利抵達湯加卸貨的運-20

實際上,在官方公布此次運-20的遠程任務之後,在外界引發了不少疑惑。首先,官方此前公布的運-20轉場航程只有7800公裡,此次能飛行上萬公裡,難道是已經換裝國產發動機,因此航程大增?另外,從地圖上來看,這次戰略行動的起飛地點,距離降落地點只有約9000多公裡,那麼多出來的裡程又從何而來?

事實上,之所以出現這兩個問題,是由於官方在報導時對過程描述得比較簡略。此次運-20並非是直接從廣州飛往湯加,而是將整個飛行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廣州到菲律賓,第二階段從菲律賓到印尼,第三階段再從印尼抵達達湯加。其中前兩個階段的航程,大概只有2500到3000公裡,最後一段航程比較長,大概不到4900公裡。因此,總航程超過1萬公裡,其實是將三段路程疊加在一起得到的結果。

一般認為運-20目前航程不到8000公裡

此外,就目前官方報導的相關資料來看,量產型運-20並沒有展示出換裝國產發動機的跡象。事實上,官方確實已確認運-20正搭載兩款國產發動機試飛,外界也觀察到了換裝發動機後出廠測試的情況,但至今並沒有進行批量生產階段。目前外界普遍認為,運-20正搭載著渦扇-18和渦扇-20兩款發動機試飛,其中前者是在運-20正使用的俄制D-30 KP2型發動機仿製而來。主要是為了解決國內之前並沒有設計、製造過,大型軍用噴氣式發動機,相應經驗積累不足的問題。而後者是在國產第三代核心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真正為國產戰略運輸機準備的先進發動機(也有觀點認為,渦扇-20將可能應用到新一代隱身轟炸機上)。

運-20仍使用俄制D-30 KP2型發動機

抽象的描述似乎難以理解,準確地來說,渦扇-20其實與外界熟知的渦扇-10,在技術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在現代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發展體系中,核心機是一個常見概念,其往往指的是由燃燒室、壓氣機和渦輪組成的最核心部件,是一款發動機最核心,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以其一部先進的核心機為基礎,在理論上來說,可以開發出包括渦扇(戰鬥機、客機、運輸機、轟炸機用)、渦槳(中型轟炸機、運輸機用)、渦噴(高超音速武器搭載)、渦軸(直升機用),甚至是船用大型燃氣輪機。不過由於在實際應用中的不同需求,這種一款核心機「遍地開花」的情況,並未實際出現,但通過一款核心機,研發出推力、用途不一的渦扇發動機,還是很常見的。

美國B-1B與殲-20發動機也有關聯

舉個例子,國產渦扇-10的核心機技術,源自於80年代從美國獲得CFM-56民用發動機的核心機,而CFM-56除了搭載到A320大型客機上的CFM-56-5A1型之外,其衍生型軍用F101系列發動機,則是美國海軍E-6A、E-8A的發動機,甚至是目前美國空軍B-1B戰略轟炸機的動力。也就是因為這種先進核心機技術一旦攻破,往往也能在核心機基礎上,衍生其他先進型號的客觀規律,使得國內即使在90年代,獲得了從俄羅斯採購AL-31F航空發動機的渠道,但仍然堅持開發當時並不成熟的國產渦扇-10發動機。最終使得渦扇-10基礎型在2008年搭載到殲-11B上投入使用,在2012年衍生出改進型渦扇-10A,2016年之後又將應用先進數位化控制系統的渦扇-10B,搭載到早期生產的殲-16上。

殲-11B是第一款搭載渦扇-10的量產型號

而從渦扇-10基礎型到渦扇-10B,其性能雖然不錯,但可靠性仍有明顯不足,因此長期只能搭載在殲-11B、殲-16這種,對發動機安全性要求相對較低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上。到2020年前後,渦扇-10最新改進型號真正投入使用,才開始搭載到殲-10C這種單發戰鬥機上。意味著其先進核心機已真正成熟,再衍生出其他軍用型號使用的發動機,在技術和邏輯上都沒有太大問題。因此,目前殲-20、殲-16、殲-10C這空軍三劍客,搭載的最新型渦扇-10,不僅僅代表著這三者的動力問題基本解決,其實也代表空軍運輸機、轟炸機的動力系統,已經有一個可靠的核心機作為「種子」,最終出現渦扇-20這種先進國產型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甚至以後發展出更多、更先進的型號,也是水到渠成的。

殲-10C搭載渦扇-10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由於受渦扇-10順利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建立的成熟國產發動機設計、製造體系,使得渦扇-20的發展節奏,超過了原先的預計,以至於原本應該是晚於渦扇-18出現的渦扇-20,最終其實是與渦扇-18在同一階段上機試飛。使得渦扇-18基本上已徹底淪為積累經驗的仿製型號,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並且技術成熟度不低的渦扇-20,預計在不久之後,將直接搭載到完全體的運-20上,不會再出現原本計劃的渦扇-18作為過渡。但就目前來說,正在生產的運-20仍然使用俄制D-30KP2型發動機,無論是仿製的渦扇-18還是國產渦扇-20,都還沒有結束測試。不過即使如此,運-20在此次飛行中展示出來的優越性能,仍然不可小覷。

運-20應該是不會大規模搭載渦扇-18了

在總計三段飛行中,前兩段2500到3000公裡的航程就不再贅述,運-20在之前的類似行動中,已展示過類似距離的運輸能力。第三階段近5000公裡的飛行,才是真正對運-20的最大考驗,同時也是對其性能的一次優秀展示。就目前來說,對於像人道主義救援這種非軍事任務,各國往往會出動軍用運輸機執行,主要原因在於,被援助地區受災難波及,自然環境甚至是機場設施都比較艱難,只有軍用運輸機這種對起降機場要求較低,並且能不藉助現代化裝備進行快速卸貨的軍用型號,才是最合適的裝備。此外,不同於爭分奪秒的軍事行動,在這種非軍事行動中,運輸機的飛行速度,或者說抵達目的地的時間要求並沒有那麼苛刻,安全性或者說在儘可能可靠的情況下,保證飛行穩定與安全,才是首要要求。

軍用運輸機對起降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

因此,在此次運-20在第三階段近5000公裡的飛行過程中,除了預定航程之外,按照正常要求,需要在飛機內留有繼續飛行1500到2000公裡的燃油。以保證在發生意外情況時,有足夠的燃料飛行到備用機場,同時還要考慮在備用機場上空盤旋的需求,以保證機場塔臺緊急調度,有充裕的時間。再加上此次每架運-20搭載物資重量,應該在16噸到17噸左右,因此,計算上第三階段近5000公裡實際航程和1500到2000公裡的預留航程,外界一直流傳的運-20在空載時,轉場航程能達到7800公裡左右的說法,是完全不成問題的,甚至還有一些保守。

運-20的航程指標已經非常不錯

並且,在此次上萬公裡戰略行動之前,運-20其實就已經有非常出色的表現。2016年6月,首批2架運-20正式進入空軍服役,結束了空軍長期沒有裝備國產大型運輸機的歷史。但由於當時運-20隻是小批量試生產,後續改進真正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在2016年之後,空軍又從俄羅斯購進了一定數量的二手伊爾-76,在之後的戰略行動中,也仍然是以伊爾-76和國產運-9中型運輸機為主力。直到2020年2月,由6架運-20、2架伊爾-76和3架運-9組成的11架運輸機隊伍,從國內多個機場出發,最終順利抵達武漢,送去大批救援物資,實現了國內首次從多地點出發,抵達同一地點的高難度、長距離、戰略性運輸。在那個特殊的階段,使得國人第一次見證了,運-20作為一款大國重器展示的磅礴氣勢。

當時抵達武漢的運-20

而以此為起點,運-20的發展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之後向西飛躍高原,還是向巴基斯坦運輸防疫物資,還是向北赴俄羅斯保障殲-16、殲-10B,參加在俄羅斯舉辦國際比賽,甚至是向南抵達菲律賓運去疫苗,以及向東飛抵朝鮮半島,執行運輸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任務,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在短短2年之內,運-20先後8次飛出國門,先後執行了東南西北各個戰略方向,總計往返航程超8萬公裡的戰略任務。這款原本名氣遠遠位於殲-20之下,甚至有些被殲-20徹底蓋過的戰略運輸機,隨著這兩年的四處奔波地頻頻對外展示,還有龐大體型帶來的氣勢加成,使得隱隱之間外界對其的直觀感受,已經不在殲-20之下。出現了運-20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與殲-20並列,成為空軍先進裝備「20」家族雙雄的盛況。

運-20已成空軍遠程運輸主力

而鑑於目前並未完全成熟的運-20,自2020年2月以來的出色表現,以及帶給外界的震撼、驚喜,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未來渦扇-20逐漸成熟並批量生產,運-20的動力系統將更加強悍。不僅最大載重能從目前的55噸提高到66噸,轉場航程應該也能從目前的7800公裡左右,提升到近9000公裡的高度,如果還能應用類似翼尖小翼這種外界期待的先進技術,性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餘地。屆時,完全成熟的鯤鵬,勢必將有更加傑出的表現,類似近期這種「鯤鵬展翅兩萬裡」的高光時刻,勢必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8架運-20運輸1個紅旗-9防空營,一天就在南海島礁建立防空網
    當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的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後,俄軍迅速出動安-124重型運輸機空運S-400防空系統,幾天內就在數千公裡遠的敘利亞建立了強大的防空體系,對土耳其形成了有效的威懾,這就是重型運輸機所帶來的戰略意義。我國雖然不像美國和俄羅斯那樣擁有眾多的海外軍事基地,但是我國地域廣袤,對重型運輸機的需求同樣迫切。
  • 深藏不露的陝飛,把運8賣到多國,還承包了我國的預警機和反潛機
    在上世紀60年代,根據國家建設大三線的戰略部署,1萬多名來自沈飛、南飛、成飛和西飛的建設者建立了沈飛。隨後,運8也由西飛轉為陝飛繼續研製。枝繁葉茂的運8家族,26個字母不夠用從剛一建立,陝飛的主力軍用產品就只有一款,那就是運8中型運輸機。這款由陝飛研製的四發渦輪螺槳中程多用途運輸機,具有空投、空降、空運、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
  • 運-20與C-17同樣先進,但貌合神離
    這是中國首次用運輸機向境外點到點空運步兵戰鬥車等重型機械化設備。運-20人稱「胖妞」,是先進的四發大型運輸機,外觀上與美國C-17相像,都採用上單翼、翼下發動機、高平尾、腹側多輪起落架,都具有大型尾門,打開後兼做裝卸斜板,便於車輛和人員上下。在空中時,打開的尾門則便於空投作業。運-20和C-17的設計定位相似,都在載重量和航程方面達到戰略空運要求,但能在傳統上只能運作戰術運輸機的跑道上起飛和降落。
  • 運-20 vs. C-17,看似外觀相近,實則貌合神離
    在空中時,打開的尾門則便於空投作業。運-20和C-17的設計定位相似,都在載重量和航程方面達到戰略空運要求,但能在傳統上只能運作戰術運輸機的跑道上起飛和降落。運-20和C-17這一級先進運輸機模糊了戰略空運與戰術空運的界限,代表軍事空運的最高水平。兩者相比,運-20稍小,但也足夠在戰略空運的航程上運載主戰坦克,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了。
  • CH5無人機已可滯空120小時,航程近2萬公裡!
    120小時持續滯空時間帶來的航程也非常驚人。這類大型查打一體無人機,多採用活塞螺旋槳或者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的飛行馬力值和最終的速度,雖然沒有渦扇和渦噴發動機那麼快,但是達到每小時200公裡以上的家用汽車最高時速還是問題不大的。而120小時在空中,200公裡的較低時速就可以飛行2.4萬公裡,這等於可以對另外一個大洲進行轟炸後,還可以從容的飛回來。
  • 國產運20威武霸氣,性能優越不負盛名,國產發動機取代俄國貨
    文/得閒飲茶運-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戰略運輸機,自2013年1月在西安閻良基地成順利完成首飛、2016年正式交付以來,生產速度一直保持在較快水平
  • 西飛有多強,我國大飛機領域的統治者,運20轟20均由其研製
    在服役後的40多年裡,轟6一直是我國的轟炸機主力機型。西飛對轟6的研究之透徹堪比成飛對殲7,之後憑藉紮實的功底成功讓轟6脫胎換骨,研製出了全新的轟6K戰神系列,除了搭載各種巡航飛彈的空軍型轟6K之外,還很快推出了搭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海軍型轟6J,以及搭載高速無人偵察WZ8或高超音速彈道飛彈的轟6N。
  • 巡臺實訓兩不誤的運8反潛機
    臺灣「中央社」20日援引臺防務部門的通報稱,當天,有3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所謂「臺西南防空識別區」。在通報中,臺防務部門繼續老調重彈,宣稱「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廣播驅離」等。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炒作稱,解放軍軍機10月份「侵擾」臺周邊空域的次數似乎有明顯提升。
  • 軍媒罕見公開殲-15「大象漫步」畫面,殲-20、運-20也都上演過!
    從這張視頻截圖中可以看到,「飛鯊」殲-15艦載機一字排開,畫面中同時至少出現了8架,場面頗為震撼。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不僅僅是殲-15,我軍表演過「大象漫步」的軍機,還有殲-20、殲-10B/C、殲-16、殲-11,甚至是運-20和運-9。
  • 對比美軍C130運輸機,中國或許該放棄運8另起爐灶
    C130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遠遠好於安-12/運8。尤其是在除冰(飛行中,水汽會在飛機表面凝結成冰殼,足以導致飛機失控墜毀)等環節上的設計完善性和相關設備性能,C130領先數十年。左側為C130,右側為安12/運8,機翼和機身的面積比例大小區分很明顯。
  • 3車連續空投揚威異域,運20邁出關鍵一步
    空投戰車型號為ZBD-03式輕型空降戰車,該車炮塔頂部配置有紅箭-73反坦克飛彈,對主戰坦克有一定的防禦性對抗能力,炮塔武器主要由30毫米口徑機關炮與5.8毫米並列機槍構成,主要用於殺傷有生力量與裝甲目標,是我空降兵現階段主力機動作戰平臺。
  • 中國改造運8性能仍不及美C130運輸機 問題究竟在哪
    圖:C130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遠遠好於安-12/運8。尤其是在除冰(飛行中,水汽會在飛機表面凝結成冰殼,足以導致飛機失控墜毀)等環節上的設計完善性和相關設備性能,C130領先數十年。  C130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首先是靠在材料和工藝上下本錢,減低自身結構的重量(比如以機翼結構做例子,C130在上世紀50年代,就做出來長達14.63米長的變厚度帶加強的整體壁板);其次是採用輕重量、低油耗、大推力的發動機,以彌補速度和航程上的損失。因此C130的其它指標也並不低,比如最大巡航速度能達到592公裡/小時(後期型號換發動機以後,達到650公裡/小時以上)。
  • 2架安-12運輸機出售,飛行狀態正常,標準載重20噸,適合客貨運輸!
    標準貨運量20噸,我國以此為原型仿製並生產了運-8。可用於貨物運輸、人員輸送、醫療轉運、改裝平臺等,詳情諮詢極客飛機網線上或線下代理商。曾經多次參與蘇聯對外軍事行動,堪稱蘇聯軍隊突擊空運的主力。我國以此為原型仿製並生產了運-8,並成為空軍主力運輸機。安-12運輸機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生產並交付使用。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61噸,滿載航油時最大航程為5700千米。該機標準貨運量20噸,最大貨運量30噸,超載貨運量35噸,30噸載荷下最大航程至少3000千米,20噸載荷下航程不低於5000千米。
  • 運-20來了!
    此次,空軍出動運-20、伊爾-76、運-9共3型11架運輸機,分別從烏魯木齊、瀋陽、西寧、天津、張家口、成都、重慶等7地機場起飛,向武漢空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上午9時30分許,11架空軍運輸機全部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這是我國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 中國空軍主力戰機大集結,實力雄厚,亞洲最強
    殲11殲11/蘇-27最大起飛重量30噸,作戰半徑1500公裡左右,在這十多年裡,發展出了殲11A、殲11B等一系列型號,目前服役數量300架左右,是空軍的主力空中力量。殲轟7性能雖已落後,勝在載彈量不錯航程夠遠,最大起飛重量27噸,作戰半徑165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1.7馬赫,最大外掛約7噸。
  • 運20出鞘 解放軍擁跨區投射能力
    2013年首飛曝光的運20,在當時震驚國際,也讓解放軍從區域防守角色,一躍而成可以跨區域部署、亞、非洲抵達的戰略性快速部署軍隊。運20戰略戰術運輸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軍的面貌,使其具備全區域武力投射的快速部署能力。
  • 國產運20大型空中加油機即將推出!
    1986年,美軍為了空襲利比亞,讓載滿炸彈的F─111戰鬥轟炸機從位於英國基地起飛轟炸利比亞,由29架加油機對其編隊進行8次空中加油,繞道7000多公裡,成功突襲了利比亞!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軍就投入加油機308架,共完成5.1萬次空中加油任務。
  • UPS追加14架747-8F型貨機訂單,並訂購4架新767貨機丨天下
    聯合包裹(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UPS)今日宣布,為了增加運力並滿足日益增長的空運服務需求,已訂購14 架波音747-8噴氣式貨機和4架波音767貨機。所有新購買的飛機將加入現有機隊,目前服役的飛機不會退役。
  • 運-20首秀東南亞!連飛泰緬斯三國 — 接受陌生複雜氣候考驗
    據泰國媒體5月12日報導,為支援泰國國內對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我空軍特別出動一架運-20運輸機向泰國軍方運輸了一批防疫物資。這批物資包括6000個病毒檢測試劑、1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15000個外科醫用口罩、10.5萬個醫用防護眼鏡、7000套醫用防護服等。此次運-20前往泰國,是該機型服役以來第二次出國執行任務,第一次是不久之前前往巴基斯坦運輸醫療物質。
  • 陝飛高新機群「下餃子」,部隊滿意使用性能,運九還能再戰20年!
    雖然運20戰略運輸機已經有超過25架服役,但與空軍需要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即便是利用它的平臺改造成特種飛機也只是個別的衍生型號,比如說:戰略預警機和大型空中加油機,作為戰役/戰術平臺特種飛機它顯得衍生成本很高,況且產量也不能滿足,所以我軍目前戰役/戰術級的特種飛機只能是使用運8/運9中型運輸機為平臺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