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全圖》印製在一把民國時期的摺扇上,摺扇與地圖的保存都並不理想。扇骨的一枚大骨已折斷,與扇面脫膠;其中一枚小骨也已折斷。這把扇子11 檔,大骨長33.3 釐米(1 尺),最寬處3 釐米,排口寬0.1 釐米,因而這把摺扇可用術語描述為「1 尺、11 檔、0.1 排口」。摺扇的扇面高19 釐米,展開最寬處約50 釐米。扇骨為竹製,油性較足。
大扇骨上陰刻一副對聯——「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南華秋水東林幽徑」。上聯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取了《論語》中孔子之子孔鯉學《詩經》和《周禮》的典故。下聯中的「南華秋水」是採自《莊子·秋水》篇的典故,就是莊子與惠施著名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東林幽徑」則取自明末東林書院講學議政的典故。對聯既表達了自謙的一面,也暗含了胸懷天下、經世致用的一面。
滑動觀看 大扇骨上陰刻的對聯
扇面的內容與這副對聯表達了共同的旨趣,一面印有《最新世界全圖》,一面印有孟秀珙(民國福州人,寓居上海,擅長人物畫)的畫。
因印製地圖的扇面右側及左上角有破損,所以《最新世界全圖》的編繪者和編繪時間等信息缺失。不過,扇面左下角的「南京劉霖記發行」則提供了一點線索。
據鮑國強《近年新入藏中文古舊全國地圖題記》的介紹,中國國家圖書館於2005 年從中國書店拍賣會買入過一幅繪有《最新大中華民國地圖》的摺扇。該摺扇的扇骨不存,僅存扇面地圖,此圖由洪懋熙編繪,印有1924 年9 月南京劉霖記的石印,並注有詳細的題記。2006 年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的秋拍拍過同樣一件拍品。另外在網上還有一件南京劉霖記的摺扇拍品。以上種種,大體可以推測劉霖記是民國時期南京的一家以摺扇為主業的商號,它發行的摺扇扇面除了繪有常見的人物、山水圖案之外, 較有特色的是地圖,且主要是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因所見有限,並不知劉霖記商號的存續時間,故而只能推測本文所談摺扇的生產時間是在1924年前後。
印有《最新世界全圖》的扇面
印有孟秀珙人物畫的扇面
《最新世界全圖》扇面的底色為土黃色,屬於單色。地圖有經緯線,但因為是繪在扇面的緣故,高緯度地區的失真比較明顯。地圖用暈滃法表示出重要山脈。暈滃法也叫暈滃線法,是用不同長短粗細、疏密的線條來表示地面起伏形態的方法。在坡度平緩的地方,用細長而稀疏的線條表示;在坡度陡峭的地方,用粗短而密集的線條表示。圖上坡度低平的地方顏色明亮,坡度陡峭的地方顏色陰暗。據學者考證,暈滃法最早出現在18 世紀初的歐洲,通過地圖和書籍傳播至中國。中國人繪製的暈滃地圖最早出現在清同治年間。在中國的小比例尺暈滃地圖中,暈滃符號比較統一,採用單層暈滃線表示山脈走向,而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則採用多種暈滃符號。晚清洋務派組織翻譯的《行軍測繪》和《測地繪圖》最早介紹了暈滃法的原理和繪製方法,但「暈滃法」的名稱是在民國時期才逐漸確定下來的。
《最新世界全圖》上的北美、中美局部,美國的鐵路系統和用暈滃法表示的落基山脈在圖上清晰繪出
該摺扇上的《最新世界全圖》以歐洲為中心,右下角附有《歐洲西部諸國圖》。世界主要國家及首都、著名城市在地圖上都有註記,世界主要海洋、島嶼、半島以及大山大河也清晰繪出,還繪出了主要航線、鐵路甚至海底電纜等人類交通通信信息,這些內容很好地反映了當時世界政治與社會的關係。從清末以來,鐵路、航線、海底電纜等促進人類交往與彼此聯繫的人文地理景觀就常常為中國的地圖編繪者所繪製,這既是對當時世界重大現象的關注,也與當時的中國人渴望強盛的願望有關。
《最新世界全圖》可以討論的話題較多。比如,從圖上鐵路線的分布,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當時世界經濟的格局、主要的經濟中心以及主要國家與其他地區的交通方式。還有,圖上密集的海上航線也說明了當時海運的重要性。
※ 轉載及雜誌訂閱、購買,均請聯繫後臺。
合作or投稿郵箱:dituzazhi@sinomaps.com新浪微博:@地圖雜誌
電話:010—83543926
更多地圖文化創意產品:上淘寶,搜索店鋪「輿圖天下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