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為什麼拜登必須與中國接觸?

2021-12-16 參考消息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25日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學者馬凱碩一篇題為《為什麼拜登必須與中國接觸》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資料圖片:拜登。新華社/法新社

拜登被束縛了手腳。即使他想改弦更張,採取比較溫和或微妙的對華政策,他也做不到這一點。美國政界形成了對抗中國的廣泛的兩黨共識。由於川普獲得超過7000萬張選票,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席位有所增加,共和黨人感到精力充沛。如果拜登對中國表現軟弱,他們會對他進行猛烈抨擊。

拜登因而必須保持對中國的尖銳措辭。他的講話必須繼續帶有強硬態度。然而,在這種負面的公開言論背後,他必須尋找機會來實現他的一些關鍵目標,包括在新冠疫情之後重振美國經濟,破壞川普積累起來的強大的共和黨選民基礎。如果拜登謹慎、敏銳、精明,他會發現,一個經濟充滿活力的中國可以提供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提供的大量機遇。

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精明的戰略思維能如何幫到拜登。川普政治基礎中最脆弱的部分是農業遊說團體。川普大打貿易戰讓農場主損失慘重,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從2017年的190億美元降至2019年的140億美元。川普試圖減輕農場主的痛苦,把對他們的農業補貼大幅提高。

據《紐約時報》報導:「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在內的批評者認為,小農場主錯過了救助計劃的大頭,而大型農場和一些外資農場則從中受益。」在美國聯邦赤字激增之際,增加基本補貼違背財政現實。

美國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潛在市場仍然是巨大的。以下令人難以置信的統計數字顯示了中國市場的增長是多麼快速。上世紀90年代,巴西對華年出口額約為10億美元。到2020年,巴西每72小時對華出口額為10億美元。如果美國農場主能像巴西農場主一樣快速地增加對華農產品出口,他們就會成為拜登的熱情支持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可能是拜登的「王牌」。

中國會願意向拜登伸出橄欖枝,增加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當然,這必須是對華貿易戰謹慎緩和與降級過程的一部分。幸運的是,即便拜登將因降級貿易戰而受到攻擊,但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好處——尤其是給重要選民群體帶來的好處——可能有助於保護拜登。

與促進對華農業出口不同的是,拜登很難取消川普政府限制對華技術出口的一些措施。鷹派會猛烈攻擊他。不過,拜登在堅持對華強硬措辭的同時,也可以採取一些象徵性步驟,向北京釋放巨大善意,同時又不在國內引起太多的政治譁然。大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川普政府向加拿大提出了引渡孟晚舟的要求。華盛頓一個小小的眼色就可能促使加拿大允許她返回中國。拜登政府由此得到的回報可能是巨大的。

簡而言之,如果拜登政府想要徹底重啟美國對華戰略,它可以另闢蹊徑,在必要時表現出公開的強硬和堅定,同時為美國經濟獲取具體好處,並破壞川普的政治基礎。在此過程中,拜登政府還將發現一個更加明智和深思熟慮的對華戰略,這樣的對華戰略可以挽回不少美國的盟友和朋友。正如印尼前駐美國大使迪諾·賈拉勒所說:「如今,東南亞國家希望與美國和中國都和睦相處,但它們也希望美國與中國和睦相處,至少是在它們所在的地區。這樣的要求過分嗎?」他還說:「我們不希望上當受騙,被拉入反華行動。」

縱覽更多媒體精彩文章,敬請掃碼訂閱《參考消息》⬇ ⬇ ⬇ 

伊朗將從中國購買百萬劑新冠疫苗

日本之後,印尼也宣布禁令了

難得一見!山東艦夜訓畫面來了

明年,這幾枚紀念幣值得期待→

武漢已啟動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

秦嶺也擋不住的「王者級」寒潮來襲

微信審核 | 田欣

相關焦點

  • 馬凱碩:中美關係不是非黑即白的簡筆畫,那到底是什麼?
    馬凱碩:我講兩點,一點關於中國,一點關於美國。我2020年4月要出一本關於中美關係的新書《中國贏了嗎?》。其中有一章講的是中國犯的戰略錯誤,最大的錯誤是疏遠了美國商界。美國商界一向大力支持對華接觸政策。過去,只要美國總統一推出反華政策,一拿人權問題說事,美國商界馬上就會站出來叫停,說你這樣搞下去我們會在全球最大的市場裡錯失很多機會。
  • 馬凱碩:美國為何對中美關係存在嚴重誤判——關於《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
    資深學者型外交家、李光耀智囊馬凱碩先生認為中美之間存在誤解是因為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他所著的《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中國的敘事向美國人解釋,也向中國人解釋美國人的敘事。本文摘自中信出版集團出版、馬凱碩所著的《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
  • 馬凱碩:中國人常講「精氣神」,美國就輸在這一點上
    【文/ 馬凱碩,翻譯/觀察者網 馬力】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是威脅還是機會?
  • 【FA雜誌】車維德:重新接觸朝鮮,拜登政府處理朝核問題要輔以大膽的政治戰略 | 國政學人
    拜登總統必須從過去的功過得失中學會如何讓朝鮮的核計劃按下暫停鍵,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管控的核武計劃。他需要採用一種將外交手段和威壓(coercion)手段結合起來的戰略,以阻止朝鮮獲得美國不進行核報復就不可消除的核力量。
  • 大批解放軍戰機逼近臺灣,拜登:理解中國必須統一
    ,拜登再次對中國釋放了非同一般的信號,而中國也對這一信號予以了「積極回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16日的報導,拜登表示,他能理解中國為什麼必須完成統一,因為稍微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沒有統一的時候,這個國家常常「遭到外來的欺壓」。拜登指出,中國的立場非常明確,「必須完成統一」,而北京也正是基於這一目標採取行動的,對此拜登話鋒一轉,他表示「我不會公然反對中國在涉臺問題上採取強力政策」。
  • 拜登上臺,中國準備好了嗎?
    現在,必須用行政命令,將口罩戴上了!解決了口罩和疫苗,拜登最緊急的事情,是將美國的經濟趕緊頂上去。當前經濟的緊迫性,促使拜登提出的方案比歐巴馬2009年經濟衰退時的刺激方案更激烈,國會預算辦公室前首席經濟學家Wendy Edelberg預估,要讓美國經濟在2021年三季度前回到增長軌跡,就需要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否則復甦過程需要十年。
  • 武力施壓加口頭恐嚇,拜登把南海當作拳擊臺,中國必須上臺打出血
    據香港媒體近日報導,在新上任的拜登政府的領導下,美中在南中國海對抗的新時代即將到來,這片富含資源並且是商品、能源交通要道的海域已經被拜登政府當作
  • 拜登上臺!
    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Joe Biden)正式宣誓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他隨後發表了就職演說。在演講中,他談及民主、新冠肺炎、統一國家的重要性。拜登就職首日將籤署17項行政命令,推翻川普的一系列決定。拜登在演講中談到了改變川普時期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
  • 為什麼關注美國疫情?事關拜登能不能騰出手來,和中國過多大的招
    而是說,中國對美國和其他任何國家形成巨大挑戰毋庸置疑,這確實相當競爭,但也有合作空間,不論要處理雙邊關係哪個方面,都必須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非軟弱態度,強硬部分來自於強大的聯盟。中方領導人最近一次和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成員交流時,開宗明義,告訴美國要正確認識看待中國,把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者甚至是對手,這是犯了歷史性、方向性、戰略性錯誤。因為正確不準確,就所以產生誤解、偏見、不尊重、仇視和對抗。具體到中美過招,相比於中國,拜登更棘手的內務,控制疫情、彌合社會撕裂。
  • 抹黑中國「監控世界」,美國顯然忘了自己的「案底」——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3月11日的報導,按照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的話說,德國的主張是必須保證「所安裝的每個產品,不管它來自美國、歐洲還是中國,都是安全的,並且不會因此發生在德國屬於違法的事情」。換句話說,只要華為滿足安全條件,該公司將被允許參與德國的5G網絡建設。
  • 軟飯硬吃的拜登虛張聲勢,卻遭中國當頭一棒!
    四國領導人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美國總統拜登「明確承諾」,美方將有條件地重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美國再次炒作要求伊朗重新返回核協議,可能拜登老糊塗了,已經忘了2015年正是他的搭檔美國總統歐巴馬聯合五大國與伊朗籤署了核協議,後來是美國自己撕毀了。按說,拜登上臺應該重返該協議,但拜登卻沒有。 為什麼美國不直接重返伊核協議呢?
  • 拜登贏了,對中國更有利嗎?
    美國現在所有這些氣急敗壞的動作,就是等不及了,就是想現在就跟中國決戰。但是,美國從來都是拉著一堆小嘍羅打群架,現在又拉不起來一個反華聯盟,所以非常焦慮。 為什麼美國選戰,民主共和兩黨都打中國牌?因為中國是最好的靶子。美國反華勢力統治精英常年妖魔化中國,打中國牌可以輕而易舉的激發美國民眾的焦慮。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指望民主黨上來了,中美就和解了。
  • 【中美研究】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中國應對之道
    拜登在競選期間就提出,美國對外政策必須服務於國內中產階級,讓他們在全球經濟中獲得成功。美國必須確保貿易政策為中產階級服務;國際經濟規則更能體現「公平貿易」,促進美國商業;美國要書寫國際貿易規則,捍衛美國利益與價值觀;加大國內研發和創新投入,確保美國創新優勢;構建聯盟與夥伴「統一戰線」,更好與中國競爭,迎接「中國挑戰」。
  • 要變天了,拜登給中國打了一個電話
    這通電話不是中國打給拜登的,而是拜登主動打給中國的。在中美戰略定力上,拜登率先坐不住了。 據官方通報的消息是,中方在電話中對美國「艾達」颶風造成的災難,表示了慰問。中方對拜登說道,中美應該「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
  • 「為什麼喬·拜登要躲起來?」
    塔利班攻佔喀布爾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也挨批了。美國福克斯新聞16日報導稱,在剛剛過去周末塔利班佔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只是於14日發表了一份有關阿富汗局勢的書面聲明,而沒有出現在鏡頭前來對美國民眾發表講話,這引發了激烈不滿。
  • 拜登已經對中國下手了
    如今拜登尚未入主白宮,已經忍不住要對中國出手。
  • 劉宗義:真想吸引中國投資,印度必須先做到這兩點
    當下,中印雙方按照第九輪會談達成的協議完成了脫離接觸,並完成了班公湖北岸和南岸的地面恢復。隨著雙邊關係的緩和,有消息稱印度將批准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其中可能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投資提案。蓄意挑起爭端的印度為何選擇在此時撤退?未來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是否還會反覆?中印經貿合作會呈現新態勢嗎?
  • 被拜登提名的坎貝爾提「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設想:各退一步,再...
    「我們必須以一種非凡的謙卑態度來處理我們正面臨的國內挑戰,」他認為,「美中之間可行的平衡戰略是我們自己的成功。」據報導,坎貝爾在會上承認拜登政府面臨諸多挑戰,必須先專注於內部事務,但他相信從一開始就要與中方同行有一些溝通。他認為有兩件事是必要的:第一,設立合適的接觸渠道和機制;第二,向中方提出,兩國關係如果沿著當前道路走下去,將進入非常可怕的境地,某些方面可能比冷戰還要糟糕,而且因為兩國經濟上相互依賴,對雙方、區域和全球造成的損害更大。
  • 被拜登任命的坎貝爾提「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預告:各退一步,再各進一步
    中評社報導稱,坎貝爾在會上宣稱,現在正在真正形塑亞太地區的國家是中國,最大問題不是「中國是否崛起」,而是「美國還能否在本地區發揮歷史上的作用」。他說,看看國會周邊林立的鐵柵欄、鐵絲網,現在華盛頓的美軍比在阿富汗還多。「我們必須以一種非凡的謙卑態度來處理我們正面臨的國內挑戰,」他認為,「美中之間可行的平衡戰略是我們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