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洞子」,重慶人沒有不曉得的,曾經為重慶人們提供生命庇護的防空洞,現在依然散發著餘熱。
夏天裡它是重慶人熟知的「純天然空調」;嘴饞了可以去洞子吃火鍋;手癢了可以去洞子改建的步行街購物;你走過的地下通道,也可能是一個煥發新生的防空洞……
重慶人對防空洞已經見怪不怪,可防空洞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戰爭時期,重慶多山的環境催生了依山而建的防空洞,在這片土地上堪稱密密麻麻,偶爾一個不經意的轉彎,你或許就與一扇圓拱形的鐵門不期而遇。
早在1937年,重慶就開始修建防空工事,從最開始的「防空壕」,發展成最後的「防空洞」。這些具有一定縱深的防空隧道,就像是串聯城市生命的血管,隱秘而生機勃勃。
陪都時期的重慶,面臨著日軍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重慶市民時刻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中。防空洞的落成,能夠有效應對敵人空襲,挽救了無數重慶市民的生命。
防空洞也為當時的民族工業提供庇護,重慶紡織廠、報社、電風扇廠等紛紛將工廠搬進了防空洞,尤其是大量的兵工廠,更是在防空洞中日以繼夜地生產武器,為抗戰前線提供支持。
對重慶人來說,防空洞的意義非比尋常,戰爭結束後,非但沒有如同其他的戰時工程一般拆除或廢棄,反而保留下來,到了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將防空洞開發利用。
依山而建,堅固而涼爽,這是防空洞的基本特徵。擁有火爐之稱的重慶,每到夏天氣溫都直衝40℃,唯有防空洞清爽宜人,現在的納涼工程還會免費提供電視、茶水、書報、解暑藥等避暑必備品,比家裡還要貼心。
防空洞在山脈中縱橫交錯,等到重慶開始著手建設輕軌鐵道時,這些舊防空隧道得到了利用。解放碑地下環道就利用了部分舊防空洞,有效減少了工程的施工量。
九龍坡區鵝公巖大橋的橋墩下,坐落著全國首個洞穴抗戰博物館聚落,這裡是兵工廠舊址,現利用24個防空洞打造了包含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等8個主題博物館,全館展出文物4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7件。
即使是三九伏天,重慶人也要吃火鍋!一部《火鍋英雄》讓全國人民知道了重慶的洞子火鍋,不需要太精緻的裝修,樸實的水泥地和古舊造型的電燈就已經足夠,給這種火鍋店賦予勃勃生氣的,是重慶人對火鍋的熱情!
大家印象裡的加油站通常都寬敞透亮,但重慶就是不一般,李子壩附近的「桂花園加油站」,想加油先進洞。一座1982年就建立起來的防空洞加油站,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巴適!
酒類的儲存需要嚴格的溫度控制,防空洞冬暖夏涼的恆溫環境恰好合適。入口醇厚的紅酒,回味無窮的白酒,中西酒類在這樣的天然酒窖中得到存儲,走進這樣的酒窖,還沒喝就有些醉了。
截止2019年,重慶主城區人防工程開發利用率已經達到91%,從單純的人防工程,到如今百花齊放的利用方式,重慶的防空洞順利跨過前世,迎來了新生。
-END-
本文編輯:阿柏
封面設計:木子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