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準備打造超級無人艦隊,外界質疑:相關技術尚不成熟,難堪重任

2021-02-28 新華網

近年來,美國媒體不斷炒作「中國海軍規模超過美國」。近日美國《防務新聞》披露五角大樓準備依託無人戰艦,打造由530艘艦艇組成的超級艦隊,規模直追冷戰高峰期。26日,外界對此紛紛潑來冷水,不但批評無人艦艇技術尚不成熟、難堪重任,而且也質疑五角大樓主動放棄擁有顯著優勢的大型有人戰艦是否是明智之舉——因為中國也在發展無人戰艦,中美在該領域位於「同一起跑線」。

美無人艦艇「大躍進」?

《防務新聞》透露,根據新獲得的五角大樓《未來海軍力量研究》文件,美國海軍正朝著一支擁有更多艦艇、但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數量更少的輕型部隊發展,未來主要由更多的小型水面艦艇、無人駕駛艦艇和潛艇以及一支擴大的後勤部隊組成。

報導稱,受美國防長埃斯珀委託,五角大樓成本評估與項目評價辦公室和哈德遜研究所組成的兩個團隊分別提交了美國未來海軍艦艇規模報告,它們的結論顯示,美國海軍的規模應該從現有不到300艘艦艇猛增為480艘到534艘,遠超之前美國總統川普許諾的「2030年擁有355艘戰艦」的規劃。埃斯珀近日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演講中也呼籲,美海軍應該「超過350艘艦艇」,特別是增加海軍的造船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團隊都計劃將美國海軍擁有的超級航母數量從目前的11艘縮減到9艘,確保隨時能有8艘可供使用,另外1艘在船廠大修和更換燃料。船塢登陸艦的總數要從目前的23艘減少到15艘到19艘,大型兩棲攻擊艦也在削減之列,哈德遜研究所建議將其從10艘削減到5艘,省下的錢用於建造4艘輕型航母。

該報告還呼籲未來建造65艘到87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或「可選無人駕駛」的護衛艦,美海軍希望此舉能夠增加艦隊擁有的垂直發射系統數量,以抵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4艘巡航飛彈核潛艇退役帶來的損失。

為彌補超級航母減少帶來的戰力下降,未來美海軍艦隊需要增加56艘-70艘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同時美海軍還要批量建造大型無人潛艇,總數約為40艘至60艘。按照規劃,未來這些大型無人潛艇主要負責執行單一的監視任務或高度危險的任務,讓有人駕駛潛艇從事更複雜的其他任務。

增建無人艦「需謹慎」

美國海軍試圖依靠大幅增加無人艦艇來擴充艦隊實力的做法,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質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6日將其批評為「一廂情願」。報導稱,無人駕駛戰艦很重要,但只有它們經過完整測試,美海軍才能建設由載人和無人艦艇混編的大型艦隊。

報導稱,當「五角大樓準備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大國競爭」時,美國海軍艦隊擴張規模的確重要,從戰略和作戰上來說,美海軍迫切需要更多的艦艇。但部署全新的、仍在開發的無人艦艇時,還需要謹慎。目前美國海軍只有少數正在測試中的無人艦艇型號,噸位普遍偏小且均沒有定型,難以取代大型水面艦艇的使命。匆忙使用這些還在測試階段的無人艦艇充當未來海軍的主力,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國家利益》建議,美海軍應該採用「雙管齊下」的方法。一邊繼續推行當前「355艘戰艦」的擴充計劃,調整造船資本並擴大船廠的造船能力,保證艦隊的擴充規模。同時繼續進行適度、分階段的無人戰艦採購和測試,以便進行迭代開發。「這種做法將確保在與中國日益緊張的時期,美國海軍能及時獲得有人駕駛的艦船,從而保證艦隊規模」,也允許美海軍在無人戰艦領域「對衝押注」,「這對於跟上未來幾十年大國競爭對手的步伐至關重要」。

中國無人艦艇也在快速發展

五角大樓無人艦隊引發的質疑還包括「美海軍為何要放棄擁有顯著優勢的大型有人戰艦?」美國專家認為,相對於中國剛起步的航母和遠洋作戰編隊,美國海軍在該領域擁有數十年的豐富操作經驗,其中的差距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而美海軍將未來希望寄托在無人戰艦上,相當於主動放棄了這種優勢。美國海軍協會官方網站26日稱,一張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中國也在開發與美軍「海上獵人」無人水面戰艦類似的無人作戰平臺。

報導稱,美國海軍「海上獵人」的主要任務是跟蹤「鎖定」對手潛艇並連續跟蹤。與「海上獵人」相比,中國這種無人船的尺寸稍長、更寬,排水量可能更大。增加排水量的主要好處是提升航程和適航性,「海上獵人」就擁有跨越大洋的能力。此外,中國還推出多種無人作戰船,包括在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亮相的「天興一號」。該無人艇使用剛性充氣船船體,並配有機槍。最近中國亮相的JARI雙體船也裝備了30毫米火炮、地對空飛彈和反潛魚雷。儘管這些無人船性能不一,但鑑於美國「海上獵人」仍處於測試階段,中美在無人戰艦領域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

相關焦點

  • 美國準備採購大批無人軍艦,揚言大型水面艦艇是鐵棺材
    然而在另一方面,白宮試圖削減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原本首批計劃建造五艘的福特級航母,其最後一艘可能會被削減。拿艦隊的核心超級航母開刀,剛好迎合了近年來在美國軍方很有市場的「航母無用論」。實際上近年來在美國軍方對於超級航母的質疑聲越來越大,更有甚者表示,昂貴的超級航母可以用中小型常規動力航母代替。
  • 美海軍打造有人無人混合千艦艦隊
    文件中寫道:「要建立滿足部隊戰略和戰役需求的,水下、水面和水上平臺,有人與無人平臺混合的更大艦隊。」 吉爾戴用到了「戰役需求」一詞,似乎別有深意,因為小型、大型、有人、無人平臺混合的新艦隊,更適合應對需要分散作戰的新威脅環境。畢竟海軍需要打造攻擊範圍更遠,節點之間聯繫更通暢的多域網絡,充分利用快速發展的自主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來開展行動。
  • 美國針對中國打造「未來艦隊」,裡面還有被擊沉29艘的「朱姆沃爾特」嗎?
    (vip待遇昂) 其次是「中國威脅」:他稱中國正在投資建造遠程、自動化和無人駕駛的潛艇,利用這種潛艇來對抗美國海軍。(雖然美軍的更先進) 最後點題美軍「未來海軍力量」:美軍將打造一支新的海軍艦隊,這支艦隊的戰鬥人員將會更少,可選配各種有人駕駛、無人駕駛和自動化的海上艦艇以及海底載具。而且美軍還要把艦艇規模擴大至355艘以上,以確保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給錢吧您內!)
  • 美軍「超級士兵」正走向成熟
    2019年11月19日,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CCDC)化學生物學中心向美國國防部提交了題為《2050年機械戰士:人機融合與國防部的未來》的報告,涉及可用於未來戰爭的4大變革性技術:腦機接口、視覺增強、聽覺增強和外骨骼戰鬥服等。該報告還討論了「超級士兵」應用層面問題,反映出美軍「超級士兵」正在走向成熟。
  • 美海軍計劃發展無人艦隊!未來海軍將進入智能化時代,中國準備的怎麼樣?
    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就成為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表現出來的經濟、科技、軍事等實力遠超其他國家。
  • 全力打造幽靈艦隊 美海軍能否「擺陣」未來?
    打造無人艦艇,美力創海上作戰新模式。從「由海向陸」 到「重歸海洋」,強敵逐鹿,美水面艦隊戰略轉型,能否順利「擺陣」未來?本期《軍事制高點》為您解讀:全力打造幽靈艦隊 美海軍能否「擺陣」未來?最近的一份關於美國海軍未來的超級武器前五名的排行榜出爐了,那麼究竟是哪些武器上榜?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實力?本期節目中的「兵器風雲榜」為你解讀。
  • 2021財年的美國海軍艦隊
    報告對美國海軍的實力編制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未來發展計劃,指出美國海軍存在的問題,並對其發展方向進行預測。本篇推文出自報告的第六部分——2021財年及以後的美國海軍艦隊。限於篇幅,推送中略去了關於水面戰艦、兩棲戰艦的相關發展計劃。報告全文長約16000字,需要閱讀完整版本的讀者請直接與知遠聯繫。
  • 中國打造基因編輯戰士?現實版美國隊長,英美澳早就開始搞了!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最近透露,中國正用基因編輯技術打造超級戰士。這段話信息量太大,一句一句來理解啊。首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是個什麼職位?只知道FBI、CIA之類。約翰·拉特克利夫今年5月出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此人之前是眾議員,情報工作履歷平平,招致多方質疑,因為是川普迷弟,才被委以心腹重任。好吧,美國情報頭子說的話,不能說不靠譜,但鑑於他是跟川普混的,這話真實性要大打折扣。在中國說起基因編輯,大家可能知道賀建奎這個人。
  • 美海軍加快進行艦隊現代化建設,年底前將籤訂新一級無人水面艦艇合同
    該網站本周三(6日)向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提出申請,希望能獲得與此相關更多細節,並立即得到了回復。 據海上系統司令部提供的概念性要求清單顯示,這種中型無人水面艦艇是美國海軍正在研發的一系列無人水面系統中的一種傳感器和通信中繼船。它將能夠運載相當於一個40英尺標準船運貨櫃的有效載荷,一次出航可獨立工作60天,並且可以進行海上加油。
  • 美國海軍公布最新作戰計劃,計劃打造無人艦艇,中國卻需要警惕?
    美國作為全球頭號強國,麾下擁有大量先進的技術、裝備,以及實力雄厚的軍工企業。正是因為這一點讓美國也成為海上第一強國,畢竟該國海軍部隊麾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而且還擁有數十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等先進艦艇。要知道全球範圍內,除了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核動力之外,其他國家要麼是沒有航母可用,要麼依舊使用常規動力。
  • 國外無人水下航行器裝備與技術現狀及展望
    20世紀 80~90年代,隨著小型化組合導航、遠程水下通信、小型低能耗計算機等技術的突破,UUV開始具備半自主控制能力,但由於成本高,未正式列裝。到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UUV在民用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藉助成熟商用技術使其成本明顯降低,逐步出現具備反水雷等功能的 UUV並裝備部隊[2]。
  • 【原創】無人車技術連載(二):軍用無人地面車輛及在無人戰爭中的應用
    目前無人地面車輛的幾個主要應用領域為偵查、排爆、發射反坦克飛彈,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已成功服役。雖然微型無人地面車輛的各項關鍵技術正日趨成熟,但面向複雜環境的實用裝備尚存在極大的研究空間。惡劣、複雜的野外及戰場環境的感知是其中的一個研究重點。典型的軍用無人車輛及其工作環境如圖1所示。
  • 無人艇遠距離通信技術
    美國海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無人水面艇。2007年,美國海軍發布《海軍無人水面艇主計劃》,為無人水面艇賦予了7項任務,同時還界定了無人水面艇的船型、尺寸和標準等要素,這標誌著美國無人水面艇走上正規發展階段。美國研製的典型的無人艇有「斯巴達偵察兵」(Spartan Scout)、「幽靈衛士」(Ghost Guard)、「水虎魚」等。
  • NASA又酸:將中國永久排除國際空間站,美國人發現一個難堪事實
    然而近日NASA又酸了,美國人卻開始發現一個難堪的事實。  在近日,NASA局長尼爾森在國會眾議院聽證會上表態,支持美國「沃爾夫條款」永久化。  2011年美國國會批准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太空合作,並且依此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而尼爾森意思不僅要永久將中國排除國際空間站,還希望永久禁止兩國太空技術合作。
  • 美國兩艘福特級航母同時開工,打造14艘航母組成的超級艦隊
    中國的造艦速度和規模穩居世界首位面對大洋彼岸來勢洶洶的競爭者,美國明顯感到相當的不淡定了。2018年元旦前夕,100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上書,要求川普總統在2019財年的軍費預算當中,申請同時建造兩艘福特級超級航母,加速推進打造14艘航母350艘主力戰艦的海軍振興計劃。要知道美國上次同時建造兩艘航母還要追溯到30年前的裡根時代,一旦該計劃付諸實施,毫無疑問將再次挑起海上軍備競賽的新浪潮,也許不少美國人還懷揣著小心思,希望川普能夠成為裡根2.0,重溫當年拖垮蘇聯的舊夢。
  • 美海軍部無人系統項目組織管理研究
    ,解決人類如何、何時信任機器問題;發展對抗措施,在對手不認同美國法律、政策和倫理準則,或以美國不會採用的方式使用無人系統時,確保競爭優勢。2015~2017年期間,專門成立無人作戰分部(N99),旨在識別、研發和部署可提升作戰能力的無人系統技術,加速原型開發和作戰實驗,協調投資,評估作戰能力,後因加速有人-無人系統整合取消該分部,相關職能分配到其他分部。
  • 解碼無人作戰「蜂群戰術」
    200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第一版《無人機發展路線圖》,至2003年伊拉克戰爭及之後,為了應對高度複雜和對抗性社會環境,美軍投入戰場的無人作戰平臺或系統達近萬個。隨著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的實質性進步,為滿足戰場對無人作戰系統不斷增長的需求,美軍智能化無人系統的發展和應用都駛入了「快車道」。
  • 日媒稱中國優勢是能集中全部海軍艦隊掌控其領海
    美國也幾乎不會幻想著通過兩棲登陸、空降或陸地遠徵軍等常規攻擊手段來對中國大陸構成威脅。但如果美國控制了中國12海裡領海線以外海域,這將對中國造成巨大威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從超視距的海上視角看,美國海軍將有能力通過遠程炮擊、飛彈和無人機轟炸癱瘓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
  • 王家曦:「無敵艦隊」羅生門與美國的戰略徘徊
    在關於此事的聽證會上,美軍太平洋司令哈裡斯承認這件事是「我的失誤」。這個爆炸新聞最終變成一場羅生門,點出的是在全球挑戰相對增加和軍事實力相對收縮的大背景下,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走向的逡巡徘徊。川普在記者會上用「armada」而非「fleet」稱呼美軍艦隊,想必也有根植於內心的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