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媒體不斷炒作「中國海軍規模超過美國」。近日美國《防務新聞》披露五角大樓準備依託無人戰艦,打造由530艘艦艇組成的超級艦隊,規模直追冷戰高峰期。26日,外界對此紛紛潑來冷水,不但批評無人艦艇技術尚不成熟、難堪重任,而且也質疑五角大樓主動放棄擁有顯著優勢的大型有人戰艦是否是明智之舉——因為中國也在發展無人戰艦,中美在該領域位於「同一起跑線」。
美無人艦艇「大躍進」?
《防務新聞》透露,根據新獲得的五角大樓《未來海軍力量研究》文件,美國海軍正朝著一支擁有更多艦艇、但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數量更少的輕型部隊發展,未來主要由更多的小型水面艦艇、無人駕駛艦艇和潛艇以及一支擴大的後勤部隊組成。
報導稱,受美國防長埃斯珀委託,五角大樓成本評估與項目評價辦公室和哈德遜研究所組成的兩個團隊分別提交了美國未來海軍艦艇規模報告,它們的結論顯示,美國海軍的規模應該從現有不到300艘艦艇猛增為480艘到534艘,遠超之前美國總統川普許諾的「2030年擁有355艘戰艦」的規劃。埃斯珀近日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演講中也呼籲,美海軍應該「超過350艘艦艇」,特別是增加海軍的造船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團隊都計劃將美國海軍擁有的超級航母數量從目前的11艘縮減到9艘,確保隨時能有8艘可供使用,另外1艘在船廠大修和更換燃料。船塢登陸艦的總數要從目前的23艘減少到15艘到19艘,大型兩棲攻擊艦也在削減之列,哈德遜研究所建議將其從10艘削減到5艘,省下的錢用於建造4艘輕型航母。
該報告還呼籲未來建造65艘到87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或「可選無人駕駛」的護衛艦,美海軍希望此舉能夠增加艦隊擁有的垂直發射系統數量,以抵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4艘巡航飛彈核潛艇退役帶來的損失。
為彌補超級航母減少帶來的戰力下降,未來美海軍艦隊需要增加56艘-70艘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同時美海軍還要批量建造大型無人潛艇,總數約為40艘至60艘。按照規劃,未來這些大型無人潛艇主要負責執行單一的監視任務或高度危險的任務,讓有人駕駛潛艇從事更複雜的其他任務。
增建無人艦「需謹慎」
美國海軍試圖依靠大幅增加無人艦艇來擴充艦隊實力的做法,在美國國內受到廣泛質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6日將其批評為「一廂情願」。報導稱,無人駕駛戰艦很重要,但只有它們經過完整測試,美海軍才能建設由載人和無人艦艇混編的大型艦隊。
報導稱,當「五角大樓準備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大國競爭」時,美國海軍艦隊擴張規模的確重要,從戰略和作戰上來說,美海軍迫切需要更多的艦艇。但部署全新的、仍在開發的無人艦艇時,還需要謹慎。目前美國海軍只有少數正在測試中的無人艦艇型號,噸位普遍偏小且均沒有定型,難以取代大型水面艦艇的使命。匆忙使用這些還在測試階段的無人艦艇充當未來海軍的主力,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國家利益》建議,美海軍應該採用「雙管齊下」的方法。一邊繼續推行當前「355艘戰艦」的擴充計劃,調整造船資本並擴大船廠的造船能力,保證艦隊的擴充規模。同時繼續進行適度、分階段的無人戰艦採購和測試,以便進行迭代開發。「這種做法將確保在與中國日益緊張的時期,美國海軍能及時獲得有人駕駛的艦船,從而保證艦隊規模」,也允許美海軍在無人戰艦領域「對衝押注」,「這對於跟上未來幾十年大國競爭對手的步伐至關重要」。
中國無人艦艇也在快速發展
五角大樓無人艦隊引發的質疑還包括「美海軍為何要放棄擁有顯著優勢的大型有人戰艦?」美國專家認為,相對於中國剛起步的航母和遠洋作戰編隊,美國海軍在該領域擁有數十年的豐富操作經驗,其中的差距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而美海軍將未來希望寄托在無人戰艦上,相當於主動放棄了這種優勢。美國海軍協會官方網站26日稱,一張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中國也在開發與美軍「海上獵人」無人水面戰艦類似的無人作戰平臺。
報導稱,美國海軍「海上獵人」的主要任務是跟蹤「鎖定」對手潛艇並連續跟蹤。與「海上獵人」相比,中國這種無人船的尺寸稍長、更寬,排水量可能更大。增加排水量的主要好處是提升航程和適航性,「海上獵人」就擁有跨越大洋的能力。此外,中國還推出多種無人作戰船,包括在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亮相的「天興一號」。該無人艇使用剛性充氣船船體,並配有機槍。最近中國亮相的JARI雙體船也裝備了30毫米火炮、地對空飛彈和反潛魚雷。儘管這些無人船性能不一,但鑑於美國「海上獵人」仍處於測試階段,中美在無人戰艦領域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