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不喜歡日本人,除了對日本侵華罪行的仇恨外。還因為,日本人狠起來,連自己妻女都不放過!
在戰爭的鐵蹄下,無論婦孺老幼,都會被卷進去。而且,這些人也是最經受不起戰爭摧殘的。所以,就算是婦女,也要出來支援國家,支援前線作戰。也是因此,女性參與後方建設和軍需生產,參加慰問團,參加戰地醫院,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僅是日本,包括我國,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在內,都在戰爭時期組織婦女支援前線。
但是,日本女性的地位低,是男人的附屬品。因此,日本人對同胞的「妻女」下狠手,讓女性出賣肉體,滿足軍隊士兵的需求!
第一,日本鼓勵婦女加入「公娼」,賺取軍費。
這不是二戰時獨有的,早在19世紀末期和二十世紀初,日本就在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召集妓女,安置在"貸座敷"。一是為了滿足當地日本駐軍需求,二是靠收「稅」盈利。日本依靠國內「開發」的性風俗意識和完整的賣淫女性供應體系,在朝鮮,東北,臺灣等地區建立了一整套「公制妓院」體系。
1905年6月,日本就在大連設立"關東州民政署"。這個機構,就是後來日本管理滿洲「妓院」的行政機關。直到1929年,在朝鮮半島,朝鮮娼妓數量才超過日本娼妓。也就是說,在這之前,日本妓女佔大頭。
在《走向共和》中,也有這樣的情節介紹。日本天皇為了買新戰艦對抗北洋水師,號召全國募捐。而此時,一位水手的女朋友,為了讓自己的男人能夠上新戰艦,竟然到妓院賣身。
第二,日本鼓勵女性嫁給出徵士兵,為士兵解決後顧之憂。
隨著戰爭的發展,兵源問題非常突顯。日本政府為了徵兵,鼓勵女性嫁給出徵士兵。此時,只要是男子參軍,就可以從政府領走一個「妻子」。有了妻子,就可以趕緊播種,給自己家族留後。士兵也就不怕自己死後無後了,士兵們就安心為天皇「玉碎」吧。
很多日本找不上媳婦的單身男人,在這樣的福利刺激下,開始踴躍參軍。
除了嫁給士兵,日本政府還響應號召日本女性去滿洲,嫁給滿蒙開拓團青年。這也是日本在東北的的一個移民計劃。
第三,日本組織「女子挺身隊」,隨軍當慰安婦。
最初,日本從國內招收慰安婦也是靠「欺騙」。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日本就以招聘"軍隊食堂服務員"、"女傭人"等名義,從長崎等地召集女青年到上海。結果,人來了以後才知道是讓進入"慰安所"。
日本最瘋狂時,只要是家裡有適齡的女性,都要被登記入冊,以備隨時徵軍。當時,可不會公開告訴你要當「慰安婦」,而是說加入「女子挺身隊」參戰。只是,到了戰場,才知道是「當床墊」。在《東京審判》中,就講述了一個兄妹三人的日本家庭,妹妹就是被騙到中國成了「慰安婦」。哥哥受不了這個打擊,最後自殺了。
而且,在後期,不僅普通家庭的女子可能被徵為慰安婦。就連一些軍官家屬,也會被強行拉到戰區,加入「慰安所」。這些日本女性,主要是為日本軍官服務。
後來,日本組織「神風特工隊」時,在出發前,都會給那些馬上就要「玉碎」的士兵安排藝伎或者慰安婦。
第四,戰後,日本女性還要為佔領日本的美軍服務。
戰敗後,日本政府為了滿足美軍需求,避免傷及太多「無辜」女性,在全國徵召女性事務員。當時的廣告是這樣的:
「作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18至25歲女性」
這則廣告是「特殊慰安施設協會」(RAA)發布的,背後有日本政府東京警視廳參與。廣告發出後,當天就有1600多人報名。三個月時間,就徵集了6萬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報名,不是因為日本人有多愛國。而是,當時日本人快餓死了,只要有飯吃,什麼都敢幹!
比較搞笑的是,在日本之前的「本土決戰」計劃中,曾執導女性在遇到美軍侵犯時,要假裝配合,趁其不備,捏碎其睪丸!!!可是,現在,日本政府卻讓日本婦女帶著「衝鋒一號」保險套,「真心」配合美軍「侵犯」。
不過,後來大洋彼岸的美軍家屬提出抗議:這不僅是在破壞美軍家庭,還在傳播疾病。於是,日本政府將6萬人的「慰安團」解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