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紅色熱土,最不缺的便是英雄故事。繼「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成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後,又有一名遵義籍軍人走進了這個陸軍的最高榮譽殿堂。
「雪域煉筋骨,極地礪魂膽。出川西平原入藏東高原,潛心研戰為勝戰;從山步連長到合成營長,攥指成拳鑄鐵拳。新時代一線優秀指揮員,身在前沿、贏在前沿!」日前,陸軍評出10名第三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第77集團軍某合成旅營長、遵義籍軍人簡春成功入選,讓「遵義兵」再度成為全陸軍楷模。
轉型拼搏拔節成長
基層任職7年多,帶兵是把好手;又任機關參謀2年多,業務能力出色;從步兵營到合成營,從連長越級提升為營長,不到3年時間更實現兩個跨越、兩大轉變……翻開簡春的履歷,轉型拼搏、拔節成長的從軍路躍然眼前。
「合成營是我們的基本作戰單元,只有轉型徹底,才能勝戰託底。作為一線指揮員,營長必須帶頭革命,動刀子、轉身子、換腦子。」簡春在領獎時說,幾年下來,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先打倒自己、然後再爬起來,才能脫胎換骨、蝶變新生。
猶記得2018年底,剛越級提拔為營長的簡春,信心滿滿地帶領營隊遠赴高原陌生地域參加實兵對抗演習,不料卻吃了個敗仗。通信抗幹擾能力差,應對手段缺乏;指揮鏈路不通暢,下達指令要素不全……戰後復盤導演部一語中的,點出的問題如同鞭子抽打在簡春身上。
「身子進了合成營,思維習慣還停留在傳統步兵營。」簡春開始思考,尋找自身的不足。他從思想「格式化」開始,重當學生、從頭學起,光是探索合成營訓練模式和戰術運用,就給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學院專家打了40多個求教電話。
2019年盛夏,簡春所在單位沿著川藏線整建制移防進藏,高寒缺氧的環境下,武器裝備效能下降,官兵出現了高原反應,加之山高谷深,支援力量送不上去,傷員送不下來,通信頻頻斷聯……這一切都讓簡春茶飯不思、徹夜難眠。
面對高原惡劣環境,簡春儘快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帶領官兵戰缺氧,鬥嚴寒。在海拔近5000米的陌生地域展開駐訓,每天休息不足3小時,超負荷連續奮戰,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他把全營所有輕重火器都至少打了6遍,把所有車輛裝備都拉到雪域天路走了7遭……徹底摸清全營數十種武器裝備性能,吃透全營上百種專業崗位知識,積累了上萬組高原作戰數據。
為了練強官兵體能,他讓連隊每兩天組織一次3公裡武裝越野,每月開展一次不少於50公裡的長途拉練,並把自己編入班排,當成普通一兵,跟著戰士們一起訓練。每次組織3公裡武裝越野時,他都自己帶頭裝石塊,一米不落地跑完全程。
武器裝備的底數摸清了,體能基礎打好了,探索出適合高寒山地聯合作戰的戰法訓法也迫在眉睫。
簡春帶領單位千裡機動,在海拔近4500米的陌生地域獨立開展駐紮備訓,帶隊奔襲百餘公裡驗證戰法,不分天候、不分時段、不分晝夜連貫演練,梳理形成16個戰法成果,為高寒山地條件下開展多兵種協同作戰蹚開新路子。
2020年7月,高原演兵場硝煙滾滾,一場營級山地進攻戰鬥演練再次打響。
「火力分隊迅速佔領發射陣地,掩護步兵分隊行動」「前沿攻擊分隊注意,迅速佔領陣地、構築工事、嚴密偽裝」「向旅指揮所呼叫火力支援」……簡春嘴裡的命令「連珠炮」似的下達,10餘個兵種專業各顯神通,配合默契,圓滿完成任務。
這次演練,他新探索出的高寒山地進攻穿插戰鬥戰法得到充分檢驗,組織兵力與火力協同的能力得到凸顯,指揮所屬偵察、工兵和呼叫上級火力支援使用時機和方法也受一致好評。
紅色基因鑄就「遵義好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遵義出「好兵」,根,在於這是一片具有紅色基因的熱土。
在這片土地上,處處盛開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澆灌的精神之花,這裡的空氣,瀰漫著革命理想美麗綻放的永恆芳香。遵義會議會址、苟壩會議會址、婁山關戰鬥遺址、四渡赤水紀念館,舉目皆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這裡的紅色故事代代相傳,紅色基因綿延不絕。
同杜富國一樣,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紅色基因早已根植於簡春的骨血,「不怕艱苦、捨身奉獻」的長徵精神是他們共同的信仰。
簡春出身於遵義市習水縣坭壩鄉南天門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得益於黨的好政策,2003年,進入了遵義航天中學「宏志班」學習,不僅免收學費書費,還提供生活補助。懷著對黨的感恩和崇敬,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學習,品學兼優的他在高中時就成了一名共產黨員。
紅色熱土的薰陶、黨和組織的恩情,如空氣一樣伴隨著簡春的成長,注入靈魂、化入血液、融入言行,無聲地哺育著他,並在他心深深地中刻下了銘記黨恩、報效國家的烙印。
2006年,簡春以超過當地一本線7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原解放軍理工大學。大學畢業後,他又以三等功臣的身份,申請到最艱苦的基層一線工作,用青春熱血回報紅色熱土。
「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在工作筆記本的扉頁上,簡春鄭重地抄錄的這段話,似衝鋒的號角、前進的航標,激勵和引領著簡春紮根基層、奉獻基層、堅守奮進。
儘管早已畢業多年,但每次休假,簡春都要往母校走一走。而母校不遠處,就是遵義會議會址。「當年只是樸素的認知,隨著學歷和閱歷的豐富,才發現這裡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營養。」簡春說,每當自己遇到困難和挑戰,流淌在身體裡的紅色血液就愈加洶湧澎湃。
如今,為了強化官兵的戰鬥精神,他正以營連戰鬥史為基本素材,狠抓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鬥精神培育,建立營「榮譽室」,廣泛開展「紅軍連魂」「光榮傳統」大討論,大力培塑官兵勇猛頑強、敢打敢衝的血性膽氣,以身作則帶領官兵紮根在藏東大地。
「只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守住精神陣地,練強打贏本領。」簡春說。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憶往昔,紅軍戰士遵義城下灑熱血,看如今,一位位「遵義好兵」正投身強軍實踐展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