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空洞變身超美展館!重現80年來歷史痕跡!

2022-01-11 青年建築

以下文章來源於設計快訊,作者設計快訊編輯部

位在臺灣雲林虎尾的「建國眷村」,在二戰時因為聚落地形隱蔽,日本政府便將此地作為作戰基地,在這裡建造了軍眷宿舍與多座軍事碉堡,光復後則由中華民國空軍接收而成為空軍眷村。

去年八月,「力口建築Studio APL」完成修復眷村中1943 年戰時所建造的防空洞,將原本作為防空間戰鬥指揮所、發電所的兩座防空碉堡,結合科碼新媒體的MR、 VR 沉浸式體驗與設計細節,讓人們穿梭其中,感受過去使人肅然的戰爭氣息。

設計團隊「力口建築」曾與丁尺建築事務所合作設計屏東「驛前大和頓悟所」,將閒置多年的碾米廠,改造成一座可以感受得到過往紋理的咖啡館,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由於建國眷村兩座防空碉堡荒廢多時,設計團隊一進場便必須先處理周遭叢生草木,以及小防空洞近50公分厚的土堆、低洼處積水,大防空洞鋼筋裸露問題。為了保留在老防空洞80多年歲月痕跡,修繕時除了改善通風與採光,整體也以不破壞原有格局、保存周遭老樹為考量,並透過細節設計重現防空洞自使用到荒廢所曾經歷的痕跡,引導人們在大、小防空碉堡空間裡打開五感,貼近感受舊時防空洞的記憶。

透過設計與藝術

引導人們走入過去隱蔽的防空洞

過去防空洞為了遮掩,多選在有植物遮蔽、較為隱秘的地方。開放為展覽空間後,為了更自然引導人們走入防空洞,建築團隊設計入口處設計圓型向心鋪面。而戶外與藝術家合作的裝置藝術,運用水霧系統搭配播放歌謠、呢喃敘述戰時故事的揚聲器、懸浮空中的飛機藝術品,營造戰爭空襲時煙霧瀰漫的氛圍,與戶外雜木林地景相互連結。


雲林夏日天氣炎熱,水霧裝置有效降低環境溫度,與周遭藝術裝置結合,也讓觀者感受戰時煙霧瀰漫的氛圍。



在防空洞入口裝飾圓形指向入口處地坪,讓人們漫步眷村時自然發現防空洞的位置。



在戶外空間設置供旅人停駐休息的空間,一旁告示牌則介紹著防空洞的歷史。



設計圖隊儘可能地保存基地周遭老樹,圖中被座椅環繞的桃花心木,是建國眷村一帶常見樹種。



告示牌以鏤空字體介紹著防空洞的歷史。


內部空間則以不更動原建築為主,入口處保留原有通道,引入陽光為空間帶來通透感。


每個防空洞房間內的通風井,經過疏通後具有通風及導入自然光線功能。展出防空洞的建築模型、圖面。

大防空碉堡與VR 與MR 科技結合

帶來更沉浸的五感體驗

走進空間裡,大防空碉堡中設有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及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體驗空間。

VR 體驗區提供穿戴裝置,使參觀者仿如進入到二戰時期,使用摩斯密碼進行通訊的場景;MR 空間運用碉堡既有的建築形態為新的影像平臺,將飛機投彈轟炸的動畫投射於拱型天花板,並設計一個大型木製平臺,讓參觀者席地而坐仰望觀賞,牆面弧度則使人椅坐時自然蜷曲身體,仿如體驗過去前人躲避空襲的感官經歷。


VR體驗區提供穿戴裝置,使參觀者身臨其境體驗。



防空洞內環境相對潮溼,木製平臺漆上防潮塗料,不僅可使藏匿其中的設備免於受潮,人們倚坐體驗MR時也不會太過陰涼潮溼。


為了避免防空洞內回音幹擾,設計團隊將音響設置於木製平臺兩側內,並加裝排風扇以防溼氣過重。嘗試以貼近真實的影音效果,重現當年於此躲避空襲的感受。

小防空碉堡保留原有紋理

看見防空洞最原始的樣貌

小防空碉堡則強調原有的歷史紋理,保留原有空間型態,僅作構造及影片說明。小防空洞除役後,為了撤離機房設備而被鑿開的側牆洞口,填補起來後,在牆面上方設計了幾個透光窗口,仿佛使人遙想過去從洞口映射入室內,樹梢光影搖曳的景象。


小防空洞空間內介紹建國眷村歷史、防空洞構造。圖中央端點為小防空洞除役時為遷移設備而開鑿的洞口,此處正好面向日落西邊,傍晚時分光線便由設計團隊填補後刻意留下洞口映入空間,仿佛訴說那段為人遺忘的日子。


小防空洞閒置多時而日漸被土堆覆蓋,建築團隊清理雜草與覆土後,便將過去被覆蓋的地坪飾以磚面,隱喻土丘曾在此留下的痕跡。


「建國眷村」過去共有四個村落,在建築團隊「十禾設計」修復一村住宅建築後,此次防空碉堡再生設計保留建築原味,並試圖透過設計細節重現過。

建築室內景觀項目全球報獎請聯繫微信:sheji2415

 戳這, 進免費素材網!(加微信:shejicloud8免費授權)

相關焦點

  • 【瀋陽攻略】諱莫如深的「防空洞」!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剛進入防空洞,又一批敵機飛臨黨中央駐地上空,機翼上的太陽旗都看得一清二楚。第二輪轟炸後,歷史悠久的延安古城,變成了一片廢墟。     其次,是韶山的滴水洞。在那年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為加強滴水洞的安全係數,歐陽海戰士連隊又在滴水洞邊上,修建了一個一百米長的防空洞。
  • 瀋陽那些諱莫如深的 「防空洞」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剛進入防空洞,又一批敵機飛臨黨中央駐地上空,機翼上的太陽旗都看得一清二楚。第二輪轟炸後,歷史悠久的延安古城,變成了一片廢墟。     其次,是韶山的滴水洞。在那年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為加強滴水洞的安全係數,歐陽海戰士連隊又在滴水洞邊上,修建了一個一百米長的防空洞。
  • 【不止遊戲】防空洞裡面到底是什麼樣?
    在很多戰爭,末日題材的遊戲裡,都有防空洞這一元素的出現。比如《絕地求生》裡的防空洞,在面對轟炸時,可以躲進裡面保命。《地鐵》系列出現過利用防空洞關聯地鐵隧道場景、以及《逃離塔克夫》中,玩家生活的避難所其實也是由防空洞改建的。那麼這期節目我們就來研究下,遊戲和現實中防空洞的歷史,結構。以及現代的民防工程的發展。並且我們將進入一個歷史上真實的防空洞,給大家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 揭秘臺灣首座防核防空洞,根據蔣介石密令設計,形如外星人基地
    臺灣文化大學建築系第一屆系主任盧毓駿  國民黨政府逃至臺灣後,草山行館成為蔣介石的官邸,面對大陸研發核武,臺灣接獲美方預警,由工兵部隊與外國軍事顧問合作,在接近草山行館與中山樓的地底下,開鑿興建能抵禦常規武器與核子攻擊的地下掩體
  • 老鄭州關於防空洞的回憶 揭開防空洞的神秘面紗
    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老鄭州們來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場全民參與修建防空洞的運動,讓他們記憶深刻。本期歷史故事匯,我們就來揭開鄭州地下防空洞的神秘面紗,聽老鄭州講一講當年修建防空洞的那些事兒。為加強戰備全民參與修建防空洞1968年國慶節前夕,時任鄭州國棉三廠武裝部幹事的孫軍來到嵩山飯店參加市裡組織的會議。
  • 重慶記憶 | 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戰爭時期,重慶多山的環境催生了依山而建的防空洞,在這片土地上堪稱密密麻麻,偶爾一個不經意的轉彎,你或許就與一扇圓拱形的鐵門不期而遇。早在1937年,重慶就開始修建防空工事,從最開始的「防空壕」,發展成最後的「防空洞」。這些具有一定縱深的防空隧道,就像是串聯城市生命的血管,隱秘而生機勃勃。
  • 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推出首個抗戰主題VR虛擬展館
    ,全方位呈現重要歷史事件。抗戰主題VR虛擬展館上載至研究院網頁,供教師、學生及公眾人士免費瀏覽。展館分為六個主題,按時間順序展示中國抗日戰爭和日軍佔領香港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前夕、從全面抗戰爆發到太平洋戰爭前夕、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抗戰勝利、日本侵佔香港、全民奮戰及拉貝在南京拯救大批中國人。
  • 回歸紀念日,看看香港的防空洞酒窖
    2019年7月1日,除了慶祝我黨98周歲生日外,也是香港回歸22周年紀念日。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今天,大家又將目光聚焦到了香港,人防小衛士也要湊湊熱鬧,帶大家去看看香港的防空洞酒窖。
  • 【歷史】中國:被遺忘的盟友
    在今天的國際社會裡,中國欲以「負責任的大國」之姿出現,中國的分析家和外交官愛談中國曾經是同盟國一員,與美國、英國、俄國並肩作戰。他們愛拿中國與盟國合作對抗反動勢力,和今天做比較——因為中國希望把自己描繪為新秩序不可或缺、積極的一部分。今天,當中、美關係趨於緊張時,中方就會說它在戰時的貢獻、它擊敗美國敵人的努力被遺忘了——現在美國和歐洲應該記取這段往事。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日本間諜偷拍的蔣介石閻錫山,日軍請出防空洞的女子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日本間諜偷拍的蔣介石閻錫山,日軍請出防空洞的女子
  • 臺灣官方調查結果:80%臺灣人要「為臺灣而戰」
    除此之外,由於臺灣地區的軍隊與解放軍軍事實力相差懸殊,也讓不少臺灣人開始考慮,倘若兩岸開戰,美國是否會幫助臺灣?美對臺軍售,少將說了實話近段時間以來,解放軍繞臺飛行已成常態化,為應對解放軍「威脅」,據美國《路透社》報導,美方決定對臺軍售多項武器裝備,日前批准的包括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MQ-9無人機等。
  • 臺灣搞「轉型正義」 紀念「七七事變」80周年只能「偷偷摸摸」來
    2014年,馬英九出席「七七抗戰」77周年紀念活動臺防務部門透露的信息顯示,今年臺軍方有關抗戰的紀念活動,不僅很少,而且大都是其它主題活動「順帶」捎上抗戰內容。舉個例子,位於臺北市貴陽街的「國軍」歷史文物館,每年通常舉行兩場特展,目前正在舉辦「潛艦部隊發展史跡特展」,而下一場特展將於6月底、7月初開展,不過主題並非抗戰,而是「軍聞特展」,回顧軍隊所屬媒體的成績。臺防務部門發言人陳中吉對此解釋,「軍聞特展」介紹的軍媒,包括「中國電影製片廠」與軍中電臺(今漢聲電臺),在抗戰時就已成立,所以會有戰時影音史料展出。
  • 失蹤48年後重現完好無損!
    1946年4月4日,美國「格德」號轟炸機升空後就失蹤了。事後,美國軍方曾在失蹤現場周圍500平方千米空域內展開了大搜尋,結果卻一無所獲。「格德」號仿佛在空氣中蒸發了一樣,沒有留下一絲痕跡。20世紀前半葉很多飛機和輪船在這裡消失,其中包括兩架英國南美航空的兩架噴氣式客機,事故分別發生在1948年和1949年。在相隔僅一年的這兩次失事事件中,「Star Tiger號」和「Star Ariel號」客機上一共有50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失蹤。
  • 臺灣歷史教育的失敗 學生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為了重現二戰德軍的「軍威」,他們還用紙箱自製了一臺虎式坦克……臺媒感嘆「臺灣歷史教育失敗再添一例」。這些高舉納粹旗的學生將照片發到了網絡上,引發爭議後,他們將相關文章刪除,但圖片早已傳播開來,引發輿論激烈批評。「幸好不是在歐洲,這些中學生知道歷史嘛?」、「這就是臺灣全球無知第三名的原因了」。
  • 抗日戰爭中香港的防空洞,現在都在幹什麼用?
    日軍正在空襲中環。  位於富豪聚集的香港深水灣徑18號的防空洞酒窖會所Crown Wine Cellars是由建於上世紀1937年的八個防空洞改裝而成,當年曾是抗日的防守據點。  圖為1941年12月,大批香港居民趕往防空洞避難。
  • 今日玩具| LEGO《創:光速戰記》光輪機車;孩之寶「酷頭玩偶」十年後經典重現;《名偵探柯南》球鞋全力商品化
    LEGO 21314 創:光速戰記:一共包含兩臺光輪機車與三位角色人偶,另外,還有帶著光軌痕跡的展示地臺。除了再次重現其獨特的造型比例,新版的酷頭人偶也將尺寸調整為4寸,不僅如此,孩之寶也導入全新的「 Push-and-Turn」機構,每款角色均收錄三種不同的表情,可經由按壓頭頂作旋轉交換,除此之外,其透明外盒不單只有保護人偶的功能,更能夠方便玩家們的收藏!
  • 臺灣學生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臺媒:歷史教育失敗
    為了重現二戰德軍的「軍威」,他們還用紙箱自製了一臺虎式坦克……臺媒感嘆「臺灣歷史教育失敗再添一例」。新竹光復中學252班學生與納粹旗幟合影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稱,這些學生還將照片發到了網絡上,引發爭議後,他們將相關文章刪除。但圖片早已傳播開來,引發輿論激烈批評。
  • 獨家評論:繆德生——臺灣抗爭軍人年改的「第一位犧牲者」
    去年是「七七蘆溝橋事變」80周年,中國全面展開對日本的慘烈抗戰。這位臺灣的退役上校,用雙腳提醒臺灣的中華兒女,記取當年歷史走過的這一頁。2017年四月,他從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出發,身著當年國民革命軍服裝,徒步行走經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南京、山東、河北、天津到北京,最後到了七七事變的地點蘆溝橋。
  • 戰爭的痕跡
    1941年12月7日,日本轟炸機在美軍毫無戒備下,空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歷時兩個多小時,炸死、炸傷3581名美國公民,炸沉6艘艦船,炸毀347架飛機。夏威夷州珍珠港停泊的兩艘歷史名艦,各標誌著了美國二戰的始末及戰爭最屈辱的歲月且又最榮光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