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國內的軍用飛機製造企業,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成飛和沈飛,這兩家是我國最主要的戰鬥機研發和生產企業,知名度自然也就更高一些。而專攻運輸機和轟炸機的西飛無疑要低調很多,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但是西飛的地位卻並不比成飛和沈飛低,甚至還會更高一些。打個不算太貼切的比方,如果把三家武器化,成飛和沈飛就是頂尖的常規武器,先進有餘,但戰略威懾力不足。而西飛就是戰略核武器,雖不顯山顯水,但卻威懾力十足。
工匠精神打造我國空基核威懾力量
西飛的一大特點就是有著極強的鑽研精神。西飛在運輸機和轟炸機領域的超然地位讓其能夠靜下心來集中精力搞研究,除了運7和民用的新舟60,西飛從1958年成立以來便一直堅定走大型飛機的路子,無論是轟6系列、飛豹,以及最新的金字招牌運20運輸機,無不體現了一個大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創新成就了屬於西飛的工匠精神,在我國大飛機領域具備無可置疑的統治地位。不僅轟炸機西飛全部承包,大型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也全部由西飛承包。而且三條產品線都做到了精耕細作,把產品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推出了包括轟6K戰神和運20鯤鵬等多款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
運20是西飛強悍實力底蘊的代表作
這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在轟炸機領域,從轟6研製成功開始,四十多年裡西飛以一己之力打造了我國的空基核威懾力量,並在轟20研製成功後,讓我國的空基核威懾力量成為了我國三位一體核反擊力量裡第一個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的領域。
西飛從1959年開始在前蘇聯圖16中型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轟6,並在1968年12月24日首飛,值得一提的是,轟6首飛便實現了全部國產化,1969年轟6批量投產。在服役後的40多年裡,轟6一直是我國的轟炸機主力機型。西飛對轟6的研究之透徹堪比成飛對殲7,之後憑藉紮實的功底成功讓轟6脫胎換骨,研製出了全新的轟6K戰神系列,除了搭載各種巡航飛彈的空軍型轟6K之外,還很快推出了搭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海軍型轟6J,以及搭載高速無人偵察WZ8或高超音速彈道飛彈的轟6N。
目前我國已經裝備轟6系列轟炸機約231架,數量已經超過了美俄兩國,美俄兩國目前數量分別為156架和135架,中國第一次在轟炸機數量方面達到了世界第一。而且其中大部分為更先進的轟6K戰神系列,航電系統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即使轟6K的載彈量和航程要遜色於美國,但就實際打擊效果並不見得就會比傳統的大型戰略轟炸機差。而且所有的轟6K都具備改裝空中受油管的能力,通過空中加油,足夠滿足我國未來一段時間裡在第一和第二島鏈內作戰的需要。在轟20出來前支撐起了我國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裡的空中核威懾力量。
轟6K的打擊範圍
然後就是將在今年正開的轟20隱身轟炸機。作為全世界第二款高度隱身化的戰略轟炸機,轟20將採用與B2類似的飛翼式布局,最大載彈量17.5噸,最大航程超過10000萬公裡,理論上從沿海起飛,具備威脅美國本土東海岸的能力。不過轟20的主要作戰任務將是保持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絕對威懾力,以及對抗美國封鎖我國的第一和第二島鏈。而全世界第二款戰略隱身轟炸機的「轟20」,也將會是西飛登頂世界頂級軍用飛機製造企業的封神之作。
轟20將是西飛的成神之作
西飛還是我國軍用航空工業裡唯一一個跨領域並取得成功的公司,其牽頭研製的飛豹戰鬥轟炸機在殲16服役之前一直是我國海空軍最主要和最先進的對地支援機型之一。雖然明面上飛豹與當時我國引進的蘇30MKK/MK2是高低搭配,可事實上,飛豹除了機動性遜色於蘇30之外,航電系統要優於後者,尤其是升級後的飛豹,航電系統甚至比俄羅斯自用的蘇34還要好,並多次在國際比賽上戰勝蘇34。
飛豹是西飛跨界的代表作
研製運20,助力打造我國戰略空軍
如果要給我國空軍找出一個最大的弱項,那麼大型運輸機這塊絕對是當仁不讓。在運20研製成功前,目前我國雖然裝備了運5、運7、運8/9、運11/12、伊爾76等多款運輸機,數量也不少,但是大型運輸機只有20餘架伊爾76,主力還是陝飛的運8/9這樣的中型運輸機,嚴重製約了空軍的遠程運輸能力和大規模空降作戰能力。
運20是我國第一款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大型運輸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發大型運輸機的國家,而且運20還是我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自行研製的運輸機,要知道在把運8轉給陝飛後,西飛理論上是沒有研製過大型運輸機的,比如運20的總師唐長紅原本是殲轟7A的總師,基本沒接觸過大型運輸機,但硬是把運20這樣很多發達國家都無能為力的大型運輸機研製成功了。而且更牛的是,唐長紅總師又緊接著掛帥轟20,這體現出了西飛極為紮實的技術底蘊。
轟20、運20和殲轟7A的總師唐長紅
目前運20的服役數量已經超過50架,而且隨著
「脈動生產線」
的建立,運20的生產數量正在逐年提升,預計裝備數量將不少於300架。屆時將極大程度解決我國大型運輸機數量偏少的問題。採用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運20改進型目前也在穩步推進中,同時以運20為平臺的一系列衍生機型,比如加油機、預警機等也在同步進行中,其中運油20已經在網上曝光,即將在不久之後投入正式生產中。
運油20給殲20加油
虎頭蛇尾的對外軍售
相比在國內的風生水起,西飛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屬於典型的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在冷戰期間一錘子買賣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軍貿含金量最高的一筆交易。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曾經從中國進口了4架轟6D和50枚C601大型空射反艦飛彈,一架5000萬美元(飛彈價格另算),價格達到了同時期我國出口給沙特的東風3的價格的一半,為國家賺足了寶貴的外匯。要知道80年代的500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億美元,基本上和日本去年7月9日花費230億美元購買105架F35的單價持平。
轟6D裝備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自動領航火控裝置具有自動領導航、飛彈自動攻擊和半自動常規轟炸三大功能。其安裝的245型雷達可以在9000米高度對RCS不小於7500㎡的水面目標發現距離不小於150千米。在隱身概念還未流行的上世紀80年代,大型軍艦的RCS都非常龐大,三千噸級的中國051型驅逐艦的RCS便達到了35840㎡,噸位更大的前蘇聯和美國水面艦艇的RCS更大,再加上當時宙斯盾系統和艦載遠程防空飛彈系統方興未艾。因此轟6D可以輕鬆在最大探測距離上發現敵方水面目標,並發射C601進行防區外攻擊。因此,攜帶C601反艦飛彈的轟6D在當時是一款極具威懾力的武器。這也是當時被西方奉為座上賓的伊拉克會花大價格購買轟6D的原因。
轟6D創了我國外貿的奇蹟
不過除此之外,西飛基本無緣外貿軍售。倒不是產品不好,而且是西飛的產品外銷難度非常大,要麼是太敏感不能賣,比如轟6K系列屬於進攻性極強戰略轟炸機,外銷阻力會非常大,再加上技術水平極高,潛在用戶也很難維護,伊拉克就是前車之鑑。還有就是飛豹的出口,從最早的FBC1到最後的殲轟7E,反正一架也沒賣出去過。
FBC1是西飛的第二次外貿嘗試
要麼就是太高端,想買的國家買不起。運20也以運-20F100運輸機的外貿型號出現在16年的珠海航展上,而且外貿版與當時自用的運20不同,是採用4臺大涵道發動機的完整型號,比原版運20長了7米多,比自用的運20更省油,理論上可以運輸更大尺寸的民用貨物。但是像運20這樣級別的準戰略級運輸機本來市場內就小,而且動輒一架就是數億美元(以印度購買的C17為例),很少有國家能買得起。而且運20目前處於自己都不夠用的狀態,別的國家真下單購買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拿到貨。因此外銷這塊,只能說西飛嘗過鮮,比沈飛好一點。但是目前西飛光國內的訂單就能吃得很飽,因此倒不用急著去開發國際市場。
運20F100是西飛最新一次外貿嘗試
靜下心來做研究,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西飛同樣為我們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厚積薄發。古詩有云: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這便是對西飛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