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對方是單純的冷戰還是殺人誅心的冷暴力?

2021-02-26 美杜莎的秘密

過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冷戰的推文,講了一些男人對於冷戰的心理狀態。

冷戰解凍指南——快速和好又不丟面子的制勝小秘訣。

於是,後臺就有同學給我留言,說她覺得自己男朋友好像不是那種面對衝突無所適從而導致的冷戰,而是真真正正的殺人誅心的那種冷暴力。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就要犯迷糊了,那到底怎麼才算是冷戰,怎麼才算是冷暴力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冷戰」和「冷暴力」是有本質區別的。


冷戰只不過是男人對於衝突的一種緩衝手段而已,而冷暴力卻是實實在在在的精神虐待。

它不會讓你頭破血流,也不會損你身體分毫,但它就是能讓你痛苦、難受,卻無從言說。

冷暴力的形態較為豐富,手段較為多元,但大體上分為兩種:

不說話、不溝通是大家最熟悉的冷暴力手段。

雖然說這也是冷戰的常見手段,但是相較於「冷戰」的出發點是「冷靜一下再談怎麼解決問題」,那麼冷暴力最大的特點在於——施暴者從頭到尾都是拒絕溝通的,也不願意與對方一起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我曾和大家說過,「吵架」作為負向性表露,其實是親密關係之間最高效的溝通方式,而冷暴力的行為就是完全阻斷了溝通的橋梁。

他們用不說話、不溝通的方式使衝突加劇,默默地把過錯加諸在對方的身上。

舉個例子,電影《無問西東》裡,許伯常對待劉淑芳就是典型的冷暴力。

不管劉淑芳怎麼做,哪怕是打罵對方,無理取鬧,許伯常的態度始終都是冷漠對待、拒絕溝通,甚至連妻子的杯子都拒絕使用。

這種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隔離對一個基本需求是被愛、被關心的女人來說,簡直就是毀天滅地的。

事實上,像這樣的拒絕溝通,雖然沒有任何過激的語言或者行為,但卻句句都在表示「我對你沒有興趣」,甚至是「我的眼裡根本就沒有你這個人。」

所以,劉淑芳才會歇斯底裡地說出那句:「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歸根結底,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不是希望你可以主動放手,就是為了進一步掌控,讓你陷入對他們的徹底服從和依賴。

比如,陳思成上訪談節目的時候,提到和佟麗婭的相處時,曾這樣說過:

「但凡有點小矛盾,我其實只要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安靜的等她自我化解。」

而佟麗婭也表示:「我們倆如果生氣拌嘴,時長不會超過五分鐘,我會先道歉。」

事實上,陳思成這種漠不關心、拒絕溝通,讓對方主動求和的行為何嘗不是一種冷暴力呢,為的就是用不說話、不溝通的方式建立雙方的掌控關係。

所以,但凡你發現在一段關係中,溝通出了問題,對方總是有意無意地拒絕溝通,拒絕對話,那你就需要注意了,也許一個冷暴力的框架,正在搭建中。

這類手段常常被人忽略,也就是——長期用冷嘲熱諷、諷刺挖苦這些來「人格腐蝕」別人。

比如,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裡的曹七巧。

曹七巧說話指桑罵槐、像剃刀片一樣四面割著人,她對兩個媳婦冷嘲熱諷,極盡挖苦打擊之能,當中羞辱兒媳,破壞兒女的婚姻。

最終,她的兒子和女兒,都被逼成了和她一樣的瘋子!

相信看過小說的同學們一定對她記憶猶新,就是這個人讓我們光是看著那些白紙黑字,都有種像是送了半條命的感覺。

這就是冷暴力帶來的殺傷力,不易察覺卻又潤物細無聲。

但是我們透過表象就會發現,其實曹七巧也是可憐人,她既是加害者,同樣也是受害者。

她曾經也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人,也有人愛她,可她的哥哥貪圖聘禮,把她嫁給得了軟骨症的丈夫。

慢慢地,她開始生活在絕望裡,性格越發古怪,說話越發刻薄,最後導致了獨立人格受損。

這一種受損,就需要通過控制和凌虐他人來獲得補償,而缺乏同理心這一點,也讓他們在凌虐的時候,完全不會手軟。

所以,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常常感受不到對方對你的尊重。

比如,譏笑你的喜好;公開拿你開玩笑,或者是在旁人面前讓你丟臉;用你的弱點來嘲笑你;刻薄地指桑罵槐;以及質疑你的評判力和決斷力等等。

如果他有以上這些行為,那你就要警惕起來了。

最後我想說,其實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冷暴力的相處模式中,成為施暴或受害的一方。

而你究竟是哪一方,這取決於你在親密關係中權力鬥爭所處的位置。

什麼叫「權利鬥爭」呢?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這段關係中所處的位置。

比如說你本身就處在高位,一般都是對方聽你的,更在乎你的感受,那他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會成為施暴的那一方。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尋求一段健康的、積極的親密關係,除了需要擁有識人辨人的能力之外,還需要我們能夠掌控自己感情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喜歡冷戰的人都是什麼心理?3個方法讓你避免冷戰!
    澤哥在這裡也想問問兄弟們,你們覺得喜歡冷戰是出於什麼心理?網上發起的投票有三個選項:1. 選擇迴避,不喜歡激化矛盾2. 製造冷靜過程,還是以溝通為主3.  澤哥在翻評論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女生都是拒絕冷戰的,她們普遍認為冷戰屬於冷暴力的範疇,是非常傷害感情的行為。現在,我們不能單純只是從主觀的態度去評價冷戰的行為了。冷戰之所以越拒絕越存在,背後肯定有很多我們無法洞察的客觀因素。
  • 美國黔驢技窮,對華實施冷暴力!中國可能會被美國推入冷戰漩渦
    雖然這種變化並非國人當初預期的那樣走向正軌,而是有很大可能將中美關係推向了新冷戰時代。早在20日當天,路透社還報導稱:"中美兩國的關係中雖然會有競爭、施壓,但在更多方面(如經貿領域)還將逐漸修復關係。拜登的上任會給中美帶來一段試探期,期間有望緩和亞太形勢,重新確立兩國從競爭到合作格局的轉變。"
  • 【奪魄】回顧:魔兵誅心 魔器奪魄
    之所以被稱為魔兵,大概是因為奪魄天生自帶「殺人暴物概率增加」這條極不和諧的屬性,當玩家們還為各武器的隱藏屬性而爭得面紅耳赤時,天空一聲巨響,奪魄閃亮登場,把「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八個字結結實實得糊在玩家臉上。對於法師而言,奪魄6-8的魔法加成堪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存在。
  • 冷戰後,看男人在晚上的三個細節,就知道他心裡有沒有你!
    劉洋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總監,平時各種加班應酬,閒暇時間比較少。每次爭執過後,他們都會進入一段時間的冷戰。劉洋覺得雯雯在胡攪蠻纏,給她時間讓她自己冷靜一下就好了。所以每次吵完,劉洋都採取冷戰的方式,逃避和雯雯的正面接觸。  終於,在最後一次冷戰中,雯雯提出了分手。聽到分手,劉洋慌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重新挽回這段愛情。
  • 殺人還誅心,一輛卡車狠狠羞辱亞美尼亞國人
    圖片:「繳獲」的「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最「誅心」的是,亞塞拜然還把一塊巨大的「卡拉巴赫(屬於)亞塞拜然」字樣的牌牌放在拖車上展示。
  • 冷戰的贏家,是別國
    冷戰絕不好玩。由「核恐怖平衡」和外圍局部熱戰維持的美蘇「冷戰」狀態,對雙方而言都是巨大的損耗。尤其是蘇聯,當年將自己與阿富汗和越南「綁定」的教訓,值得後人記取。過去,「冷戰」發生在兩大對立的陣營無法徵服對方的時候,通常以核心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和對於外圍國家的爭奪為標誌,也可稱為慢性戰爭、可控戰爭和代理人戰爭。
  • 辱母者死,殺人者罪:張扣扣不是於歡
    張扣扣是暴力的復仇者,連殺三人:於歡是單純的捍衛者,殺死一人,重傷兩人。以上,是差別。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源。天理,國法,人情。是張扣扣案件和於歡案件的最大爭議。於理。
  • 絕地求生:如何快速的判斷敵人位置的三種方法
    絕地求生大逃殺怎麼判斷敵人位置?很多玩家被打了找不到敵人在哪,那麼如何迅速準確的找到敵人在哪呢?
  • Linux下如何判斷伺服器是虛擬機還是物理機?
    有時候我們拿到一臺設備,因為不是自己的,不清楚是虛擬機還是物理機,那想判斷是虛擬機還是物理機怎麼辦呢?
  • 傅瑩對中美關係的最新判斷
    也希望在座的美方學者能夠和我們一起,研究如何把王毅國務委員提出的要求納入到合作項目的框架內。時間有限,我直接談一下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前面幾位談到的觀點對我很有啟發。現在,中美關係確實進入建交以來一個十分困難的時刻,有人甚至說是「至暗時刻」。我認為,可能還不是最低谷。觀察白宮釋放出來的一些信號,在大選前中美關係再出現新問題的可能性還是高度存在的。
  • 內務部把他當玩物,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對方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史達林十分欣賞維辛斯基的學識和口才,而後者則傾慕於對方的人格魅力,在人生最困難時能夠找到如此交心的朋友,二者間的革命情誼可見一斑。嘍囉們整理了一份維辛斯基的「黑歷史」,有事沒事就把它拿到維辛斯基面前晃悠;內務部的人還隔三差五地「偶遇」他,總而言之,前者壓根就沒想搞垮他,就是喜歡看對方那副慫樣。
  • 未來戰爭的可怕型態,「殺人自動武器」橫行天下
    波士頓動力公司,這群看似憨態可掬的機器人,稍加改造未來就是戰場上的自主殺人機器。他們會自己尋找敵人,然後殺死敵人,全程沒有人類參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倡導設立《禁止自主武器公約》時說:「人類必須禁止能夠自己下達殺人命令的自動武器。」
  • 世界唯一以殺人為目的的格鬥術:出手就要人命,曾為國家機密絕不外傳!
    還有歷史上的中國功夫,那很大程度拋棄了打倒對方的概念,而轉化為自我邊界的拓展,與自己鬥,不跟別人計較。多是為了身體健康,就跟廣場舞是一樣的了。那今天說的這個格鬥術,沒別的,就是殺人,最有效率的殺人。這個術叫桑博,是俄羅斯的一種格鬥術。這個術是怎麼來的呢?跟歷史上日本的柔道很有關係。
  • 冷戰結束了還沒多少年,又捲土重來?
    索爾茲伯裡附近的波頓唐(Porton Down)軍工實驗室準確判斷了毒劑的種類。俄國駐歐盟大使喜滋滋地指出,波頓唐軍工實驗室恰恰就是英國人自己研發化學武器的地方,包括臭名昭著但殺傷力較低的VX神經毒劑。根據《化學武器公約》,所有此類武器都被禁止。俄羅斯否認擁有任何化學武器。但既然諾維喬克毒劑除了俄羅斯沒有別的來源,線索指向了克裡姆林宮。
  • 船員酒後對同事行兇,是故意殺人還是防衛過當?
    楊大成說自己並非故意殺人,那把作案的兇器不是他帶來的,而是死者張松放在枕頭下的。他稱自己來質問死者張松時,張松直接就拿起刀來和他打,他沒辦法,只好搶過刀,捅向了張松。而從船艙內的公共視頻裡也可以看出,楊大成在去找張松之前,手上確實沒有東西。如果是對方持刀,楊大成就屬於正當防衛,最少也應該算作防衛過當。
  • 新冷戰還早?如何看待當下的中美關係
    太平洋彼岸的一場演講,隔著十萬八千裡的大海在遙遠的東方掀起了陣陣騷動,喚醒了很多人關於「冷戰」的記憶,甚至還有人冠以21世紀的「鐵幕演說」。未來的中美關係到底會如何走?關於這個問題,智谷趨勢內部有一番熱烈的研討。
  • 安立志 | 滅洋的英雄還是殺人的屠夫?
    兩起事件,都是殺人,殺的都是外國人,按傳統說法,二者都是愛國事件,二人都是愛國人士。不過,前者是在戰場上殺人,後者是在衙門外殺人;前者殺的是全副武裝的軍人,後者殺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 (山西巡撫毓賢)毓賢嗜血殺人,史有定論,史書謂其「善治盜,不憚斬戮。」(《清史稿》第42冊,中華書局,1977年,頁12755)「善治盜」是假,善殺人是真。